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学习新思想 > 权威解读 > 正文

把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

11月5日,《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全文发布。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纷纷以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总结新中国70年来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创新成果与实践经验,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制度与国家治理体系优越性的认识,强化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共识,不断巩固思想政治基础。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决定》对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意义和总体要求进行了深刻阐述。

中国政治学会副会长桑玉成表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在探索民族复兴之路的历史进程中逐渐建立和完善起来的,体现了对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正确把握、对中华民族历史传统的高度自觉、对改革开放实践经验的不断提升和总结。

《决定》凝练概括的13个方面的显著优势,是我们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基本依据。11月2日,在山东大学人文社科青岛研究院和马克思主义学院联合主办的“中国共产党执政70年:理论创新·制度优势·治理效能”高端论坛上,与会学者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形成与发展、制度优势与治理效能进行深入探讨。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特聘教授包心鉴认为,在社会变革和发展中,制度问题是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的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植根中国大地、适应时代潮流、具有深厚文化根基、深得人民拥护的优越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深刻体现了党性与人民性、改革性与定型化、传承性与时代性的有机统一,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勇于自我革命、推进中外文明交融等方面彰显了制度优势。

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教授郭道久表示,70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探索形成了一整套卓有成效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为“中国之治”奠定了制度基石。

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宋俭认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政治发展的本质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发展。

展现我国政党制度优势

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在郭道久看来,我们党领导人民不断探索、不断实践,形成了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的制度和治理体系,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发展和政治稳定奇迹。在新时代,要更加坚持党的领导,坚定制度自信,向着全面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阔步前行,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巩固、优越性充分展现。

中国政治学会副会长张献生提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作为新型政党制度,在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为凝聚社会合力、优化政策决策、增强团结和谐、促进国家统一、实现民族复兴,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陈明明认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有助于团结和联合社会力量投身现代化建设。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有利于中国现代化转型。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统战理论教研部教授李小宁表示,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既要对制度充满自信,又要更好体现制度的效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从“中国之制”看“中国之治”

《决定》提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目标是,到我们党成立一百年时,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上取得明显成效;到二〇三五年,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巩固、优越性充分展现。这三个阶段目标的提出为“中国之制”和“中国之治”勾勒了美好的蓝图。

桑玉成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家治理的发展阶段、目标和价值取向,并提出了“政治增长”概念。他认为,“全组织与强技术”是推动中国国家治理体系由不确定性向确定性发展的重要因素。

包心鉴表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定型化的重大战略,是深入解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发展所面临重大问题的根本措施。而国家治理体系的完善、治理能力的提升,取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深入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对提升制度现代化水平提出更高要求,也成为摆在中国共产党人面前的紧迫时代课题。

西北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张师伟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治理体系适应中国国情,又别具一格,内在地反映了中国百余年历史发展的必然。它不仅在要素成分上聚合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人民民主、协商民主、法治国家、社会主义等内容,而且还将这些要素进行了结构生成组合,推进了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

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陈进华提出,遵循、维系和保障国家逻辑是治理体系现代化进程中必须坚守的基本原则。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国家逻辑,就是要面向实践解决国家的均衡建构问题,建立包容性的政治经济体制。坚守治理体系现代化国家逻辑的方法论原则,在于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党的领导权威,立足当代中国发展现实,批判性借鉴多国治理理论的合理成分,以复合思维促进治理体系现代化。

在山东大学人文社科青岛研究院教授方雷看来,中国国家治理形成的价值理念、制度体系和发展道路必将对世界人民追寻更好发展模式产生重要影响。

记者 张清俐

[责任编辑:王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