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人民论坛网·国家治理网> 治理要闻> 正文

熊思东:建设长江经济带高等教育功能域

我来自苏州大学,苏州是长江下游的城市,苏州大学是一所百年老校,是中国最早遵循现代大学学科体系举办的大学,创办了中国大学的第一份学报,这是最先开展法学教育的大学,最早开展规范的研究生教育,并授予研究生、硕士学位的大学,今年是我们建校119年,我们已经发展成为学科门类齐全的研究型大学,在材料学、放射医学与辐射、法学、城镇化和社会治理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万里长江第一城宜宾是因水而兴的生动的代表,在这里召开创新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论坛,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也让我们对建设好长江经济带充满自信和自豪。回顾世界著名河流的发展,开发的历史,如说莱茵河、泰晤士河等,总有一个国际指明的大学群与之相伴。比方说莱因河流域有很多的大学,推动了创新链、产业链的深度融合,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和技术的支撑。长江经济带覆盖11个省市,人口和国内生产总值占了4成以上,是国家的经济大动脉。长江经济带拥有高等院校1131所,我们知道全国目前统计有2000多所大学,长江经济带就拥有高等院校1131所,其中双一流高校60所,在校学生是100多万人,是国家的科创文化大走廊。如此丰富的高教资源,为长江经济带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和强大的动力。

当前,长江经济带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仍然面临着创新人才短缺,创新要素分配不均,创新共享机制不健全,创新活力有待激发等诸多不足。作为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交汇点的高等教育,如何抢抓长江经济带的发展机遇,需要流域里面的各个高校共同思考。围绕这个课题,结合苏州大学这些年的做法和感悟,我在这里提出建议,“建设长江经济带高等教育功能域”,借用这个概念,就是希望在长江经济带内先行打造高等教育的功能域,同时利用高等教育,开放多元有机特征,以产业功能域、文化功能域、司法功能域、生态功能域等相关的功能域联动发展,推动长江经济带从物理组合向化学融合,从传统依赖到创新突围转变。下面我就建设的基础,建设的目标和建设路径三个方面,很简单的谈一谈我对高等教育功能域的设想。

首先,建设的基础。一是流域里面的高校具有较强合作的内在动力。不同高校之间的学术交流时刻在发生,他们的资源有自由流动的基础,为功能域的建设提供了相关的基础。二是优势互补,具有互相借鉴、协同发展的基础。三是价值引领,高校的使命和功能,对于不同类型的高校来说有相似之处。四是政策的支持,长江经济带的规划纲要里面明确提出加强高等教育的跨区域合作,联合开展协同创新,同时在流域开发中已经设立了一体化的示范区,一体化示范区的先行启动区等,也为我们的高等教育功能域提供了可借鉴的方式。

其次,建设目的。一是把长江经济带功能域建设成为按照共同价值、共同使命,自发组成相互借鉴、相互依赖、协同发展的空间单位。二是按照“高等教育+”的模式,打造成一个开放、共享的、创新的集合体,积极吸纳与高等教育密切相关的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机构,组建各类创新资源的创新集群。

最后,建设路径。坚持顶层设计,一要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二要建立高效的运行机制,三要建立实效的保障机制。试点先行方面,借助5G、人工智能等技术,打造长江经济带的云中大学联盟,进一步打破自然环境、基础设施和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差异与制约,让大学与社会之间互动得更透明,最大限度地降低资源流动的成本,基于云中大学联盟,建立高等教育大数据中心,及时掌握和发布流域内各高校发布动态、人才、成果等方面的情况,通过数据的抓取,深度、快速、准确的了解流域里面全国对人才、科技等创新资源需求的情况,有助于推动高校供给侧与社会需求端的精准对接,充分发挥高校的引领作用。发展好黄金水道,是沿江各城市、各高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需求,也是提升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总体的关键的一环,愿我们沿江的各高校携手并进,协同发展,为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贡献高等教育的力量,谢谢!

(作者熊思东,苏州大学校长)

责任编辑:国家治理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