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人民论坛网·国家治理网> 人民智库> 正文

对浙江省56个市(区)城市能级的测评及排名

重要发现:

·在浙江省56个市辖区、县级市能级评价中,综合得分位居前十的依次为滨江区、余杭区、北仑区、萧山区、上城区、鄞州区、西湖区、海曙区、下城区、慈溪市,且十地均位于杭州或宁波。

·五个一级指标的区域分布差异明显,各项前五名主要集中在杭州、宁波、嘉兴等地。其中,在影响力指标上,余杭区、萧山区、鄞州区、北仑区、义乌市位列前五;在竞争力指标上,滨江区位居第一,北仑区、镇海区、平湖市、慈溪市位列二到五名;在支撑力指标上,排名前五的地区依次是下城区、上城区、西湖区、拱墅区、江干区;在吸引力指标上,秀洲区、南湖区、桐乡市、吴兴区、平湖市位居前五;在创造力指标上,海曙区位列第一,上城区、北仑区、镇海区、奉化区位列二到五名。

·从区域分布上来看,在市辖区中,综合得分前十依次为滨江区、余杭区、北仑区、萧山区、上城区、鄞州区、西湖区、海曙区、下城区、江干区,主要集中在杭州和宁波;在县级市中,慈溪市、义乌市、余姚市、海宁市、乐清市、诸暨市、桐乡市、平湖市、瑞安市、温岭市等地位居前十,其中,3个县级市位于嘉兴、2个县级市位于宁波。

注:针对城市能级的评价是基于城市的某种功能或诸种功能对该城市以外地区的影响程度大小所做的对比分析,因此我们选择城市化程度较高、城市功能较完善的市辖区(行政级别以县一级为主)和县级城市作为评价对象,淳安县、象山县等33个县未纳入本次测评范围。

 

 

改革开放以来,生机勃勃的县域经济是浙江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依托和改革先行的动力源泉。各县市区探索出了各具特色的县域经济发展模式,为浙江乃至全国县域科学发展和转型积累了宝贵经验。大都市区建设是浙江现代化发展引领极。当前,浙江围绕高质量推进面向未来的大都市区建设,着力形成以四大都市经济圈为辐射拓展的“四核、四带、四圈”网络型城市群,构建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新格局。县市区作为大都市区的基本组成单元,是深入推进更高能级城市群建设的主要力量。因此,人民智库对浙江省56个区、县级市进行城市能级评价,以期为浙江大都市区建设和区域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提供支持,助力长江三角洲地区更好建设成为我国发展强劲、活跃的增长极。

浙江省市(区)城市能级评价指标体系建构

根据城市群和城市能级内涵的有关分析和研究,并考虑到市(区)一级在推动城市群发展中所具备的功能以及城市能级评价的区分度问题,设计了市(区)城市能级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在对浙江所有县级市(区)进行综合分析和各领域功能分析后,通过有关专家的指导,结合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以及浙江县域高质量发展的实际情况,报告选取了影响力指标、竞争力指标、支撑力指标、吸引力指标和创造力指标5大类指标(见表1)。该指标体系既充分考虑了城市能级评价的科学性,又兼顾了完备性、针对性和可获取性。

1

测评结果

从区域上看,在市辖区中,综合得分排名前十的区依次为杭州市滨江区、杭州市余杭区、宁波市北仑区、杭州市萧山区、杭州市上城区、宁波市鄞州区、杭州市西湖区、宁波市海曙区、杭州市下城区、杭州市江干区;在县级市中,宁波市慈溪市、金华市义乌市、宁波市余姚市、嘉兴市海宁市、温州市乐清市、绍兴市诸暨市、嘉兴市桐乡市、嘉兴市平湖市、温州市瑞安市、台州市温岭市等地位列前十(见表2)。

2

从一级指标得分来看,浙江省56个市(区)的分布情况存在明显差异。具体而言,在影响力上,余杭区、萧山区、鄞州区、北仑区、义乌市等地位列前五;在竞争力上,滨江区位列第一,其他依次为北仑区、镇海区、平湖市、慈溪市;在支撑力上,下城区、上城区、西湖区、拱墅区、江干区位居前五;在吸引力上,秀洲区、南湖区、桐乡市、吴兴区、平湖市位居前五,其中前三均隶属于嘉兴市;在创造力上,海曙区排名第一,其它依次为上城区、北仑区、镇海区、奉化区。

滨江区在浙江省56个市(区)中城市能级综合得分排名第一,这主要得益于滨江区在竞争力指标上排名第一,支撑力指标得分也相对较高。在竞争力方面,滨江区重点突破一批“卡脖子”技术,培育一批数字产业集群,推进一批示范试点,建设一批平台载体,努力成为全国产业生态体系建设者和创新主体培育者。在支撑力方面,滨江区通过完善基础交通网、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和建设亮点工程等手段,提升城市能级和品质。同时,滨江区还致力于打造宜居宜业宜游“三宜一体”的现代科技新城,营造一流的政务环境、营商环境和创新创业环境,以更多方面的显著优势吸引和汇聚人才。

余杭区在56个市(区)中综合得分排名第二。余杭区在影响力指标上得分最高,这代表其对整个杭州市乃至浙江省的社会经济发展有着广泛的影响。目前,余杭区不仅是浙江数字经济第一区,同时还立足制造业这个强大根基,做大做强“数字经济”,持续推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融合发展,培育壮大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智能化、服务化、高端化、绿色化”正在成为余杭制造最尖端、最先进、最具创新潜质和辐射动能的强劲引擎。此外,余杭区及时根据技术更新和产业发展形势变化制订新政策,这是余杭打造新引擎、打好翻身仗的根本指引。

北仑区为浙江省城市能级综合得分排名第三的市(区),也是宁波市内能级综合得分最高的区。北仑区在影响力、竞争力和创造力三项指标上得分相对较高,是唯一一个三项指标排名均位列前五的地区。作为产业转型升级中的龙头,高新技术企业一直是北仑创新驱动战略的培育重点。随着“科技争投”工作的持续推进,北仑区不断加强高新技术企业梯队建设,建立了区、街道、产业园联动的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服务体系;同时整合财务、金融、知识产权等领域的专业力量,建立完善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全流程服务体系;积极引导相关企业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开展共性技术、关键技术的研究开发,并推动相关科技成果产业化,使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随着经济的发展,土地资源供需矛盾逐渐成为制约北仑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为了“破土解困”,北仑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向每一寸土地要效益、向每亩土地要产出。

萧山区综合得分排名第四,在影响力这一指标上表现突出。通过在文化、交通、产业等领域全面融入杭州,萧山实现了城市能级的跃升。近年来,萧山开展了以推进资源倒逼、创新引领、产业升级、“两化”融合、“四换三名”、节能减排等六大行动为抓手的千企转型升级三年行动,实现传统产业稳步发展,对推进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但与制造业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地位相比,萧山创新体系仍不足以支撑技术创新在全国达到“领跑”水平。未来,萧山区应在打造更完善的创新服务体系方面加以重视。

上城区综合得分排名第五,其支撑力和创造力较强。上城区总面积只占到杭州市的0.6%,却为杭州市贡献了8%的GDP和5%的地方财政收入。上城区近几年来在经济发展上走出了老城区转型发展的新路子。上城区围绕节约集约、盘活存量、控制增量,做足、做细土地文章,并切实通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潜心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来提高土地的经济效率。在大力推进土地节约集约的基础上,上城区更注重土地的精细、精致管理,促进城市有机更新全面提速。

鄞州区综合得分位列第六,在宁波市辖区中排名仅次于北仑区。鄞州区集聚了宁波市的行政中心、经贸中心和科教中心,高端要素快速集聚,产业转型升级持续领跑,这些都赋予了鄞州前所未有的发展潜能和腾飞机会。同时,鄞州是民营经济和外向型经济高地,该区着力打好降本减负、商事登记简易注销等系列“组合拳”,让企业轻装上阵。

西湖区在浙江56个市(区)中位列第七名,主要原因在于其支撑力指标在所有区县中得分较高。在提升支撑能力方面,西湖区走出一条集约化、精细化发展的道路。在提升公共服务能力方面,西湖区以“党建+”引领全区各项工作,成立全省首个互联网行业联合党委,为全区各项事业发展提供根本保证。此外,西湖区还全面开启“美丽西湖行动”,全力以赴推动基础设施的大建设、城市功能的大跃升、环境面貌的大蝶变,高标准推进全域美丽建设。

海曙区综合得分排名第八,其创造力指标得分为全省56个市(区)中最高。海曙以绿色制造为导向,做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文章,紧紧抓住省级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分行业试点契机,全面提升纺织服装等传统优势行业发展效益,努力形成产业、企业、产品、创新“四个新优势”。同时,工业互联网研究院、智能技术“两院一园”、上海交大人工智能研究院等尖端产业平台纷纷扎根海曙,成为海曙创新发展策源地,形成了一条从技术研发到项目落地、再到成果转化的全产业链条,工业新动能得以积极培育。

下城区综合得分排名第九。下城区的优势在于支撑力得分较高,在浙江省56个市辖区、县级市中位居第一。下城区通过健全一个平台、两网联动、六项机制的“126”为企服务工作体系,完善一个中心、八个街道分中心和多部门协调的“1+8+X”企业服务联动工作网络,努力解决企业服务中存在的信息孤岛制约、服务效率不高等实际问题。在服务企业方面,下城区以高标准进行实施和推进,具体要求为:精准对接服务,快速响应高效处理;聚焦共性需求,推进部门联动解决;长效跟进督办,提高问题解决实效。此外,下城区还主动接轨上海,承接辐射带动,积极承接上海“五个中心”建设的外溢效应,拓展与长三角城市兄弟城区对接合作的新内涵。

慈溪市综合得分排名第十,是浙江省唯一进入前十行列的县级市。慈溪最大的优势在于各方面经济指标相对其他地区来说比较均衡。慈溪坚持“工业立市、实业兴市”,拥有享誉国内外的家电基地、轴承王国、全球最大电熨斗基地等37个块状区域特色经济。近年来,慈溪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成了由中科院慈溪中心、中科院慈溪医工所两大平台及宁大科技学院综合科创平台、产业创新中心和企业研发中心组成的“三级创新体系”。此外,慈溪以龙头企业带动出口,稳步壮大出口队伍,以传统与新兴市场同步发展,开拓多元化市场,积极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在吸引力这一指标中,秀洲区、南湖区、桐乡市得分最高,这三个区市均属嘉兴管辖,反映出嘉兴市在营商环境、科技活力、生态环境等方面具有较强的优势,改革释放的活力转化成为优化嘉兴发展环境的吸引力。在深化区域交流合作方面,南湖区的做法较有代表性。南湖区携手苏州市吴江区,在全国率先以异地通办试水异地政务服务一体化,并正式梳理出首份两地联办标准服务事项清单,成为全国首个跨省行政审批联办标准。

【执笔:人民智库研究员 焦欢】

责编:臧雪文 / 贺胜兰

声明:本文为《国家治理》周刊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国家治理周刊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国家治理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