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思想理论 > 深度原创 > 正文

民营企业“走出去”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核心提示: 民营企业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国家“走出去”战略实施以来,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已取得明显成效,民营企业“走出去”步伐明显加快。面对“走出去”的机遇与挑战,民营企业应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选择适合自身的“走出去”发展路径,实现民营企业的良性发展。

【摘要】民营企业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国家“走出去”战略实施以来,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已取得明显成效,民营企业“走出去”步伐明显加快。面对“走出去”的机遇与挑战,民营企业应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选择适合自身的“走出去”发展路径,实现民营企业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民营企业 “走出去” 机遇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走出去”战略是党中央、国务院根据我国现代化进程和当代国际政治大格局提出的面向21世纪长远发展的重大战略方针,为民营企业“走出去”创造了有利条件。

民营企业“走出去”面临的机遇

国际产业重组和国际资本重构,有利于民营企业对外发展。随着全球经济放缓,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意识到要想提振经济就必须实施产业重组,创新产业发展模式,在继续巩固传统产业的基础之上,应该重点发展高新产业和低碳经济产业,国际产业重组推动了产业转移,鉴于我国在制造业领域的人力资源优势和技术优势,很多国外制造业产业开始向中国转移,而且随之带动的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也在中国蓬勃发展。外来新技术和新经营管理理念是民营企业转型升级的新机遇,在重组过程中民营企业应抓住国外高新技术产业带来的技术优势,对自身技术进行创新改革,实现跨越式发展。同时在债务危机影响之下,发达国家企业也希望通过吸引外资来解决企业资金周转问题和就业问题,而我国很多民营企业都具备对外投资的条件和能力。实施“走出去”可以帮助国外企业解决资金周转问题,同时在合作过程中也能够实现双方互补。

国内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内生发展动力推动要求民营企业“走出去”。一是在产业结构调整大背景之下,传统的产业发展模式已经很难适应当前国民经济的发展需要,在产业转型过程中,迫切需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面对产业转型,一些竞争过度或技术含量较低的产业就需要谋求自身发展道路,或是通过自身的转型升级提升企业发展竞争力,或是通过产业转移方式走向海外市场。可以说在国家产业升级转型过程中,我国的民营企业可以充分利用“两个资源,两种市场”寻求新的发展路径,诸如高新技术产业、能源资源产业等。二是民营企业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内生发展动力,而民营企业要想获得长久发展就必须不断激发企业的内生发展动力,向更高水平层次发展。当前我国民营企业国际化水平相对较低,因此有必要通过提升内生发展动力,推动民营企业“走出去”,提升民营企业的国际化水平。

民营企业“走出去”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首先,部分民营企业在“走出去”路径选择上缺乏长远规划。当前很多民营企业借助国家政策加大海外投资,希望进一步提升企业的发展空间,但在投资过程中却是欠缺风险意识,盲目扩张,其在筹资过程中只看到了国外吸引外资的政策优惠,并没有了解国外经济发展状况以及市场情况,因此国内一些民营企业将海外企业作为主要并购对象,在国外的优惠政策支持之下,表现出一定的冲动性和盲目性。在并购过程中并没有深入了解企业的运营状况,也没有了解并购企业存在的可能风险,导致部分民营企业对外投资过大,收益甚微,对企业自身发展产生影响。另外,一些民营企业在对外投资过程中,并没有明确的对外投资方案,在投资过程中也没有将企业做大做强,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国家利益。与此同时,一些民营企业是由乡镇企业发展而来,并没有形成完整的企业管理机构和国际化运营能力,企业在制定规划时缺少长远考虑,其自身国际化运营能力也相对较差,导致最后很多并购案例都宣告失败,不仅影响了我国企业形象,也造成了我国资本的外流和浪费。可以说当前民营企业在“走出去”发展进程中还处于各自为战的混乱局面。

其次,部分民营企业在“走出去”路径选择上容易遇到水土不服问题。部分民营企业在“走出去”落实过程中,虽然积极利用国家的政策和资源,但在国际市场开拓过程中还是会遇到种种阻碍,特别是一些民营企业发展时间相对较短,对于国际惯例、国际准则和其他国家的市场环境了解得不够全面,在与其他企业合作过程中容易遇到贸易壁垒,损害企业自身利益。同时部分民营企业在对外投资建厂过程中对当地文化了解不多,因此在文化整合和资源开发等方面,民营企业很容易受到文化排斥,导致很多政策都难以落实。特别是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如果没有按照国际惯例来规范企业行为,那么民营企业很容易出现“水土不服”现象,也很难完成既定目标。

民营企业更好“走出去”的路径选择

“外源化”发展路径。我国很多民营企业在成立之初都是通过与国际其他企业合作,承揽其非核心业务进行生产,并以外包形式融入全球产业链之中,而且生产的都是价值链最底端的产品。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身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积累一定原始资本和技术水平之后,通过并购或投资等形式实现国际化。可以说,选择“外源化”道路是很多民营企业“走出去”的重要路径。

“渐进式”发展路径。我国很多民营企业都是由乡镇企业发展起来的,在其起步阶段企业自身实力相对弱小,还很难和国内的其他同行业企业竞争,因此没有足够的资金和经验“走出去”。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一般都是以出口贸易往来为主,在经营过程中遵循国际化规则,通过中间商来进行产品生产,这就避开了与国外跨国公司的直接竞争,采取间接方式积累国际化经验,在此基础之上再逐渐将企业向更高层次推进。

“跨越式”发展路径。当前我国很多民营企业不需要经历国内的积累,可以直接依托自身能力和技术实现“跨越式”发展,迅速在海外进行扩张。适合走“跨越式”路径的企业主要包含以下四类:第一类是知识密集型企业,企业的生产技术已经实现了国际化接轨,并且该类企业具备一定的国际化经验,特别是管理团队能够根据国际形势及时调整产品定位,大大缩短了企业“走出去”的时间,可快速实现知识密集型企业的国际化。第二类是产业转型升级较快的企业,这类企业能够对整个发展形势迅速作出判断,面对市场竞争压力,能够抓住稍纵即逝的机会,实现企业的快速发展,并抢占国际市场份额。第三类是科技型民营企业,这类企业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能够依托自身研发能力,掌握较为先进的生产技术,在国际上也具有一定的竞争力,科技型民营企业可以通过建立海外研发基地和并购国外企业等方式,实现“走出去”。第四类是资源类企业,这类企业一般会得到国家的政策和资金资助,依托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等实现“走出去”目标。

总之,在上述路径落实过程中,民营企业要不断提升发展质量,既要学习国外企业的先进生产经验和管理经验,也要学会懂得运用国际规则来维护企业自身的权益,这样民营企业在“走出去”之后,才能够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

(作者为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

【注:本文系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中国梦视域下的习近平从严治党创新理论研究”(项目编号:2017zzts04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①李军、甘劲燕、杨学儒:《“一带一路”倡议如何影响中国企业转型升级》,《南方经济》,2019年第4期。

②宋晋生:《“一带一路”背景下民营企业“走出去”的金融支持——以无锡为例》,《银行家》,2019年第5期。

③刘迎秋、张亮、魏政:《中国民营企业“走出去”竞争力50强研究——基于2008年中国民营企业“走出去”与竞争力数据库的分析》,《中国工业经济》,2009年第2期。

④朱恒、卜伟:《北京市私营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的意义与环境分析——经济全球化下北京市私营企业发展对策研究之一》,《首都经济》,2002年 第1期。

责编/贾娜 美编/陈媛媛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谢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