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人民论坛网·国家治理网> 人民智库> 正文

以高质量精准帮扶助力脱贫攻坚的中国三峡集团实践

2020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之年。当前,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到今年末,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的目标任务将如期实现,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将得到历史性彻底解决。

历史性成就的取得,彰显出中国特色脱贫攻坚制度体系的独特优势。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扶贫体系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制度保障,除了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落实的扶贫开发工作机制之外,社会各方力量共同参与的大扶贫格局进一步完善了中国特色扶贫体系,对消除贫困作出重要贡献。

中央企业是脱贫攻坚的重要力量,中央企业的扶贫创新探索是中国特色扶贫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三峡集团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坚定不移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扎实开展中央单位定点扶贫,主动请战参与川滇等省脱贫攻坚工作。在脱贫攻坚实践中,三峡集团统筹推进扶贫开发与地方经济发展,有效整合资源,形成区域高质量发展合力,努力为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三峡力量”。

为深入了解三峡集团坚定履行中央企业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帮扶少数民族地区整族脱贫的创新探索与实践经验,人民智库组织相关领域知名专家学者,深入云南、湖北、重庆等三峡集团重点帮扶地区开展实地调研,并进行了系统性的课题研究。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脱贫攻坚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通过一系列重大部署和战略安排,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指明了正确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今年以来,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进入关键阶段,面对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加强防汛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等困难与挑战,三峡集团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顶住压力、迎难而上,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改革发展,在保证生产经营目标任务如期实现的同时,为保障长江流域防洪安全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为高质量助力脱贫攻坚奠定了扎实基础。

在对三峡集团历年来助力脱贫攻坚重要举措进行系统梳理、归纳的基础上,人民智库组织相关领域知名专家学者,深入云南怒江、湖北宜昌、重庆巫山等三峡集团重点帮扶地区开展实地调研,围绕三峡集团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重要举措、工作亮点、启示意义等方面进行系统分析,形成如下报告。

三峡集团助力脱贫攻坚的理念与担当

在帮扶理念上,以高质量发展为根本方向,高站位、高起点、高规格、高标准推进各项工作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中央企业高质量发展是对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履行社会责任、创造社会价值是中央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精准扶贫是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

三峡集团高站位认识精准扶贫工作的重要意义,在坚定不移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倾力开展扶贫各项工作的进程中,始终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将脱贫攻坚作为最大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紧紧围绕实现高质量脱贫谋篇布局。第一,高规格组建工作班底,集团成立扶贫工作领导小组,由公司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定期研究部署扶贫工作任务,主动深入一线调研指导,自觉承担第一责任人职责;设立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公益基金会,统筹协调、组织指导、具体落实扶贫计划和任务。第二,高起点规划扶贫项目,不仅聚力解决绝对贫困问题,更注重以项目带动贫困地区建立可持续减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体制机制。第三,高标准建设帮扶项目,从项目规模、资金投入、持续周期、管理流程等方面全力确保扶贫项目高标准高效率推进。

在使命担当上,真情实感、真心实意,与受帮扶地区形成共生共赢的血肉联系

中央企业参与脱贫攻坚,既是政治任务,也是企业积极履行自身社会责任的表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才是最有竞争力和生命力的企业”。三峡集团作为全球最大的水电开发运营企业和我国最大的清洁能源集团,始终牢记“为国担当、为民造福”的初心使命,始终把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具体行动来定位,作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积极回报国家和社会的实际行动来落实,投入真金白银、倾注真情实意、做到真抓实干,在脱贫攻坚最吃紧最关键的时刻,展现了中央企业的责任与担当。

截至2020年9月底,三峡集团以“前所未有”的重视程度和帮扶力度,累计投入超过85亿元的帮扶资金,实施1400余项帮扶项目,累计选派挂职干部近百名,惠及110多个县(区、旗)。在挂职干部面对面对接需求、手把手落实项目的过程中,三峡集团与地方实现了产业共建、民生共享、协调发展、合作共赢。为确保帮扶对象“时时有人问,刻刻有人管”,挂职干部足迹遍布每一个乡、村、社,真正下沉到基层一线;为保证2020后帮扶政策精准衔接,原定于2020年内轮换或到期的扶贫挂职干部“超期服役”至2020年底;有的挂职干部将帮扶地区当作“第二故乡”,在挂职期满后仍时刻关注如何帮助地方巩固脱贫成果、实现乡村振兴。

在措施执行上,确保项目落实落地,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

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脱贫攻坚成效问题。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重在提高脱贫攻坚成效。”在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脱贫攻坚,从严从实是要领。”任何急功近利搞“虚假式”脱贫、“算账式”脱贫、“指标式”脱贫、“游走式”脱贫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行为都会严重影响脱贫攻坚有效推进。

三峡集团坚定不移坚持党的领导,将党中央脱贫攻坚重大决策部署转化为实际工作方案,加强指导和督导,从当地实际出发,推动脱贫攻坚各项政策措施落地生根。聚焦贫困群众最迫切的问题,秉承“项目建到哪儿,扶贫就做到哪儿”的工作思路,全力保障扶贫项目如期开工、高质量交付;将脱贫攻坚工作纳入巡视重点聚焦内容,对资金使用、项目管理、挂职干部考核加大监督审查力度;认真开展扶贫领域作风问题专项治理,深入查找问题,及时进行整改,确保项目落实落地。2020年初,在疫情防控最吃紧时期,三峡集团涉及4个定点扶贫县的48个扶贫项目全部按期启动实施,为有关地区克服疫情影响、恢复经济社会活力、巩固脱贫成果奠定基础。

三峡集团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重要举措

以自身高质量发展夯实助力脱贫攻坚基础

我国正在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基础。这也对中央企业加快转型升级、引领行业高质量发展、在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发挥龙头带动作用提出了更高要求。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和罕见汛情对经济运行带来的多重挑战,三峡集团统筹疫情防控和生产经营两条战线,积极发挥中央企业“顶梁柱”“压舱石”作用。在疫情防控方面,全力确保安全生产和湖北省电、气、热供应,全力支持湖北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在复工复产方面,累计投资达756亿元的25个新能源项目如期开工,对调整优化地方产业结构,以重大项目建设做好稳投资工作等起到积极作用;在保障就业方面,加大对高校毕业生、农民工、贫困地区劳动力等三类人群招聘力度,并对抗疫一线医务人员子女及湖北地区高校毕业生有所倾斜;在长江防汛方面,三峡集团科学调度、精益运行,确保三峡枢纽工程建库以来最大洪峰平稳过境,有效减轻了长江中下游防洪压力,充分发挥了三峡工程在防洪、航运、发电、补水等方面的综合效益,坚实保障了沿江经济社会发展和百姓生活秩序,为助力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奠定了扎实基础。

紧密围绕集团主业,统筹推进扶贫开发与地方经济发展

三峡集团坚持扶贫开发工作既立足主业主责,又充分考虑受帮扶地区发展实际,始终以保障三峡大坝安全运行为己任,将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共抓长江大保护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和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方向。

一是以重大水电工程建设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三峡集团秉承“建好一座电站、带动一方经济、改善一片环境、造福一批移民”的发展理念,让重大水电工程成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绿色引擎。目前在建的乌东德、白鹤滩水电站总投资约2700亿元,工程建设期可拉动川滇两省GDP增长超过8500亿元,拉动直接、间接就业人数超过130万人,极大地支持和带动了地方经济发展。以乌东德水电站所在的四川会东县乌东德镇为例,当地财税收入从2009年150万元提升至近3500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3100元提升到12000元。四川云南两省还通过持有电站的股份(各持有15%),每年可以稳定地分享到电站发电收益。

二是发挥工程企业优势帮助地方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的完善和人居环境的改善是贫困地区彻底脱贫的基础性条件,是使贫困地区稳定脱贫、不再返贫的重要保障。三峡集团发挥中央企业在帮扶资金规模、重大工程建设方面的优势,重点对库坝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易地扶贫搬迁地区的基本住房、交通、农田水利、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进行系统改造,从根本上改变了城乡面貌。截至目前,集团累计投入4.7亿元用于凉山彝区彝族安居扶贫工程,新建、改造住房2.26万户;在川滇少数民族区域之外修建和硬化乡村公路104条,助力打通落实脱贫攻坚政策的“最后一公里”。

三是以生态环保扶贫促进贫困地区绿色发展。全力推进长江大保护工作是中央赋予三峡集团的新责任和新使命,集团的发展与长江绿色发展休戚与共。三峡集团始终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积极实施生态调度,深入开展长江流域珍稀特有动植物研究与保护工作,设立长江大保护专项基金,用于支持长江经济带沿线水污染治理、水生态修复、水资源保护项目等公益性支出,同时,在帮扶项目选择上,特别注重对沿线水环境的综合治理改造。在巫山县,由三峡集团促成的总计投资45亿元的长江环保集团水环境综合治理PPP项目、总投资5022.15万元的官家溪水库综合治理项目均已顺利开工,这些项目的建成不仅能够提升长江上游支流地区的排洪能力,控制污染源,确保不让一滴污水流入长江,还将显著提升城镇环境和人民生活质量。

以企业先进管理理念推动脱贫攻坚事业高质量完成

中央企业在技术、人才、资金等方面拥有雄厚资源和比较优势,所在行业往往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支柱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由中央企业参与扶贫开发,不仅可以充分发挥企业自身的渠道优势、平台优势,更重要的是能够将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与市场化经营机制,充分融入到扶贫减贫事业中来。

第一,引入绩效考核机制激励扶贫开发提质增效。三峡集团始终坚持妥善处理市场化经营与履行社会责任之间的关系,确保政治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统一。在制度建设上,集团层面制定《履行社会责任工作管理制度》《履行社会责任项目管理办法》等章程,从制度层面提升扶贫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程度。在项目选择上,严格执行项目设计、实地调研、可行性论证程序,科学决策,确保每一个落地项目都能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正面效应。在项目考核上,严格执行精细化管理,实现项目全方位可控、责任落实到人,通过开发扶贫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确保项目资金精准拨付;同时引入绩效考核机制,对于上一考核周期账目管理清晰、资金拨付及时、贫困地区需求强烈的项目,将视情况在帮扶力度上有所倾斜,对于不切实际甚至搞“形象工程”的项目坚决予以制止,以此有效推动扶贫质量提升。

第二,坚持问题导向和市场导向相结合,解决脱贫攻坚的深层次问题。三峡集团一方面通过安居扶贫、健康扶贫等方式,聚焦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着力探索建立兜底保障的长效机制,防止因病致贫情况发生。截至目前,三峡集团先后援建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卫生室102所,在重庆巫山和奉节两地就已累计投入1.26亿元的医疗救助基金,有效帮助两地改善就医环境、提高医疗水平。另一方面,“产业扶贫是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三峡集团始终以市场为导向,深入挖掘优势产业,因地制宜开展产业扶贫,例如帮扶建设巫山特色旅游扶贫项目、宜昌夷陵地区特色农业扶贫项目等建设开发,这些项目的落地不仅增强了贫困地区内生发展动力,同时也实现了三峡扶贫开发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第三,推动三产融合,夯实产业扶贫实效。针对一些地方在开展产业扶贫时往往存在产业优势不明显、规模化程度低、产业链条不完善等问题,三峡集团结合清洁能源企业优势,探索“新能源+产业”模式,有效延伸产业链条。在巫山建设的“光伏+生态农业”项目,引入专业种养殖公司发展光伏板下经济,不仅为地方政府创造了可观的财政收入,还帮助农民增产增收。在金沙江乌东德水电站探索“水电+经济林种植”项目,在水电站库区推广经济林种植,实现生态治理与产业扶贫协同推进。这些项目最大程度利用土地资源、提升土地综合效益,助力脱贫攻坚的产业扶贫与乡村振兴的产业兴旺有效衔接。

QQ图片20201103103022

 

以“大三峡”概念有效整合资源,形成区域高质量发展合力

长江经济带在我国发展总体格局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长江经济带的高质量发展关系全国高质量发展。三峡区域位于长江中上游结合部,在长江经济带中担负着关键的连接和支撑作用,三峡区域形成高质量发展合力,促进三峡区域城市之间协作、发展和共赢,对于支撑长江经济带转型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三峡集团作为三峡工程的建设者和运营者,在以“大三峡”概念优化三峡区域资源配置工作中具有独特优势。

一是以旅游扶贫为纽带,共同开发三峡库坝区及周边区域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以产业帮扶为抓手,通过差异化项目落地,推动宜昌、巫山、奉节等地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共同擦亮“三峡”金字招牌。2018年以来,三峡集团通过定制旅游精品路线、打通水路环线通道、研发三峡文创产品、开展宣传引流工作,实现三峡库区上下游景区无缝衔接,同沿线城市共同打造“大三峡”旅游名片。

二是通过专项基金帮助地处库区腹地的市县做好库区污水处理、流域生态修复和水环境改善工作,协同有关地方共商跨界流域共同保护整治,为探索“两山”理念如何在三峡区域落地生根营造了良好生态基础。

三是充分发挥央企平台优势,通过集团内外资源联动,有效打通库区腹地地区特色产品销售渠道。今年1—9月,三峡集团直接购买帮扶地区和湖北疫区农副产品超过2000万元,带动合作单位帮助销售农副产品超过2300万元,最大程度降低贫困农户返贫风险。

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统筹推进,扶贫开发注重前瞻性与可持续性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三峡集团始终坚持帮扶工作与乡村振兴统筹推进,从产业布局、人才培养、生态修复等方面,为城乡融合发展全面赋能。

从发展规划上,坚持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相结合,确保政策有效衔接。短期来看,三峡集团坚持目标不变、力度不减、劲头不松,严格落实“四个不摘”的工作要求,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时期各项帮扶工作的平稳衔接。长期来看,三峡集团将帮扶地区实际与“十四五”规划编制紧密结合,最大程度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探索集团高质量发展与帮扶地区可持续减贫同频共振。

从产业布局来看,三峡集团现阶段探索布局的“旅游+扶贫”“新能源+扶贫”等产业发展模式已经形成规模,这些产业符合新发展理念要求,有潜力发展成为贫困地区主导产业,能够有效吸引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向乡村流动,帮助解决贫困地区产业“小、散、弱”问题,持续为乡村产业振兴提供内生动力。

从人才培养上看,三峡集团一方面聚焦教育扶贫,“志智双扶”,着力解决贫困地区人口素质偏低、受教育水平偏低、教育成本高等制约性因素,累计投入资金7.1亿元,用于改善贫困地区基本办校条件、设立学生资助体系、助力教师队伍建设等;累计新建扩建学校172所,仅2018年以来在凉山州实施的教育帮扶计划就惠及42500余人。另一方面,定期举办定点帮扶区域扶贫干部管理能力提升培训班,先后有5749名扶贫干部接受培训,通过分享交流讨论不同地区扶贫工作经验,有效提升扶贫干部贫困治理能力。同时,三峡集团还通过改善贫困地区村居生产生活条件,夯实产业发展基础,吸引外出能人返乡创业,发挥好新乡贤作用,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保障。

三峡集团通过精心谋划、精准发力,最终目的是帮助困难群众转变思想,完成从“要我脱贫”到“我能脱贫”的根本转变,激发群众可持续减贫的内生动力;帮助贫困地区建立健全巩固减贫、防止返贫的长效机制;通过贫困治理和基层治理协同推进,持续提升贫困地区的治理能力。

三峡集团助力脱贫攻坚实践的启示意义

新发展阶段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必须同推动高质量发展有效衔接

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正在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在此背景下,打好脱贫攻坚战,全面提高脱贫质量,增强脱贫的可持续性,防止返贫和新发生贫困,逐步实现贫困人口走向富裕,是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对冲疫情影响、有效扩大和培育农村消费需求、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先决条件。

深度贫困地区自身“造血”能力弱,普遍存在基础条件差、生态环境脆弱、人口素质偏低等问题。一些已经脱贫摘帽的贫困地区,依然面临产业发展基础薄弱,存在经营主体弱、产业规模小、市场不稳定、价格波动等问题,有返贫致贫风险隐患。还有一些地区在脱贫过程中主要依赖政策扶持和外部“输血”,如何加快培育可持续发展能力仍是一段时期内的工作重点。

三峡集团脱贫攻坚的实践探索表明,央企扶贫必须坚持将扶贫政策与乡村振兴的顶层设计与政策措施有效衔接,在防止返贫、预防新生贫困方面,着力向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修复、一二三产业融合、绿色生态产业发展等方面倾斜,避免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两张皮”现象发生,并将脱贫攻坚中实施效果好、有利于贫困地区长期发展的实践经验逐步常态化、制度化,探索建立长期可持续减贫的有效机制。

中央企业参与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事业,能够有效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总的看,我们在脱贫攻坚领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这些制度优势体现在坚持党对脱贫攻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精准扶贫方略、坚持完善大扶贫格局、坚持激发脱贫内生动力等重要方面。中央企业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规模大、影响力强,有效将中央企业优势转化为贫困地区发展动能,充分发挥中央企业的责任与担当,对打赢脱贫攻坚战至关重要。

三峡集团实践经验表明,央企在参与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事业中,必须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重要论述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提高政治站位、强化使命担当,将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必须以企业先进管理理念激发、提升、培育贫困地区脱贫的内生动力;必须强化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将中央企业的组织资源、人才资源转化为脱贫资源;必须发挥主业优势、优化发展质量,以企业高质量发展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必须完善考核体系,严把考核内容,确保扶贫工作落到实处。最重要的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密切同群众联系,从群众最需要处出发,将企业的技术优势、人才优势和资金优势持续转化为推动地方发展的强大合力。

在推动乡村振兴与城乡融合发展进程中,打造一支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高素质人才队伍非常关键

实现精准扶贫,人才是关键。培养一支“精准”的人才队伍,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基础。提高脱贫攻坚成效与贫困治理能力,关键在人才振兴。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指出,“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要提高政治能力、调查研究能力、科学决策能力、改革攻坚能力、应急处突能力、群众工作能力、抓落实能力,勇于直面问题,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断解决问题、破解难题”。

三峡集团选优配强扶贫干部,规模开展扶贫干部培训实践经验表明,扶贫一线的工作锤炼能够更有效提升干部队伍专业技术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有助于打造一批真正成为懂扶贫、会帮扶、素质高、能力强、技术硬的“精准化”扶贫人才队伍。只有不断增强挂职干部工作积极性、创造性,发挥好挂职干部专业优势和桥梁纽带作用,才能有效推动各项扶贫政策措施落实落地,并且在帮助贫困地区转变观念、培养人才的同时,为企业自身高质量发展打造高素质后备力量。

央企扶贫必须要紧扣新发展形势,更好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持续注入新动能

2020年之后长期困扰中国农村的原发性绝对贫困将基本终结,贫困整体格局将发生转变,农村将面临新的发展环境。绝对贫困消除并不代表困扰农村贫困问题的消除,经济、社会、资本、生态等多维贫困新格局现象,社会阶层分化导致的贫困代际传递问题,农村空心化导致的技术、产业、服务、公共设施凋敝问题等等都严重影响已脱贫地区的后续发展动力。进入新发展阶段,培育壮大发展新动能是促进经济增长、推动结构调整、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以科技创新催生新发展动能,实现依靠创新驱动的内涵型增长,坚持目标引领和问题导向,拿出更大的勇气、更实的举措破除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是培育发展需要新动能和新活力的关键。

三峡集团脱贫攻坚的实践探索表明,加强对农村教育健康资源的投入,提升农村人口素质,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基础;将产业兴旺作为重中之重,拓展农业产业链条,引导生产要素实现城乡间自由流动,是巩固产业扶贫成果的重要路径;做好扶贫任务目标和项目资金的有效衔接,从全局出发系统布局扶贫项目,帮助贫困地区打造优势主导产业,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强化项目管理,是提升产业质量、增强产业可持续发展动力的重要保障;发挥央企人才、技术优势加大科技扶贫和扶贫项目科技含量,将科技扶贫和扶贫扶智协同推进,是彻底拔掉穷根的重要手段;以现代企业先进管理理念管理方式推动地方贫困治理能力提升,是破除贫困地区体制机制困境,有效激活发展新动能的关键措施。

【执笔:人民智库研究员 郭尧】

参考文献

[1]朱隽、王浩:《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展现央企担当》,《人民日报》,2020年10月12日。

[2]雷鸣山、王琳:《助力决战脱贫攻坚 扛起央企使命担当》,《学习时报》,2020年9月30日,第4版。

[3]黄承伟:《脱贫攻坚伟大成就彰显我国制度优势》,《红旗文稿》,2020年第8期。

责编:蔡圣楠 / 司文君

声明:本文为《国家治理》周刊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国家治理周刊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luoting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