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思想理论 > 深度原创 > 正文

善用制度优势化危为机

【摘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转化为防范化解风险挑战冲击的效能,做到顺势而为、迎难而上、化险为夷、转危为机,是时代赋予中国共产党人的重要课题,是对党的执政能力、治理能力的历史性考验。只有将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共建共治共享等制度优势进一步转化为全党、全体人民和社会各界防范风险、应对挑战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下好风险防范先手棋、打好化危为机主动仗。

【关键词】制度优势  风险挑战  战略机遇    【中图分类号】D61    【文献标识码】A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被实践反复证明的适合国情、富有效率、优势显著的科学制度体系。站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潮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迎来了光明前景;同时,党和国家面临的风险挑战、矛盾冲突也日渐增多、日益复杂、日趋严峻。如何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转化为防范化解风险挑战冲击的效能,做到顺势而为、迎难而上、化险为夷、转危为机,是时代赋予中国共产党人的崭新课题,也是对党的执政能力、治理能力的历史性考验。

把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的制度优势进一步转化为党员干部应对风险挑战的责任担当和示范引领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我们党的一项重大原则。历史启示我们:党的前途命运决定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党是领导一切的。中国共产党不同于西方一般意义上的政党,它不是简单的沟通国家和社会的“桥梁”,而是居于领导一切的核心地位。革命性是党的本质特征和浓重底色,领导权是党的根本命脉。因此,党的意志可以上升为国家意志,党的自我革命会深刻影响社会革命。这种政治逻辑必然要求我们把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放在政治建设的突出位置。在近百年的奋斗历程中,我们党建立起了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制度,积累了丰富经验,取得了显著成效。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运所系,在这个重大原则问题上不能有任何含糊和丝毫动摇。坚持党的领导,就要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把“两个维护”融入党内各项制度,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国家治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

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其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不是自封的,也不是自然而然实现的。历史和人民之所以选择中国共产党,固然是因为其理论、旗帜、制度、主张,但最根本的是因为中国共产党人能把先锋队性质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转化为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每当民族、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处于危难时刻、紧急关头,共产党人特别是领导干部总能挺身而出、冲锋在前,甚至牺牲生命,最终赢得了最广大人民的衷心拥护和爱戴。

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面对复杂多变的安全和发展环境、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广大党员干部只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强化责任担当,争做先锋表率,敢于迎接挑战,善于化解危机,才能在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挑战中更加充分地发挥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的显著优势。

把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优势进一步转化为人民群众应对风险挑战的主体力量和实际行动

我国的国体决定了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的一切权力是用来为人民谋幸福的。为了坚持和发扬人民民主、确保人民当家作主,中国共产党始终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不变的宗旨,把以人民为中心作为工作的中心点,在认识和解决问题时把维护人民的主体地位作为根本点和出发点。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建立起了一整套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系,并在实践中不断加以完善和发展。事实表明,这一制度体系充分保障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充分彰显了坚持人民当家作主的显著优势。

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是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党的领导和人民当家作主是并行不悖、有机统一的。纵观中国共产党近百年的历史,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的实际工作中,党总是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根本路线,坚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党执政的最大底气与坚实根基,也是强党兴国的根本所在。只要全体中国人民牢固树立主人翁意识,发扬伟大团结精神,就一定能够形成勇往直前、无坚不摧的强大力量。在我国日益接近实现民族复兴目标、靠近世界舞台中央的今天,我们面临的发展机遇和风险挑战都是前所未有的。愈是使命艰巨、任务重大,愈是艰难险阻、前途坎坷,就愈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充分激发人民群众在国家治理中的主人翁意识和精神,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汇聚人民群众的集体智慧和磅礴力量。只有这样,才能把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优势转化为人民群众攻坚克难、战无不胜的主体力量和生动实践。

把共建共治共享的制度优势进一步转化为多元社会治理主体应对风险挑战的普遍意志和一致行动

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是我们党立足国情社情民情实际,在总结国内外社会治理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经过长期探索形成的,是被实践证明了的符合现代社会治理规律、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和时代特色的科学制度。“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明确了不同治理主体在社会治理中的定位和功能。建构起“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对于维护国家安全、社会安定、人民安宁具有重要意义和显著优势。

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社会是一个复杂的有机体,即社会是由不同方面、不同层次的各种因素相互交织、相互作用构成的有机统一、动态发展的物质形态。不同的民族、政党、阶层、社团、宗教等,是构成社会有机体的重要细胞,是社会关系网格中的特定组成部分,其以一定的形式和力量作用于社会有机体。历史地看,民族、宗教、民间组织、特殊人群等在国家安全、社会稳定等方面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能否激发各阶层、各方面在参与社会治理、应对风险挑战中的能动性、创造性,考验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

在风险跨界性、复杂性、关联性不断增强的社会中,要想彻底赢得防控社会风险斗争的胜利,就必须善于统筹各级各类社会资源,从风险挑战发生前、中、后的全流程视角进行防范,抓住风险挑战发生的源头因素、传导环节、转化过程等关键问题。要打造党委、政府、社会、公众携手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发挥群团组织、社会组织作用,发挥行业协会商会自律功能,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夯实基层社会治理基础”,全面提升社会风险治理的前瞻性、系统性、协调性和精准性。只有把共建共治共享的制度优势转化为多元社会治理主体应对、防控社会风险的普遍意志和共同行动,凝聚起社会风险治理的最大合力,才能为应对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各种风险挑战提供“减压阀”“缓冲带”,才能下好防范风险的先手棋、打好化危为机主动战。

历史上,中华民族虽饱经磨难,但从来没有被困难压垮过,而是愈挫愈勇、不断奋起。今天,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我们遇到的风险挑战必将是全方位、多领域和深层次的。我们坚信: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正确领导,有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支持,有社会各界的同心同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必将在应对内部压力和外部挑战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作者单位分别为浙江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浙江工商大学基地;湖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参考文献】

①《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日报》,2019年11月6日。

②《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年。

责编/刁娜 美编/王梦雅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于洪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