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思想理论 > 深度原创 > 正文

两会国是厅|聚焦报告高频词 看政府工作焦点

1590028649162

2020人民论坛两会国是厅专题

作者:金伟 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张钰 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

5月22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吸引了国内外的共同关注。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今年两会的时间和背景都与以往不同,政府工作也面临着更高的要求和挑战,报告内容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

整体而言,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发展”一词出现频率最高,达69次;“就业”出现频率第二,达39次;“疫情”出现频率第三,达31次;“企业”出现频率第四,达30次;“支持”出现频率第五,达27次。在去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发展”、“改革”、“经济”、“企业”和“政策”是出现频率排行前五的词语,虽然两年工作报告的高频词具有相似性,但是从内容和排名的具体差别中,我们能发现今年政府工作重点的变化。例如,相比于去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改革”、“经济”这两个词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出现次数仍排名前列,但频率明显有所下降;而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就业”和“疫情”两词排名靠前,这体现出今年政府工作面临着新的现实挑战。

“发展”是党和国家一以贯之的长期目标。虽然与去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发展”139次的出现频率相比,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它的出现频率仅有去年的半数,但“发展”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出现的频率仍高达69次,居高频词榜首。提升国家发展水平一直是政府工作的目标。过去一年,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平稳,并且稳中有进;但是今年,国家发展却因新冠肺炎疫情而面临许多未知因素。针对今年疫情形势和世界局势不稳定、不确定的各种特殊情况,如何在困难和挑战中坚持稳步发展,在复杂的环境中谋求创新发展,在危机和冲击中实现良性发展,这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的重要焦点。

“疫情”是当前现实无法回避的背景特点。新冠肺炎疫情是本次报告区别于以往报告最特殊的热议话题。除了“疫情”一词非常高频之外,“防控”一词在报告中也出现了18次。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是全球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尽管中国疫情得以顺利控制,但疫情仍使今年政府计划的实施面临困难和挑战,对政府工作的开展更是带来了极大考验。如今,全球疫情蔓延,世界经济贸易受到了冲击,如何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同步做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将疫情带来的困难和挑战变成机遇,这是今年政府工作关注的重点内容。

“经济”体现了实事求是前提下的稳中求进。与往年相比,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没有提出全年经济增速的具体目标,却非常关注经济发展的具体措施。在报告中,“经济”一词出现了24次,“企业”一词出现了30次;“建设”一词出现了25次;“消费”和“生产”均出现了11次;“投资”一词出现了10次;“贷款”一词出现了9次。经济建设依然是政府工作关注的重点,这也折射出在疫情影响下,政府对经济工作稳中求进的辩证态度。因为全球疫情和经济形势不确定性很大,我国经济面临一些难以预料的影响因素,所以报告不确立具体全年经济增长指标。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经济增长不重要,而是要统筹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共同发展,并保住“六保”的底线,以保促稳,稳中求进,为经济建设的长期发展夯实基础。

“民生”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每年政府工作报告的重点任务,这种人民至上的宗旨情怀在今年的报告中依然得以体现。在报告出现的高频词汇中,“就业”出现了39次;“民生”出现了17次;“脱贫”出现了16次;“服务”出现了14次;“群众”出现了11次。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突出了民生导向,围绕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聚焦就业、脱贫等民生问题,力求将疫情冲击和经济下行对群众产生的影响缩减到最小。就算面对困难,基本的民生底线也要坚决兜牢,将群众关切的中心事情放在第一位。

其他高频词语反映了政府履职尽责的担当。虽然任务艰巨繁重,但政府仍然以提升效能,提高治理能力为目标,勇于担当作为。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经济”、“保障”、“加强”、“推进”、“坚持”、“改革”、“推动”等词语出现频率均在20次以上。这些具有宏观意义的词汇出现频率之高,表明政府始终有条不紊地开展整体规划。越是在任务艰难的情况下,政府越是要加大宏观调控的力度,采取积极政策,发挥各方面的支持作用,以充分的信心和能力交上人民满意的答卷。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思路清晰,重点突出,措施有效。报告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看待当前的困难、风险和挑战,积极引导全社会增强信心,体现了全国人民发展的愿望和迎难而上、稳中求进的精神,具有同以往政府工作报告不同的特殊意义。

[责任编辑:王克]
标签: 两会   高频词   工作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