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人民论坛网·国家治理网> 前沿理论> 正文

如何实现技术创新与制度建设的良性互动

摘 要:区块链技术的发展为国家治理提供了技术补充,成为一种智能理性决策方式,为制度理性带来了新挑战、新思考与新机遇。智能理性不仅挑战了制度理性下的决策方式和实施反馈,也挑战了制度理性下的管理手段和国际格局。同时, 智能理性也无法完全取代制度理性,其背后存在着运用失控、私人领域被入侵和政策人文缺失的风险。对此,应做好技术创新与制度改革的良性互动,从而更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关键词:区块链 智能理性 制度理性

【中图分类号】G30 【文献标识码】A

2008年,以分布式数据存储为特征的区块链防伪技术出现。这种技术具有去中心化、匿名化、数据透明程度高、自主管理、扩展性强、防篡改、可溯源等特征。其中,“去中心化”作为最突出的一点,让区块链在运行之中摆脱了个人意志的控制,以算法为逻辑,模拟人的思维,通过运算已知信息,得出问题结果,散发出“智能”的光芒,在政府管理中成为一种智能理性的决策方式。这种不同于以往的网络信息管理方式,不仅给国家治理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撑,更带来了对于制度理性和政府功能的新挑战、新思考、新机遇。技术似乎不再是简单地被制度所驯服、扮演维持制度的工具,而是开始挑战制度理性背后各方通过博弈达成共识的逻辑,冲击政府权威。

智能理性能够优化制度理性下的决策方式和实施反馈

我国宪法设立了严密的四级地方人民政府体系,通过庞杂的组织架构来确保各地方都被纳入管辖范围,再通过各级组织的管理者,掌握我国决策的整体方向和执行实际效果。在这种制度之下,一旦部分环节出现偏差,会给社会带来巨大危害。另外,随着社会治理日益复杂化,决策者难以达到全知全能的境界,无法凭借自身能力处理海量信息,决策的难度大大增加,决策失误的风险显著上升。

区块链技术的运用则可以弱化人为因素,成为政府的“机器大脑”。它能够独立自主地按照最优决策的设定要求全面处理所有已知信息,模拟政策运行结果,得出人脑无法计算出的科学决策方案。而分布式存储技术让科学决策方案能够迅速被各级组织知晓,且难以被篡改,个人意志实施者失去了对决策结果进行干预的机会,从而弥补了制度理性的决策短板,降低决策风险。

智能理性能够优化制度理性下的管理手段

制度理性下,政府通过具体制度规范和行为准则,纠正社会成员的失范行为,这种管理手段生效的前提是按照维护社会公平、公正、公开,有效治理、良性运行的要求,抓住被管理者的“痛点”,并且出台的制度可以有效地制约管理手段。然而,现实情况表明,任何一项制度都不可能尽善尽美,不服从管理的社会成员往往能发现其中漏洞。我国的信用建设问题就很好地反映了这一点。虽然国家已经建立失信黑名单,并对失信人进行远距离出行、消费、经商等方面的限制,但是失信人通过借用他人名义开展活动,掩饰自己失信人的身份,就能逃脱制度的惩罚,活动丝毫不受影响。

区块链等技术绘制了一张社会大网,每个人的一举一动都作为数据被捕捉,人们之间的复杂人际关系也可以被获取。智能理性下,政府直接通过技术手段就可以实现对目标的完全管理。人们一旦失信,个人信息就立刻能被大众知晓,所有行为都受到政府监控,活动也就必然受到制度的制约。区块链技术的运用让任何人都无法藏匿于政府管理视野之外,违背契约的成本增加,迫使社会所有成员必须遵守社会规范,并参与到社会正常运行之中。制度理性下人们也许可以选择性遵守制度,智能理性下人们却因技术的洞晓而不得不完全遵守制度,从而提高了政府的管理效率。

智能理性将改变制度理性下的国际格局

由于在第一、二次工业革命中,发达国家以资本原始积累上的优势抢占了发展先机,在经济、科技上都遥遥领先于发展中国家。作为博弈的胜利方,发达国家掌握了制定国际规则的主导权,并用制度加固了此种不平衡,达到维持自己领先地位的目的。当有发展中国家威胁到其地位时,便通过增加关税、实施制裁等制度上的改变筑建新壁垒,从而遏制他国的科技和新兴产业发展,保持自己的优势,形成了强者恒强、弱者恒弱的局面。在此格局下,发展中国家难以找到突破口,并实现自身的超越。然而,区块链等技术突破了已有制度,打破了原有制度理性约束,开辟出一条智能理性、自主管理的新模式。这种模式打破了现实世界的“国界”,人们可以通过从“以国家为后盾”转化为“以智能技术为后盾”,展开双方之间的信任沟通。由此可见,区块链等技术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突破封锁、实现崛起的新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目前,全球主要国家都在加快布局区块链技术发展”,中国政府“要强化基础研究,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努力让我国在区块链这个新兴领域走在理论最前沿、占据创新制高点、取得产业新优势”。澳大利亚通过在分布式能源和水资源系统管理中运用区块链技术,提高了能源的调配合理性;荷兰通过与Essentia公司协作开发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边境游客身份验证系统,促使国与国之间的边境游客信息互动更加便捷准确安全;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2017年底发布的一份公告显示,便携式交互式设备和网络之间的区块链连接应该正在被创建,目的是实现临床站点上流感患者数据的交换。

智能理性背后存在运用失控的风险

区块链的智能理性给国家治理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但是我们不能让智能理性完全替代制度理性,否则可能迎来社会失范。这不是社会的进步,而是社会的倒退。

技术不仅是知识技能,更是人的价值载体。虽然区块链技术在运用过程中不受人的干扰,独立自主运行,结果也不被修改,但其也是在发起人制定的规则下开展的,具有人的主观性,从运用之初就被打上了发起人个人价值取向的烙印。站在广大人民的立场之上运用技术,借助技术手段提高为人民服务的质量是智能治理的目的,国家力量给政府以力量上的保障。由于区块链的“去中心化”和匿名性的特点,以及新兴网络技术的强扩散性,区块链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政府可能会失去对非政府组织和个人的控制能力。例如,政府难以确认交易双方的真实身份,现今非政府发行的比特币已经成为国际违法分子逃脱监管的一大洗钱工具,给国家、人民带来了财产上的高额损失。可见,智能理性若运用失控,会导致严重的危害,因此仍需制度的管控,从而规避风险。

智能理性背后存在私人领域被入侵的风险

如同引进云计算技术后政府可获取的信息量激增一样,区块链技术的运用同样会让政府掌握更多的信息。公民的个人爱好、生活习惯、行为信息等都可以被统计、被分析,在技术面前公民逐渐变成“透明人”。大数据的获取和处理会让政府发现之前并未发现的问题。当政府注意到,对以往不在监管范围内的个人行为进行矫正有利于社会运行,仅出于智能理性决策,一定会对这些新发现问题进行干预,这对于机器而言无疑是正确选择。但是,当考虑到制度理性时,却不应为了追求社会完美,过度干涉公民在私人领域的自我选择,否则就会出现个体同质化,以及批判意识和变革意识被压制的自我丧失。智能理性模糊了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的边界,为政府入侵公民的私人领域提供了可能性。如何把握这种绝对理性的使用程度,还需发挥制度理性的作用。

智能理性背后存在政策人文缺失的风险

当政府完全根据机器给出的数据进行决策时,人就被简化成了数码。数码是没有生命的,只要数码达到了我们追求的最大或者最小目标,那么这项决策在智能理性的框架下就已经达到最优,是可以实施的。为了达到最优结果,被忽视的数码背后所代表的那群人的需求不可避免被排除在考虑因素之外。智能理性的计算当中,人被提取出与政府治理相关的属性,抛弃掉其它的个性化特征和属性,计算机得出什么结果,相应的组织和人就该获得什么样的待遇。可是现实情况往往是复杂的,人既是自然人,又是社会人。人们可能会为了维护特殊群体的利益,自愿放弃自身的利益,放弃所谓的智能最优结果,这是人性的独特魅力,也是政府治理不能缺乏的人文视角。

我国要在区块链这个新兴领域以及之后的科学技术创新中走在理论最前沿、占据创新制高点、取得产业新优势、抢占经济社会发展先机,就应该抓住技术变革下智能理性带来的对于制度理性的挑战和机遇,做好技术创新与制度改革的良性互动,积极主动改革制度理性中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部分,提高国家治理水平;充分发挥智能理性的优势,用智能理性填补制度理性的缺失;完善法律体系,用制度理性管控智能理性的“去中心化”越轨行为;采取制度理性和智能理性相结合的方式治理国家,紧跟时代发展的趋势,从而推动国家治理走向现代化、迈上新台阶。

【本文作者为华南理工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华南理工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张天昀对本文亦有贡献】

参考文献

[1]金佳绪:《政治局集体学习专议这项技术发展,习近平有何深远考量》,新华网,2019年10月29日。

责编:臧雪文(见习) / 司文君(见习)

责任编辑:贺胜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