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思想理论 > 独家连线 > 正文

当前爱国主义被赋予什么样的时代内涵

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也是中国精神的重要内容。它“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心中,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维系着华夏大地上各个民族的团结统一,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祖国发展繁荣而不懈奋斗”。①正是在爱国主义精神的激励下,中华民族历经辉煌灿烂的古代,跌宕起伏的近代,朝气蓬勃的现代,进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光明前景。在中华民族发展的不同历史时期,爱国主义呈现出不同的内涵,在新时代实现中国梦的主题背景下,爱国主义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在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中探索爱国主义的内涵,对于弘扬爱国主义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始终不变的价值追求

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爱国主义以“一种因爱而生发的对祖国荣辱兴衰和前途命运的忧患意识与社会责任感、历史使命感”②贯穿始终,积淀成为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品质。它是中华民族始终不变的价值追求,同时也是一个历史范畴。

在我国古代,巩固和维护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民族团结,探求改革和进步,致力于国家富强是爱国主义的内涵。从炎黄部落的冲突与融合,夏商周时期中原各部族之间的融合与统一,秦汉建立统一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封建制国家,至明、清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封建制度渐趋衰落这一历史过程勾勒出古代中华民族团结与融合、变革与发展的爱国主义主线。其内涵具体表现为两方面:其一,反对分裂,巩固和维护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促进民族团结。在中国古代,经历长期的民族交融与交流,中华民族实体逐步形成。在这个过程中,维护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促进民族融合,形成中华民族大一统格局成为中华各民族的共同愿望,也是爱国主义的基本内容。虽然曾经出现过民族和国家分裂、外敌入侵的局面,但各民族团结统一仍然是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主流。每当国家、民族分裂之际,就有无数仁人志士从国家、民族的整体利益出发,以身报国,为国靖边,表达了“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的豪迈爱国情怀。其二,探求改革和进步之道,致力于国家富强。历经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中华民族追求的国家统一和民族融合,其最终目的是国家的富强。在我国古代社会,无数心怀建功立业大志之士,敢于革故鼎新,励志发愤图强,安社稷、济沧桑,为国家和民族的繁荣昌盛奉献出自己的一腔热血,表达了强烈的爱国热情和报国之志。

近代的中国处于内忧外患的民族危机中,此时的爱国主义主要表现为维护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而展开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斗争和救亡图存的爱国实践。“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充满灾难、落后挨打的悲惨屈辱史,是一部中华民族抵抗外来侵略、实现民族独立的伟大斗争史。”③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是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救亡图存成为这一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中国先进分子师夷制夷、维新图强,带领中国人民在黑暗中积极求索,表现出“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的英雄气概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壮志情怀。1919年“五四运动”的爆发,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工人运动的结合,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1921年中国共产党孕育而生,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紧紧团结在一起,以爱国主义为指引,历经28年浴血奋战,最终打败日本帝国主义,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功挽救民族危亡、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新中国成立以来,爱国主义表现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改革开放,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经过奋力抗争,从根本上扭转了近代以来中国内忧外患、积贫积弱的悲惨命运,广袤的中华大地逐渐远离战争和硝烟,呈现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当时党和国家面临的重大任务。对此,毛泽东指出:“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④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以强烈的爱国热情和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突破帝国主义的封锁,取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完成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白手起家,艰辛创业,建立了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成功研制出“两弹一星”,奠定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1978年,中国进入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领导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⑤。改革开放赋予爱国主义更加宽广的视野和包容的心态,在新时代践行爱国主义就要坚持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不动摇,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爱国主义内涵

爱国主义是具体的、历史的,是一个常写常新的主题,它总是与国家在一定时期的总体发展目标和愿景相联系。在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中,爱国主义又被赋予了崭新的内容和鲜明的特色。

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的一致性。新时代爱国主义的本质就是爱中国共产党、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是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精神最重要的体现。”⑥这一论断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同时也是从历史与实践的角度对爱国主义本质的深刻把握。近代以来波澜壮阔的历史表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适合中国国情、符合中国特点、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理论和实践。”⑦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爱国主义在新时代的内涵。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爱国主义精神最坚定的弘扬者和实践者,始终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⑧。当前,中国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历经革命、建设、改革艰辛实践所取得的。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长期发展的实践表明,办好中国事情的关键在党。祖国的命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命运和中国共产党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只有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爱国主义才是鲜活的、真实的”⑨。

尊重和传承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历史是民族安身立命之本,正确的历史观对于构建文化认同、国家认同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丧失历史意识、遗忘本民族的历史,对于一个民族来说就如同遭遇灭顶之灾。“历史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就像记忆对于个人一样,一个人丧失了记忆就会成为白痴,一个民族如果忘了历史,就会成为一个愚昧的民族。而一个愚昧的民族是不可能建设社会主义的。”⑩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文化软实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兴衰,正所谓“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丢掉根本、抛弃传统,没有历史的尊重与传承,没有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国家就不可能得到发展。中华民族绵延五千年的文明历史创造了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新时代,爱国主义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尊重和传承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对祖国悠久历史、深厚文化的理解和接受,是人们爱国主义情感培育和发展的重要条件。”我们必须尊重和传承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坚决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坚持立足民族又面向世界。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世界日益成为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共同体,中国的前途命运与世界的前途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正确认识和处理立足民族与面向世界的关系成为新时代爱国主义的内涵。对此,我们一方面要坚持立足民族,坚决维护国家核心利益不动摇。在全球化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坚决捍卫国家核心利益,维护国家发展的主体性。另一方面也要面向世界,积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人是讲爱国主义的,同时我们也是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胸怀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之一,展现出中国正在自信而坚定地走向世界舞台中央,为维护人类共同利益、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新时代,“我们要把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与扩大对外开放结合进来,尊重各国的历史特点、文化传统,尊重各国人民选择的发展道路,善于从不同文明中寻求智慧、汲取营养,增强中华文明生机活力”。

在新的历史方位中弘扬爱国主义需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线,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在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中弘扬爱国主义需要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线,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题,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始终。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定不移走好中国道路。“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只有以正确的道路为指引,才能实现国家发展的美好愿景。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条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和现实证明,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是中国富强的正确道路。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国家的长远发展,必须坚定不移走好中国道路。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增强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是新时代弘扬爱国主义最本质的要求。

突出爱国主义主题,用实干托起中国梦。爱国主义是一个包含情感、规则等方面的系统,不仅仅表现为个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更体现在报效桑梓、振兴祖国的具体实践中。在新时代,爱国主义更强调每个人身体力行,积极投身到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仅仅局限于唱高调,而缺乏实际行动的爱国主义是抽象的、空洞的,只有体现在每个人的具体实践中,爱国主义才能落地落实,助力于国家的兴旺发达。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爱国主义主题背景下,实干、努力奋斗是爱国主义理性、具体、常态化的表达。为此,我们每个人都要把爱国理想和追求具体化为实干、努力奋斗的人生实践,把本职岗位作为报效祖国的主战场,在日常工作中形成严谨细致、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发扬实干精神、奋斗精神、牺牲奉献精神、顽强拼搏精神,勇于变革创新,用辛勤的劳动“汇聚起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提升国民文明素质。爱国主义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任何稳定思想的形成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不可能简单依托一次教育活动就能成功,而是需要经过长期的教育实践。“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永恒主题。”爱国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人层面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每一个中国公民必须秉持的价值理念。在具体实践中,我们可以把爱国主义教育与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充分利用“我国改革发展的伟大成就、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活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华民族传统节庆、国家公祭仪式等”,根据不同教育群体的特征和要求,全方位、有针对性、层次性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将其融入到每个公民的生活之中。“深化爱国主义教育研究和爱国主义精神阐释,不断丰富教育内容、创新教育载体、增强教育效果。”理论创新有助于推动实践创新,以更加系统深入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理论研究,为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提供方向指南。

(作者为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导;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蒋雪莲对此文亦有贡献)

【注:本文系“北京市高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北京师范大学)”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责任编辑:赵光菊]
标签: 爱国主义   内涵   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