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人民论坛网·国家治理网> 人民智库> 正文

“以人民为中心”:水利风景区的创新实践

摘 要:木兰陂水利风景区位于福建省莆田市木兰溪下游感潮河段,依托我国现存最完整的古代大型水利工程之一——木兰陂而建。进入新时代,面对推进水利风景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任务,莆田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推进水利风景区高质量建设、发展、管理上作出诸多创新探索,切实发挥出木兰陂水利风景区在防灾减灾和社会经济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流域治理 历史文脉 河湖健康 生态文明建设

中图分类号C915 文献标识码B

木兰陂是木兰溪防洪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首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全国五大古陂之一。当前,木兰陂水利风景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推进水利风景区高质量建设、发展、管理上作出诸多创新探索,充分发挥了自身在木兰溪源头保护、全流域综合治理和实施防洪排涝工程中的重要作用。2020年9月16日,人民智库“水利风景区高质量发展调查研究”课题组赴木兰陂水利风景区,深度调研景区的建设实践和发展成效,全面了解景区的未来建设愿景,以期进一步明确水利风景区高质量发展的内涵、要素与关键点,推动新时代水利风景区事业创新发展,为新形势新挑战下迎难而上、危中求机做好各方面工作提供重要参考。

木兰陂水利风景区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和现状

木兰溪治理实践是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亲自擘画、全程推动治水和生态保护工作的先行探索。近年来,莆田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同志对木兰溪治理提出的“变害为利、造福人民”的目标,坚持科学治水,按照“既要治理好水患,也要注重生态保护;既要实现水安全,也要实现综合治理”的要求,积极探索,先行先试,形成了一系列可复制可推广的木兰溪治理经验,为美丽中国建设提供了生动的“木兰溪样本”。

木兰陂水利风景区的建设管理日益完善,总体工作进展顺利

木兰陂是由陂首枢纽工程、渠系工程和堤防工程三部分组成的较为完整的大型水利工程。木兰陂位于木兰溪下游感潮河段,离出海口25.8公里,为我国现存最完整的古代大型水利工程之一,2013年被评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2014年被列入首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目前景区的管理机构为木兰溪水利管理处下设的陂头管理站,水利风景区工程建设与维护以及管理人员的工资福利发放以莆田市级财政拨款为主,而灌渠的用水分配则由受益属地政府自行组织管理。作为公共工程,木兰陂这种传统的管理模式,保障了工程的延续和用水秩序。另外,木兰陂以自身水生态环境优势,吸引并引导社会资本以各种方式参与水利风景区建设与发展,积极创建山水美景游、农事体验游、民俗风情游、水情教育基地游等活动,培育了一批有特色、效益好、可持续的产业扶贫项目,为贫困地区完善造血功能和提高自我发展能力作出了重要贡献。

认真执行既有规划纲要,高起点引领远期发展目标

景区以现有的用地资源条件,综合考虑区块地貌状态,采取以木兰陂重要保护区为核心,以木兰陂水利工程为文化纵轴,以木兰溪为生态横轴的五区联动手法,形成“一核、两轴、四区”的总体空间格局。为了保护好、管理好、建设好景区,在规划建设管理上,认真执行《木兰陂水利风景区总体规划纲要》,严格按照资源条件和自然规律,因地制宜,综合整治,成功打造了亲水性强、效益显著的木兰陂水利风景区,为人们休闲、度假、观光、旅游、科普、文化和教育等提供了较为理想的场所。此外,木兰陂水利风景区还设立了远期发展目标,在2021—2030年期间,建设成为一个高标准、高效益、人才集聚、运行规范,且在省内具有代表性和示范作用的水利风景区:以风景区现有资源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继续寻求旅游市场需求与供给之间的最佳结合;按照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原则,结合木兰溪“变害为利、造福人民”的治水示范点提升工作,打造国家水情教育基地。

加强基础与服务设施建设,持续改善景区安全运营状况

在基础设施方面,加强景区旅游道路、步行道、停车场、厕所、供水供电、应急救援、以及安防消防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不断完善景区服务功能,集中力量建设自然生态环境良好、文化科普教育功能完善、在国内外具有较强吸引力的水利风景区。

在安全运行方面,一是制定《莆田市木兰陂风景区管理制度》《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定期维修安全管理制度》等各项安全制度,明确安全规范、安全流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体系;二是加大安全宣传力度,不断提升从业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防灾避害能力;三是加强隐患排查整治,尤其是对水闸、堤防、河道等水利工程设施、景区办公场所和水闸管理房等容易存在火灾隐患的场所进行排查整改,有效管控各类水利安全风险;四是继续做好木兰溪主干流感潮段的垃圾和水面清理保洁工作,维护河道良好水生态环境,确保水清河畅;五是认真开展木兰陂日常管理、维修养护、水毁修复加固等工作,保证景区内堤防、河道工程正常运行。

创新管理体制机制,不断强化景区生态环境建设

景区在管理过程中注重水域岸线的保护与管理,控制开发利用强度,除提高周边水生态品质之外,还注意提升木兰陂区域水环境质量。聘请专门的保洁队伍在木兰陂景区驻点一艘船只进行日常保洁,基本保证木兰陂区域滩地、水面整洁,上游漂流下来的水浮莲及垃圾杂物及时清理到位。开展日常巡回保洁,水上人员借助船只清理水面一切漂浮物,岸上人员捡拾垃圾等杂物,所有垃圾、漂浮物按有关规定规范及时转运处理。在不违背自然规律和科学规律的前提下,对木兰陂下游滩地局部区域进行清淤、疏浚,恢复木兰陂公园河水的生态性结构和功能,水生态修复后的木兰陂公园,成为鸟类栖息的乐园。通过以上措施,景区有效改善了木兰陂公园环境,保障了河道水文环境,优化了水生生物群落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生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木兰陂水利风景区高质量发展的经验与创新

景区历史文脉深厚,水文化体系特色鲜明

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时,十分重视木兰溪治理和木兰陂水利工程利用,多次作出指示、批示,亲自关心推动木兰溪治理工作。习近平同志曾指出,木兰溪治理要有“敢于担当的精神,把造福人民的事情做好”,这一论述蕴含着我们党带领人民不断攻坚克难、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对今天推进水利风景区事业高质量发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奋力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仍有着很强的指导意义。木兰陂的修建过程体现的正是水利人敢于担当、团结奋进和坚强不屈的精神。这种水利精神和劳动人民的智慧共同赋予了木兰陂灵魂,使其成为一个有文化、有内涵的水工程。木兰陂水利风景区坚持公益性,免费开放,每年约10万人次游客可从木兰陂堰闸上通行,零距离接触、感受木兰陂水文化及其带给人们的心灵震撼,从而发自内心地感恩和敬重先人的智慧和匠心。

注重景区的维护修养,构建稳定可靠的高水平安全体系

木兰陂水利风景区位于木兰溪示范河湖段,地理区位优势明显,是重点保护利用工程。近年来,景区在改善水生态、提升水效益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一是优化周边环境。在木兰陂北岸主入口西侧拆迁房屋建筑面积约3000多平方米,在入口西侧增设20多个停车位,尽可能满足游客及观光团需求,破解停车难问题,创造更加畅通有序、安全文明的景区环境。二是加强维修管理。对木兰陂南渠右岸护岸进行加固,稳固边坡,防止木兰陂南渠右岸遇恶劣天气时发生险情;本着对历史高度负责的精神,对冯智日纪念馆进行修缮,消除古建筑因年久失修而可能发生的安全隐患,激活工程综合效益。三是建立和健全相关安全规章制度,使景区安全管理工作走上了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轨道。

坚持截污控源,科学构建碧水流畅的水环境体系

首先是截污控源。实施木兰陂北渠引水口改造工程,对沿线排入河道的污水进行截流,提高了北渠的防洪排涝和引清补水的能力,实现了河畅水清岸绿的目标,为建设美丽莆田提供了水利支撑。其次是置换水体。充分利用木兰陂上游来水、东圳泄洪和雨洪资源进行河道冲污,置换南北洋水系水体,改善南北洋水系水质,为巩固全国文明城市建设成果、建设美丽莆田提供良好水环境。第三是科学调度。认真做好抗旱保水蓄水工作,发动职工及时处理堵塞水闸、涵洞的漏水,并优化水资源配置,有效满足4个行政区、16个镇(办)、203个行政村的农田灌溉以及工业、生态用水需求,有效灌溉农田面积达7.8万亩。同时将木兰陂水位控制在高程3.40m以上,为景区创造更加美丽的水环境、水景观。最后是常态化保洁。为适应木兰陂水利风景区发展需要,左右岸聘请专门保洁员对木兰陂水利风景区进行常态化保洁,营造干净、舒适的景区环境;聘请防水员加强陂首枢纽工程的日常运行管理和维修养护,同时加强安全巡逻,进一步提升木兰陂公园对外形象;通过公开招标,择定专业服务队伍对木兰陂管理范围内的水葫芦等外来生物及垃圾进行常态化清理保洁,打造优美水环境。

结合项目建设,构建河湖健康的水生态体系

景区协同莆田市生态水系建设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对木兰溪城区段水生态进行修复及综合整治,改善水环境和水质。充分利用第五届佛教论坛契机,在木兰陂公园实施木兰陂生态修复与南北渠联通工程,对景区的景观绿化建设进行全面提升。该工程的主要建设内容为:对现存的木兰陂滩地进行生态修复和景观提升,并充分利用现有木兰陂滩地湿地、堤顶步道、背水坡绿化及滨溪路之间绿化带等空间,突出生态湿地、治理保护理念;对现有的滩地、步道进一步改造、提升、拓展,把河岸串成市民健身休闲长廊;对木兰陂左岸进口道路及广场进行改造提升;对风雨亭、景墙、浮雕及历代石碑进行提升及修缮;等等。这些项目建设得到各级领导和周边市民的普遍赞许。

木兰陂水利风景区高质量发展面临的形势和挑战

景区规划编制还不完善,基础和服务设施现代化水平亟待进一步提高

景区规划编制的不完善,导致景区建设滞后,后续工作相对比较被动。这首先体现在景区开发引进意识较弱,仍然存在“等靠要”思想。比如,由于建设资金来源不足,景区建设处于半开发状态,部分基础设施及接待条件较差。其次,这种被动还体现在具有水利风景区建设维护相关知识的从业人员十分缺乏,严重制约景区的科学管理与高质量发展,需进一步加强景区人才队伍建设。此外,景区的信息化程度还不够高,现代化设施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陂头枢纽工程大部分依靠人工调度运行管理,缺乏现代化智能设备。木兰陂水利风景区的监控范围只覆盖水位尺和管理房,木兰陂公园、钱四娘庙、木兰陂纪念馆、碑廊等地尚未安装监控,存在管理盲点。特别是主陂上下游由于缺乏监控,游客和当地人员出入、文物管护、水面保洁等工作主要依靠管理人员日常巡查,任务重、效率低、效果差。

开放式管理对景区管理工作带来挑战

木兰陂水利风景区目前为开放式管理,尤其是节日期间人流量大,超出景区承载力。再加上部分游客素质较差、安全意识较差,破坏环境、污染水体,在木兰溪中游泳、捕鱼等不文明行为时有发生,增加了管理难度,造成了安全隐患。全面推行河长制以来,木兰溪水质得到明显改善,但部分民众护水意识仍有待提高,随意丢弃垃圾、乱排污水废水现象仍然存在,全民参与水生态文明建设力度不够。因此,一方面,需要完善水资源保护规划,建立沿溪生态走廊,提高当地居民对木兰溪两岸的保护意识;另一方面,需要严格落实河长制,加强执法力度,避免工厂废水、居民生活污水进一步侵蚀和污染水体。

进一步推进木兰陂水利风景区高质量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深化对水利风景区高质量发展的认识,树立水利风景区融合发展的整体观

要树立高质量发展的建设理念,突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在水利风景区的建设中牢记尊重、顺应、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并立足自身的高起点定位,将生态文明理念渗透到木兰陂水利风景区的发展全过程,使水利风景区高质量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总布局相融。同时,要树立水利风景区融合发展的整体观,以多部门、多地区的经验和资源作为发展参照,为水利风景区建设提供相关支持。

科学完善景区建设与旅游规划,推动景区提质升级

为进一步优化木兰陂周边环境、公园景观、水利设施等,莆田市委市政府决定高起点规划实施木兰陂保护规划,按照水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创建“一核,两带,十景五园”,即以木兰陂陂体为中心建立保护区域,限制游人进入,对陂体进行完善的修复和保护。沿木兰溪两岸形成两条水绿交融生态保育带,净化木兰溪水质,提高生态质量,上游可开展丰富多样的水上活动,下游布置湿地栈道以供生态观光观鸟。串联十景五园,形成核心拥抱、辐射带动的有机结构,努力打造中国古代水利名胜风景区和中国水文化生态示范点,努力创建5A旅游景区,进一步传承水文化,保护水资源,展现水景观。今后,要根据木兰陂水利风景区的资源特点,对相关规划进行适宜调整,充分发挥其旅游功能,增强创新意识,深度挖掘和巧妙组合木兰陂治水文化、工程文化与莆仙文明,提升景区旅游品质。

调动多方积极性,统筹考虑水利风景区建设发展

以建设规划为基线,调动多方积极性,共同建设完善水利风景区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力争把水利风景区的发展纳入当地的“十四五”规划当中。在新建和整治水利工程的各个环节统筹考虑水利风景区建设发展,力求将水利工程建设成为生态及环境保护工程。加强水利风景区水利科普教育设施建设,普及水利科技和水法规知识。强化景区管理系统,完善旅游服务体系,提升水利旅游的档次和水平。不断加大管理主体的专业化队伍建设力度,并通过邀请专家组调研等方式,吸纳社会资源,不断提高管理建设的科学化水平。

不断推进资金投入多元化,以满足景区的建设需求

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建立健全水利风景区长效稳定的多元化投入机制,落实各项工作经费;要整合各部门资源,有效利用水利、 旅游、交通等各类项目资金,加强水利风景区建设;将水利风景资源开发保护、水生态环境保护修复纳入公共财政重点投入领域,设置专项资金,保障水利风景区公益性功能的正常发挥;探索多元化的资金渠道,运用市场机制,拓宽资金来源,以水利风景资源为纽带,鼓励政府和社会资本通过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等项目融资和经营模式联合开发水利风景区。

强化人才队伍建设,搭建社会智囊服务平台,不断推进景区高质量发展

加强景区工作人员的理论知识培训,广泛招收旅游、生态、资源、经济、环境等相关专业的技术人才,提升景区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为景区人才队伍建设提供坚强的基础。管理主体要做好水利风景区人才发展规划,全面引进景区所需专业人才,加大对管理团队和从业人员专业知识技能的培训力度,并将人员培训纳入水利及旅游行业年度培训计划,建立健全完善、科学合理、公平公正的人才管理机制,定期选取优秀人才进行更加深入的交流、锻炼和培养。同时,要参与并搭建广泛的社会智囊服务平台。例如联合有关科研院所,做好水利风景区高质量发展的研究工作,围绕当前建设与管理重点,积极开展科研活动,为景区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执笔:人民智库研究员 于飞】

参考文献

[1]彭琦、杨启贵:《木兰陂古代水利工程的人文价值与保护性开发策略》,《2015年中国建筑史学会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2015年。

[2]朱波:《绿色发展理念在治理木兰溪中的生动实践》,《区域治理》,2019年第49期。

[3]李淑霞、吴文锋、曹耀峰:《木兰溪:奋斗出来的幸福河》,《共产党员(河北)》,2019年第12期。

责编:罗 婷 / 贺胜兰

声明:本文为《国家治理》周刊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国家治理周刊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luoting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