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思想理论 > 深度原创 > 正文

民营企业如何挺起区域经济发展的脊梁

核心提示: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优化区域产业布局、密切产业分工协作、缩小区域发展差距、促进人才技术交流合作以及实现区域互信互联互通的重要途径。民营企业是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力量,政府肩负着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顶层设计、完善制度、搭建平台以及提供服务的重要责任,应加快构建民营企业与政府间的双向联动机制,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取得新突破。

【摘要】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优化区域产业布局、密切产业分工协作、缩小区域发展差距、促进人才技术交流合作以及实现区域互信互联互通的重要途径。民营企业是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力量,政府肩负着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顶层设计、完善制度、搭建平台以及提供服务的重要责任,应加快构建民营企业与政府间的双向联动机制,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取得新突破。

【关键词】民营企业  区域经济一体化  双向联动  政府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

在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过程中,发挥民营企业的作用至关重要。但是当前民营企业个体规模大多偏小,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诸多困境,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既需要企业的主动作为、自我突破,也需要政府为民营企业提供优良的制度政策环境,构建民营企业与政府间的双向联动机制。

民营企业是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力量

民营企业是要素自由流动的重要载体。民营企业产生于市场经济环境,对市场供求关系最为敏感,其经济行为受供求关系支配,是资源配置最活跃最具效率的经济细胞。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核心动力是要素自由流动,而民营企业是要素自由流动的重要载体,民营企业的发展壮大自然带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我国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程度最高,主要源于上海苏州杭州及周边区域民营经济的高度发展。同时,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通过市场规模扩张、产业集群集聚、技术创新协作、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以及人才交流合作,能够促进民营企业向更高层次发展。

民营企业是创新创造的主力军。民营企业深入参与市场协作分工,通过创新实现差异化发展,提升市场竞争力,客观造就了民营企业在延伸拓展产业链和市场多样化发展中的独特作用,民营企业成为市场创新创造的重要力量。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区域内产业分工细化、协作化和产业发展集聚化的过程,民营企业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特别是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理念的日益深入人心,民营企业在提升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水平上将发挥更大作用。

民营企业突破区域束缚的动力最为强烈。民营企业数量庞大,经济规模占比大,但个体规模普遍偏小,随着分工协作日益密切,突破区域限制向更大市场发展是民营企业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民营企业所面临的区域束缚主要体现在行政束缚和发展能力限制上,随着民营经济的不断发展,其高度的自由流动性将发挥明显优势,成为遵循市场规律的微观主体。

民营企业和政府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面临的现实困境

从企业层面看,民营企业区域发展意识薄弱,民营企业多由家族式乡镇企业发展而来,对地域依赖性强,缺乏跨区域发展经验,部分民营企业家存在畏难心理。同时,由于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政策制度体系还不健全,民营企业在异地投资或企业搬迁中会遇到政策环境变化、企业名称管理、市场规则适应等多重障碍,降低了民营企业跨区域发展的意愿。一些民营企业发展目标相对短视,对企业长远发展的战略性思考不足,短期逐利性特征明显,有时盲目推进多元化多样化经营,摊子大而不强,缺乏长远战略布局的意识和能力。内部管理人治色彩浓厚,大多还没有建立完善的现代化企业管理制度,企业运行规范化不足。金融业对民营企业融资支持有限,融资渠道狭窄,使民营企业面临严重的融资难问题,从而限制了民营企业发展能力。

从政府层面看,行政壁垒依然存在,由于区域内不同空间公共服务存在较大差异,人才和技术对基础建设和公共服务趋向性强,客观上难以实现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同时,地方制定产业政策具有一定自主性,区域内不同地方产业发展政策可能会出现不衔接不协调的问题,制约产业分工协作水平。地方保护主义思想依然存在,企业是地方财税的主要来源,有的地方还停留在贪大求多的思维模式上,参与区域协作分工的意愿不强,想尽办法留住企业,为企业区域流动带来诸多障碍。要素反向流动致使欠发达地区对区域经济一体化产生抵触情绪,我国一些重点城市表现出“虹吸效应”,而非“扩散效益”,由于发展水平的差异,多数生产要素愿意向发达地区流动,造成欠发达地区生产要素流失。

构建民营企业与政府间的双向联动机制,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

企业层面,其一,强化区域发展思维和能力。推动民营企业形成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共识,凝聚民营企业发展合力。强化区域协同发展理念的宣传,引导民营企业家突破传统思想观念和地域情结,深入理解和把握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企业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自觉主动投入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浪潮。强化民营企业组织化程度,大力支持推进商会协会建设,发挥商会协会对民营企业的组织带动作用。其二,引导民营企业家树立长远发展理念。民营企业在深入参与区域分工协作的过程中,应强化战略发展思维,关键要把握好自身优势和定位,切实克服利益诱惑下的盲目投资行为和短视行为,聚焦关键业务,提升核心竞争力,提高市场份额,站稳细分市场,推动长远发展。其三,注重科技创新和产品更新换代。民营企业是创新创业的主力军,应高度关注市场供求关系变化,精准对接市场需求,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交流,逐步提高自身科研能力,转变发展模式,提升市场竞争力和产品创新能力,使民营企业成为科技成果转化的主体,推动民营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其四,注重品牌战略。品牌是高质量的代表和市场综合竞争力的体现,民营企业应加快转型升级步伐,采取有力措施高度重视品牌的培育,走高质量品牌发展之路。其五,加快建立现代化企业治理体系。要围绕决策科学、反应敏捷、运行通畅、执行高效、成本可控,健全完善以董事会、管理层、监事会为骨架的现代化企业治理体系,不断增强民营企业对市场经济的适应能力。

政府层面,一要着力突破行政壁垒。各地应根据区域发展规划,合理确定产业定位,制定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框架下的地方政策支持体系,精准服务企业。要进一步放宽民营企业投资限制条件,使民营企业平等享受土地、贸易、财税优惠政策,进一步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减少行政干预,遏制行政垄断,为民营经济发展创造自由平等的竞争空间。二要推动产业集群化发展。产业集群化发展能有效降低企业协作成本,提升整个产业市场竞争力。地方政府应重视并引导产业合理集群,依托现有集群优势,强化宣传引导和推介,制定产业优惠政策,吸引更多优质企业落户,扩大集群规模,提高地方产业竞争力。三要健全完善民营经济金融信贷支撑体系。要加快完善以银行为主体的多种融资渠道信贷体系,支持金融机构推出更多民营企业所需的信贷产品。培育和发展形式多样的信贷担保公司和信用评估公司,积极引入民间资本进入信贷和担保市场。四要健全完善民营企业服务体系。构建技术服务平台,建立产学研合作对接机制,让科技成果与企业科技需求实现低成本高效率对接。构建信息交流和对话平台,依托网络信息技术或举办大型研讨会,推进信息交流,建立对话机制,降低信息共享成本,提高区域经济一体化水平。构建人才对接流动平台,强化对人才的交流、培训、管理,为民营企业精准培育和输出专业技术人才。五要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应加快提高区域内欠发达地区基础设施、配套服务建设水平,完善城市功能,缩小区域差距,促进人才、技术、资金合理的自由流动。

(作者均为河北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

【参考文献】

①晏舒:《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助推民营经济发展》,《现代管理科学》,2019年第7期。

②李鲁:《民营经济推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历程与互动机制》,《治理研究》,2019年第5期。

责编/谢帅    美编/陈媛媛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银冰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