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人民论坛网·国家治理网> 前沿理论> 正文

在重大突发事件中提升应急管理能力

核心提示: 2019年12月爆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牵动人心,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列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伴随新冠肺炎疫情的迅速发展和扩散,疫情防控也面临严峻挑战,暴露出我国应急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和短板。为此,需要全面提升应急管理能力,进一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关键词:新冠肺炎  疫情防控  应急管理

【中图分类号】D63            【文献标识码】A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于2019年12月在湖北省武汉市爆发,旋即迅速发展并扩散至全国范围,甚至在全球其他一些国家也出现确诊病例,世界卫生组织对此高度重视并将其列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而疫情爆发又恰逢春运这个一年一度的大规模人口迁移时期,使疫情扩散风险呈几何级增长,并对疫情防控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健全公共安全体制机制”,“构建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的应急管理体制,优化国家应急管理能力体系建设,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在此背景下,新冠肺炎疫情作为一场突发危机,为国家治理带来挑战,为应急管理体制的优化提出了新课题。

其中,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在疫情防控中发挥重要作用,他们是否能全心全意地投入到疫情防控中,他们是否有思路、资源、能力和手段来防控疫情,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疫情防控的格局和效果。然而从武汉市和湖北省地方领导干部的工作来看,其应急管理能力距离现代化应急管理体制的要求还很大。

澎湃新闻在1月29日发布的一份公众调查报告显示,受访者对武汉市和湖北省当地政府的防疫表现打分不及格,特别是对个别领导干部的表现不满。调查显示,满分10分,评分最低的是湖北省政府和武汉市政府,分别只有5.92分和5.61分;一线医护人员和医疗卫生系统评分最高,分别为9.52分和8.74分;中央政府的评分也较高,为8.63分。民众对地方政府的评分如此之低,主要是因为部分领导干部的应急管理能力不足。

2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上强调,“要针对这次疫情应对中暴露出来的短板和不足,健全国家应急管理体系,提高处理急难险重任务能力”。因此,从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暴露出来的问题来看,需要在以下五方面加强和提高应急管理能力。

加强常规性的应急演练,提升党政领导干部的应急管理意识和能力

新冠肺炎在暴发初期被称作“不明原因肺炎”,此后在病原体被判定后却仍未得到足够重视并采取有效防控措施,致使疫情扩散并导致防控工作面临被动局面。武汉市领导在接受采访时坦言从来没有遇到过如此重大的挑战,在疫情发生后对应急响应的决策也不够果断,说明党政领导干部的应急管理意识与能力有待提升。

党政领导干部应急管理意识和能力的提升离不开应急演练与培训。目前各级政府虽然编制了各个领域的应急预案,但是应急演练却往往是走形式,预案的更新和调整也不够及时。特别是关键岗位的“一把手”,时常会因为工作繁忙而缺席应急演练。此外,在关注应急管理相关问题和掌握应急管理知识方面,针对领导干部的培训也比较欠缺。存在虽然经常进行培训,但是培训内容却鲜有应急管理方面,即使有也通常是专门针对应急管理部门培训的现象。为此,可以考虑强制规定党政领导干部每年要有一定的工作时间用于应急演练和应急培训,提升党政领导干部的应急管理意识和能力,使其能够在预防、预警、响应和恢复的应急管理各阶段应急有方和管理有术。

未雨绸缪地做好应急规划和物资储备,使城市能够充满韧性地抵御危机

由于一些城市的建设缺乏长远眼光和应急管理观念,短视思维盛行,城市的应急避难空间规划和应急物资储备严重不足,在类似新冠肺炎这样的疫情冲击下便显得脆弱乃至不堪一击。

当前,中国城镇人口数量占总人口数量的60%左右,大多数人生活在城市,新型城镇化进程将进一步扩大城市人口规模。对于城市特别是超大城市而言,只有未雨绸缪地从大型复杂性系统的角度做好应急预案规划和物资储备,才能在应对危机时泰然自若。否则,这些体量巨大、结构复杂和高度依赖外部资源的城市就会缺乏足够的“韧性”,并难以适应高度复杂和高度不确定的后工业化社会。

为此,城市要有仰望星空的未来意识,能够认识到城市自身的脆弱性,并不断增强其韧性。海绵城市、低碳城市、立体城市等城市理念的提出,就同增强城市韧性有关。比如,近些年越来越多的城市试点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使过去错综复杂、年久失修和反复开挖的管网能够得到有效的管理和维护。此外,很多城市在疫情防控时发现口罩紧缺,也反映出应急物资储备不足的问题。这些都意味着城市不能好了伤疤忘了疼,而是要把应急管理落实在日常工作当中,真正做好应急预案的科学编制和应急物资的足量储备。

更好地利用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加强跨地区、跨层级和跨部门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能力

 地方政府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时准备不足,在跨层级、跨地区和跨部门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方面,存在很多信息不对称、数据不一致、业务不协同等问题。例如一些地区在疫情防控时采取了类似于精准扶贫等工作的做法,各个部门都要求基层反复报送同样的表格,致使基层陷入“表海”之苦,导致大量内部空耗并贻误疫情防控工作。

这些问题可以通过“互联网+”得到较好的解决。以定位疑似病例、感染人群和密切接触者为例,如果采取拉网排查的人海战术,不仅成本高,而且可能收效甚微。但是,如果通过各类智能手机、应用程序和物联网等所反馈的数据进行精准定位和提前预测,那么就会极大地缩小排查范围,并提高疫情防控的精准性和前瞻性。

实际上疫情发生前各地政府都已开展了多年的全面深化改革特别是“放管服”改革,在“互联网+政务服务”方面取得了较大成绩。无论是“最多跑一次”改革还是“不见面审批”“秒批”,亦或是一刻钟政务服务圈和自助政务服务,都是“放管服”改革的集中体现。依托这些改革成果进行疫情防控功能和应用场景的开发,可以有效提速防疫工作,并使其能够更加精准和有效。因此,应加强信息技术的应用并推动数字政府建设,特别是将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应用于防疫等应急管理工作中。

提高党政领导干部的信息沟通能力,更好地同媒体和民众打交道

应急管理既要有效协调政府内部相关部门,也要动员全社会的关注、理解、配合和支持。特别是对于新冠肺炎这样会引起民众恐慌并致使其可能采取过激行为的传染病,更需要信息的及时透明披露。民众在危机时期更期待获取更多的相关信息,如果政府在权威发声方面缺位,那么就会为谣言兴起创造条件,并使政府的公信力受到侵蚀。

从湖北省和武汉市政府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的媒体互动和公共关系表现来看,一些地方领导干部对媒体的提问要么答非所问,要么“一问三不知”,说明其在同媒体打交道时缺乏足够的信息沟通能力,致使民众无法获得有效信息,甚至难以对当地政府的应急管理能力建立信心。

为此,要为党政领导干部提供必要的媒体素养培训,使其能够掌握融媒体时代的沟通话语。要增加媒体沟通的频次和信息量,满足民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通过权威信息挤掉谣言的传播空间。同时,疫情防控是专业性较强的工作,可以多请公共卫生和医疗领域的专业人士参与媒体互动,以增强民众对防疫工作的信心。

加强疫情防控的知识管理,加快优秀做法和典型经验的复制推广

新冠肺炎疫情波及全国,各地各级政府部门都拉响了警报,投入到紧张有序的防疫工作中。但是,很多地区在应对疫情时方寸大乱,采取了过激、过当乃至违法违规的做法。比如,一些地区通过简单粗暴的封路、封闭社区、封门等方式,期望避免疫情扩散。还有一些地区将涉及武汉市和湖北省的人员信息广而告之,导致个人隐私被侵犯,并诱发武汉人的“污名化”。尽管这些做法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采取的手段却有待商榷。

更令人痛心的是,上述一些错误做法并没有减少或消失,反而在很多地区反复出现。与此同时,也有很多地区的创新做法行之有效,但是却并没有得到更大范围乃至全国的推广。之所以会如此,是因为应急管理过程中的学习能力不足。为此,可利用学习强国等平台建立和完善疫情防控知识库,避免各地重复犯错。要加强对疫情防控工作的督查,既要真正查出问题,也要将督查中发现的地方创新典型案例,加以普及和推广。

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在各级政府和领导干部的共同努力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终将取得成功。对于这场举国动员、代价高昂和影响深远的危机,我们必须深刻反思和警醒。唯有不断提升应急管理能力,才能适应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真正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并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本文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责编:司文君 / 董惠敏

责任编辑:国家治理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