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人民论坛网·国家治理网> 前沿理论> 正文

守初心 担使命 激发新时代兵团精神的强大力量

“屯垦兴,则西域兴;屯垦废,则西域乱。”屯垦戍边乃千古之策。组建和加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是党中央治国安邦的重大战略布局、是强化边疆治理的重要方略。成立于1954年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承担着国家赋予的屯垦戍边重要使命。60多年来,兵团广大干部职工充分发扬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的精神,扎根新疆沙漠周边和边境沿线,忠实履行屯垦戍边光荣使命,把亘古戈壁荒漠改造成生态绿洲,开创了新疆现代化事业、建成了规模化大农业、兴办了大批工矿企业、建起了一座座新型城镇。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新疆经济社会全面快速发展,兵团综合维稳戍边能力不断加强,形成了党政军企合一的特殊体制,为推动新疆发展、增进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巩固国家边防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诞生于屯垦戍边实践的兵团精神,贯穿了整个兵团事业始终,并将继续发挥巨大作用。

兵团精神的核心内涵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兵团在履行屯垦戍边历史使命中形成了以“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为核心内涵的兵团精神。兵团精神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具体实践和生动写照,是中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代,围绕实现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总目标,履行维稳戍边使命,深化兵团改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都离不开强大精神力量的凝聚和激励,因此需要我们更好地传承并弘扬兵团精神。

伟大的事业孕育伟大的精神。屯垦戍边始于2000多年前的西汉,担负着中国几千年来开发和保卫边疆的历史使命。新中国屯垦戍边事业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过往历史经验的继承和发展,乃千古之策。兵团是我们党的伟大创举,其前身是“生在井冈山,长在南泥湾,转战数万里,屯垦在天山”的英雄部队,是一个既融入新疆当地社会又高度集中统一的集团化组织,承担着党和国家赋予的屯垦戍边的特殊使命。

兵团的“屯垦”,是在以现代农业开发为基础的同时,大力发展第二、第三产业,并着重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进而推动新疆的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兵团的“戍边”,一方面要守卫国家边防,另一方面要维护国家统一和新疆社会稳定,防范、打击各种分裂破坏活动。深厚的历史渊源、光荣的革命传统,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丰富生动、雄奇壮观的屯垦戍边实践,孕育了以“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为主要内涵的兵团精神。

热爱祖国

热爱祖国,是兵团人最为根本且重要的传统美德,是兵团精神的灵魂所在。兵团人将维护国家民族利益作为情感归属,主要体现在守土有责、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勇于为国牺牲奉献等方面。回顾1949年,当时许多十几岁就参加革命的军人,好不容易盼到了新中国成立,却义无反顾地放弃了回到日夜思念的家乡,娶妻生子、陪伴爹娘的珍贵机会,而选择为了祖国西部六分之一的国土以及生活在这片土地之上的各族人民,毅然挺进新疆、解放新疆,并在这一伟大目标实现之后又遵照毛主席的指示“你们现在可以把战斗的武器保存起来,拿起生产建设的武器,当祖国有事需要召唤你们的时候,我将命令你们重新拿起战斗的武器,捍卫祖国”,就地集体转业,脱下了心爱的军装,放下了对家乡的念想,拉开了新中国屯垦戍边事业的大幕。六十年代,大批支边青年、知识分子怀着“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初心,从内地城市来到贫瘠的戈壁大漠,落户兵团,开发建设边疆。

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为了更好维护边境稳定,兵团按照中央要求,出色地在边境地区执行了“三代”(代耕、代牧、代管)任务,并在2000多公里的边境沿线“安营扎寨”,组建边境团场带。团场团部在驻军部队前,连队在边防哨所前,职工种地就是站岗、放牧就是巡逻。十师一八五团团部就建在“争议区”内,并且还是世界“四大蚊虫肆虐区”,但是为了守卫这片国土,兵团职工一直顽强坚守在这片不适宜人类居住的土地。1988年阿拉克别克河爆发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为了守护55.5平方公里的国土不因界河改道而成为别国领土,一八五团职工与洪水搏斗了16个昼夜,使界河恢复了原貌,守卫了祖国神圣的领土。在新疆发生边境事件、“三股势力”暴乱和自然灾害时,兵团人总是冲在最前线,发挥着重要作用。而在和平安宁时期,兵团职工则自发地通过升国旗、唱国歌抒发爱国情怀。艰苦的环境孕育出优秀坚韧的兵团人,如,“一生只做一件事,我为祖国当卫士”的十师一八五团职工马军武,“西陲戍边半世纪,我伴寂寞守繁华”的九师一六一团职工魏德友,他们既是兵团人戍边爱国的典型代表,也是兵团人热爱祖国的生动写照。

无私奉献

无私奉献,是兵团人关于国家民族、新疆各族人民、兵团集体和个人关系的基本选择,是兵团人行为的基石。兵团人把保卫集体和公共利益作为道德立足点,把奉献作为道德行为的核心标志,主要体现在为新疆人民办好事不与民争利、先公后私大公无私、献青春献终身等方面。

早在人民解放军进军新疆之际,毛主席就指示“你们要为新疆各族人民多办好事,不要与民争利,要坚持民族团结”,这也成了兵团人的座右铭。几十年来,兵团涌现出无数为新疆各族人民办好事的先进典型,如,在缺医少药的六师北塔山牧场一干就是40多年的“马背医生”李梦桃,在三师二牧场昆仑山行医40多年的“全国优秀乡村医生”姜万富,在九师一六一团服务当地牧民20多年的“巴尔鲁克山的白衣天使”梅莲等,他们都是兵团人全心全意为新疆各族人民服务的典型代表。为了将更好的资源让给当地人民,兵团将团场连队驻扎在自然条件恶劣、资源禀赋较差的风头水尾、沙漠边缘、边境一线,并先后多次将大批开垦的土地、建好的农场、工厂和水利设施、购置的机器设备无偿移交地方,同时积极帮助附近乡村发展经济、科技和社会事业。

兵团有一大批久经革命战争生死考验、为革命立下卓越功勋的老红军、老八路、老战士,他们在新疆最荒凉、最落后的地方驻守下来,在平淡艰苦的生活中继续为国奉献,如,徒步穿越“死亡之海”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解放和田的十四师四十七团老战士,隐功埋名40载的抗美援朝一等功臣蒋元洪。兵团人无私奉献的精神,在常人无法忍受的逆境中也体现得淋漓尽致,如,上世纪50年代初从湖南参军到八一农场的王孟筠,因从河中抢救国家财产而患病导致耳聋脑瘫,但她顽强地与疾病斗争,写下数十万字的日记,鼓舞了万千年轻人奋发向上,她还主动向组织要求工作,自学成为蜂疗专家,为无数病人解除痛苦,被誉为“中国的保尔”。兵团四十七团老战士,是“献青春、献终身、献子孙”的典型代表,他们解放和田后,一直常驻当地,绝大多数此后再没有离开,更难能可贵的是,这些老战士不仅自己尽心竭力为新疆付出,同时还教导子女将这一伟大使命传承下去,兵团人中不乏“兵二代”或“兵三代”的职工。在公共利益面前,兵团人把国家民族利益放在第一位;在新疆各族人民利益上,兵团人通过坚持不懈的服务、集体主义和高度纪律性,先公后私大公无私让利于新疆各族人民。

艰苦创业

艰苦创业,是兵团人面对艰苦的现实条件时,不以艰苦为苦的实践态度,是兵团人在工作和事业发展遇到困难时的主要做法。兵团人在新疆白手起家、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开创了新中国屯垦戍边事业。这种不畏一切困难的精神主要体现在兵团人所具有的勤俭办事、自力更生、迎难而上、坚毅乐观等优秀品质上。

在兵团创业早期,兵团军垦战士节约口粮作种子、耕畜不够用人来拉犁、绳子磨断用辫子拧成绳。为筹集资金建立新疆第一批现代工业,兵团创业者在每年供给的2套军服中节约1套,2件衬衣中节约1件,1年1套棉衣改为2年1套,鞋子、袜子自己做,帽子去掉帽檐,衬衣去掉翻领,衣服口袋由4个减少为2个,并把用于粮食、菜金、马干粮、杂支、办公等的款项拿出一部分作为筹资款。兵团人利用有限的财力物力在戈壁荒滩兴建了一大片绿洲、城市、团场和企业,在戈壁滩上盖起了花园,建起了世界唯一一座由军人选址、军人设计、军人建设的戈壁明珠——石河子市,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版图上还出现了由兵团人自己命名的城市“北屯”。

兵团人在新疆最困难、最恶劣、最落后的环境中,乐观对待、开动脑筋、自力更生、想方设法创造条件克服困难、夺取胜利。有首描写当年军垦战士拓荒的诗这样写道,“谁言大漠不荒凉,地窝房,没门窗;一日三餐,玉米间高粱;一阵号声天未晓,寻火种,去烧荒。最难夜夜梦家乡,想爹娘,泪汪汪,遥向天山,默默祝安康。既是此身许塞外,宜红柳,似白杨”。这首诗既写出了军垦战士的艰辛,又道出了创业者的乐观,更反映出兵团人的家国情怀。

开拓进取

开拓进取,是兵团人不满足已有的成绩而力求有新突破的行为风格。兵团人积极投身到建设新疆的各项工作中,始终保持积极主动、开拓进取的精神姿态和行动姿态。主要体现在兵团人善于学习总结经验、积极争先创一流、敢于攻坚克难和不迷信权威勇于探索等方面。

进军新疆之初,解放军就广泛开展了关于新疆历史自然、社会文化和屯田知识的学习活动,进军新疆后,又有了学习南泥湾经验、开展大生产运动等举措。正是建立在学习总结历代新疆屯田经验、南泥湾大生产经验、老一辈创业经验和全国其他地区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兵团屯垦戍边事业不断发展壮大。

兵团人还创造了新疆当代史上许多个“第一”,如新疆第一批现代工业、第一匹机制棉布、第一块毛巾、第一块机制方糖,首次在玛纳斯河垦区试种棉花成功,打破北纬42度以北“植棉禁区”观念,在全国率先推广使用精准农业、地膜植棉、膜下灌溉、农用航空、测土施肥等先进生产技术。兵团是新疆经济建设的突击队和攻坚队,新疆一批难度高和危险性较大的工程基本上都是兵团建造的。兵团人继承了人民军队永不服输的精神,在前苏联专家判定不可能种植任何作物的地区,二师二十九团找到了“种稻洗碱”的方法,在盐碱严重的土地上收获了金黄的稻谷。兵团人的开拓进取精神也是兵团事业与时俱进、不断推向前进的重要法宝。

兵团精神的时代意义

兵团精神植根于新中国屯垦戍边的伟大实践,是我们党高举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实施治国安邦战略和治疆方略的宝贵精神财富,是兵团发扬人民军队光荣传统,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履行屯垦戍边使命的重要精神成果。兵团精神也对爱国主义精神、社会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精神等各方面内容进行了充分的体现。其中,爱国主义精神是民族精神和人民军队革命精神的直接传承,也是兵团屯垦戍边使命的内在体现;社会主义精神是新中国精神和改革开放的时代精神的具体反映;集体主义精神既是社会主义精神的产物,也是兵团组织化程度高的特色体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精神既是人民军队的优良传统,更是兵团人在新疆多民族多宗教多文化地区履行使命的必然要求。

伟大的事业产生并需要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支撑和推动伟大的事业。兵团精神不仅产生于包括屯垦戍边事业在内的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而且还会对屯垦戍边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产生积极影响。一是为兵团事业提供了不竭精神动力,兵团精神为我们树立了一种不惧困难、迎难而上、勇于进取的崇高丰碑,贡献了老一辈兵团人将时代要求同屯垦戍边实践相结合的典范,对兵团后来人有一种强大的激励和凝聚作用,对兵团事业有一种重要的引领和组织作用。二是对兵团文化起着传承、引领、创造和支撑作用,兵团精神是兵团文化的核心,体现了兵团人自觉传承屯垦戍边事业的精神追求和自觉献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浓厚情怀,使兵团文化深深根植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中,永葆生机活力。三是对新疆发展进步产生积极影响,由兵团精神主导的兵团文化,与新疆地方文化相比,有着内地文化、革命传统文化的鲜明特色,同时是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新型文化,是屯垦戍边中的使命文化。兵团文化在新疆影响力的持续扩大,不断丰富和增强了新疆地方文化的进步因素,巩固了新疆各族人民同祖国核心文化的纽带,增强了新疆抵御反动、落后文化的力量。四是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宝库,兵团精神把人民军队革命传统同社会主义时代精神、边疆地区的改革发展结合起来,树立起一座爱国主义精神的丰碑。

发扬新时代的兵团精神

一个国家的强大,根基在民心;一个民族的复兴,关键在精神。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新时期中国精神的弘扬,强调“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兵团精神是对中国精神的生动实践和具体体现,是构筑生生不息的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兵团老战士写给总书记的信上作出批示,给予兵团精神积极评价,以老兵精神激励更多年轻人为祖国边疆的长治久安和繁荣发展作出贡献;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新疆和生产建设兵团时,勉励援疆干部发扬兵团精神,为建设新疆贡献力量。总书记的批示和勉励,为新时代弘扬兵团精神指明了方向,凝聚了共识,提供了强大动力。

当前,兵团事业发展正处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更加需要大力弘扬兵团精神,用兵团精神凝聚力量、振奋人心,用兵团精神支撑和推动兵团屯垦戍边事业进一步发展。

弘扬兵团精神,一是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文化自信,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兵团时的要求,兵团要“广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先进文化和中华文化,占领思想文化阵地,推动构筑各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二是要立足服务屯垦戍边新实践,认真贯彻落实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疆方略和对兵团的定位要求,围绕新疆工作总目标,聚焦兵团维稳戍边使命,深化兵团改革、推进向南发展,更好地发挥兵团稳定器、大熔炉、示范区“三大功能”,以及调节社会结构、推动文化交流、促进区域协调、优化人口资源“四大作用”。三是要与时俱进赋予兵团精神时代新内涵,兵团精神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实践的深入而不断丰富,特别是进入新时代,兵团履行维稳戍边使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深化兵团改革新的实践条件赋予了兵团精神极其有利的发展条件和发展养分。兵团精神需要吸收“以人为本”“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改革创新的时代特征和把握大局的战略思维。四是要与当前开展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相结合,学习传承弘扬兵团精神,并可作为兵团开展主题教育中深入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形势政策教育、先进典型教育的重要内容。

【本文作者分别为中国投资咨询公司首席经济学家,新疆大学中国西部经济发展与改革研究院院长,中共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党委、兵团原副秘书长;新疆丝路诺德咨询公司总经理,兵团党委政研室原副处长】

责编:李 懿 / 臧雪文(见习)

责任编辑:罗婷[见习]
标签: 初心   兵团   新时代   使命   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