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人民论坛网·国家治理网> 人民智库> 正文

水利风景区建设如何更好服务高质量发展

——昆明九乡明月湖水利风景区专题调研报告

核心提示: 2019年5月22日—24日,“水利风景区建设与管理社会调查”课题组深入九乡明月湖水利风景区,对景区工作人员和周边公众进行问卷调查和实地采访,并整理搜集了优秀的实践案例和做法

主要发现:

·柴石滩地区水资源管理局专门成立的风景区管理处,主要负责对明月湖风景区的生态环境保护、资源综合开发、保护和利用进行统一规划和管理。管理处以水利风景区总体发展规划为引导,积极整合区域性旅游资源、建设精品景区和旅游线路,高起点铸造水利旅游融合体模式,推动水利风景区的做大做强。

·基于当地公众对明月湖水利风景区近年来建设成效的认可,针对公众对景区未来发展的预期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公众对景区未来发展预期非常乐观,选择“非常看好”和“比较看好”的比例分别为85.70%和14.30%。

·景区建设和管理中尚存在资金投入、人才队伍以及规划落实等方面的现实问题;此外,少数水利工作者和大多数公众对于水利风景区发展面临的形势认识和判断不够充分也是当前景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明月湖水利风景区所具有的重要作用,使其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宜良县践行新发展理念的进程和成效,正因如此,在未来发展中,明月湖水利风景区更应跳出单纯从景区层面来思考自身发展的思维局限,既要站在国家战略的高度,又要紧密结合宜良县高质量发展事业全局,来谋划自身高质量发展之路。

云南九乡明月湖水利风景区位于昆明市宜良县境内,景区以柴石滩水库大坝及蓄水水域为依托,北接宜良县内九乡风景区,南连世界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石林风景名胜区,总规划面积为148.5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137.47平方公里,水域面积11.03平方公里。2015年11月30日,经水利部批准,九乡明月湖水利风景区正式成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同时也是昆明市首个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当前,景区正依托南盘江、麦田河水体、柴石滩水库水利工程景观和丰富的自然资源,融合宜良民族文化,打造集科学教育、水库休闲、康体旅游、户外运动为一体的综合型水利风景区,力争成为水生态文明建设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典范。

2019年5月22日—24日,“水利风景区建设与管理社会调查”课题组深入九乡明月湖水利风景区,对景区工作人员和周边公众进行问卷调查和实地采访,并整理搜集了优秀的实践案例和做法;围绕如何做好新时代水利风景区建设与管理的宣传工作等议题,与柴石滩地区水资源管理局有关领导、主要部门负责人展开深入的座谈研讨;重点了解了当地公众和水利工作者对水利风景区工作的基本认识与期待,以及景区的建设成果和管理成效。

明月湖水利风景区发展基础与现状

坚持规划先行,深挖资源整合,高起点铸造水利旅游融合体模式

柴石滩地区水资源管理局于2015年设立风景区管理处,管理处主要负责对水利风景区的生态环境保护、资源综合开发、保护和利用进行统一规划和管理,并先后编制完成了《明月湖水利风景区总体规划》《概念性规划》《名花园规划》等一系列指导性规划和文件。管理处以水利风景区总体发展规划为引导,积极整合区域性旅游资源,建设精品景区和旅游线路,致力于推动水利风景区做大做强。依托紧邻天元数学中心及明月湖水利风景区核心区域优势,结合南盘江漂流及南盘江两岸优美风光,在龙兑村的基础上建设龙兑特色旅游小镇,高起点铸造水利旅游融合体模式。

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走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一是在现有的规划中,明确依托水库水利工程建设的环湖栈道项目将会在工程观光、娱乐、休闲、度假或科学、文化、教育等旅游活动中发挥基础性作用。二是在工作实践中,柴石滩地区水资源管理局坚持尊重自然规律、尊重科学,同时更加注重以生态文明理念统领水利风景区建设和水土保持、防洪防火、饮水安全等各项工作,积极探索创新保护与发展双赢的有效途径。如,已经试行的南盘江漂流项目,不仅充分利用了有利于漂流的自然优势,还结合当地民俗风情,打造出一道亲水景观平台,带动了漂流河段两岸的开发和河道休闲旅游项目的发展。此外,景区还充分利用自身的区位优势与九乡、石林等风景区的资源进行整合,既提升了景区的文化含量,又扩大了景区规模,为景区今后更好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坚持保护开发并重,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作为景区主体部分的柴石滩水库,是珠江主源南盘江干流的龙头水库,也是《珠江流域规划纲要》中优先安排建设的水利枢纽工程项目之一,具有灌溉、防洪、发电、供水和保护高原湖泊——阳宗海生态环境等功能,同时也是昆明市内产水量最大的大(Ⅱ)型水库,是昆明市重要的后备水源。景区内水系发达,自然环境优美,资源丰富,有高峡平湖、麦田河、九道弯等多个资源单体,且质量较高。因此,在景区发展建设过程中,更要将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作为首要任务。

一是保证库区33公里范围内无居民生活和工业生产活动,确保水质达标;二是加大力度做好库区森林保护,严防山林火灾,严控因水土流失而导致的石漠化;三是以保护性开发为主,对开发条件不充分、运营能力不达标、有破坏环境隐患、超出当前自然条件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项目一律不允开工;四是对景区规划建设高标准严要求、科学论证,注重人工景观和自然景观的有机融合,如,在规划建设中的田园综合体、高山漂流、极限运动区等项目均最大限度利用景区自然禀赋,力求自然美与人工美的和谐统一;五是做好水文化传播,如,大坝主体建筑上的柴石滩水文化画卷生动诠释了当地水利科技文化、珠江源文化、水风俗文化、人水和谐文化。

明月湖水利风景区建设坚持在生态环境容量和资源承载力的约束条件下进行项目开发、资源整合的绿色发展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依托大型水利工程建设,筑牢了宜良县水清、天蓝、地绿的绿色生态本底。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走生态文明之路

明月湖水利风景区内植被茂密(森林覆盖率在85%以上)、风景秀丽、工程壮观、民族文化资源独特。独特的资源禀赋和自然条件,决定了明月湖水利风景区旅游与兴水治水之间关系的源远流长,且相得益彰。明月湖水利风景区明确自身定位,在水资源开发中大力保护水资源、修复水生态、治理水环境、宣传水文化,同时也保护了山水生态系统和生物的多样性。在处理保护与开发关系的过程中,明月湖水利风景区始终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坚持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为目标,积极有效依托水库水利工程开展各种建设与开发。例如,柴石滩灌区建成后将源源不断地为东、西干渠和15条支渠输送水源,不断净化流经县城和村庄的河道、沟渠水质,提升县城河道、沟渠水环境功能,实现“水城”目标。这不仅能够保障宜良县的农业、工业、生活用水,加速宜良以“水”为主体的城市建设、旅游开发和三产布局,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以及实现脱贫致富、全面小康的目标,同时,规划建设中的综合配套项目还将惠及昆明石林彝族自治县和曲靖陆良县,对区域经济、社会、文化、生态文明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

为更好地了解当地公众对水利风景区近年来建设成效的认可度,以及他们对风景区未来发展的预期情况,本次调查专门设计了相关问题,如图1所示,公众对景区未来发展预期非常乐观,选择“非常看好”和“比较看好”的比例分别为85.70%和14.30%。

1

水利风景区的建设和发展优化了三产布局、带动了区域经济发展

库区基础设施建设惠及沿线群众。一方面,随着水库和灌区陆续建成并投入使用,库区周边交通设施建设明显加强,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出行,促进了周边地区经济发展,部分村庄不通道路的历史宣告终结。另一方面,随着穿过水库的九石阿旅游专线公路的开通,游客途经有亚洲第一高桥之称的南盘江特大桥即可一览库区高峡出平湖的美景,进一步扩大了库区作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的知名度,助推了沿线旅游市场的繁荣,带动了农民就业增收。

打造中国顶级数学产业基地,助力地区跨越式发展。2017年,昆明市政府与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中国数学会签署合作协议,选址柴石滩水库大平地共同建设中国天元数学中心。目前,景区正依托天元数学中心打造中国数学智慧谷项目。项目建成后,这里不仅将成为服务全国数学界、推动中国数学科学快速发展、运用先进理念运行的国际化数学研究与交流平台,同时,还将通过定期举办的国际学术交流活动,有效整合政策、产业、科技服务、科研创新资源,推进科技人文交流、联合实验室、科技园区、技术转移等各领域的合作,加快宜良地区跨越式发展进程。

打造精品旅游项目,推动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景区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在增加休闲、度假、娱乐旅游项目和丰富旅游产品上下功夫,对资源进行深度开发。加大对外合作力度,提升市场综合竞争力,促进景区由单一观光型向度假、康体、休闲复合型转变。例如,昆明农投公司下属柴石滩公司,充分利用水库片区资源,特别是水库渔业资源和坝后大量的土地资源,建设独具特色的大型旅游接待中心,以弥补周边的石林风景区和九乡风景区接待能力不足的短板。此外,景区还积极打造品牌活动项目,例如,通过打造垂钓基地,2019年成功承办了国家级垂钓比赛。景区未来还计划举办更多类型的休闲垂钓赛事及活动,以拉长产业链,实现从渔业生产向休闲渔业的转变。同时,有效串联森林资源和水资源的环湖栈道,依托当地花卉种植技术突出地域文化的高原花卉农庄田园综合体,充分利用原始地形地貌为骑行运动爱好者提供理想场所的户外休闲区等项目已经完成建设规划,全域旅游正在向纵深发展稳步推进。

明月湖水利风景区未来发展中可能面临的问题

进入新时代,水利风景区的建设充分发挥了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在培育发展新增长极、改善乡村环境、大力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等方面有效回应了推进民生事业建设、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和坚持新发展理念等实际需求。柴石滩地区水资源管理局通过规划编制工作先行,设立风景区管理处对水利风景区的生态环境保护、资源综合开发、保护和利用实行统一规划的管理,不断提高风景区体系规模质量。但与此同时,景区建设和管理在资金投入、人才队伍以及规划落实等方面还存在着一些现实问题。

对景区发展面临的总体形势认识和判断不够充分,不利于提升各部门创建景区的积极性。水利风景区建设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与美丽中国建设的进程中拥有良好的发展机遇。首先,在国家宏观层面,脱贫攻坚战进入决胜阶段,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深化改革、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推行河长制等方针政策为水利风景区的发展创造了十分有利的环境,“一带一路”建设也为促进水利风景区建设提供了区域联动发展的新格局。其次,在水利行业层面,实施全民节水行动计划、建设重大水利工程、提升水利管理水平、补齐补强水利短板和防范洪涝灾害风险等实践行动为水利风景区建设提供了发展资源和基础服务。以河长制为例,全面推行河长制,既是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建设美丽中国的重大战略,也是加强河湖管理保护、保障国家水安全的重要举措。全面推行河长制,涉及面广,引导和鼓励公众参与,对助推河长制各项任务落地生根、取得实效、构建良性河湖管护长效机制十分重要。更为重要的,全面推行河长制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高度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破解我国新老水问题、保障国家水安全的重大制度创新。实践表明,水利风景区对推行河长制河湖管理模式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一些省区市已将水利风景区建设纳入河长制湖长制工作内容中,取得了显著效果。

2

但是,课题组在调研过程中通过访谈和现场发放问卷发现,少数水利工作者和大多数公众对于水利风景区发展面临的形势认识仍然不够充分。当问及“您听说过河长制(或看到过河长公示牌)吗”,只有28.57%的受访公众选择了“听说过,且比较了解”,而选择“不大了解”的受访公众比例为71.43%(见图2);专业工作者中,尚有20%的受访者选择了“不清楚水利风景区和河长制落实的关系”(见图3)。很多地区将水利风景区建设与管理工作纳入全面推行河长制湖长制工作中,作为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加强水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积极探索水利风景区建设与河长制湖长制的有机结合,强化制度创新,将水利风景区建设纳入河长制湖长制考核,一方面有利于提升各部门创建景区的积极性和景区知名度,另一方面可以进一步规范已经落实的景区管理工作。

3

新时代旅游业发展对水利风景区建设提出了新要求,水文化的植入既要突出山水和水利的特色,还要充分体现当地特色的文化内涵。对景区发展面临总体形势的不充分认识,会影响人们对于新时代旅游业发展对景区的影响这一问题的看法。随着中国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旅游业发展呈现几大变化,即:战略性支柱产业的产业定位变化、业态转型和跨界融合的行业变化、多样化和个性化的旅游需求变化、大数据时代的旅游方式变化。

水利风景区具有独特的自然资源禀赋,且作为旅游业与水利工程产业融合的产物,可以衍生出旅游+休闲度假、旅游+研学、旅游+乡村扶贫等多类主题产品。具有区域优势的地区可以水利旅游为特色产业,创造全域旅游契机,带动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突破,特别是刺激偏远地区的经济增长和就业增加。以“南盘江漂流”项目为例,在本次调查中,当地受访公众表示,非常满意漂流项目带来的就业机会和土特产销售渠道,对于游客的增长求之不得。针对景区对游客的接待能力及相关基础设施的建设,他们大多选择“完全相信政府”。

4

江河湖泊等水利资源具有丰富的景观类型和跨区域的空间特征,水利风景区是推进跨区域资源要素整合、实现区域旅游业协同发展的重要途径。水利风景区提供观光、度假和综合类旅游产品,既是居民进行亲水性娱乐的重要场所,又是游客亲近大自然的休闲度假胜地。在地方政府的积极开发与合作下,明月湖水利风景区将逐步建立起结构合理、规模适度、布局均衡的水利风景区体系,进而优化现有旅游资源的空间布局形态。在这个背景之下,课题组发现受访公众和专业人员对于“开发水利风景区,需要深入挖掘水文化内涵和地方特色,确保水利风景区的高品位和特色化发展”有着高度共识,即“要突出山水和水利的特色”“充分体现当地特色的文化特点”(图4、图5)。除了以上共识,专业人员和当地公众对景区特色的考量上也存在一些差异,公众更看重景区生态屏障的打造;专业人员更看重水利科普教育价值和体验价值的高度融合。

5

对景区建设和管理的认识水平有待提高,管理机构有待进一步健全。对景区发展面临的总体形势认识上的不充分,也体现在水利工作者对水利风景区认识上的不充分。例如,在问及“截至2018年底,‘国家水利风景区’共有多少批次”时,选择正确选项(18批)的受访工作者所占比例仅为20%,选择“不了解”的比例为40%,选择其他批次的比例为40%。这一调查结果从某种程度上说明了部分水利工作者对水利风景区建设与发展的综合意义和重要性的认识不够充分,对水利行业的管理还停留在“重建轻管”阶段,对水利风景区的社会、经济、文化和生态效益认识不足。在实际工作中表现为部分工作者既对景区发展的背景和意义认识不足,又无法把自己负责的具体实践工作进行创新式的融合贯通,只是被动拆解和完成上级任务。这种情况的出现可能与基层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有关,并会对提升景区的知名度以及更好地发挥好景区的社会作用造成一定影响。具体来说,就是由于主要负责部门的工作人员认识不足,不能更好地引导附近居民积极有序地参与到景区的建设和管理工作当中。在这种情况下,社会公众如果对水利风景资源的价值和水利风景旅游的社会需求认识不足,或是将水利风景区错误地等同于水利旅游区,或不关注水利工程维护、生态环境保护与风景开发脱节的现象,必然会导致实践滞后,影响水利风景区在更高层次的开发和建设。

除此以外,柴石滩地区水资源管理局虽有组建专门的水利风景区管理机构,但是在涉及具体的工作任务落实时,仍存在一些职责划分不明晰的问题。对此,管理局有关领导曾表示,“我们面临的问题就是凭什么我们一个单位要搞两块牌子,而钱却只从水利部门出。结合我们当前的大环境,水利风景区这个机构要合法化,就是要把编制落实,明确监管的主体和对象。只有这样,管理机构才能‘名正言顺’,才会‘理直气壮’,才会有担当有作为,才会按照‘水管理’的制度,切实执行水资源的保护”。以明月湖为代表的一些水利风景区,对顶层设计的进一步完善有非常紧迫的需求。政府管理部门作为启动开发、编制规划和建设监管的主体,要厘清主体职责,调动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热情。此外,当地政府主管部门还要注意,对景区发展规划、后期建设、开发和保护的重视程度要与景区规划的落实和发展密切关联。

从日常管理和发展的角度来看,对景区建设和管理的投入保障还有巨大提升空间,人才队伍建设也亟待加强。当前,九乡明月湖水利风景区的建设和管理,在规划的落实方面还缺乏常态化的资金投入机制作为保障。在省级层面,明月湖水利风景区在景区建设方面属于先行者,但相关配套的一些激励机制尚未付诸实践;大部分的建设和运营还没建立起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社会资本参与水利风景区建设的比例不仅不高,而且缺口巨大,这些都制约了水利风景区的进一步发展。此外,景区的社会知名度仍有待提高;相关规划方案仍受制于客观环境的影响,亟待在体制机制上实现突破,其也是今后需要取得进一步突破的重点。

除了以上几点外,景区在人才队伍建设上,也需进一步采取措施。当前,柴石滩地区水资源管理局设立了风景区管理处,但整个管理局的人员未发生大的变动,整体上属于“一套人马,两块牌子”,这意味着风景区主管部门及管理单位在复合型人才上存在巨大缺口,对具有生态保护、旅游开发、经营管理、社会服务等专业知识的综合型人才的吸引和集聚面临着制度上的制约和现实可操作性的挑战。要想实现规划当中预设的高质量发展,风景区在建设与管理的分工、机制的保障、管理和经营的水平等方面都需要不断通过创新体制机制,重视人才培养与引进,逐步提高管理队伍素质来实现。

进一步建设好九乡明月湖水利风景区的对策与建议

从县域高质量发展全局谋划水利风景区高质量发展之路

明月湖水利风景区作为宜良县必不可少的重要水资源、生态资源涵养区,对县域经济及社会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某种程度上甚至决定着全县践行新发展理念的进程和成效。为此,其必须“跳出景区看景区”,跳出单纯从景区层面来思考自身发展的思维局限,既要站在国家战略的高度,又要紧密结合宜良县高质量发展事业全局,来谋划自身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首先,要积极对接宜良全域旅游发展战略。特别是着眼于更好地融合和支撑九乡大景区平台建设,更好地促进优势互补、特色错位、功能衔接的“一条龙”全域旅游新格局的形成。调研座谈中,柴石滩地区水资源管理局有关领导指出,“明月湖水利风景区可围绕补充和利用好九乡全局发展优势,来抛长自身的产业链”。而为实现这一点,在当前阶段,应从水利风景区各项目规划、软硬件设施条件,以及短期和中长期发展目标等方面进一步进行健全优化。

其次,要以高质量水经济体系助推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尤其要立足库、区叠加结合的优势和既有的良好发展的基础,进一步延长水产业链条,充分挖掘和利用景区周边自然环境等方面的有利条件,打造形成水产养殖、观光农业、水力发电、水酷休闲、康体旅游、户外运动、民宿体验、科学教育等一二三产业有效融合的水经济体系与格局,并以此全面盘活景区周边乡村人口和各类要素资源,引领、带动乡村产业和经济振兴发展。

完善投资管理结构,建构多元化组合式投资管理模式

过去一段时期以来,各地水利风景区结合自身的不同特点,在实践中形成了各种成熟的投资管理方向,如公益性水利风景区以政府投入和公共部门管理为主,非公益性水利风景区以市场融资和市场主体为主,而兼具公益性和非公益性的综合型水利风景区则主要以“政府与社会的多元投资和多元管理”为主。作为集库区、灌区、景区于一体的九乡明月湖水利风景区,天然上具有显著的综合型属性,即便是目前引入或正在计划引入的环湖栈道、名花苑、户外休闲等各类项目,亦均兼具公益和非公益性双重特点。在这种情况下,至少需要科学分析并处理好两个方面的边界问题,并以此为基础,建构合理的投资管理模式。

一是各类产业、各个项目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边界,以确定引入政府投资与社会投资的比例。其中,在发挥社会效益的方面,以政府投资为主,并逐步完善各类配套性政策;而在发挥经济效益的方面,则要积极引入各类民间资本,所投入的有限财政资金也应着力于发挥“大杠杆”效应。

二是各类产业、各个项目在经济学意义上的排他属性与非排他属性的边界,以确定公共管理和社会管理各自权责。其中,水利部门及其他相关职能部门主要负责履行基本公共职责,其他运营、发展等方面职能可交由其他经济社会主体,实行企业化运作,以确保产业和项目管理有效配合、有效联动,形成合力。

创新宣传方式,打造适应公众阅读习惯和阅读偏好的宣传体系

移动互联时代,公众的阅读行为与方式不断转变,在时间上表现为碎片化、选择性浏览,在偏好上更倾向于灵活丰富的新媒体版式形态,在内容上更易接受符合大众话语、通俗易懂的行文体系。面对这样的背景,与水生态文明建设、水利风景区建设发展等相关的宣传方式必须加快转型。

首先,要提高宣传的连续性、系统性和现代性。在座谈中,柴石滩地区水资源管理局有关领导指出,目前无论是明月湖水利风景区,还是全国其他水利风景区的宣传,仍是传统意义上的,在媒体上没有形成体系。对此,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各级水务部门要在宣传上实现与县级融媒体平台的紧密对接,依托这一平台在全县范围内持续深入开展水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并围绕水利资源的多功能,针对水安全、水景观、水经济、水生态、水管理、水文化等不同主题,实施系列宣传策划活动,不断丰富内容组合形式方式,以激发公众的阅读兴趣,真正通过宣传来全面提高社会各界对水资源多重属性的认知。其次,要进一步创新开展水利风景区宣介活动。除了在景区内叠加更多的文化符号等元素外,还应重点将水利风景区的建设与发展融入全县乡村振兴、特色小镇建设、产业转型升级、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等重要宣介活动中,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增进城乡社会公众对水利资源重要战略价值和全局意义,对保护水资源、改善水生态、发展水经济等重要战略规划的心理认同。

以文化的植入进一步夯实水利风景区持续健康发展的根基

“山山水水皆相似,唯有文化变不同。”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旅游的灵魂。以融合互促共生为主要特征的文化旅游业,在现代国家、地区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如果说产业和项目的引进,对于吸引人和资本两个要素的流入,继而提高水利风景区发展活力具有重要意义,那么将厚重的历史文化、特色文化有效融入其中,将进一步夯实水利风景区持续健康发展的根基。在本次针对柴石滩地区水资源管理局各级干部开展的问卷调查中,有60%的受访者表示,期待水利风景区能够“充分体现当地特色的文化特点”。从这一角度而言,推进明月湖水利风景区从当前的“产、区、人”融合形态进一步迈向“产、区、人、文”融合这一更高形态,既符合其自身的长远发展趋势,也是进一步改善其自身发展质量的现实所需。

首先,在横向上,除了要做足水文章,展现不同形式和样态的水符号外,明月湖水利风景区还要充分结合景区各区域不同功能板块,精心设计出能呈现当地特色的民俗文化、农耕文化、兴水治水文化,以给予游客更为丰富多元的精神层面感受;其次,在纵向上,明月湖水利风景区要进一步系统研究梳理从灌区到灌区、库区再到灌区、库区、景区不断演进的历程,尤其要深挖其中流传的历史传说、感人事迹、水利人故事等,进而结合现代化技术手段,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在景区内进行生动演绎。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构建现代化水利风景区社会治理体系

与传统的库区和水利工程不同,兼具多重属性、多功能叠加的水利风景区,包含着资源、产业、文化与人等众多要素,其本身就是一个完整的社会系统。特别是随着旅游观光等经济社会价值的进一步开发,内在地要求水利风景区必须加快从传统的管理思维向现代的治理观念转变,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景区社会治理格局。

一是构建集中统一领导下的多元治理格局。立足于高质量服务游客,提高景区管理效能,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当地居民的参与,尤其要带动更多项目和产业开发企业参与其中,激发景区社会治理整体活力。二是妥善解决传统部门管理条块分割问题。在座谈中,柴石滩地区水资源管理局主要参会领导均提到了传统管理体制机制所带来的制约这一问题,并期待能够予以有效突破。管理局有关领导还提到,若要把水利风景区管好,上下游必须要“联通”。在这一方面,借鉴街乡吹哨、部门报到的基层治理模式,建议搭建以水利部门为轴心和总牵头,其他职能部门依水利部门基层问题和需求进行“吹哨”,有序参与水利风景区社会治理的统一管理架构,从而全面打通从决策制定到有效落实执行的全链条。三是随着各项目的引进和落地,尽快部署水利风景区网格化社会治理体系机制建构,进行顶层设计并制定相关文件,同时加强人员培训和专职队伍建设,切实增强做好网格化社会治理工作的责任感,不断提升水利风景区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

责编:李 懿 / 罗 婷

责任编辑:王博
标签: 风景区   高质量   水利   建设   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