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人民论坛网·国家治理网> 人民智库> 正文

“历史文化+幸福河湖”让古城焕发新生机

摘 要:商丘古城水利风景区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大胆实践,开拓创新,依托商丘古城深厚的文化底蕴,通过水系改造、水生态修复、文物古迹保护、旅游项目开发和景观建设,把古城水利风景区全力打造成了集防洪人居、休闲观光、旅游研学于一体的城市亲水乐园,实现了历史文化资源、生态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生态资本的转化,为水利风景区高质量发展探索出了新路径。

关键词:水利风景区 商丘古城 水利文化生态 高质量发展

中图分类号C915 文献标识码B

商丘古城水利风景区位于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境内,景区总面积14.1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2.68平方公里,景区林草覆盖率达85%,是城市河湖型水利风景区。商丘古城水利风景区以睢阳区古城城湖为依托,以古宋河、忠民沟、蔡河、包河为纽带,以水为魂,通过对景区内的水文资源、历史资源和自然风光等进行整合,在充分发挥古城城湖防洪排涝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水利旅游项目,将古城水利风景区全力打造成了集防洪、观光、休闲于一体的城市亲水乐园,古城水利风景区现为国家AAAA级旅游风景区,2012年11月被水利部批准为国家水利风景区。商丘古城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景区内旅游景点达20余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

近年来,睢阳区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大胆实践,开拓创新,依托商丘古城深厚的文化底蕴,按照市委、市政府打造“游商丘古都城,读华夏文明史”文化旅游品牌的战略要求,积极实施商丘古城修复性保护与展示“三年行动计划”,抢抓机遇,主动作为,围绕古城历史文化资源和古城城湖自然风光初步建成了文明健康、生机勃勃的生态水利园区,将水利风景区发展融入到当代乡村振兴、经济高质量发展中。

2020年9月8日—10日,人民智库水利风景区高质量发展调查课题组深入商丘古城国家水利风景区,围绕商丘古城水利风景区高质量发展的成效和基本经验,结合当前时代主题以及景区发展面临的形势与挑战,与景区主要负责干部进行了座谈,以深入了解商丘水利工作者对商丘古城水利风景区高质量发展的愿景与期待。

商丘古城水利风景区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与现状

商丘古城国家水利风景区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四季分明,水系发达,古城城湖自然环境优美,城湖和古城自然和谐地融为一体。景区将古城文化资源、水工程、水景观、水资源与各类生态旅游资源进行串联性保护开发,目前已形成融休闲观光、科教研学、娱乐度假等为一体的水利风景旅游区,吸引了众多国内外游客和专家学者。

丰富的古城旅游资源和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为提高古城水利风景区综合效益奠定了坚实的资源基础

商丘古城水利风景区人文历史景观与自然生态胜景兼具,物种丰富多样,规模庞大,景区内外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交相辉映。一方面,景区的历史文化遗产丰富,文化积淀深厚。商丘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有五千年的文明史,是燧人氏、颛顼、帝喾、炎帝朱襄氏等三皇五帝的重要活动区,古称亳、商、宋国、梁国、梁园、睢阳、宋城、宋州、应天府、南京、归德府等,具有深厚的文化积淀。区域内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包括归德府城墙、宋国故城、大运河商丘南关码头遗址、淮海战役总前敌委员会(中原野战军司令部)旧址和淮海战役总前敌委员会后勤机关旧址,还有燧皇陵、归德府文庙、阏伯台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2处。同时,它也是一座历史博物馆。建于明代的商丘古城是目前我国唯一一座内城、城湖、城廓三位一体,保存最为完好的府城。商丘古城按照古代风水理论修建,全城外圆内方,形如古铜钱,风格独特,脉络清晰,格局完整,距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城下叠压3000多年以来的宋国故城、秦汉睢阳城、北宋南京城,被称为八卦城、城摞城、水上城,在国内独一无二,堪称中国古城池建设的典范。

另一方面,古城城湖周边的自然河湖生态为古城增添了自然色彩,为公众提供了爱水亲水、接近自然的好去处。商丘古城的旅游资源在空间分布上相对集中,历史人文资源集中在内城,外围城湖和城郭则以生态湖泊、绿化带等自然生态景观为主,再加上以隋唐大运河商丘古码头遗址为代表的历史人文景观,古城水利风景区显然具备良好的旅游资源开发条件。古城城湖前身为护城河,已有2000余年历史,后经多次平废、开挖,规模最大时水面达万亩,新中国成立后经多次开挖治理,形成目前规模。景区内道路两旁、宜林宜草区域分别根据需要栽种树木、种植草皮等,园林区、绿化带、草坪和生物护坡等植物种类比较丰富,既能有效防治水土流失,又增加了生态自然景观。古城湖湿地有着大量的野生动植物物种,景区为这些动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地和迁徙中转地,同时也为这些野生动植物提供了丰富的食物和优良的生存环境。

坚持规划引领,实施古城修复性保护与开发,为复兴“绝版古城”和开发“古城旅游”做好建设引领

保护古城、复兴古城、利用古城是商丘无数代人的梦想,历届党委、政府都在寻找保护建设的突破口。近几年,商丘古城保护建设迎来了天时、地利、人和的千载难逢机遇。2013年新华社古城保护调查小分队对商丘古城的调研,引起了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密切关注,并对古城保护和改善民生等提出明确要求。商丘古城水利风景区始终坚持科学规划、顶尖设计,委托上海同济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了《商丘古城旅游区归德府城修建性详细规划》和《商丘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并纳入2016—2030年商丘城市总体规划整体方案,使古城保护利用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古城所有单体项目委托清华大学建筑设计院规划设计,确保古城修复建设的权威性、严谨性和原真性。景区以《商丘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旅游资源分布现状,以及景区水系、历史文化为遵循,确定商丘古城水利风景区总体布局以“内城、城湖、城郭、古宋河、忠民沟和隋唐大运河商丘古码头遗址”为主,在区内打造出一个具有黄淮平原独特格局的古城城市湿地生态景观。根据商丘古城水利风景区景观特征、地理位置及环境保护需要,将景区按游览活动分为综合旅游服务区、古城风貌景观区、亲水休闲景观区、生态观光景观区、生态水系保护区和文化遗产保护区六大功能区。

当前,重点围绕项目建设做文章,提出“古城项目建设年”战略,项目建设初见成效,归德府城墙维修加固一期工程已经完成,陈家大院已对外开放,美人胡同、城隍庙项目主体完工,城湖清淤扩容工程正在施工,中山南北大街修复工程两块区域已开始实施,十八华里城郭修复工程已经开工,城内基础设施、特色商业街区及93条历史街巷等项目建设正在加快推进。同时,民生安置进展顺利,融资招商富有成效,业态植入统筹推进,建设质量确保一流,实现了美化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品位、保护景区内文物的目标,构建出与地域环境相协调的城市生态环境空间系统,打造融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为一体的具有城市生态湿地特色的生态旅游水利风景区,在最大程度满足游客和城市居民在旅游观光、休闲娱乐等方面需求的同时,拉动着城域经济以较快速度增长。

强化组织领导和协调合作,健全规章制度,为景区高质量发展做好组织制度保障

商丘市睢阳区委区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对古城水利风景区开发建设进行研究部署, 积极转变治水思路,由工程水利逐渐向生态水利转变,以“增绿、丰水、强文化”为基本理念,对古城水利风景区进行开发建设。同时,区委、区政府强化组织领导,专门成立了古城水利风景区建设管理工作领导组和管理委员会,并落实人员编制129人,经费自收自支;实行领导分片包干,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强化内外协调合作,水利、旅游、发改、财政、城管、环保、林业、国土、农业、文化等有关部门密切协作,积极支持古城水利风景区的建设与管理。得益于领导重视,措施得力,全区上下形成了良好的景区开发建设氛围,为景区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商丘古城水利风景区重视规范管理运营,健全规章制度。一方面,景区相继制定了《票务工作管理制度》《景区导游管理制度》《景区旅游安全管理制度》《景区应急医疗管理制度》《游客投诉处理办法》《景区消防安全管理制度》等多项工作制度,使管理者有章可循,经营者依法经营,旅游者文明遵规,全方位为游客提供安全有效的旅游服务。另一方面,区政府专门成立了督导组,督促检查古城水利风景区规划落实情况,并严格落实奖惩,确保工作落实到位,把古城水利风景区初步建成了文明健康、生机勃勃的生态水利园区。总之,这些举措为商丘古城水利风景区的高质量发展完善了组织、制度保障。

独特的区位优势,较完善的配套基础设施,为景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较为充分的接待基础

商丘市区位优势独特,位于豫、鲁、皖、苏四省交界之处,河南省的最东部,是连接东南西北的交通“咽喉”,处在京九、陇海铁路以及国道105线(北京—珠海)和310线(连云港—天水)的交汇处,被誉为“黄金交通枢纽”。睢阳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条件便利,连霍高速穿越而过,与商周高速、商亳高速、商菏高速呈米字形交汇,围绕景区的九条公路干线形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网。同时,在河南省郑、洛、汴“三点一线”的旅游总体格局中,商丘位于“三点一线”的最东端,是河南旅游的东大门户,区位优势突出。

近年来,睢阳区坚持多管齐下、多轮驱动,通过增加财政投入、用土地出让增值部分筹资、社会捐款等多种方式,基本形成了投资主体多元化的格局。同时,对经营性的景点,按照“谁投资、谁受益”原则,运用市场机制,广泛吸收社会资金,不断改善交通、通讯、餐饮、住宿、娱乐、供水、供电、供气等基础设施条件,大力优化水利旅游消费环境。新修、改造区与干线公路之间道路,修建停车场8处,新规划车位1800余个;新修、改造城内步行街、景区内排水设施;新增、改造供变电设施,改善景区内的照明条件,新建、改建公共卫生、通讯设施;对景区(点)进行绿化、美化;新建、续建、修复、改造景点十余处,使商丘古城水利风景区初具规模。同时,服务接待设施也具有相当规模,目前景区内有餐饮场所300余家,各类酒店40余家,可供5000余人同时入住,可为客人提供不同档次的接待服务。总之,商丘古城水利风景区独特的区位优势和较为完善的配套基础设施为景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接待基础。

商丘古城水利风景区高质量发展面临的形势及挑战

在提炼特色主题文化,打造水利文化产品方面仍需进一步加强

伴随着全国范围内水利风景区的加速建设发展,各地纷纷着手打造景区特色品牌,以期在景区竞争中赢得主动权。在地方政府的扶持与引导下,商丘市商丘古城水利风景区加强以水系为核心的生态基础设施建设,将水利风景区与环境保护、城市建设和文化遗产保护等多个系统整合在一起,发挥水利风景区的综合生态服务功能。商丘古城水利风景区推出“商丘古城”这一域内共享品牌,将古城周边的自然资源及生态环境资源整合在品牌之下,有效推动了商丘古城城湖周边产业的发展。但是,从商丘古城风景区和共享品牌的发展现状来看,仍存在着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但特色主题不突出,主流文化的主题特色需要进一步提炼,水利周边特色“水内涵”和“水特色”不足的情况。在水利风景区品牌和文化旅游周边产品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古城水利风景区应该找到极具自身特色的文化主题,并将其与水利相关的内容加以融合,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同时,古城水利特色品牌的塑造还要借助脍炙人口、易于传播的新媒体传播方式,不断增强自身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要以高起点、高标准的古城规划引领高质量发展,以“历史文化+幸福河湖”迎接全域旅游新时代

商丘古城水利风景区的规划、建设、保护、利用和管理工作由睢阳区水务局古城城湖水利风景区管理委员会负责。近些年来,景区始终致力于做好古城资源管理、安全管理、卫生管理、服务管理等工作,积极争取地方性法规的支持,不断加大对水利风景区内的水利工程设施、水体景观、水文化景观、水生态环境和历史人文景观等资源的保护。新形势下,水利风景区的提质增效需要更高起点、更高标准的古城规划引领,市委市政府要进一步提高对商丘古城的重视度,相关部门要积极配合好古城的开发与保护以及基础设施配套性建设,水利部门要更加重视对城湖水生态、水文化和古城城湖湿地的整体保护与深度挖掘,尤其要主动加强与旅游、文化、城建等部门的协调衔接,将古城水利风景区旅游规划纳入全市的大旅游发展规划,不断优化以“历史文化+幸福河湖”为主题的高质量发展规划,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和地方政策法规以及人才培养引进方案等,分类、分层次地进行重点保护,以更好迎接全域旅游时代的到来,推动当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景区在政策和建设资金上仍存在缺口,基础硬件和软件设施建设仍待加强

商丘古城水利风景区独特的水文化为景区带来了灵气,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别具一格的古建筑群丰富了景区的文化内涵。古城城湖环抱商丘古城一周,古城水利系风景区以古城城湖为中心向四周辐射发展,3000亩水深湖阔,植被覆盖率高达80%以上,自然环境优美,湿地系统的生态效应明显。为充分发挥商丘古城水利风景区这些既有优势,需要进行大规模保护性开发建设。据当地景区负责人介绍,当前商丘古城水利风景区现有的基础设施、风景资源、旅游服务能力等都存在不足,加强现有水利风景区的投入与建设,改善景区环境,提高服务水平,全面提升景区档次,是当前景区建设的首要任务。为此,当地政府应积极支持、尽力弥补景区在政策和建设资金上存在的缺口。

进一步提升商丘古城水利风景区高质量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水利风景区既是保障生态文明建设顺利推进的绿色屏障,也是实现水利服务社会功能目标的重要窗口,更是民众人水和谐愿景的最佳见证。实现水利风景区高质量发展既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要求,也是水利风景区自身功能发展的内在要求。

坚持以“两山”理念科学指引水利风景区发展,实现工程效益与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

水利风景区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发展民生水利的重要手段,更是传承发展水文化的重要载体。要坚持在“两山”理念科学指引下发展绿色经济,推进水利风景区高质量发展。

一方面,秉承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牢固坚守保护水生态、优化水环境这一构建水利风景区的首要目的。商丘古城水利风景区在水环境质量、水土保持质量以及生态环境质量保护方面表现突出,未出现因开展水利旅游活动而导致水质恶化、水土流失和生态环境质量下滑的情况。未来应在定期对水域环境指标进行监测的同时促进水资源调度分配更科学合理。

另一方面,在科学把控生态环境的敏感性和环境容量的有限性的基础上,对水利风景区民生水利服务功能进行合理适度的开发利用。首先,水利风景区作为遍在性旅游资源,客源市场范围相对较为狭小,商丘古城水利风景区应基于自身独特历史文化资源,对客源地游客及目标市场需求进行深入调查,打造特质突出的水利风景区和旅游产品,避免水利风景区建设低质化、同质化。其次,在水环境承载能力范围内引入市场机制,鼓励、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水利风景区建设,加强水利风景区软硬件基础设施建设与升级,为民众提供独具本地特色的优质休闲、娱乐、科普、观光以及居住水文环境,让民众更好地享受水利发展成果,实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良性互动。

深挖文化内涵,打造水利风景区重点文化品牌;拓宽宣传渠道,提升水利风景区宣传效能

商丘古城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六朝古都、“中国火文化之都”、“中国火文化之乡”,“三商之源、华商之都”,其深厚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将持续为商丘古城水利风景区高质量发展赋能。

一方面,要深挖文化内涵,打造商丘古城水利风景区重点文化品牌。首先,拥有丰富人文历史景观的商丘古城水利风景区应在确定自身文化品牌定位过程中,全面分析自身特点,抓住独特之处——火文化和商文化,以此为依托打造适合自身的文化品牌。其次,要深度研究品牌定位,多形式锻造文化旅游品牌精品。在有效保护商丘古城历史文化资源基础上,鼓励开展基于火文化和商文化的文化展示活动,开发民俗文化节以及文创产品,借助IP运营引领文旅融合,助推水利风景区高质量发展。

另一方面,拓宽宣传渠道,提升水利风景区宣传效能。首先,整合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资源,同频共振扩大宣传深度与广度。既要充分利用优势传统媒体进行宣传与曝光,获得最大范围内信息传播与“品牌背书”,也要积极借助社交、社群以及短视频等新媒体平台进行更直观、更立体的互动式宣传与推广。其次,积极展开线下宣传,提升当地民众对商丘古城水利风景区建设与发展的参与度,加强民众对水利风景区高质量发展的认同感、自豪感和责任感。

依托新兴技术助推智慧水利风景区建设,优化水利风景区水生态文明建设与管理

充分利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推动水利风景区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发展,提升水利风景区管理、服务现代化水平,使智慧水利风景区建设成为智慧城市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

一方面,加快水利风景区水生态文明建设与管理的智慧化发展进程。首先,积极搭建和共享智慧水利应用平台,为水利智慧化管理提供平台支撑。其次,基于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实现水文数据共享,充分发挥水利风景区服务区域生态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功能。通过智慧水利应用平台和数据共享推动商丘古城水利风景区自身水利业务向精细化管理迈进,推动区域水利建设协同发展。

另一方面,推进水利风景区民生水利服务功能的智慧化建设与发展,最大程度满足民众个性化需求。首先,打造智能化数字服务系统,通过移动互联网、交互式电视及游客中心等渠道为民众提供关于商丘古城水利风景区的一站式信息和服务支持。其次,利用VR虚拟现实、全息投影、360度全景视频等沉浸式体验技术全面展示商丘古城水利风景区美丽的水文景观、人文景观、历史沿革以及文化底蕴,提升民众对商丘古城水利风景区的感官体验。

紧扣高质量发展主题,抢抓开放机遇,积极推动与周边旅游城市的联动发展

河南省作为黄河流域的文化和旅游大省,在步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位于河南省东部的商丘古城水利风景区地处豫、鲁、苏、皖四省结合处,拥有优越地理位置。商丘古城水利风景区应积极推动与周边旅游城市的联动发展,谋求协同发展新局面。一方面,充分挖掘商丘古城水利风景区人文景观资源与自然景观资源,强化水利风景区文旅品牌重点项目,打造商丘古城水利风景区独特旅游产品与水文化,形成与豫境内旅游资源的有效互补,助力河南省向文化旅游强省转变。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商丘古城水利风景区位于四省结合处的区位优势及便利交通,积极开发四省联动旅游线路,大力发展区域旅游资源共享,实现域外旅游线路串联。同时,进行区域旅游形象整合,丰富旅游产品层次,深化旅游产品文化内涵。

【执笔:人民智库研究员 贾晓芬 张青青】

参考文献

[1]尚钊仪、彭欢、陆沈钧:《我国水生态文明建设对外宣传对策建议》,《水利发展研究》,2020年第8期。

[2]杨瑞华:《商丘水利发展对策研究》,《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6年第3期。

责编:蔡圣楠 / 罗 婷

声明:本文为《国家治理》周刊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国家治理周刊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luoting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