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西部发展 > 地方动态 > 正文

成都成华:探索“1+N”服务模式 让精神残疾家庭心理更健康

 “除了工作,大部分的时间精力都用在照顾小王了,有时候都在想,这10多年时间是怎么熬过来的。”家住成华区八里庄的张大姐说,为了照顾精神残疾的小王,全家人一直是焦虑的状态,有时候甚至到了崩溃的边缘。

“目前,仅成华区就有4000多名精神病人,像王大姐这样的家庭在成华区有上千个。如何提高精神病人家属的耐受性,认知度和对精神疾病病人的基本照顾知识掌握,减缓焦虑情绪,更好的为精神病人服务,承担责任是首要任务。”成都市成华区残疾人联合会相关负责人说,病人终生需要治疗、照顾的漫长性让家属们变得焦虑、嫌弃病人、逃避问题等,如何让精神残疾家庭有一个健康的心理状态变得尤为重要。

图片 1

精神残疾家庭心理健康指导项目活动启动会(受访者提供)

开展心理讲座 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2018年12月,成都市成华区残疾人联合会和成都市成华区第四人民医院合作的精神残疾家庭心理健康指导服务项目正式启动。

“项目主要是围绕如何为精神残疾家庭更好的开展心理健康指导服务展开,主要分为两个板块:利用健康知识普及、照护经验分享、个体访谈等方式促进精神病人家属说出来(缓解压力)和走出来(克服病耻感),全方位保障精神残疾家庭的心理健康。”项目负责人冯新荣说,项目要推进,从知识普及开始。向精神残疾家庭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利于提高他们的健康素养,让他们对精神残疾有更深入的了解,更好地护理病人。

据悉,除了成华区第四人民医院的医护人员为主力外,项目组还邀请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理卫生中心、成都市第四人民医院等精神科专家作为主讲人,分别从精神障碍常见疾病,对疾病的认识和药物的不良反应、护理经验和心理压力,常用的沟通技巧、康复训练、专业护理和生活护理,观察症状、鉴别情绪、疾病复发等方面进行了讲解。

每一场讲座,听讲人们神情专注,甚至有人拿出手机拍课件、做笔记。讲座结束后,专家对部分病人做了用药指导,对于需要复查等深入检查的病人留下联系方式,对病人家属做了心理健康指导,还向参与活动人员发放了《提高睡眠质量》《严重精神障碍管理服务》《我国当前重点防治的精神疾病》等5000多份宣传单。

“这些讲座,给我们这些家庭带来了很大帮助,对于如何照顾病人也进行了细心的指导,对我们家属也细心做了心理疏导,真的很感谢医生们。”患者家属们在听完讲座后纷纷表示。

讲座现场(受访者供图)

讲座现场(受访者供图)

举办分享经验交流会释放家属心理压力

精神残疾患者不肯吃药怎么办?患者情绪如何控制并疏导?患者家庭的心理压力如何排解?

“这么大规模服务精神残疾家庭的服务项目对我们而言还属首次,所以需要我们在做讲座的同时,还要不断总结经验。”冯新荣说,意识到问题后,我们召开了项目中期督导会,邀请了成都市第四人民、四川师范大学的专家教授就活动进度、资金使用、对外宣传等方面如何做好工作进行了交流和座谈。

参与项目的医护人员们也一致决定:第二部分家属护理经验交流会要为家属提供一个情绪释放、解压平台,让他们在生活中护理能更加愉快和得心应手。通过照护经验交流,病人家属都畅所欲言,把平时在照护中的经验,以及自己的情绪都分享了出来,大家在交流中增进了感情,对照顾病人和缓解自己的情绪都有了很大的提升。

患者家属照护经验交流会现场(受访者供图)

患者家属照护经验交流会现场(受访者供图)

探索出“1+N”联动服务模式 让精神残疾家庭得实惠

家住龙潭街办的李婆婆,就是项目的受益人之一。74岁的李婆婆有一个44岁精神分裂症的儿子,因儿子拒绝服药,精神症状未被控制,经常拿菜刀挥砍,自己人身安全问题得不到到保障。同时还有一个孙子在读书,房贷、生活费、医疗费、教育费等重担,全都压在李婆婆老两口身上,无人帮助的孤独,不堪重负的压力,缺乏安全感等情绪都亟待宣泄。

项目组在了解到李婆婆的情况后,多次走访,让工作人员一对一与李婆婆交流,让她把心理的压力先说出来,克服羞于出口的问题;然后链接资源,把龙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志愿者作为倾诉的第一途径,能解决的问题如政策咨询之类就当场解决,满足需求,当场解决不了的就向此次项目组提出,协调上级专家进行询问诊疗服务等。同时,通过本次项目的专家讲座,也让李婆婆了解了很多专业知识,能更加有效的照顾病患;通过照护经验交流会,李婆婆当众分享了她的照护儿子的艰辛历程,发泄了自己压抑多年的情绪和委屈,最大的收获终于让儿子到接受正规的治疗,这一些系列措施让李婆婆从心理上释放了出来,笑容也重回了脸上。

精神残疾家庭心理健康指导活动中期整改会(受访者供图)

精神残疾家庭心理健康指导活动中期整改会(受访者供图)

通过近一年的工作,项目组对成华区各个社区精神残疾家庭的心理健康指导服务全部完成。据介绍,项目组全年共开展健康讲座12次,覆盖精神残疾家庭家属689人;个体咨询精神残疾家庭家属250人;照护经验分享10次,覆盖精神残疾家庭家属308人;完成了1500份(内含3份问卷)问卷调查和满意度调查表,出具分析报告4500份,统计学分析报告一份。

“在项目进展过程中,我们探索并总结出‘1+N’联动服务模式,‘1’就是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支架,‘N’就是融合社会组织、派出所、统战部、市四医院、四川师范大学等资源为辖区精神残疾家庭的家属开展心理健康服务的联动模式。项目实施一年来,目标人群接受健康知识讲座的参与率及心理焦虑等问题有明显缓解。冯新荣总结说,不仅让精神残疾家庭心理压力得到释放,让我们在一次次活动和走访中,得到了最新的精神残疾资料,初步形成联动服务模式,让今后工作开展更加有经验。

[责任编辑:张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