编者按:开启新征程,砥砺谱新篇。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积极推进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由人民日报社、清华大学指导,人民日报社人民论坛杂志社、清华大学国家治理与全球治理研究院、清华大学公共安全研究院等联合主办的“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第七届国家治理高峰论坛年会暨2020应急管理峰会”今日在北京人民日报社开幕。以下为国际应急管理学会中国委员会副主席、陕西省政府应急管理专家组组长、西北工业大学应急研究所所长桂维民的演讲。
刚才主持人问了我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我们国家最大的力量来源于哪里?我想用三句话来表达。第一,党是主心骨。灾难到来的时候,党一声令下,全国一体、万众一心,体现出前所未有的效率、秩序和能量。刚才前面有学者讲到,中国之治,西方之乱,这种鲜明的对比首先来源于我们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第二,人民是靠山。党领导人民充分发挥了聪明才智,就这次疫情来说,党领导全国动员、全民参与、联防联治,显示了中国力量、中国精神和中国效率。第三,举国之力解危难。在这次疫情当中,印象最深的是,在党中央的号召、各级政府的组织之下,打了漂亮仗。包括人员的组织“战”、资源的调配“战”、科技的攻坚“战”、物资的保障“战”,这四仗打下来,使我们在最短时间内控制住疫情。党的领导、依靠人民和举国之力,是中国的特色制度优势和体制的优势。
第二个问题,我们现在正处在高风险社会,可能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风险挑战。十九届五中全会已经明确把应对各种灾害作为我们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从十四五或者更长的发展时间来说,安全发展要放在更突出的位置。
因此,我觉得今后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的建设建议应该在三个方面有所创新。
应急文化创新。尽管我们在这次疫情应对当中铸造了中国的抗疫精神,但是从应急文化的角度上讲,我觉得有两方面还需要我们进一步创新。一方面,是应急的理念。真正把以人民为中心贯彻到大安全、大减灾、大应急当中,形成一个全周期应急管理的模式。全周期管理是社会治理之要,我们应该把全周期管理作为理念创新的一个最重要的落脚点。另一方面,是创新文化,是法律体制和标准现代化。这个问题我不展开来说了。
技术创新。这次疫情,大数据等各项先进技术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应该看到我们还没有完胜,人类还没有完胜,我们技术的短板还是比较明显。
基层自治创新。自治最后要落到基层。我们面对灾难时,急在基层,难在基层,赢也在基层。现在我们基层很脆弱,在建设韧性城市、韧性社区方面有很大提升空间。我们的应急管理在重心向下、关口前移、力量下沉的保障能力下移方面还有潜力。做好这些,才能使应急管理能力的建设落到实处。
因此,我认为文化的创新、技术的创新、基层自治的创新,可能是我们将来应急管理体制和能力提升的最重要的方面。谢谢。
(本文根据会议速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