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思想理论 > 深度原创 > 正文

中华文化要“走出去”更要“走进去”

核心提示: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的奋斗与实践过程中构筑的精神家园。新时代,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和“走进去”,把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提炼出来、展示出来,对于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摘要】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的奋斗与实践过程中构筑的精神家园。新时代,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和“走进去”,把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提炼出来、展示出来,对于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新时代 中华文化 “走出去” “走进去” 【中图分类号】G2 【文献标识码】A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新时代,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多措并举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走出去”到“走进去”,对于夯实国家文化软实力、提高国际话语权意义重大。

国家层面:顶层设计与拓宽渠道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由浅层次的“走出去”到深层次的“走进去”,离不开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和渠道拓宽。可以说,从国家层面进行顶层设计,多措并举拓宽渠道,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真正走进国外受众的心坎里,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的重要保障。

一个国家成长为经济大国,在文化上也要逐步进入文化大国的行列。综合国力的竞争并非单纯的经济领域的竞争,文化领域的竞争也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从国家层面来看,加强文化“走出去”并实现“走进去”的顶层设计是提升国际话语权的关键环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讲好中国故事,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并实现质变的“走进去”,才能更好地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进而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通过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质的飞跃保驾护航,不断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亲和力、感染力、吸引力、凝聚力、竞争力,切实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神聚力。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更好地“走出去”到更具内涵地“走进去”,需要广阔的渠道与平台。因此,多措并举地拓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乃至“走进去”的渠道,搭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进去”的平台至关重要。新时代,伴随着中国经济的跨越式发展,更具导向性地加强国际间的文化传播交流活动,更具目标性地构建更广阔的国际文化服务贸易平台,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走出去”、更深更广地“走进去”意义重大。通过国家层面搭建更多的贸易平台、拓展更多的交流渠道,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为世界贡献中国智慧,让中华文化成为引领世界文明发展的重要力量。

企业层面:提升品质与丰富内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丰富、博大精深,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向世界传递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砥砺前行的价值理念,让国外受众“听得进去、看得明白”,关键是要在“走进去”上下功夫。实现“走进去”质的飞跃需要仔细斟酌“走出去”的内容,更需要在提升“走出去”的品质上做足文章,不断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文化企业要不断提升文艺作品的内涵和品质,打造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话语体系,使国外受众“听得进去,看得明白”。

“走出去”是物理空间的拓展,意味着抵达新的区域,而“走进去”却是心理空间的延伸,意味着抵达新的受众。抵达新的区域可以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人群覆盖面,而抵达新的受众却具有更加深远的意义。要做到更好地抵达新的受众,需要搭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国外受众之间的“桥梁”,而这个“桥梁”便是优秀文艺作品的内涵品质。为了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更好地走近国外受众,文化企业不仅要精耕细作,更要在文艺作品上下一番功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深厚的底蕴和丰富的内涵,蕴含着几千年来中国人民生生不息、绵绵不已的民族精神和民族品格。因此,在对外传播的过程中,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思想精华,进一步创新载体、丰富形式、拓展内涵,真正做到抵达新受众的内心,使其喜爱和认同。

新时代,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与“魂”能够切实实现“走进去”质的飞跃,是摆在文化企业面前的一个时代课题。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的过程中,文化企业不一定对国外受众投其所好,而一定要知其所好。因此,要有针对性地提升品质和丰富内涵,要正确认识以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走进去”的过程中所遭遇的瓶颈,要深刻总结以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走进去”过程中所积累的经验和教训,以问题为导向,深入研究、精耕细作、苦练内功,在时代底色中打造文化精品,赢得更广泛的受众,抵达更多受众的内心深处,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感染力、凝聚力、竞争力,着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从“走出去”到“走进去”这一质的飞跃,提升新时代国家文化软实力。

学者层面:提高意识与创新形式

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人类社会面临众多突出的矛盾与难题,要解决好这些矛盾与难题,不仅需要充分发挥文化的力量,更需要通过文化交流互鉴达到求同存异、同心共进的良性发展局面。历史无数次证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对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且对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也作出了重要贡献。新时代,文化学者要不断探索中华文化国际传播与交流的新模式,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性”“运动性”等固有属性,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与时代发展相协调、与世界发展同向度,不断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

人类文明只有在交流互鉴中才能充满生命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走出去”乃至“走进去”的过程中,文化学者作为推动文化传播与交流的重要力量必须要深刻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的重要意义,更需要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进去”的必要性与紧迫性,立足于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内涵这一根本,放眼世界,追求卓越,创作出更多更好、更精更美的文艺作品,不断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亲和力、感染力、吸引力、凝聚力、洞穿力、竞争力,进一步提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由于不同国家在历史文化上的差异,在文化交流与互鉴的过程中对于形式与载体的认知与要求并不完全相同,这就要求广大的文化学者在创作文艺作品的过程中更具针对性和操作性,针对不同的文化历史背景,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的过程中不断创新载体形式,不断提高文化传播能力,从而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走进去”的质的飞跃,真正赢得不同国家受众的认同。只有以优秀的文艺作品不断鼓舞人、激励人、感染人,让国外观众认可这些作品,才能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

(作者为西南石油大学财经学院讲师)

【注:本文系西南石油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专项课题(课题编号:XYZX201841)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①陈月华、迟玉琴等:《中国传统文化走出去的民众助推机制研究》,《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5期。

②曾洪军、曾洪伟:《当下“中国文化走出去”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兼论〈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对中国文化海外传播的意义》,《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5期。

责编/银冰瑶 美编/杨玲玲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谢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