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学习新思想 > 权威解读 > 正文

不断开辟国家治理现代化新境界

10月28—3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在京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受访学者表示,《决定》是完善和发展我国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的纲领性文件,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和强烈的历史担当,开辟了国家治理现代化新境界,对确保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和永续发展、确保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彰显中国道路优势的必然选择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科学严密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发展逻辑。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张忠家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灵魂。经过70年的建设,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启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在新的历史阶段,要突出坚持和完善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这是强调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历史逻辑。同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实践要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不断创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不断向前发展,在更高层次、更高水平上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供指导。这是强调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理论逻辑。更重要的是,新中国70年来的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无比强大的优越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是从坚持中发展、从发展中坚持得来的。从坚持中发展、从发展中坚持,是强调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发展逻辑。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一个有机整体,两者相辅相成。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党委副书记陈井安表示,通过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国家治理能力才能更充分发挥效能。同时,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不断优化,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运转得更加高效,推动国家各项制度建设更加完善。我们党在长期治理实践中取得的成功经验,是被实践证明了的、符合中国发展需要的制度性安排,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本制度支撑和重要组成部分。

当前,强调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韩庆祥表示,这是对新中国70年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在制度建设和国家治理方面的经验进行系统总结的需要;这是有效应对新时代和大变局的迫切需要,是致力于解决“我国发展起来以后”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后半程”所要解决的问题的迫切需要;这是适应我国整体转型升级的迫切需要;这是顺利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陈光金认为,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理解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全部成果的重要理论意义、时代意义和历史意义。一是体现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顶层设计的系统性、完备性和整合性,展示了关于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一整套价值理念、思想理论体系和规范体系。二是系统、全面地总结和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以及世界上一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政党开展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经验和教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党性与党治国理政的科学性、时代性和创新性的有机结合。三是适应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呼应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四是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实践提供了生动的中国范本。

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张新平表示,科学的制度体系具有强大的组织动员能力。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特别需要坚持和完善党和人民长期实践探索形成的科学制度体系,运用制度的威力合力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的冲击。这是新时代推进改革开放向前发展的根本要求,是推动中国始终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发展的制度保障。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坚定“四个自信”的基本依据,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重要保障。

上海市委党校政府治理研究院院长李琪认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既是解决国内治理难题的必由之路,也是彰显中国道路优势的必然选择。当前,尤其要按照党中央的部署着力在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等方面下功夫,加快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加强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保证。

 总体目标具有鲜明的引领和指导价值

《决定》提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目标是,到我们党成立一百年时,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上取得明显成效;到二〇三五年,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巩固、优越性充分展现。

张忠家表示,总体目标体现了党中央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高度科学的把握,体现了党中央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高超的宏观指导能力。总体目标分阶段、以现实需求为导向,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关键节点明确提出了任务要求,具有鲜明的引领和指导价值。总体目标十分明晰,既确定了时间表,又确立了判断标准。在总体目标的引领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必将对世界作出更大的贡献。

吉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佟大群认为,《决定》高度概括了中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三步走”的总体目标,清晰擘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时间表、路线图,必将有力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程。

 为国家治理贡献社科力量

《决定》从13个方面阐述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工作要求。“《决定》系统描绘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完整图谱,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局出发,明确提出13项工作要求,既指明了根本方向,又规定了鲜明指向。”佟大群说。

西安交通大学党委书记张迈曾认为,今天,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就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并提高执行能力,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发挥制度优势,提升治理效能,是推进党和国家发展的新要求,是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任务。陈井安表示,提升治理效能,要求治理主体多元参与,强调社会公共事务的多方合作治理;要求规范权力运行,合理定位政府职能;以科学合理的政府组织架构为基础,结合新时代要求,着力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机构职能优化和调整。

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肩负着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坚实理论支撑的重大历史使命。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石英认为,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需要把握时代发展脉搏,理解社会转型动因。我们正处在一场新的科技革命的关键节点,区块链、人工智能等科技已经深度渗透到我们的生产和生活之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引进和强化技术治理手段,呼唤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深度融合。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使命光荣、责任重大。

《决定》提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构建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李琪表示,行政体制是国家治理体系的基础性构件。我国行政系统承担着按照党和国家决策部署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管理社会事务和服务人民群众的重大职责,必须坚持一切行政机关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创新行政方式,提高行政效能,建设一个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决定》提出,坚持和完善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制度,巩固全体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张忠家认为,这对地方社会科学院在新时代履行新使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地方社会科学院要在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等方面积极谋划工作举措,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总体目标的实现作出应有贡献。

《决定》提出,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保持社会稳定、维护国家安全。广东省社会科学院改革开放与现代化研究所所长邓智平表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还要学会如何治理一个深刻变化且日益复杂的社会。因此,强调运用现代治理手段、运用专业人才和专业方法、实行精细化管理服务,成为提升社会治理能力的主要内容。站在新的起点上,我们应当怀揣对祖国和民族强烈的使命感,为国家治理提供智力支持。

记者 钟哲

[责任编辑:王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