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人民论坛网·国家治理网> 人民智库> 正文

近九成受访者认为创新能力至关重要

——当前公众的劳动与职业观念调查报告

重要发现:

·公众眼中最具“含金量”的劳动素质前四位为“创新能力”“学习能力”“专业技能”和“服务意识”。

·“提高学历”和“踏实工作”是公众心中积累财富的首要途径。

·超半数受访者认为“网红”“明星”的收入让人心态失衡。

·“成就感支持”和“报酬分配公平”更能影响高学历劳动者的工作积极性。

·为应对未来的劳动力市场变化,近六成受访者表示愿意培养多元能力,超半数的受访者愿意积极接受新事物、学习新技术。

·新时代公众更期待收入分配能够“多劳多得,提高劳动者积极性”。

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劳动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围绕劳动的价值、弘扬劳动精神、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等内容进行深刻阐述;同时他还强调,“无论时代条件如何变化,我们始终都要崇尚劳动、尊重劳动者”。在公众眼中,新时代不同劳动素质的“含金量”有哪些变化?新时代劳动有哪些价值特点与形式创新?哪些因素影响着人们劳动的积极性?公众对新时代“劳有所得”有哪些新期待?人民智库对此展开了调查,并得出了一系列重要结论。

“创新能力”“学习能力”等劳动素质的重要性更胜以往,未来劳动形式更加倾向于创新劳动、脑力劳动

在当前劳动市场中,公众眼中最具“含金量”的劳动素质前四位依次为“创新能力”“学习能力”“专业技能”“服务意识”(见图1)。调查结果显示,有88.46%的受访者认为在新时代“创新能力”的重要性比以往更为突出,87.31%的受访者认为“学习能力”在诸多劳动素质中的重要性更胜以往。

1

随着劳动条件的改善、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以及就业环境中对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的需求逐渐增加,12.12%的受访者认为“吃苦耐劳”这一劳动素质的重要性相较以前有所下降,6.73%的受访者认为“教育学历”已经不再是成功的“敲门砖”。一些“不看学历看能力”的新兴职业积极迎合市场需求,创造了新的财富增长点。在不同行业的受访者看来,不同劳动素质的“含金量”有所差异。例如,个体从业者、自由职业者对“乐观自信”和“敬业精神”的重要性更有认同感。

近年来,各行各业自动化智能化发展的趋势愈加明显,劳动密集型产业中的重复劳动、单一劳动、体力劳动逐渐被机器取代,人们的思想观念正在随着劳动力市场的巨大变化加速革新。具体来说,从未来劳动形式的变化趋势看(见图2),认同“重复劳动减少,创新劳动增多”(97.59%)、“单一劳动减少,角色跨界多元”(97.50%)、“体力劳动减少,脑力劳动增多”(96.92%)、“按部就班减少,时间地点自由”(95.19%)、“高危劳动减少,工作体面舒适”(92.51%)、“简单劳动减少,复杂劳动增多”(90.87%)的受访者均超过九成。

2

超半数受访者认为,当今社会积累财富的首要途径是提高学历,实现阶层跃迁;当前积累财富的途径在5年内会发生变化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调查结果显示(见图3),64.90%的受访者认为当今社会,积累财富的主要途径是通过提高学历,实现阶层跃迁;59.62%的受访者依旧相信通过踏实工作能够实现勤劳致富;51.92%的受访者认为通过利用人脉资源和权力更能达到积累财富的目的;还有49.71%的受访者认为可以通过“政策发力,优势致富”。

3

尽管在各年龄层、各居住地认同“踏实工作,勤劳致富”的受访者占比均超过半数,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该项内容的认同度逐渐降低。而随着日常居住地城市级别的变化,“踏实工作,勤劳致富”的认同度也产生了一定差异,即受访者所在城市级别越高,对该选项认同度越低。此外,日常居住地城市级别越低的受访者对于“提高学历,阶层跃迁”的认同度越高。

从受访者所处职位来看,我们可以发现,对“踏实工作,勤劳致富”认同度最高的是普通员工(63.03%),认同度最低的是高层管理者(42.11%);而对“彩票炒股,投资理财”认同度最高的是高层管理者(42.11%),认同度最低的是普通员工(12.50%)。此外,高层管理者对“行业风口,填补需求”(39.47%)、“前辈积累,继承财产”(31.58%)等积累财富的途径认同度均高于其他职位受访者。对“提高学历,阶层跃迁”认同度最高的是专业/技术人员。

交叉分析结果显示,在对自己当前收入不满意的受访者群体中,认同当前财富积累的主要途径是“前辈积累,继承财产”(33.71%)的人数占比超过了平均水平(25.67%)。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不论是通过何种渠道实现财富积累的成功范例,都会加剧部分人群的收入焦虑。

51.92%的受访者认为当前积累财富的主要途径在5年内会发生变化;26.35%的受访者认为5—10年内会发生变化;5.48%的受访者倾向于变化将发生在10—20年内。还有16.25%的受访者认为积累财富的途径不会发生改变。交叉分析发现,随着职位的提升,认为积累财富的途径不会发生改变的人数占比越来越小。

企业的生存依靠盈利,在市场快速变化的时代,需求往往倒逼企业员工不停加速成长,个体从业者和自由职业者更是需要自负盈亏,适者生存。工作单位为国有企业(50.57%)、民营外资企业(55.63%)、个体从业者、自由职业者(51.64%)的受访群体认为积累财富的途径在5年内会发生变化的人数占比均过半,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受访者认同5年内发生变化的人数占比相对最小,为43.72%。

半数左右受访者对新兴职业的未来发展持保守态度;“网红”“明星”造成的收入差距导致部分公众心态失衡

当前,科技进步、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经济高质量发展,一大批新职业应运而生。诸多新职业的出现和发展壮大正是对人们日益丰富多样的生活的回应,更折射出社会发展的新活力,成为了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

对于每个职业而言,光明的前景都是吸引人才的关键所在。调查结果显示,31.44%的受访者认为未来新兴职业的种类会越来越多,其前景也会越来越好;26.83%的受访者认同未来新兴职业的种类会越来越多,但对“一夜走红”的新兴职业前景表示担忧;21.44%的受访者认为当今劳动力市场上,新兴职业不断淘汰落后职业,也逐渐变成成熟的职业,因此总量上不会有太大变化;16.54%的受访者认为未来新兴职业会经历市场的检验,因此种类会减少,但市场留下的少数新兴职业前景会越来越好;还有3.75%的受访者不看好新兴职业的未来发展,认为只是“一阵风”。对现有新兴职业的发展前景明确表示看好的受访者占比不足一半(47.98%)。

在对非新兴职业从业者的调查中,当问及对于新兴职业发展的期待,64.99%的受访者选择了“确立行业准则,及时配套法律法规”;而在新兴职业从业群体中,受期待最高的是市场能够积极探索,充分创新发展(62.72%)。

时下“一夜暴富”的风口职业造成了部分人群的心态失衡。在调查中,我们发现,超半数受访者认为“网红”“明星”让一部分人心态失衡(58.27%),忽视量变积累,想要追求表面上的“一夜暴富”(57.69%)。

在对新兴职业正负面评价的认同度方面,我们结合了性别、年龄、学历、工作单位等人口统计学变量进行分析,得出了对于新兴职业包容度的群体画像。对“网红”“明星”等包容度较低的受访者多为男性,30—49岁,本科及以上学历(较高学历水平),供职于国家机关、事业单位或国有企业;包容度较高的群体多为女性,供职于民营、外资企业,或为个体从业者、自由职业者。

本次调查显示,相对于相对收入的差距,公众更在乎绝对收入是否上涨。在“本人与同事同时提高薪酬,但同事涨幅更大”和“本人与同事同时降低薪酬,但降幅一致”的选择中,33.75%的受访者表示愿意选择后者。

在劳动分配方面,最影响公众劳动积极性的因素是“报酬分配是否公平”(69.81%),其次是“工作量分配是否合理”(61.35%)。结合受访者工作年限进一步分析,我们发现,工作年限为3年以下的受访者更在意工作量分配;工作年限为3年以上的受访者更在意报酬分配。从学历角度看,硕博研究生对于工作量分配的在意程度显著低于本科及以下学历受访者,而在成就感支持和报酬分配公平方面有更高的需求。

4

超半数受访者愿意积极接受新事物,培养多样化能力;六成受访者期待未来劳动力市场能够实现多劳多得

调查中,44.04%的受访者认为,老龄化带来的行业结构、就业竞争、消费结构变化将成为今后中国劳动力市场面临的最大挑战;面对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科技事业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我国技能型、创新型人才缺口明显,有38.94%的受访者对此表示认同。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25.38%的受访者意识到了当前人力管理模式的变化;超半数受访者表示,应对未来的劳动力市场变化,应重视职场中认可、尊重、情怀的管理价值(54.81%)。正如上述调查结论,成就感支持已经成为了影响高学历劳动者工作积极性的重要因素,人力资源管理的赋权结构由“老板经济”转向“伙伴关系”,在这种情况下,劳动市场整体的人力资源的模式、方法都会随之发生改变。

58.17%的受访者愿意为应对未来的劳动力市场变化培养更加多样化的能力,以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55.00%的受访者表示愿意积极接受新事物,学习新技术。结合受访者职位分析,普通员工和专业/技术人员更看重学习能力、多元能力在未来劳动力市场的价值;管理者则开始重视认可、尊重、情怀等管理价值。

超半数受访者认为“完善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有效机制”能够让劳动致富更加可期(56.06%);55.96%的受访者期待新时代能够健全有利于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的促进机制。

在收入分配方面,六成受访者期待多劳多得,提高劳动者的积极性(60.10%);52.02%的受访者认为收入分配应向高能力、高素质、高学历劳动力倾斜;48.08%的受访者认为收入分配应向创造新需求的新兴职业、行业倾斜;超半数受访者期待完善福利制度,健全工作保障(52.50%);48.56%的受访者期待缩小收入差距,缓解社会矛盾;38.75%的受访者认为应当调节税收制度,加大支持慈善事业。

(报告还对积累财富的途径、未来劳动力市场变化等内容进行了深入分析。因版面承载内容所限,报告内容有所删节,扫码可获取本报告完整版。)

报告二维码

【执笔:人民智库研究员 李思琪】

责编:贺胜兰 / 董 楠

声明:本文为《国家治理》周刊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国家治理周刊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国家治理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