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人民论坛网·国家治理网> 前沿理论> 正文

以制度创新提升“微空间”舆论引导能力

摘 要:微空间的快速发展,拓展了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发展的空间,改变了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发展格局。但与此同时,微空间也成为各种社会思潮及意识形态争夺的主战场;微空间内泛滥的谣言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安全形成了冲击。为此,要以制度创新提升微空间舆论引导能力,保障国家意识形态的安全。

关键词:制度创新 微空间 舆论引导 意识形态安全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微空间”是指以微博、微信、移动客户端等新兴媒体为媒介的信息传播与交流空间。智能手机、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和普及,为信息的传递提供了形式多样的渠道和载体,而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信息良莠不齐、泥沙俱下的现象。因此,应该通过各种制度创新主动出击、趋利避害,对其优点加以利用,对其缺点合理规范并规避,通过对微空间进行高效的管理和积极的引导来防御错误思想侵入网民视野,从而确保国家意识形态安全。

建立微空间舆情应对体制机制,提升微舆情处置能力

纵观我国互联网发展历程,“技术先行管理滞后”和“先发展后规范”是我国目前网络舆论管控难的重要原因。微空间的“碎片化”表达及去中心化特点使其比传统的大众传媒更具有亲和力,使得广大网民更愿意参与微空间的话题讨论。在这种众说纷纭的网络环境下,要保证主流意识形态占据主导地位,就必须主动出击,针对微空间舆论可能存在的风险,做到提前防范,避免“有病乱投医”的情况。

一是要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是确保一个政党能够长期执政的重要因素。在微空间如此活跃、受欢迎的今天,加强党对微空间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是必不可少的。一方面,要提高党员及政府公职人员的意识形态工作水平,在加强理论学习的同时,不断深化其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时刻准备应对微空间非主流意识形态的挑战。另一方面,党员干部及政府公职人员要熟练掌握微空间的应用,把在微空间传播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当成自身应尽的责任,为营造良好的微空间舆论环境贡献一己之力。

二是要建立完备的微舆情管理体制机制。首先,必须形成一个统一领导和指挥的体制机制。微空间舆情事件一旦出现,应立即明确主管部门、主管领导及其责任,统一指挥、统一领导舆情应对工作,坚决杜绝相互推诿的现象。对各部门的人力和物力进行集中统一领导,也有利于提高效率,抓得舆论先机,从而将危害程度降到最低。其次,要形成分级应对、分工协作的工作体制。我国政府管理的基本原则是属地管理和分级管理协调进行,这一基本原则同样适用于微舆情的应对。在应对微空间突发舆情事件时,要根据事件的大小以及紧急程度,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同时要注意做好细致的群众工作,尽量将微舆情所反映的问题化解在基层。再次,要形成部门联动,优势互补的微舆情应对体制机制。部门联动是指微舆情应对各主体之间的联合行动,即在做到有效沟通与协调的前提下,各部门积极配合形成步调一致、行动一致、口径一致的状态,同时发挥各个部门的优势,齐抓共管,提高微舆情应对效果。

认真对待微空间舆论热点事件,做到疏堵结合

对于微空间的虚假、有害、不良信息,何时该删、何时该疏、采取何种办法,需要相关部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对待微空间用户的理性言论活动要合理疏导

判定微空间用户的言论是否理性,需要微舆情“把关人”认真审视和研判用户所表现出来的各种情绪和心理。自政府部门以及广大领导干部纷纷进驻微空间以来,越来越多的老百姓选择利用微空间这个平台同领导干部进行交流和沟通,表达其对现实生活中具体问题的诉求。这对广大领导干部来说,既是问政过程中广开言路的机会,也是对其执政能力的挑战。而如何做到按原则办事又能全面兼顾绝大多数网民的利益诉求,需要相关责任人 “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而不是耳目闭塞,一心只关注“政绩”,忽视广大人民的呼声。具体来说,要善于识别网民善意的提醒,调查核实网民的相关举报,尊重网民理性的建议,并鼓励相关司法、纪检、监察等部门对网民提出的各种疑问进行积极回应,将政府执政的各个环节以微直播等各种形式向广大网民公开,让公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按照信息传播规律,过分过滤信息可能会激发信息接收者挖掘被过滤信息的欲望,从而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因此,加强对微舆论的疏导就变得尤为重要。

微空间有各种各样意识形态的传播,基本上可以归为以下三类:一种是拥护党的领导、宣传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呼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传播正能量的思想言论。一种是借助西方势力或隐晦或公开攻击社会主义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制造并传播谣言,放大当前我国社会转型时期出现的各种矛盾和制度缺陷,混淆公众视听的思想。对这些思想言论要敢于亮剑,有理有据地加以批驳,以正视听。一种是宣传非主流意识形态的思想,这种思想不会直接威胁到国家意识形态的安全,更多的是多种社会思潮及利益诉求的涌动,因此,应在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下,积极对其加以引导,使其为社会主义所用,为社会主义服务。

对待微空间用户的恶性言论活动要果断堵截

网络具有匿名性,多数用户可以自然地、不加掩饰地表达自己的真实观点或者真实情绪。然而也因为这一特点,一些别有用心的人以网络微空间为渠道大行其事。正如前文所述,一些代表西方国家利益的群体,为了达到其颠覆社会主义国家统治的目的而专门注册微空间账号,大肆宣扬西方国家的优点和长处,经常指责社会主义国家暂时性的缺点和弊端,以图引起公众的不满,影响社会安定。对于这样的微空间用户,依法采取相应措施,限制其发表不当言论。此外,还有一些商家为了博取广大用户的眼球,赢得更多的关注,以达到获取更多利益的目的,在微空间频频传发一些涉黄赌毒的有害图片和视频,严重侵蚀了人们的心灵。对于这些微空间账号,相关部门也应毫不犹豫地删除、封堵,及时切断其与现实社会的联系。最后,对于那些为了个人私利,在微空间发布一些涉嫌诽谤他人或者虚假信息的微空间用户,应该根据相关的法律规定对其发布的内容进行删除并对其进行法律制裁,以实际行动来规范微空间用户行为。

以多重思路和手段为保障,推动微空间有效治理

复杂的物质世界在质变和量变的不断交替中发生变化,其中,量变是质变的基础,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也分为良性质变和恶性质变两种。保持事物的相对稳定并推动其良性质变是人类追求的目标。微空间的舆论变化由于传播便捷、传播人员众多且差异巨大而尤其突出。保持微空间的相对“稳定状态”,使其向国家主流意识形态方向发展是我们的目标。为此,需要从多种视角出发,运用多种手段来引导微舆论,从而使微空间形成稳定的舆论秩序,朝着利于国家和民族发展的方向行进。

具体看来,微空间的信息传播面临着各种复杂的局面。各种思潮和主义充斥微空间,扰乱了网民的思想,破坏了微空间的良好秩序。为了有效地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我们需更敏锐、更细致地深入研究,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提高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吸引力、融合力、创新力、凝聚力,进而使国家主流意识形态能够更好地引导微空间舆论。为此,我们可以运用法治、道德、行政、市场经济等思维和手段对微空间中的思潮和主义进行有效的引导、整合和治理。

运用法治思维和手段对微空间进行治理。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吹响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响亮号角,为我们做好微空间舆论工作提供了思路和启示。运用法治思维和法律手段去解决微空间中的复杂问题,可以最大限度地获得共识、体现公平正义,维护微空间中的良性秩序。

运用道德思维和手段对微空间进行治理。从某种程度讲,由于一部分人缺乏必要的道德观念,微空间已经成为虚假信息的集散地、暴力情绪的宣泄地、违法行为的新生地、娱乐至上的狂欢地等。运用道德思维和手段对微空间进行治理,要构建道德有序的微空间话语体系,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微空间网民的道德素质。通过制定完善的网络道德与伦理规则,大力倡导文明微空间活动,让积极向上的健康文化占领微空间主流阵地。

转变行政思维和手段对微空间进行治理。政府对微空间的高效治理,要依靠建立完善的“微”制度和有效提升微空间的治理能力和技巧来实现。要充分利用我国政府的资源、资金和顶层设计等优势,积极转变行政思维和手段,主动完善制度、公开信息,有助于高效解决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引导微空间舆论的现实问题。

运用市场经济思维和手段对微空间进行治理。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我们一直在进行市场化的改革,特别是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国家提出全面深化改革,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这更加确定了国家未来改革的方向。市场经济可以把社会资源优化配置到最需要的地方,从而对社会各个方面产生重大影响,当然也包括虚拟的微空间。微空间的运营和发展,也是在市场经济和利益的驱动下进行的。中国的几大社交媒体运营商、一些微空间大V都是以盈利为目的。因此,政府要善于抓住利益的把手,运用市场经济思维去规范微空间中的舆情发展方向,确保国家意识形态安全。

重视微空间的民意,分析微空间的舆情导向,研判微空间意识形态风险,是目前摆在党和政府面前的现实任务。党和政府应从宏观上把握微空间的传播机理、传播过程、传播思考和研究,从而做出更加正确的决策,提供更加科学的方法论指导。

【本文作者为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本文系2018度国家社科基金“全球治理与国家治理”重大课题专项(项目编号:18VZL018)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周滨:《“微博问政”与舆情应对》,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

[2]杨兴坤:《网络舆情研判与应对》,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3年。

[3]杨兴坤:《政府舆情应对工作十大原则》,《改革与开放》,2014年第7期。

[4]赵惜群、黄蓉:《我国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长效机制的构建》,《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6期。

责编:董 楠 / 罗 婷

声明:本文为《国家治理》周刊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国家治理周刊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luoting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