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思想理论 > 深度原创 > 正文

如何破解乡村旅游同质化难题

核心提示: 目前,乡村旅游已经成为推动农业转型、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但是国内乡村旅游发展思路和理念趋同现象比较普遍。鉴于乡村旅游缺乏个性化和特色,各地需要结合本地旅游资源,尤其要深挖乡村民俗文化资源,进而破解乡村旅游同质化难题。

【摘要】目前,乡村旅游已经成为推动农业转型、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但是国内乡村旅游发展思路和理念趋同现象比较普遍。鉴于乡村旅游缺乏个性化和特色,各地需要结合本地旅游资源,尤其要深挖乡村民俗文化资源,进而破解乡村旅游同质化难题。

【关键词】乡村旅游 同质化 农业观光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乡村旅游作为我国旅游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和旅游产业的迅速发展,乡村旅游已成为21世纪被越来越多人选择的新兴项目。目前,我国乡村旅游遍地开花,乡村旅游规划质量却是参差不齐。很多规划项目缺乏创新性,项目雷同,规划思路和规划原则通用,发展思路与理念近似,乡村旅游同质化难题亟待破解。

乡村旅游已成为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

旅游发展不仅极大地满足了城市居民对于周边短途旅游的需求,同时也能够很好地解决农村地区的贫困问题,提升农民的生活质量,为农民增收致富开辟了新的路径。乡村旅游作为旅游产业的一个重要分支,与农业、农村服务业紧密相连,既能妥善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也能够为城市居民提供休闲旅游服务,乡村旅游已经成为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作为一种新型的产业业态和消费业态,乡村旅游凭借其自身发展优势,展现出了蓬勃的生命力。

在城乡一体化发展背景之下,乡村休闲旅游市场迅猛增长,已经成为旅游产业的重要主体,在发展过程中也形成了多个模式,这些模式既有仿照国外的绿色旅游模式、度假农庄模式、复合农业园区模式,也有结合中国乡村旅游发展实际的民俗文化模式、创意农庄模式等。按照不同类型大致可以划分为七种乡村旅游发展模式。一是城市依托模式,这种类型的乡村旅游主要依托于城市的区位优势和环境优势,在城市周边发展乡村旅游产业,这样能够很好地发挥其地缘优势和市场优势,形成比较系统的环城市乡村旅游圈。二是景区依托模式,这一模式主要借助成熟景区周边的辐射作用,满足游客在景区住宿和餐饮需求,其发展主要动力来源于景区的支持。三是产业依托模式,这一模式属于农业与旅游产业组合,通过对农业功能的开发以及休闲观光、度假、体验等功能满足旅游者对农业观光需求,同时也实现了农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形成了农业特色小镇和田园综合体。四是历史文化依托模式,这一模式主要针对古村古镇进行旅游开发,依托古村古镇的文化底蕴和特色民风民俗来接待国内外旅游者。五是民俗发展模式,主要依托于本地文化和民俗活动,实现乡村旅游与民俗文化的有效融合,发挥民族文化优势。六是创意乡村旅游发展模式。这一模式主要利用民族和地方的某些文化特征,并对其进行文化创意挖掘,通过传统艺术创新赋予乡村旅游新的内涵和体验,满足旅游者猎奇心理。七是科技依托模式。这一模式主要针对城市周边的农业科技园区,这些科技园区既展示了农业风貌,同时也能够为参观旅游者提供教育、观光等多种服务,当前很多地方都将科技依托模式作为其乡村旅游发展的主要模式。

乡村旅游同质化表现

整体规划同质化。当前各地在推进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主要是将农业与旅游业结合。而一些地方照搬照抄其他地方的旅游项目,在开发和规划上更是以大城市周边的小镇和村庄为主,在经营模式上也差别不大。还有个别地方政府在旅游开发上为了强调乡村建设的统一,导致乡村旅游定位相似,旅游者在游玩过程中多是体验农家乐、天然采摘和儿童游乐等项目,很难体会到具有本地特色的乡村旅游文化。

资源开发同质化。乡村旅游开发主要依托本地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在开发模式上也相对单一,虽然各地依托的旅游资源不同,但在乡村旅游开发过程中大多都是依托山水资源,有的也会加上一些旅游服务,看似各有特色,但实际上旅游资源开发的手段和形式都比较单一。加之在开发过程中,由于旅游开发主体比较单一,导致旅游商品缺乏特色,旅游产品种类大同小异,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旅游者的消费体验。

项目建设同质化。当前多数乡村旅游是以民俗民风休闲度假、田园采摘、农业观光为主,这使得旅游者缺乏新鲜感。由于乡村旅游活动项目的单一性,也容易让旅游者产生审美疲劳,长此以往,不仅不能满足游客日益增长的多样化、个性化需求,而且会引起乡村旅游资源的相似性和雷同性,不利于乡村旅游未来的可持续发展。

多措并举破解乡村旅游同质化难题

乡村旅游开发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想解决乡村旅游同质化问题,应注重前期的科学规划,在落实过程中要进行具体创新,充分利用本地资源进行特色开发,打造属于本地区的特色乡村旅游品牌,这样才能够解决乡村旅游的同质化问题。

科学规划。乡村旅游在发展过程中首先要进行科学规划。在乡村旅游建设和开发之前应对旅游资源进行系统了解并加以规划,立足本地实际情况,对现有的旅游资源加以有效整合,实现旅游资源效益最大化。特别是对于乡村旅游注重的静态景观和民俗文化的保存,在开发过程中应该更好地突出乡土情味。继而加以有效落实,落地性是检验旅游规划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

特色开发。乡村旅游开发要注重本地文化的深入挖掘。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没有文化的景区是缺乏生命力的。只有将民风民俗与乡村旅游结合,才能够提升乡村旅游的文化魅力,更好地满足广大消费者对于乡村旅游的需求。若在乡村旅游规划中缺失对文化的梳理和挖掘,则会导致众多的乡村旅游景区千篇一律,大多数游客去就是“爬爬山、赏赏花、尝尝果、吃吃饭”,难以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也使得景区变得苍白,缺乏长久的吸引力。因此在乡村旅游开发过程中,要发挥好乡土特色。特别是要对本地区的历史文化和人文背景进行系统研究,在科学规划基础之上,对景区的路线、旅游产品和服务进行科学设计,彰显地区文化内涵,使旅游与文化有效融合,进一步突出乡村旅游的特色性。

模式创新。乡村旅游模式创新涉及多个方面,既需要理念创新,也需要服务和产品项目创新。要将创新思维融入乡村旅游开发的各个环节之中,大到乡村旅游的形象定位,小到乡村旅游的景观小品设计,都要以创新思维来对待。在具体旅游模式创新上,要以本地区的生态景观为基础,引入高科技,打造具有乡村生态特色的农业项目,为旅游者营造一个创意性的旅游度假环境。同时还应在具体旅游项目方面入手,既要看到已经取得成绩的乡村旅游开发模式的经验教训,同时也要深入到旅游者群体之中进行广泛调研,了解他们对乡村旅游项目的需求,将优秀的创意融入到具体旅游项目之中,这样才能更好地满足旅游者的多元化旅游需求。

服务多样。乡村旅游与其他旅游形式相比在内容和服务上具有单调性特点,因此要想提升乡村旅游水平,就必须从现有的旅游资源出发,因地制宜地对旅游资源进行创新,乡村旅游规划更应如此,既要关注旅游业本身的发展,也要关注与之相关的种植业、养殖业等,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带动当地农民致富。另外,特别要在旅游项目设置和服务方面入手,引入具有先进理念的管理人才,对从业人员进行系统培训,进一步提升服务标准和服务质量。同时还要关注旅游者的吃住游行娱购等多方面需求,只有提供更为多元化的服务,才能够让旅游者愿意离开城市来到旅游目的地,感受不一样的生活方式。此外还需要对旅游产品进行创新,根据游客需求设置不同的旅游产品,同时在乡村旅游开发过程中,关注农业与其他产业的关联互动,丰富乡村旅游产品的内容,解决乡村旅游同质化问题。

(作者为成都理工大学大学旅游与城乡规划学院讲师)

【参考文献】

①崔宁:《基于特色小镇视域下乡村旅游的创新发展》,《农业经济》,2018年第6期。

责编/贾娜 美编/陈媛媛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谢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