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人民论坛网·国家治理网> 治理要闻> 正文

新时代高职教育如何更好回应经济社会需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工作,职业教育发展进入了新时代。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深刻分析新时代高职教育的趋势和特征,主动回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充分发挥 “把方向、谋布局、解难题、建机制、强队伍”的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全面引领学校改革建设,推动学校综合办学实力、人才培养质量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提升。

把方向,明目标

方向涉及根本、关系全局、决定长远。学校党委深刻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政治原则、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高职教育改革的时代要求,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总揽全局、审时度势、科学决策,以打造更高水平的高职院校为目标,为学校的发展举旗定向。

坚定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一是思想上坚定方向,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武装头脑,完善校院两级理论中心组学习制度、基层党组织和教职工理论学习制度,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的理论水平,以理论的彻底性保证方向的坚定性。二是制度上确保方向,学校党委坚决履行管党治党、办学治校主体责任,严格执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完善党委会和校长办公会的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实现民主决策、科学决策和依法决策,以制度的刚性作用确保方向性。

坚定立德树人的育人导向。一是坚定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立德取向,全面推进“三全育人”,整合协同学校的各项工作,构建课程育人、科研育人、管理育人等“十大育人”体系。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将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融入高职人才培养体系,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亲和力和针对性,引领师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思政的实效性引领育人的方向性。二是坚定以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树人取向。树人是教育之本,高职教育之本就是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学校具有百年职业教育办学历史,校党委不忘职业教育的初衷和使命,锚定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定位不放松,秉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理念,坚持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开创“五位一体”育人模式,建设校企利益共同体,推进产教融合高端平台建设,不断提升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

坚定更高水平的发展方向。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职教育要适应和服务这一新阶段,就必须实现更高水平的发展。校党委审时度势,把思想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职业教育的决策部署上,深刻把握新时代职业教育发展的本质要求、内在规律和阶段特征,围绕服务国家战略发展、区域产业发展和“一带一路”建设,将学校发展需求与国家需求、地方需求相统一,部署实施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高水平专业群、高水平双师队伍,提升校企合作水平、服务发展水平、学校治理水平、信息化水平、国际化水平,引领学校向更高水平、更高质量发展。

谋布局,促升级

新时代高职院校担当着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新使命,学校党委主动把学校的发展与新使命进行对接,系统总结学校示范建设、重点校建设和优质校创建的经验,科学研判学校所处的发展阶段和高职院校的阵营态势,确立了“标准先行、集群发展、质量引领”的战略布局,推动学校跨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标准先行。从标准入手,全面落实高职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积极开展“1+X”证书制度试点,在创新发展的主要领域、教育教学的主要环节上重点布局21个相关标准及操作手册的研制任务,努力形成一套规范的标准体系,进而推动“标准、标志、标杆”三标建设,以此引领学校高质量发展。

集群发展。学校积极对接区域优势产业,规划专业发展布局,重点围绕浙江八大万亿和金华五大千亿产业持续优化专业群办学架构,持续完善集群发展,突出区域服务型高职专业体系特征。以“双高”建设为契机,学校党委作出重大决策,按照“突出重点、集群发展”的工作原则重构专业群,由现有的16个专业群重构形成“4222”的十大专业群布局,突出“共享资源”和“服务需求”,进一步提高专业群与产业的契合度;实行以群建院,将现有“12+1(公共基础学院)”学院整合为“9+1”新二级学院构架,有效解决原有部分专业交叉、重叠、分散的问题,引导二级学院集中优势教育教学资源,打造品牌专业群。

质量引领。以质量文化为引领,将质量建设理念贯穿师生教育学习的始终。以课程改革为抓手,深入推进教材、教师、教法“三教改革”。积极开展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依托诊改管理平台,充分利用大数据分析,从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等5个层面,螺旋式推进内部质量诊断与改进,每年发布学校质量报告和战略合作企业年度质量报告,最终形成学校特色质量文化,使得学校办学实践由制度的强制性规范走向质量文化的柔性引导,全面提升学校治理水平。

建机制,增动力

实现学校更高水平发展是目标,强化党的全面领导是保障,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是动力。学校党委遵循职业教育的办学规律,坚持开放治理、共同治理和分类治理,聚焦章程统领、民主治校、目标管理等关键领域改革,全面提升学校治理水平,激发高职发展动力。

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优化治理体系,改进治理过程,提升治理实效。结合新时期发展实际,进一步优化和完善章程内容,突出章程在推进重要改革和重大项目建设中的基础性和根本性作用;优化调整职能部门设置,强化行政、教学、学生、后勤等部门的统筹协调职能,修订完善规章制度,建立并完善以学校章程为统领的现代职业学校制度;完善内部控制体系,以信息化为依托,扎实推进校务“最多跑一次”改革,优化面向师生的综合服务功能。

推进内部治理民主化。完善民主管理治校机制,聚焦多元参与、民主治校,优化决策咨询治理环境。争取政府、学校、行业、企业、校友等各方支持,优化理事会组成,围绕产教融合办学主线,发挥理事会在整合办学资源、深化“政校行企”关系中的独特作用,为学校营造更好更优的发展环境;充分发挥学术委员会、教学工作委员会、专业指导委员会等在学术事务、专业设置、学科建设等重大事项中的决策、审议、咨询职能;发挥教职工代表大会作用,研究审议涉及学校发展和教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进一步完善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的治理结构和治理体系。

推进二级管理科学化。重视内部管理体制建设,聚焦质量导向、目标管理,优化校院二级管理机制。学校以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为管理抓手,一方面将新时代高职发展的重大改革、重要任务、重点项目等分解到相应职能部门和二级学院的考核任务中,保障和引领学校中心工作的有效落实;另一方面鼓励各部门各学院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优化考核指标,注重考核“重要指标、重点突破、重大贡献”,以考核促发展、以奖励促创新。不断完善并严格落实教学科研、干部管理、岗位设置、人员配置、经费分配等领域的管理制度,加大考核结果与绩效分配挂钩力度,充分调动二级学院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形成不断攀升、迈上新高的浓厚氛围。

破难题,助发展

深化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但也一直是职业教育的“老大难”问题。为破解这一难题,校党委攻坚克难,集聚“政校行企”合力,对接10大专业群,按照“五大产教综合体、三个职教集团(联盟)、两个特色产业学院”的形态进行布局,构建实体化的“5—3—2”产教融合高端平台,促进人才培养供给侧与产业需求侧结构要素全方位融合。

组建产教综合体。对现有的人才培养、技术创新、产教融合、技术技能平台进行资源整合,组建智能化精密制造、儿童教育、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文旅创意产教综合体。从“实体化”和“一体化”两大方面破题:一是探索“实体化”的平台组建和运营机制,以实训基地、智力资源、专利、高新技术等入股,吸引企业投资或引入投资基金,共同组建公司化的生产企业、科技有限公司等运营实体,建立企业化运行制度,实现产教融合“自我造血”;二是探索“产学研创一体化”运行机制。各个产教综合体按照对应行业企业特征,重点设立集人才培养、团队建设、技术服务于一体的人才培养与技术创新平台,兼具集科技攻关、智库咨询、英才培养、创新创业功能为一体的产教融合平台,以及兼具集产品研发、工艺开发、技术推广、大师工匠培育功能与一体的技术技能平台,实现“产学研创一体化”运行。

建设职教集团(联盟)。紧密对接区域优势产业与重点产业,以新能源汽车、现代农业和医养健康专业群为重点,建设校企命运共同体,分别构建政府、学校、社会组织、企业多方协同的职教集团(联盟)。借鉴“理论学习+产业实践”的“双元制”模式,开展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与合作企业共同培育产教融合型企业,增强与合作企业产教融合的深度与广度,打造可供推广的校企合作经典范式。

创建两个特色产业学院。依托学校教学资源、发挥地域产业优势、吸引行业龙头企业,以体制机制改革为突破口,建设金义网络经济学院和中天建筑学院,推动人才培养与地方产业升级的全方位对接。以实战化运行教学公司、校企共建高水平职业教育实训基地、构建适应产业特征的全方位育人体系等为路径,实现专业与产业同步规划、发展和升级,促使企业文化进专业、企业标准进课程、企业项目进课堂,培养适应产业转型升级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强队伍,葆活力

新时代高职院校的发展更加依赖人才队伍建设。校党委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的原则,全面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竭力打造“高素质干部、高层次人才、高水平双师”三支队伍,确保学校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始终保持核心竞争力。

选优配强干部队伍。学校党委统筹考虑事业发展与干部成长两个关键性因素,按照规范选拔方式、聚焦重点任务、着力培养培育、加强示范引领的工作要求,打造一批高素质干部队伍。突出强调政治标准的刚性要求,把政治标准贯穿干部选拔任用全过程各方面;聚焦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建设,实施专业强、管理强的“双强型”年轻干部培养计划、党务干部“领雁计划”和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计划,培养综合型、业务型、专家型干部;强化干部培养的正向激励,注重典型引领,选树一批勇担当善作为的先进典型,激发年轻干部见贤思齐、奋发有为。

创新引育高层次人才。按照党管人才的原则,建立和完善党管人才管理、引育新机制,推进设岗管理、分类聘任和岗位考核,有序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发展和创新。对人才实行分层分类管理,建立和完善适合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两支队伍特点和成长规律的管理机制。出台配套政策,成立金华市高层次人才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工作驿站,建立校院两级领导班子成员联系人才制度,以系列化的引培计划与项目为抓手,引进和培养包括国千、省千、双龙计划等各类高层次人才,储备引领新时代高职发展的领军人物。

聚力培养高水平双师。对标新时代“四有”教师标准和职业教育师资要求,以师德为先,全面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以学校教师发展中心和“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建设为抓手,培育“德技双馨”的结构化高水平教师教学创新团队;以深化教师考核评价、岗位聘任、绩效分配等机制为重点,形成促进教师职业能力发展的新生态,培育一支高水平“双师型”师资队伍,满足高水平院校建设对师资规模、结构、能力与素质等方面的要求,培养一批精技善教的高技艺“工匠之师”,为新时代高职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本文作者为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

责编:杨 阳 / 董惠敏

责任编辑:贺胜兰
标签: 高职   经济社会   新时代   需求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