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人民论坛网·国家治理网> 前沿理论> 正文

区域化党建的内涵特征、时代价值与路径方法

区域化党建的科学内涵与基本特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到什么阶段,党的建设就要推进到什么阶段。这是加强党的建设必须把握的基本规律。”城市区域化党建就是适应社会结构日益分化、利益结构深刻调整、城市化进程加速推进的执政环境与社会生态环境的现实,并推动党建创新的一种新模式。它是指在城乡经济社会结构转型、统筹一体化的背景下,按照区域统筹的理念,运用现代管理科学和信息技术手段,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统筹设置基层党组织,统一管理党员队伍,通盘使用党建阵地,形成以街道党委为核心,社区党组织为基础,其他基层党组织为结点的网络化党建体系。与传统“单位党建”或社区党建相比,区域化党建具有如下几个基本特点:

动态开放性

区域化党建可优化基层党组织设置方式,扩大党组织覆盖面。它按照“地缘、业缘、趣缘、社会优质资源”标准将区域内单位划分为不同类型网格,以网格为基本单位建立党组织,构筑开放型组织空间结构,使每个网络都有党组织,每个党员都融入到网格中,实现党组织在区域内全覆盖,形成广吸纳、全覆盖、动态开放的基层党组织体系,使党组织对党员管理更加灵活有效。

多元化

区域化党建是应对多样多变、动态开放的多元异质化社会的产物,打破了单位制党建的条块分割壁垒,满足了不同职业身份、不同隶属关系、不同利益诉求的党员群体社会整合的需要。通过把党的组织广泛镶嵌到不同形态的组织和空间中,以区域整合为取向,搭建起党建资源共建共享和党员沟通联络的公共平台机制,建立以社会关怀和利益协调为轴心的便捷化、灵活有效的服务体系,形成发展主体共同参与、密切合作、共治共赢的网络化格局。

扁平化

区域化党建在管理方式上是一种扁平化组织机构,它适应了城市管理精细化和社会管理扁平化的时代潮流。区域化党建通过党建联席会、党建研究会、党建联盟等各种横向间的组织形式,强化对驻区单位的协调沟通,形成共同合作型的组织联系渠道和共生共融的一体化组织发展目标,从而在党的各类组织之间建立新型的联系互动机制,使党组织与社会之间建立良性协调的互动关系,形成开放、有机联系的扁平化领导体制,有助于社会管理精细化发展。

法治化

区域化党建的本质是通过党组织的区域化建设,搭建起利于社会治理的组织平台。就服务对象而言,它已从服务党员扩展到服务党外其他群体和社会组织。就党建内容来说,它不再局限于单一的党务工作,广泛关涉到利益协调、社会服务、规范行为、反映诉求、化解矛盾、应对危机等内容。因此,在全面依法治国的背景下,区域党建既要遵循党的政策和党建规律,也要注重法治思维,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必须明确治理主体的权责边界,维护好正当合法权益,提高依法执政能力水平。区域化党建的法治化体现了党适应新时代社会结构变迁依法、依规管党治党的实践自觉。

社会化

区域化党建是应对经济结构转型、利益格局调整,推动社会化发展由“单位人”向“社会人”转变的党建创新。它以区域服务为导向,通过区域内党建资源和社会资源的集约利用、统筹谋划,动员区域内各类基层党组织和全体党员,以及社会组织、民间组织共同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事务,以区域化党建各个主体之间的平等合作关系为基础,通过搭建社会化工作平台和载体,实施社会化运作、项目化推动,实现党的服务工作日常化、专业化、精细化、多样化、高效化,更好地发挥基层党组织服务发展、服务社会、服务群体的作用。

地域性

区域性党建是立足一定区域,以区域性党组织为纽带,围绕“共同需求、共同目标、共同利益”,把隶属于不同系统、部门、行政级别的比较松散的党组织联系成为紧密型党建共同体,形成以区域联合为基础,多维度、全覆盖、区域化的党建联合体,形成区域整合、区域服务、区域共治、区域认同的领导和组织核心。

区域化党建的时代价值

区域化党建作为基层党建创新的有益探索,是适应党建实践发展、回应时代挑战、破解社会诸多矛盾和困境的良策,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新型党建模式,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实现党建功能的系统优化

区域化党建是以保持党的先进性为目标,以实现党组织和工作全覆盖,增强新时代党建工作有效性为主线,按照区域统筹的理念,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统筹设置党组织,整合利用党建资源,统揽建设党员队伍,通盘使用党建阵地,推进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资源有序流动、有效配合和优化重组,实现组织效能发挥最大化、教育管理效果最优化、组织工作成本最低化和工作力量配备最强化。

实现基层党建的科学化和现代化

党建科学化水平提升的一个重要基础,是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科学化。区域化党建以党建主体多元化为特征,突破了传统单位制党建的封闭性,将党建生长和发展触角从纵向封闭的“单位”转到开放的“区域”,通过区域内不同党建主体的共建共治共赢,实现对党自身的再组织和对社会的再整合,并突破传统党建的行政化逻辑,代之以去级别化的平等协商沟通逻辑,以及社会关怀、利益协调等柔性方式来实现党建的科学化和现代化。

实现党组织的社会整合功能

区域化党建能发挥政党内部整合功能,将社会分化所造成的分散的社会组织、人力资源和多元化的社会个体有效整合起来,破解社会转型带来的基层党组织结构碎片化、资源离散化和成员自我认同的困境。同时,也可发挥社会整合功能,通过加强横向联系,破解社会碎片化和基层党组织悬浮化困境。通过建立区域化党建云平台,嵌入网络空间,能够充分发挥异度空间整合功能,优化党务工作流程,提高党务工作管理效率,稳固党的基层政权,增进社会和谐。

提高党对社会的管控和组织动员能力,增强党在区域内的领导核心地位

区域化党建按照条块结合、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原则,统筹、整合党建资源,建立起“区域”和“网络”的组织结构和协调共建机制,将服务理念融入到基层党建工作中,通过多样化组织形式、多样化载体、全体党组织和党员共同参与、共驻共建、统筹联动、协商合作的运行机制,创新了党建服务方式,提高了党员教育、党员管理、党员监督和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服务群众的能力和质量,激发了党建活力,增强了党对基层组织和力量的统筹、整合和引领力度,更好地团结凝聚群众,使党在区域空间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得到更好发挥,巩固和扩大了党的执政根基。

加强区域化党建工作的路径与方法

近年来,我国在区域化党建探索实践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但在功能定位、组织架构、领导方式、工作体系、运行机制、服务保障、人才支撑、统筹能力、考核评价等方面仍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为此,在新形势下,要以改革创新的办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以改革创新的精神破解实践难题,推进区域化党建的创新发展。

理念创新

理念支配行动,思想引领实践。区域化党建是一个新生事物,要以创新理念与思维去谋划。坚持把科学化、网络化、开放化、系统化、人性化、精细化、法治化、社会化、民主化、区域统筹、共享共赢等先进理念融入实践,进而指导区域化党建工作,开阔视野,增强活力。

制度创新

建立健全区域化党建工作领导机构是推进区域党建组织保障的抓手。为此,要从体制上打破传统纵向控制的“单位党建”模式,在“两新”组织和流动党员比较集中的社区、商务楼宇、工业园区、专业市场领域,构筑起开放的、覆盖面广的、相对稳定的、扁平化的组织结构。如“大工委”“大党建制”“联席会议制”和“大党委制”领导体制,形成由单位党建、社区共建共同参与、协调合作、协商议事、统筹联动的多维度、全覆盖的区域化党建联合体,推动区域内党建资源与社会资源由内循环向内外一体化循环转变,建立资源共享体系。

机制创新

区域化党建要以区域服务为导向,通过建立统筹联动的组织领导机构,完善组织网络,健全协商合作机制、联动工作运行机制,建立党务工作者专职化、经费保障制度化、阵地建设标准化工作运行机制,建立科学规范可操作的考核评价机制和激励约束机制,从而实现党组织设置方式的创新、组织网络运行方式的创新、党组织体系的创新、党员服务方式的创新,推动区域化党建全面发展。

方法创新

创新是时代的主题,创新是党的建设的灵魂。方法创新关乎党建的质量与效果。要以改革创新精神不断进行方法创新,例如,协同方法创新、系统方法创新、网络化创新、个性化创新、信息化创新、融合方法创新,形成科学务实管用的党建方法,从而进一步推进区域化党建。结合各地实际,探索建立有区域特色的枢纽型党建工作模式,如上海嘉定的“睦邻党建”模式,把党组织的服务融入到各类组织社会成员中,形成共同参与、协商共管的工作协同机制,发挥政治引领、公共服务、协调利益、化解矛盾纠纷的作用。再如,采用信息化方法建立区域党建云平台,利用最新云计算技术,通过统一标准、整合资源、优化业务流程、共享网络服务,把党建信息化建设与基层党组织建设紧密结合,并与党建业务工作紧密联系起来,实现区域党建的信息可视化、管理即时化、共建网络化和服务一体化,推动党建工作向科学化、规范化、高效化发展。此外,还要善于运用民主协商、统筹协调、共建共享、委托代理等社会化的方法进行区域化党建。

总之,应当通过理念创新、制度创新、机制创新、方法创新的多种创新探索,为区域化党建奠定基础,开辟道路,提供指导,推动区域化党建的深化发展。

【本文作者为陕西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责编:唐佩佩(见习)/ 蔡圣楠

责任编辑:贺胜兰
标签: 路径   内涵   特征   价值   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