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人民论坛网·国家治理网> 治理观察> 正文

转变思维,助推应急管理事业新发展

9月16日下午,“开创应急管理事业新局面——2019国家治理高峰论坛应急管理专题研讨会”在人民日报社新媒体大厦举行。

本次专题研讨会由人民日报社人民论坛杂志社主办,人民智库、人民论坛网承办,东方1956(北京)应急文化产业园课题合作。国务院应急专家组成员、中国应急管理学会、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应急管理培训中心、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院、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应急管理部信息研究院、应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北京市房山区文化产业协会与东方1956(北京)应急文化产业园等有关领导专家出席会议并参与研讨。以下为国务院应急专家组成员、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安全生产协会副会长、中国应急管理学会副会长刘铁民在会上的精彩发言。

2

我国的应急管理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2003年抗击非典以前,应急管理的职能主要分散在各部委;2004年以后的一段时间,逐渐形成了“一案三制”应急管理体系;2018年国家组建应急管理部,标志着中国应急管理工作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应急管理工作开始由灾后的应急救援向灾前事故的预防和准备进行转变。

应急管理是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公共安全,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始终保持高度警觉,任何时候都不能麻痹大意。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充分认识维护公共安全的重要意义,牢记公共安全是最基本的民生,自觉把维护公共安全放在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中来认识,放在贯彻落实国家总体安全观中来思考,放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来把握,努力把为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编制全方位、立体化的公共安全网。正如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弘扬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思想,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我国应急管理工作中的思维观念亟需更新本世纪以来,应急管理工作方向有比较重大的转变,从国际上来看,一些发达国家的应急管理核心是对战略风险的预防和准备。就我国而言,应急管理事业的发展速度较快,但是体系并不完善,思维观念层面的问题有待解决。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安全与应急管理工作时,多次科学阐述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念、新思维,如风险治理、综合风险,既要警惕“黑天鹅”又要防范“灰犀牛”等概念。很多一线工作者对此认识不够,甚至了解不足。

解决这些问题,要从根本上转变中国应急管理工作的核心思想,这关系到我国应急管理体制建设能否适应时代发展需要。一是要改变民众的应急管理思想观念,强调应急准备工作,提升应急意识;二是要重视教化人民,提高人民群众自身的应急救援能力。在解决上述两个问题的前提下,大力支持国家成立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提高防灾、减灾、救灾等应急管理能力。同时,针对应急管理工作的薄弱环节,国家应提倡制定《全民应急文化教育大纲》,呼吁政府、媒体及社会人士共同致力于提高人民群众自身安全素质和应急救援能力,把应急准备作为指导思想,强调以人为本,不惜一切代价保护人民群众的安全、健康。

谢谢大家。

(作者:刘铁民,系国务院应急专家组成员、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安全生产协会副会长、中国应急管理学会副会长)

*本文根据速记整理

责任编辑:李金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