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追光青年
首页 > 地方要闻 > 地方要闻 > 正文

汇聚全员力量 共筑生命防线

——莆田学院附属医院抗疫阻击战纪实

2020年伊始,就在全国人民牵挂武汉新冠肺炎疫情动态时,各省、市的卫生部门也都进入一级防控,做好疫情防控和确诊患者定点救治工作。莆田学院附属医院作为莆田市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医疗救治定点医疗机构,承担全市所有确诊病例、高度疑似病例医疗救治重任。医院党委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全力以赴,勇挑重任,科学防控,精准施策。全体党员、干部职工应声而到、迅速行动,冲锋在前、坚守岗位、戮力同心、筑牢防线,以实际行动筑起了一道保卫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生命防线,这只是全国医疗机构的一个缩影。

快速反应全力以赴担使命

疫情就是命令,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莆田学院附属医院迅速响应,科学调度,早部署、早启动、早落实,疫情防控和救治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开展。

1月20日,制定下发《莆田学院附属医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病例监测、排查和管理方案》,建立健全应急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加强重点人群监测和管理。抽调医护人员组建传染应急分队,建立应急机动库,并组织完成第一批近200人传染应急分队及机动库成员的集中培训,随时准备奔赴抗疫一线。

1月21日,召开新冠肺炎防治工作部署会,系统周密部署各项防控工作。成立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党委书记、院长林海滨担任组长,设立了由分管领导牵头的医疗专家救治组、综合协调组、信息宣传组、后勤保障组、监督督导组等5个工作组,高效协同推进全院新冠肺炎防控与医疗救治工作;启动24小时疫情值班监控机制,强化组织调度,加强应急管理,实行疫情信息“日报告”制度;建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微信工作群,实行线上办公,对疫情防控具体工作即时回应督导落实。

1月21日晚上,应急病房一区第一时间准备好隔离病区床位、应急物资、应急药品、防护用品、生活用品等,做好随时收治病人准备。

1月22日起,医院党政领导坚持24小时带班值班,每天带队到发热门诊、应急病房指导防控工作。

1月23日开始,启动两个发热门诊,分诊普通发热病人及与武汉有接触史的发热病人,明确划定CT等辅助检查科室就诊路线。发热门诊病人由专人陪检,对怀疑或需要检查的标本直接安排人员进行抽血检查及配送,真正做到关口前移,避免交叉感染。

1月25日上午,大年初一,院党委书记、院长林海滨主持疫情防控专题协调会,响应省一级应急响应,决定全院取消春节休假,全院职工严阵以待。

1月26日,莆田市市长李建辉来到医院调研督导疫情防控工作,并在现场指示要整合优势资源,加快肺科病房大楼建设进度,快速新建应急隔离负压病房,全力做好病患救治工作。并就疫情防控所急需的试剂耗材、药品供应、肺科病房大楼搬迁和应急隔离负压病房建设等现场办公。

1月27日,医院应急隔离负压病房正式动工建设。

1月28日,肺科病房大楼三楼应急病房正式启用,开放床位39张,并紧急抽调医生11名,护士16名。当天即收治确诊病人7名,留观病人6名。此后,医院以每三天开放一个病区的速度搬迁,新院区肺科病房大楼5至8层陆续搬迁启用,老院区小儿外科也紧急改造成小儿应急病房,增设6张应急床位。

2月6日,应急隔离负压病房工程完工交接,比原定计划提前5天。

2月14日,应急隔离负压病房正式启用,首批收治4位确诊患者。目前,医院新旧两区共设立7个应急病区,最大能收治确诊病人床位数234张,完全具备应收应治能力,为疫情防控提供安全和良好的救治场所。

迎难而上,党徽闪耀践初心

越是重要关头,越能映照初心;越在关键时刻,越显担当精神。1月27日,院党委向全院基层党支部和全体共产党员发起共同战斗倡议书。倡议书刚发出不久,就有400多名党员医护人员主动请缨,志愿投入抗击疫情战斗,他们当中有科主任、学科带头人,有各科室的中流砥柱、医学博士、护理骨干,有已经退休的老医生,也有刚刚入职的医学新人。

1月28日,医院应急病房一区、二区成立了疫情防控病区临时党支部,并组建了共产党员先锋队,共有57名党员医护人员投身在抗击疫情的最前线。1月29日,行政后勤部门成立党员服务队,共有62名党员坚守岗位,为一线的医护人员提供坚强的后勤保障。此后,院团委也向全院青年医生发出召集令,来自全院各科室的近百名一线医生组建了防控疫情青年突击队,其中党员24名。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危机时刻,医院的党员们主动请战,不畏凶险,冲在了战“疫”一线。

疫情防控病区临时党支部书记、感染性疾病科副主任医师邱荣仙,从1月21日起就一直坚守在抗击疫情一线,每天只能休息四五个钟头,累了就只能靠在椅子上闭着眼睛眯一会儿,醒来又继续投入工作中。邱荣仙说,作为一名感染性疾病科医务人员,这是他该担负的责任,何况他还是一名党员,更要有更大的担当,起到表率作用。

重症医学科防控医疗救治组专家陈敏,为了准确掌握危重型患者病情,穿上厚厚的防护服,在病床前观察病人病情,与患者面对面交流,耐心辅助心理疏导。

疫情防控病区应急病房护士长陈蕙平,巾帼不让须眉,勇往直前,一直奋战在疫情最前线。

疫情防控关键期,作为党员的沈剑粦、林丽明、王善钻等3位医学博士毫不退缩,义无反顾地奔赴一线参加医疗救治,他们舍小家为大家,以实际行动践行着医者的初心和使命。

超声科党支部书记陈薇,第一批冲到应急隔离病房一线,肩负起疫情床边超声检查任务,在平凡的岗位上彰显着不平凡的工作担当。

老院区急诊科副护士长关素琴,为了能全身心投入疫情防控工作,还处于哺乳期的她,主动给孩子“断粮”。她说,自己是一名护士,更是一名党员,冲锋在前,责无旁贷。

儿科专家曾庆煌,以院为家,坚守抗疫一线,毅然挑起了儿童医院发热门诊和门诊应急留观病房负责人的担子。当他得知有一位留观儿童的家庭经济条件困难时,第一时间把抗疫加班补贴1000元全部捐出,把满满的爱心送给最需要关爱的孩子。

重症医学科男护士林超龙所负责的隔离病房内,有一位气管插管且重达170斤的重症患者,他的俯卧位需要2名医生和4名护士共同发力才能完成。林超龙在隔离病房的工作大多是这样的体力活,浑身湿透就更是家常便饭。他说:“疫情当前,作为一名党员,我有必要作为先锋力量冲在战‘疫’的最前方。”

……

在医院接诊、分诊、转诊、诊断、救治、后勤保障等关键环节中,共产党员们的感人事迹不胜枚举,他们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冲锋在前,坚守岗位,全力以赴,让党徽在疫情防控第一线分外耀眼。

科学救治戮力同心筑防线

精准施治,有效救治,尤为重要。医院科学合理安排应急病房医疗组开展诊疗工作,设立呼吸专家组、重症救治组,邀请省级医疗救治专家组驻院指导诊治,选派心理医师参与患者情绪疏导,建立新冠肺炎专家会诊微信群,全院近200名专家积极参与线上即时会诊。开通视联网远程医疗会诊,与省级专家就该院危重症病例进行会诊、分析、讨论,确定治疗方案和救治措施。同时在全省首家引入三款新型机器人设备,用于院感防疫、发热门诊初筛、隔离病房服务等多个方面。特别是医院采取了中西医协同治疗,是省内首家运用‘清肺排毒汤’治疗的试点单位,在清肺排毒汤介入治疗后,大部分患者很快就核酸转阴、症状消失后出院。医院共有51例病历还被收入中国中医科学院“防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科研攻关项目组工作信息平台,为制定《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七版)》提供了实践基础。

在这场看不见硝烟的战“疫”攻坚战中,省级专家和医院不同学科的专家同舟共济,他们目标一致全力以赴,奋力将一个个生命从死亡的边缘拉回来。2月3日,福建省新冠肺炎确诊病人首例在该院治愈出院。3月7日下午,最后7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经专家组综合评估治愈。至此,莆田市56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已全部治愈,实现清“零”,医护人员和患者保持“零感染”。这也意味着,莆田市新冠肺炎定点救治医院的防疫阻击战取得阶段性的胜利。

共克时艰,凝心聚力齐上阵

汇聚全员力量,共筑生命防线。自疫情防控一级响应机制启动以来,医院上上下下、各个部门、党员干部、普通群众,全员联动,严阵以待,使得医院的疫情防控工作有条不紊、秩序井然。

发热门诊作为疫情防控的前沿阵地,新旧两区首批40余位医护人员主动请缨进驻发热门诊。测量体温、指脉氧、血压,登记信息,鉴诊、抽血布管、外联送检、拍片、等待结果……他们日夜坚守在疫情防控最前沿阵地,舍小家为大家,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筑牢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防线。

急诊科充分发挥窗口作用,所有一线人员原地待命,随时听候调遣,坚守在抗“疫”、急救的最前线。出车、接诊、转诊、转运、急诊救治、查房、发热预分诊……急而有序,忙而不乱。

“护士长,今年过年我就不回家了,我留下来吧!”门诊部护士们主动请缨,投身抗“疫”一线,把好防控第一关。现场测量体温、询问流行病学史、评估患者症状及体征、登记情况信息、陪同分诊发热病人等已成了她们的工作常态,她们坚守岗位,严谨把关,尽心尽责。

院感知识培训、清洁消毒督导、医疗废物管控、隔离病房布局、患者标本运送……院感科6名工作人员放弃春节假期,日夜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确保每位工作人员、就诊患者零感染。

检验科的检验师天天与病毒的样本作伴,收样、检测、复检……完成整套工序检测操作需要6至7小时。他们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在闷热的PCR室里,尽量不喝水、不吃东西、不上厕所,用一颗颗坚强无畏的心,直面看不见的防控战场,确保第一时间开展标本检测,实时监控疫情。

医学影像科90后青年也没有“缺场”,他们表示,穿上这身工作服就要有责任、有担当;他们坚守岗位、坚决服从科室安排,以加班加点的方式给祖国加油,同心同德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

医护温暖着患者,行政管理与后勤保障各部门也默默温暖着一线医护人员。他们第一时间做好人员和物资调配、设备维修保障、宣传报道、酒店住宿安排、捐赠款物接收、一线人员餐饮配送、保安保洁、应急病区24小时保障等工作,为前线人员和患者扫除后顾之忧。特别是在肺科病房大楼搬迁和应急隔离负压病房建设方面,医务部、护理部、院感科、后勤保障部、设备科、计算机信息中心等部门工作人员更是齐心协力,冲锋在前,加班加点,全力以赴,以三天开放一个病区的速度搬迁肺科病房大楼5个病区,用13天时间组织施工完成了应急隔离负压病房建设,保障疫情防控工作顺利进行。

抗“疫”过后应在反思中前行

疫情尚未结束,防控还在持续。作为一名抗疫战线的老兵,莆田学院附属医院党委书记、院长林海滨亲历了抗击SARS、H7N9禽流感、埃博拉和本次新冠肺炎等传染病“战役”,并有着辉煌的战绩,也积累下丰富的传染病应对经验。林海滨指出:公共卫生安全应急管理体系改革是面临迫切问题,这次新冠肺炎疫情,留给我们要去总结和思考的问题很多,抗“疫”要具有的前瞻性,规划超要“前”,“以防为先、未雨绸缪”的抗疫基因。

早在10年前,林海滨就考虑到要如何提升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处置能力问题,向市政府立项,开始规划在莆田学院附属医院新院区内筹建一所市级肺科专科医院。他曾率先提出,二三线城市肺科医院一定要依托综合实力较强的三甲医院,并设置科学合理的规范。经过他多年的努力,肺科医院终于在2017年6月动工建设,2018年底主体封顶,2019年底通过初步验收。林海滨指出,应对疫情,必须在床位、人员、物资方面都要统筹到位,疫情一旦爆发,肺科医院将成为疫情防控最坚强的后盾。另一个是领导指挥要靠“前”。不管是在建设工地上,还是在临床一线科室,他都带领领导班子成员靠前指挥,身先士卒,及时解决一线人员的困难和问题。再一个就是党员要冲锋在“前”。危机时刻,党员们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冲锋在前,坚守岗位,筑牢防线。还有就是物资保障要提“前”。医疗设备、药品、耗材及医用防护物资,我们都力争做到“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在“不等、不靠”情况下通过多渠道解决了燃眉之急。

林海滨说,此次疫情过后,我们更应该总结和反思,人类很有可能还会面临比新冠更可怕的疫情和挑战,这就要求我们做足准备,作为医生,特别是作为医院的管理者,不仅要承担医疗救治的任务,更要大力推动中国的公立医院肩负起“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处置的使命担当。

[责任编辑:李金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