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思想理论 > 深度原创 > 正文

印度总理莫迪之文明观

核心提示: 印度总理莫迪的文明观深深根植于印度自身的传统及其对世界大势的判断。莫迪对东方文明非常自信,并以全球视野应对全球文明的挑战。多元、共存、开放、对话、包容的价值理念,是莫迪文明观的主要精神内核,彰显了文明交流与互鉴、文明对话与共存的历史必然性。

【摘要】印度总理莫迪的文明观深深根植于印度自身的传统及其对世界大势的判断。莫迪对东方文明非常自信,并以全球视野应对全球文明的挑战。多元、共存、开放、对话、包容的价值理念,是莫迪文明观的主要精神内核,彰显了文明交流与互鉴、文明对话与共存的历史必然性。

【关键词】印度 大国领袖 文明观 【中图分类号】D80 【文献标识码】A

自2014年上台以来,印度总理莫迪以“清廉、高效、果断、强势”的风格执政,大胆推动印度改革,成为自1991年印度开启经济体制改革以来最具风险性的行政改革与最具轰动效应的经济改革。2019年5月,莫迪成功连任。现在莫迪政府正在为2022年前实现两亿印度人脱贫和建成“新印度”目标而努力。

一个国家的崛起,不仅仅是经济上的崛起,从根本上讲,是一个文明的崛起。印度也不例外。作为印度历史上为数不多的强势总理,也作为其中一个世界文明古国的领导人,莫迪毫不掩饰他对文明的看法。无论是出席多边、双边会议的发言,还是其访华的公开演讲或谈话,可以看出,莫迪总理的文明观与我国习近平主席的文明观具有高度相似性,这进一步彰显了文明交流与互鉴、文明对话与共存的历史必然性。

莫迪的文明观根植东方传统文明

莫迪总理的文明观产生并不是空中楼阁,而是根植于印度自身的传统。这种传统与印度数千年文化积淀密不可分。

首先,莫迪的文明观来源于印度自身的文明。地处印度次大陆,印度不仅孕育出上古的印度河文明、吠陀文明,还先后滋生出印度教、耆那教、佛教和锡克教,后世又传入了伊斯兰教、基督教等。这种多元的文明决定了莫迪总理的文明观的基本价值出发点,即文明是多样的、多元的。莫迪曾指出,“我们印度的社会在宗教、文化、语言、服饰方面有丰富的多样性,这是我们基本的价值观”。尊重文化或文明的多样性,主张文明交流与互鉴,各种文明和谐相处,消除分歧,避免战争,是莫迪总理对文明的基本阐释。正如2018年1月他在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年会上所强调,“我们要共同的打造这样的一个世界,不应该是分化的世界,不应该让分化有存在的余地,我们一定要消除歧见,消除那些完全不必要的战争”。

其次,莫迪的文明观也来源于印度不结盟哲学。曾经遭受英国殖民侵略的印度,深知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独立的重要性,其外交政策始终贯穿着不结盟哲学思想。在建国前夕,印度就确定了不结盟的哲学。冷战时期,虽然美苏竞相拉拢印度,印度曾经发生过动摇,但印度历届政府基本遵循不结盟的外交政策。进入21世纪,美国也在不断拉拢印度,特别是当前特朗普政府提出的“印太战略”,拉拢印度围堵中国的意图明显,但在一些重要的国际议程中,印度莫迪政府依然保持相对的独立性,不被美国的态度所左右。正是这种不结盟哲学传统,使得莫迪总理对待西方文明冷静、理性,而对东方文明拥有足够的自信。正如他在2018年6月新加坡香格里拉对话会演讲时所指出,“几千年来,印度人已经转向东方。不仅仅是为了看到太阳升起,也为了祈祷它的光芒传遍整个世界。人类现在将目光投向正在崛起的东方,希望看到21世纪对整个世界的展望”。

莫迪总理对东方的自信,来源于其对灿烂东方文明的传播和深刻认知。莫迪总理身体力行,传播印度文明,推广瑜伽文化。瑜伽是印度古老的养身法,是印度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东方文明不可分割的一部分。2014年11月,他改组内阁,首次设立瑜伽部长。在莫迪总理的提议下,2014 年12 月11 日联合国宣布,将每年6 月21 日定为国际瑜伽日。此外,莫迪十分欣赏以中国文化为代表的东方文化。2015年5月,他首次访问西安,参观兵马俑时留言道,“兵马俑是世界遗产,它是中国文明成就的见证者,对这一珍贵遗产的精心维护令我感到印象深刻”。

莫迪的文明观以全球视野应对外部挑战

莫迪总理的文明观根植于本国传统,也具有全球视野,从全球角度出发,体现他反对文明隔阂论和文明优越论思想。2018年1月,莫迪在瑞士达沃斯举行的世界经济论坛年度会议上强调,“气候变化、恐怖主义以及对全球化的强烈抵制,是对人类文明的三大挑战”。莫迪总理把全球性挑战视为对人类文明的威胁,体现了他的文明观的全球视野,以及应对全球性挑战的紧迫性和长远性的思考。

谈到气候变化的挑战,莫迪忧心忡忡地表示,“每个人都在谈论减少碳排放,但是很少有人或国家用自己的资源帮助发展中国家获得合适的技术,兑现诺言。少有人伸出援手”。莫迪总理的表态是对个别超级大国的批评,特别是对于美国退出《巴黎气候协定》的不满,体现他反对单边主义、主张多边主义的文明观。

谈到恐怖主义的挑战,莫迪总理表示,“恐怖主义非常危险,但是同样危险的是‘好人’恐怖分子与‘坏人’恐怖分子之间的人为区别”。目前恐怖主义产生一个思想毒瘤来自于恐怖主义分子打着维护某种宗教旗号、肆意诋毁其他宗教,其实这是一种变种的文明优越论。莫迪总理的反恐观是从根本上铲除恐怖主义产生的土壤,实际上是对这种变种的文明优越论的坚决回应和打击。

谈到全球化遭遇抵制的威胁时,莫迪总理表示:“很多社会或国家正在逐渐向内看,似乎全球化的相反趋势正在显现,这种思维和错误的重点带来的负面影响并不比气候变化或恐怖主义的危害小。”莫迪认为,“保护主义势力正在抬头,它们的目的并不仅仅是绕开全球化,而是逆转全球化本来的趋势。这种做法制造了障碍,使得发展中国家人民蒙受损失。多项贸易协议谈判陷入僵局,很多国家的跨境投资减少,全球供应链的增长被迫停滞”。莫迪总理的全球化观是对逆全球化和保守主义的坚决批驳,也是对孤立主义和文明隔阂论的严重警告。此外,莫迪总理在达沃斯论坛上强调,“全球是一个大家庭”。这个“大家庭”理念是对全球视野文明观的延伸,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高度契合,体现了当今世界是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各种文明应该和谐相处,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

莫迪的文明观具有开放包容的特性

2018年6月,莫迪总理在新加坡香格里拉对话的演讲和2015年他在清华大学的演讲,以及他与习近平主席在武汉会晤的表态,都折射出他的开放包容的文明观。在香格里拉对话演讲时,莫迪总理强调,“多元、共存、开放和对话是我们文明精神的基础”。这是莫迪总理对本地区文明价值的概括,是开放包容的文明观的基石。开放包容的文明观从文明的交流互鉴开始。莫迪总理谈到了印度与东南亚文明交流互鉴的经验。他表示:“两千多年来,季风、海流和人类的雄心在印度和这个地区之间建立了永恒的联系。它是在和平与友谊、宗教与文化、艺术与商业、语言与文学中铸造的。” 2015年5月,莫迪总理在清华大学的演讲,再次强调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性。他指出,“孟买崛起成为一个港口和一个造船中心,就和中国的棉花贸易分不开。喜爱丝绸和纺织品的人都知道,印度著名的沙丽服来自于古吉拉特邦的三兄弟,这三人是在 19世纪时期从中国大师那里学到了编织艺术。在古代贸易中,丝绸在经典梵语中被称为支那帕塔(Cinapatta)”。

针对开放包容的文明观,莫迪总理在达沃斯演讲引用甘地名言进行阐释,他表示,“甘地曾经说过,我不想看到各座房子的窗户都是关住的,我希望我的这个房子的窗口是开放的,能够采集来自各方的阳光。今天的印度采纳的是这样的甘地的这种思想,有自信,无所畏惧,欢迎世界各方的朋友”。

可以发现,莫迪总理的文明观立足印度,面向东方,胸怀全球。仔细分析莫迪总理的文明观就会发现,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这不仅是中国人的共识,也是包括印度人在内的东方人的共识,未来必将成为全球的共识。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博导)

【参考文献】

①莫迪:《我有一个梦想》,2018年1月,莫迪在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年会上的演讲,凤凰网,2018年1月23日。

②吕昭义主编:《印度国情报告》(2011-2012),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2年。

责编/谷漩 美编/杨玲玲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谢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