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地方要闻 > 地方要闻 > 正文

交城县:以“13456”行动计划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重大任务。2020年,山西省交城县将紧紧围绕脱贫攻坚三年行动战略部署,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以“打不赢脱贫攻坚战就对不起这块红色土地”的决心和信心,大力实施紧盯“一个目标”、抓好“三项重点工作”、巩固“四类保障政策”、拓宽“五条增收渠道”、健全“六大长效机制”的“13456”年度行动计划,全面促进稳定脱贫,决战决胜2020,确保如期建成小康社会。

一个目标 交好脱贫总账

“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交城县将紧盯全县 26 户 61 名未脱贫人口,加强开发式扶贫同保障式扶贫相衔接,精准推进减贫工作。县级成立挂牌督战工作专班,统筹各类资源,采取特殊举措,加大支持力度,对全县未脱贫人口涉及的乡镇、村、帮扶单位实行挂牌督战,推动剩余贫困人口脱贫。实施“一户一策”,分类精准推进脱贫。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精准落实产业帮扶政策、组织参加技能培训,通过产业带动、就业增收实现脱贫;对无劳动能力或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统筹落实好养老、低保、五保、临时救助等保障措施,切实实现兜底;对因病因残致贫的特殊贫困人口,落实好医保、特困救助供养、残疾人帮扶等保障措施,保障其基本生活。

三项重点 排查整改到位

排查问题抓整改。一是对照省委专项巡视、省委督导、市际交叉检查、市委专项巡视反馈问题,建立健全整改方案、整改台账,确保在2020年3月底前将2019年反馈问题全部“清零”。二是深入开展贫困村剖析工作,对全县67个贫困村开展剖析,全面梳理脱贫摘帽后已脱贫村、已脱贫人口急需解决的问题,进一步提升群众满意度。三是制定《交城县脱贫攻坚“16+2”问题排查整改工作实施方案》,开展问题排查整改工作。立足“制定方案,安排部署;全面排查,建立台账;履行职责,抓好整改”三个阶段,紧盯责任、政策和工作“三落实”,识别、帮扶、退出“三精准”,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饮水安全“3+1”有保障,细化到乡镇、到村、到户。对照排查出的问题清单,逐条逐项抓好问题整改。

抓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因户施策、多措并举,重点推进合作组织或农业托管组织、扶贫车间、产业园区“三个全覆盖”,做到土地不荒、劳力不闲、收入不减,出台《交城县加强完善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方案》,建立健全易地扶贫安置点社区管理制度,持续加大产业就业扶持力度,引导搬迁群众自主创业就业,确保有劳动能力的搬迁户至少一人实现就业,集中安置点产业就业实现全覆盖。

抓好农村基础设施补差提升。一是实施交通扶贫巩固提升工程,新改造建设一批乡村旅游路、产业路,实现“乡乡通油路(等级路)、村村通硬化路”两个100%目标。二是实施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持续改善提高农村群众饮水安全条件,确保供水水质、水量、方便程度、保证率达标。三是实施电力和网络扶贫巩固提升工程,实现县域电网同网同价、供电服务均等化。四是继续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程,不断提高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建设美丽宜居乡村。

四类保障  政策执行有力

一是继续巩固住房安全保障政策。深入开展农村住房安全质量“回头看”,确保农村危房“静态清零、动态保障”。二是继续巩固教育扶贫保障政策。全面落实教育扶贫政策,稳步提升全县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质量。三是继续巩固基本医疗保障政策。落实《交城县健康扶贫工作实施方案》,实现“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人员健康扶贫“双签约”全覆盖,新增一例、签约一例、服务一例,形成长期稳定的契约服务关系,确保群众基本医疗需求保障、贫困人口基本医疗政策保障全覆盖。四是继续巩固社会兜底保障政策。坚持精准施策,进一步完善农村低保制度,精准认定保障对象,积极稳妥开展动态管理,加强贫困对象“两项补贴”动态管理,做好孤儿保护和关爱工作,深入推进农村低保专项治理。

五条渠道  实现增收致富

特色产业稳定增收。积极推进特色农业产业落实,全面推进“一乡一园区、一村一基地”建设,同时结合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巩固提升畜牧、休闲旅游、干果经济林、蔬菜、食用菌、中药材“六大主导产业”,使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农业农村现代化有效衔接。实施全域旅游发展战略,以创建体育旅游示范区为契机,以旅游产业带动贫困人口脱贫致富为出发点,以发展体育旅游为主要形式,实现体育旅游与红色旅游、乡村生态旅游、民俗体验、科普亲子、自驾游等特色旅游融合发展,为贫困人口创业、就业、增收提供平台。

生态扶贫扩大增收。积极推进林业生态治理,让贫困户获得劳务性收入。落实生态护林员政策,聘用公益类管护人员,保证管护岗位中建档立卡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比例达到60%以上。创新绿色产业发展机制,完善投融资机制,发挥林区景观优势,探索发展森林旅游、森林康养等服务业,引导贫困户广泛参与,持续增收致富。

光伏扶贫推动增收。加快探索“光伏+”产业布局,在光伏扶贫产业的基础上,探索多种产业并存、多种产业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模式。及时开展到村收益“二次分配”,提高电站到村收益“到户率”。推动光伏电站产权交接,进一步明确光伏电站权属,提高农村集体自主经营脱贫巩固能力。

转移就业促进增收。积极开展全民技能提升工程、护工护理培训工作,落实“吕梁山护工”培训要求,持续提升“吕梁山护工”培训就业能力。

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保障增收。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实施集体经济薄弱村发展提升计划,不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引导扶持合作社发挥带动功能,助推集体经济增收,增加农民收入。引进、培育和壮大龙头企业,建立健全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当地农民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多渠道增加农民和村集体收入。

六大机制 巩固脱贫成果

建立健全分级分类管理机制。对已脱贫人口、非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和返贫人口分类建档,动态管理,不断巩固提升脱贫成果工作精准性。深入开展扶志扶智和“回头帮”活动,帮扶干部定期回访,及时解决脱贫人口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建立健全脱贫成效回查普查机制。聚焦“两不愁三保障”脱贫标准,开展脱贫攻坚“定期回访”。配合做好脱贫攻坚成效普查工作,确保脱贫成效经得起时间和历史检验。

建立健全动态监测预警机制。进一步强化“一码清”大数据平台的应用能力和水平,增强数据分析和预警功能,加强对脱贫人口的脱贫成效和收入监测和筛查,最大限度防止边脱贫、边返贫。

建立健全保险扶贫保障机制。持续落实好“一保通”保险扶贫,脱贫人口返贫责任险实现全覆盖。巩固“脱贫保 1+N 综合保险”,引导和鼓励农户、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等各类农业经营主体在自主自愿的基础上参与保险,保障脱贫人口不返贫,巩固脱贫成果。

建立健全扶贫项目运管机制。明确扶贫资产项目权属、管理主体和监管责任、管护义务,确保长期发挥效益。

建立健全风险防控化解机制。防范化解扶贫小额信贷风险,确保扶贫小额信贷健康发展。防范化解产业扶贫风险,搭建产业信息服务平台,推动产业扶贫健康发展。                                                

[责任编辑:张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