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思想理论 > 深度原创 > 正文

【思政论坛】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

深刻把握习近平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重要讲话的辩证唯物主义底色

1598931036200

作者:张建宝 北京物资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书记 

9月1日,《求是》杂志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讲话在“为什么要办好思政课?为什么能办好思政课?怎样办好思政课?”的严密逻辑中阐述了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的战略定力、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的人民立场和以“八个相统一”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的矛盾观点,闪耀着璀璨的辩证唯物主义光辉。

战略定力: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

“我们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引导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掷地有声地宣示了新时代开好思政课的战略定力。这种战略定力,立基于高度的政治视野、深邃的理论视野和宏阔的历史视野。

高度的政治视野。教育总是为一定的阶级服务,总是承担特定的政治功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必须旗帜鲜明地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定不移地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这是根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思政课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火种、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主战场,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关键课程,至为直接地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关系到我们党和中华民族的千秋伟业。作用不可替代,必须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

深邃的理论视野。思政课的主体内容是马克思主义,它是一个博大精深的科学理论体系,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描绘了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和全人类解放的宏远图景,揭示了事物的本质、内在联系及发展规律,体现了积极改变世界的实践品格;它更是一个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体系,既吸纳世界文明的优秀成果而具有全球眼光和胸襟,更立基于我们党领导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而呈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总结中国改革经验,洞察世界发展大势,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行动指南和战略安排,为人类社会未来愿景提供了中国方案,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真理铸魂育人,必须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

宏阔的历史视野。历史是我们植根其中须臾不能跳脱的深厚土壤,是现实的镜鉴,也是未来的肇因;“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既提供经验,告诉我们该做什么,也提供教训,警醒我们不该做什么。从苏维埃大学、中国工农红军大学、陕北公学一直到今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始终坚定不移地抓好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始终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凝心聚力,是我们党领导人民不断夺取革命、建设、改革事业新胜利的一项宝贵经验。历史镜鉴昭昭,必须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

人民立场: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从恩格斯“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到毛泽东“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再到习近平总书记“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我们的力量源泉”,马克思主义的人民史观一脉相承,人民立场坚定不移。

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蕴含着深沉的人民立场。“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的譬喻,鲜活浸润着“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旨归,是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学生成长规律的具体遵循,是思想政治工作“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的生动体现。

讲话中更为着力突出的是“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这一论断,它至为鲜明地体现了“尊重人民主体地位”这一根本要求。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是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打造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之队”的筑梦人。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是国家繁荣、民族振兴和教育发展不可或缺的基础力量。“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在办好思政课的各种要素中,教师居于主导性的地位,诚如列宁曾经指出:“在任何学校里,最重要的是讲课的思想政治方向。这个方向由什么来决定呢?完全只能由讲课人员来决定。”邓小平同志也曾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习近平总书记“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论断,不仅有其理论渊源和历史根基,而且更加具体地聚焦思政课和思政课教师,指向性更加明确。

正是基于对教师主导地位的清醒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政课教师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这是“四有”“四个相统一”“四个引路人”基础上对思政课教师更切近的要求,要求我们在知行合一明理致远中成为学生思想和发展的掌舵者、家国情怀的感召者、创新思维的引领者、广阔视野的开拓者、健全人格的示范者。

矛盾观点:坚持“八个相统一”,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终而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显微镜”,以鲜明的矛盾观点对如何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作了“八个统一”的具体指导。“八个统一”的矛盾观点,源于和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强烈的问题意识。问题意识是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马克思明确宣布:“问题就是公开的、无畏的、左右一切个人的时代声音。问题是时代的格言,是表现时代自己内心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问题意识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显著的思维特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问题是事物矛盾的表现形式,我们强调增强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就是承认矛盾的普遍性、客观性,就是要善于把认识和化解矛盾作为打开工作局面的突破口。”这种问题意识和问题导向,贯穿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思考,即“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以重大问题为导向,抓住重大问题、关键问题进一步研究思考,找出答案,着力推动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

思政课改革创新的“八个相统一”,非常具体和鲜活地体现了这种问题意识。以“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为例来说。一方面,以政治性统率学理性的立场必须进一步坚定。思想政治教育面临内部消解和外部冲击将是一个长期形势:我国处于转型期、攻坚期、风险期的多期叠加阶段,发展过程中的社会矛盾会以各种社会思潮的形式表现出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更是大肆制造各种杂音噪音,以自由、平等、宪政民主等所谓的“普世价值”进行无孔不入的意识形态渗透,诋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攻击社会主义制度。对此我们必须保持政治清醒,坚定政治立场,强化政治责任,否则就会造成严重甚至颠覆性的影响。另一方面,以学理性支撑政治性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这是目前相对薄弱环节,也是习近平总书记突出强调之处。他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曾指出“……有一些同志对马克思主义理解不深、理解不透,在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上功力不足、高水平成果不多,在建设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上功力不足、高水平成果不多……在实际工作中,在有的领域中马克思主义被边缘化、空泛化、标签化,在一些学科中‘失语’、教材中‘失踪’、论坛上‘失声’。”声犹在耳,值得我们深以为戒,时刻警醒。

总之,辩证唯物主义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重要讲话的哲学底色,我们必须从根本上体悟这一世界观和方法论特质,在此基础上深刻领会讲话的逻辑、意旨和具体要求,不负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光荣使命。

[责任编辑:王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