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学术前沿 > 成果首发 > 正文

改革开放以来的中欧关系:竞争与合作

【摘要】中欧关系与中国的改革开放紧密相连。通过回顾40年间中欧关系的演变,以及欧盟近年来所采取的对策,我们目睹了中欧关系的快速进步,也目睹了双边关系发展进程中出现的问题。如今的欧中关系越来越复杂,竞争性越来越强。越来越多的欧盟领导人用“威胁”,甚至“敌人”来描述中国。原因在于,中国作为一个快速崛起的大国,正在以自身的发展影响着世界,尤其是近年来在全球制造业价值链中的地位稳步提升,对欧盟的某些产品构成直接挑战,欧盟担心会逐渐丧失在制造业技术上的领先地位。但中欧之间并不能因为竞争的增加就可以把合作丢到一边,欧盟需要中国的市场,而中国也需要一个稳定的强大的欧盟,和平与发展是中国和欧盟共同的愿望。只要欧中双方本着务实的态度, 积极寻求利益共同点, 就会逐步增进相互理解, 促进双边合作。欧中双方需要正确地把握关系,面向未来。

【关键词】改革开放 中欧关系 欧盟 “一带一路”

【中图分类号】F75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619/j.cnki.rmltxsqy.2018.23.003

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这40年我们目睹了中欧关系的快速进步,也目睹了双边关系发展进程中出现的问题。可以说,中欧关系与中国的改革开放紧密相连。1978年,即中国改革决策制定的那年,欧中签署了双方关系史上第一个贸易协定,有力地推动了双方贸易的发展。1985年,双方在布鲁塞尔签署了《欧共体与中国贸易经济合作协议》。一直到目前为止,该协议仍然是中欧双边贸易关系的法律基础。

欧盟在1993年成立以后,深受中国改革开放的吸引,于1995年出台了第一个对中关系的政策文件。从此,中欧关系进入快速发展轨道,直到2003~2004年的蜜月期双方达成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当欧盟积极推动与北京建立更紧密的经贸关系时,它强调了几个目标:一是在双边和世界舞台上扩大和深化与中国的对话;二是支持中国的开放进程及其向基于法治和尊重人权的社会的过渡;三是鼓励中国不断融入全球经济和贸易体系,同时支持经济和社会改革进程;四是提高欧盟在中国的形象,增进相互了解。这些目标清楚地表明了欧盟作为规范性权力的雄心,凸显了欧盟对刺激中国变革的信心和乐观态度。欧盟认为,通过与中国进行对话,积极支持中国的政治转型,鼓励中国遵守国际经贸规则,推动欧盟在中国的思想体系的发展,后者将演变为具有市场经济的自由主义力量。将中国纳入国际自由秩序符合欧盟的政治和经济利益,因为中国将遵守和支持西方制定的规则,其迅速发展和开放的市场将需要更多的欧盟产品。

然而,在短暂的蜜月期之后,从2005年开始,欧中之间的问题逐步显现。从那时起的十多年来,欧盟与中国的关系经历了许多起起落落,但从未再像2003~2004年那样接近过。而今年的情况尤其值得关注。在特朗普竭力在世界范围内推进“美国第一”的政策的时候,欧盟和中国同时面临来自美国的巨大压力。在这种情况下欧中关系应该如何发展,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本文将首先通过欧盟对中国的几个政策文件来回顾欧中关系的演变,其次分析欧盟对中国的政策调整及其背后的原因,最后将讨论中欧关系的实质并提出一些政策建议。

欧中关系的演变

前文中提到,欧中关系的发展与中国改革开放的步伐密不可分。20世纪90年代,欧盟成立以后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发展经济、开拓海外市场。中国的政治经济成就和积极融入世界多边机制的政策使欧盟认识到应该面向未来,重新定位与中国的关系。在其第一个对中国的政策文件《中欧关系的长期政策》中,欧盟开宗明义地提出:“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中国的崛起在国家经验中无与伦比。中国在军事、政治和经济领域都越来越强大。中国正处于国内持续和快速的经济和社会变革之中。在国外,在经济日益相互依存的时代,当全球问题,从保护环境到核不扩散,需要世界各国政府的协调承诺之时,中国正在成为世界安全和经济体系的一部分。”[1]

在这个背景下,欧盟提出要与中国发展长期关系,这种关系无论在亚洲还是全球,都必将成为欧洲对外关系的基石。而且,欧盟不是仅仅停留在政策制定上,而是真正地需要以行动为导向,以加强与中国的关系。[2]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欧盟渴望加强与中国的关系,这体现在1995年与北京建立人权对话和1998年建立首脑会议机制。欧盟还积极支持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经过多年的谈判,中国签署了入世议定书,并于2001年成为其第143个成员国。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欧中贸易增长迅速,21世纪初欧盟成为中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2004年欧盟在第五次东扩后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

欧盟和中国在经济相互依存、日益增长的同时,共同反对美国在2003年上半年采取单方面行动对伊拉克发动战争。双方对国际秩序的共识促成了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建立。因此,2004年被认为是中欧关系史上的蜜月期。双方最高领导人的访问量明显增加,欧盟官员在那一年内对中国进行了206次访问,平均每周访问次数为4次。[3]时任中国总理温家宝是第一位在欧盟东扩后访问布鲁塞尔的非欧盟国家领导,此举向欧盟发出明确信息,即中国支持进一步的欧洲一体化,并希望看到欧盟变得越来越强大。正如欧盟委员会主席罗马诺·普罗迪在2004年5月的欧盟—中国商业论坛上所说的那样,“如果中欧之间还没有结婚,那至少是一个非常认真的订婚关系”[4]。

然而,一年以后,欧洲领导人可能已经意识到他们太急于宣布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建立——欧盟和中国非常不同,无论价值观、政治制度或是经济模式,都难以找到两者之间的共同点。因此,为了加强相互理解和沟通,2005年建立了中欧战略对话,并于2010年升级为高层对话,由中国负责外交事务的国务委员和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共同主持。虽然战略对话有助于双方了解他们在全球治理或区域和平与发展方面是否有共同的战略构想,但对话在很大程度上是交换意见的开放渠道,而不能成为达成双方共识、协调战略行动的有效手段。

同年,欧盟很快发现中国已经成为贸易关系中的竞争对手。有学者认为,欧中贸易在2004年前之所以发展顺利,原因之一是欧盟对世界的贸易逆差并没有形成足够的压力逼迫欧盟官员采取行动抑制中国的进口。[5]然而,当欧盟不得不根据2005年1月1日生效的纺织品和服装协议取消所有纺织品和服装进口的配额时,中国在最初几个月进口到欧盟市场的相关产品数量急剧增加,并给予一些欧盟成员国巨大压力。[6]尽管欧中双方通过谈判达成协议,成功控制了“胸罩战争”,但中国持续稳定增长的贸易顺差,使欧盟更趋于保护自身市场,针对中国产品更频繁地采取反倾销和反补贴措施。欧盟早期的乐观情绪与近年来的不满失望形成鲜明对比——以2005年的“胸罩战争”为标志,欧盟对中国崛起表示越来越沮丧和不信任,并多次表示在与中国的关系中欧盟需要中方公平、透明、对等。欧盟意识到中国不会被西方的价值观改变,并担心中国的崛起会损害欧盟的物质利益。对比欧盟所发布的中国政策文件,可以清楚地说明这些变化。

1995年政策文件的总体基调是,对中国的改革持积极态度,并称赞“中国近年来在实现贸易体制自由化和向世界开放经济方面取得了巨大进步”。该文件既没有提到“公平”,也没有提到“对等”。由于中国“未公布的行政规则和命令,以及某些产品的秘密贸易计划”[7],透明度被认为是“一个大问题”,但欧盟对此并没有过多强调。

欧盟在1998年发布的题为《与中国建立全面伙伴关系》的政策文件中亦丝毫没有涉及“公平”或“对等”,但强调“透明度”问题是中国应该遵守的世界贸易组织的一个关键原则。除此之外,就像1995年的政策文件一样,欧盟高度赞扬中国的发展,并肯定“中国近年来在实现贸易体制自由化和向世界开放经济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8]。

欧盟在2003年的中国政策文件中继续指出“透明度”问题,认为中国在经济治理和政府采购方面缺乏透明度,“可能会限制入世带来的自由化”,在文件的任何地方也都没有提到“公平”或“对等”的问题。因为中国从全球化中受益匪浅,欧盟要求中国应该通过逐步开放自己的经济来实现回报,这符合其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承诺,并期望中国在双边和多边框架下,承担与其政治和经济权重相称的更多的全球责任。[9]

当2005年与中国的贸易逆差成为严重问题时,欧盟感到震惊并开始对中国的改革表现出更多的不耐烦。欧盟指出,“中国重新崛起”“对全球可持续发展构成重大挑战”,“推动与中国公平交易将成为欧盟贸易政策未来十年的核心政治和经济挑战”。[10]欧盟强调互利贸易关系的重要性,并要求“中国应该通过加强对经济开放和市场改革的承诺来回报”[11]。

在中欧贸易争端增加的背景下,欧盟于2006年发布了两个对中政策文件,其中一篇论述了整体关系,另一篇关注与中国的贸易和投资关系。2006年的两个文件表明了欧盟对中国改革的强烈不满,在谈到应对中国挑战时,政策文件的措辞更为严厉。欧盟担心中国监管机构缺乏独立性从而会导致作出有利于中国运营商的决策,敦促中国履行入世承诺,提高法律和司法系统的透明度,提高补贴制度的透明度,改善欧盟企业的市场准入,保护欧盟在华公司的权益,以实现与中国在平等贸易伙伴关系中的互惠。[12]

2006年以后,欧盟在很大程度上忙于处理一系列内部挑战,包括《条约宪法》的流产、《里斯本条约》的通过和批准,以及随后的体制改革、金融和经济危机、难民危机等。发布对中政策的计划一推再推,直到2016年才有了最新的文件出台。这份中国政策文件清楚地表明,欧盟将中国视为竞争对手。2016年的政策文件比以往的政策文件略短,除了对等和透明度问题外,欧盟在公平竞争方面表现出极大的关注,在仅有的19页的篇幅中总共提到了9次。为了确保与中国的贸易和投资关系各个方面的对等和公平,欧盟表示将加强对欧洲公司进入中国市场和对中国研发支持计划的监控。[13]

在将所有这些政策文件进行比较时,人们可以发现一个显著特征:欧盟在与中国打交道时变得更加务实。就像2016年政策文件中所写的那样,“欧盟与中国的接触将是有原则性的、实际和务实的,坚持其利益和价值观”[14]。在文件中,“利益”出现14次,“公平竞争”出现9次,“对等”出现8次;而“价值观”出现4次,“法治”出现6次,“人权”出现13次。这表明欧盟打算在与中国的关系中“两条腿走路”。换句话说,如果说欧盟作为一个规范性大国的角色引领中国的意图已经失败,那么,欧盟至少想要敦促中国屈从于其务实的利益。

欧盟近年来的政策调整

中国的崛起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并被视为“过去四十年全球经济成功的关键故事之一”[15]。中国的GDP增长率每8年翻一番,其实际年度GDP增长率到2017年平均达到9.5%。[16]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也是欧盟第二大贸易伙伴,是欧盟最大的进口来源和第二大出口市场。因为中国在改革期间发展非常迅速,而且显然已经决心以自己的方式探索发展之路,不复制西方的模式,所以欧盟感受到来自中国的强大压力。如前德国驻华大使所指出的那样,“中国是全球化最重要的驱动力”,但与“我们欧洲的以规则为基础的国际秩序概念”并不相符。相反,越来越明显的是,这个全球化是“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全球化”。对此,欧盟需要坚持自己的价值观,保持其经济基础,并保持其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17]

2012年中国与11个欧盟成员国和5个巴尔干半岛国家建立的“16+1”平台,以及定期宣布高层会议和共同开发项目,使布鲁塞尔很恼火,批评者担心中国的倡议可能会破坏欧盟及其成员国对北京的统一态度,削弱其在该地区经济和外交参与的影响,并使日益强大的中国在欧洲立足。[18]欧盟委员会负责邻国政策和扩大事务谈判的专员约翰内斯·哈恩警告称,中国可能会吸引该地区的一些国家,并将其转变为有朝一日加入欧盟的特洛伊木马。[19]

近年来,中国对欧盟成员国的投资急剧增加。德国墨卡托中国研究中心在2017年年初发布的研究报告中称,2005~2015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年增长率为30%。但是,在2016年,中国的对外投资接近2000亿美元,比2015年增长了40%。其中,中国对欧盟投资达到350亿欧元,比前一年增加了77%。[20]墨卡托中国研究中心2018年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中国对欧盟的投资超过了2017年欧盟公司在中国15个行业中的10个行业的投资”[21]。2018年上半年,新宣布的中国在欧盟的并购达到200亿美元,而中国实现的在欧洲的投资超过120亿美元。[22]巨额资金涌入促使欧盟及其成员国担心中国在欧洲获得的权力和影响力。

欧盟的担忧也来自2015年中国政府颁布的“中国制造2025”发展战略,这是全面提升中国创新水平、推动制造业向价值链上游发展的重要计划,目标包括到2020年将核心材料的国内含量提高到40%,到2025年提高70%。欧盟担心中国通过并购高科技公司的手段来达到发展技术创新的目的。由于美国对中国投资更具敌意,所以欧洲是中国投资者最喜爱的目的地。但中国以国家为主导的经济体制破坏了与欧盟公平竞争的原则,这将加速欧盟技术领导力的下降。[23]

2017年2月,法国、德国的经济部长和意大利的工业部长联名给欧委会写信,要求欧委会重新考虑外国投资制度。信中指出,越来越多的非欧盟投资者为了本国的战略目标而购买欧洲技术,但是,欧盟成员国的投资者在尝试投资其他国家时却经常遇到障碍,因此,“我们担心缺乏对等,欧洲的技术可能会被买光,而我们目前无法用有效的手段来应对”。[24]

2017年5月10日,欧委会在其发布的《对治理全球化的反思的文件》中提到,应该关注外国投资者对具有关键技术的欧洲公司的战略收购,而当前的问题是现存的条例框架不具备妥善地处理这些问题的能力。这个文件在一个月后得到欧盟理事会的回应。理事会欢迎欧盟委员会提出的关注和分析第三国在欧盟战略部门的投资的倡议。事实上,在2017年6月召开的欧盟理事会峰会上,法国、德国和意大利的领导人试图阻止中国企业投资欧盟内具有战略重要性的企业,并希望欧盟领导人共同呼吁欧委会研究筛选来自第三国的投资方式。[25]欧洲议会则直接呼吁欧委会与成员国一起“筛选第三国对欧盟的战略产业、基础设施和关键未来技术或其他对安全和利益重要的资产的外国直接投资”。[26]

2017年9月13日,欧委会主席容克在《盟情咨文》中提出了筛选外国直接投资的框架建议。他说:“我们不是天真的自由贸易者。欧洲必须始终捍卫自己的战略利益。这就是为什么今天我们提出一个新的欧盟投资筛选框架建议。如果一家外资的国有企业想要购买欧洲的港口、我们的能源基础设施的一部分,或者一家防务技术公司,这必须在高度透明的情况下进行审查和辩论。了解在我们后院里发生的事情是一种政治责任,只有这样,在需要的情况下,我们才可以保护我们的集体安全。”[27]

一般情况下,欧委会准备提交新的政策建议时,首先要做的是提供一个初始影响评估,包括对问题、政策目标、不同解决方案及其可能影响的初步分析,然后由利益相关方提出反馈意见,在此基础上综合各方提出的意见完成政策建议。而这次欧委会的做法实在不同寻常。为了保护欧洲关键技术和关键基础设施免受中国收购的影响,仅仅在《盟情咨文》发布一天以后,即9月14日,欧委会就迅速公布了建立对欧盟直接投资审查框架的条例建议。同时,欧委会表示将开始详细分析流入欧盟的外国直接投资流量,并与成员国建立协调小组,帮助确定外商直接投资领域的共同战略关切和解决方案。经过14个月的谈判,该框架的法律文本已于2018年11月达成政治协议。在该框架生效之前,仍需提交欧洲议会和欧洲联盟理事会正式批准。

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领导层在评估国际国内形势变化的基础上提出的促进中国与世界的交流和共同发展的主动的、积极的倡议。“一带一路”倡议的行动计划由中国政府于2015年3月发布,3个月后,在布鲁塞尔举行的第17届中欧峰会上,中方积极推动“一带一路”倡议与容克投资计划之间的协同作用以及互联互通平台的建立。然而,峰会之后,欧方并没有立刻对“一带一路”倡议给予直接评价。直到两年后,即2017年5月,欧盟委员会副主席卡泰宁赴北京参加第一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时,欧盟才对“一带一路”倡议形成了明确的立场。卡泰宁在发言中强调了与中国合作的透明度、市场规则、公平竞争和可持续性等原则的重要性。[28]欧盟的立场在2018年4月进一步明确,一家德国媒体发布消息称,欧盟及其成员国驻北京大使,除匈牙利大使外,联合编写了一份内部报告,批评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不遵守国际透明度规范,以对欧盟分而治之为目的。[29]虽然这份报告并没有公开发表,但欧盟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负面看法明显地是与其近年来形成的对中政策紧密联系的。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发布也刺激了欧盟互联互通战略的推出。欧委会在2016年6月出台了《共同愿景,共同行动:一个更强大的欧洲——欧盟的对外安全政策的全球战略》。[30]这个全球战略阐述了欧盟未来发展的愿景,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可实施的政策。例如,在与亚洲关系这一部分,文件中提议要加强与亚洲的关系,要与亚洲实现互联互通。也就是说,要把欧亚互联互通的现有政策、工具和项目都归纳出来,然后更清楚地制定下一步的任务。2016年9月,欧委会主席容克发布《盟情咨文》的时候指出,“我们需要互联互通。我们的经济需要它。人们需要它。我们现在必须投资这种互联互通”。[31]随后,在2017年10月,欧委会发布了《欧委会工作计划2018:一个更团结、更强大和更民主的欧洲的议程》,提出了要发布《连接欧洲和亚洲的欧盟战略要素》的意向。[32]欧委会于2018年春季在欧盟内公开征求对出台这个文件的意见,于2018年9月19日正式推出题目为《连接欧洲和亚洲——对欧盟战略的设想》的欧亚互联互通战略。[33]

除此之外,中方在入世15年的过渡期中,曾努力说服欧盟给予其市场经济地位的待遇,但是一直未能如愿。在15年过渡期即将期满的时候,欧盟内部针对是否给予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问题意见仍不一致。关注这个问题的律师分成了两派:支持自由贸易的人认为,欧盟应该在2016年12月11日之后将中国视为正常国家,欧盟应毫不犹豫地遵守WTO规则;相比之下,那些支持制造商的人,声称中国入世协定的第15条即便到期也应仍然允许欧盟继续使用手头的贸易保护工具来对付中国的进口产品。双方的观点使这个问题变得非常复杂。首先,中国入世协定的第15条没有完全表达明确;其次,欧方涉及的利益至关重要,任何一方都不愿意妥协。[34]

欧委会贸易总司举办了广泛的意见征询活动,并在2016年2月提出了三个如何对付中国的政策选项。第一,不改变欧盟的立法;第二,改变针对中国的贸易保护调查的反倾销方法,但不采取纾缓措施;第三,作为一揽子计划的一部分,改变对中国的反倾销方法,包括纾缓措施。也就是说,为了应对中国的过渡期的完成,欧盟必须要修改其贸易保护政策。[35]

经过一再拖延,欧委会最终在2017年10月向理事会和议会提交了修改欧盟反倾销和反补贴法的建议,两个月以后,该法律就得到了批准。欧委会解释说,立法的主要变化是采用新的计算方法对那些价格和成本因国家干预而扭曲的世贸组织成员国的进口计算反倾销调查的倾销幅度。[36]事实上,欧盟通过这个法律,变相地否定了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

结论

本文回顾了欧中关系的演变,以及欧盟近年来所采取的对策。与20年前相比,如今的欧中关系越来越复杂,竞争性越来越强。越来越多的欧盟领导人用“威胁”,甚至“敌人”来描述中国。欧盟理事会主席图斯克在2017年年初给成员国的信中第一次称中国为欧盟的威胁;[37]法国总统马克龙为了发展欧洲军队,提出中国是欧盟的威胁;[38]欧洲议会人民党推荐的未来欧委会主席的候选人韦伯在今年11月的讲话中首次称中国为敌人。[39]近一年来法、德知名的智库分别发表了几篇很有影响力的报告,包括《中国在敲门:对中欧关系的新权力审计》[40]《威权主义的推进:应对中国在欧洲日益增长的政治影响力》[41],以及《中国的影子外交政策:平行结构挑战已建立的国际秩序》[42],它们的共同特点是把中国当作威胁,批评中国在欧洲的所作所为,警告欧盟政府中国扩展政治影响力的严重后果,并提出可以采取的措施。

欧中关系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变化?到底应该如何看待欧中关系?笔者认为,欧盟把中国视为威胁有以下几个原因。第一,中国的改革开放极大地释放了生产力,中国人民勤劳上进,脱贫致富的信念强烈,经济发展迅速,人民收入显著增加。中国的崛起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但是,中国的发展道路是靠自己的实践摸索出来的。中国积极融入国际社会的同时又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领域保持着中国特色。中国的成功本身其实已经对西方世界的习惯性模式构成挑战。当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时候,不管其他世贸组织成员还是中国,都认为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西方世界以为把中国纳入这个国际多边贸易体制可以从制度上约束中国,而中国进入这个体制后可以享受会员待遇,极大地刺激了外贸的发展。事实上,双方虽然都已经实现彼此的目的,但那时也许谁也没有明白一个拥有十几亿人口的大国加入世贸组织对世界意味着什么,影响是什么。作为一个世贸组织成员,中国当然会受到其多边机制的约束,但作为一个快速崛起的大国,中国正在以自身的发展影响着世界,影响着游戏规则,这大概是西方世界始料不及的。因此,也许可以说,中国的加入是世贸组织扩大其影响力的标志,但从那天起,世贸组织随着世界形势的变化和中国的发展,被带上了一条改革之路。第二,具体到中欧关系,欧盟坚信自己的规范性影响力,一度希望通过施加规范性的影响,支持中国的改革,使中国走上西方的发展道路,但是中国对自身政治体制的坚持使欧盟看到改变中国的希望破灭。中国的快速发展,尤其是近年来在全球制造业价值链中的地位稳步提升,对欧盟的某些产品构成直接挑战。中国在欧盟的大量并购使欧盟担心其会逐渐丧失在制造业技术上的领先地位。中国的“16+1”的机制更坐实了欧盟的担忧,使其认定中国在欧盟扩张影响力的目的是为了分而治之。中国对国有企业的补贴更使欧盟相信竞争的不平等性。换言之,当中欧之间在政治上各行其道、在经济上也越来越多竞争的时候,欧盟把中国当作威胁的原因并不难理解。

但是,中欧之间并不能因为竞争的增加就可以把合作丢到一边。经过几十年经贸关系的发展,中欧贸易值平均每天达到10亿欧元。彼此依存的程度深入骨髓,已经到了谁也离不开谁的地步。因此,中欧关系出现问题的时候应该更加冷静,彼此协商,本着互利共赢的原则找到问题的根源并加以解决。尤其在欧盟和中国都面临特朗普政府的贸易打压时,如果能够在世贸组织的改革上找到共识,加强彼此合作,也会为双边问题的解决创造有利条件。

自2013年起欧盟和中国开始了投资协议谈判。其目的是为双方投资者提供可预测的、长期的进入双方市场的机会,并保护投资者及其投资。目前双方已经进行了19轮会谈,乐观估计的话,也许明年会取得实质性进展,完成投资协议谈判的主要内容。另外,虽然中欧的经贸关系出现问题,但中欧之间有着广泛的合作领域和合作前景,包括气候变化、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清洁能源、欧亚大陆互联互通的对接,等等;在双边关系之外,还有联合国和世贸组织的改革、对非洲的国际发展援助,等等。而且,中欧之间有60个不同领域的对话,彼此间的交往和交流非常广泛和深入。欧盟需要中国的市场,希望看到中国稳步前行、近一步改革开放,而中国也需要一个稳定的强大的欧盟,和平与发展是中国和欧盟共同的愿望。只要欧中双方本着务实的态度,积极寻求利益共同点,就会逐步增进相互理解,促进双边合作。欧中双方需要正确地把握关系,面向未来。

注释

[1][2]European Commission, "A Long Term Policy for China-Europe Relations", COM(1995)279/final, 5 July, 1995, p. 1.

[3]引自Jing Men, "The EU and China: mismatched partners?",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China, 2012(21), 74, p. 334.

[4]Jing Men, "The EU and China: mismatched partners?",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China, 2012(21), 74, p. 335.

[5]Patrick Messerlin and Wang Jinghui, "The EU trade policy towards China", SciencesPo, 2008, http://ecipe.org//app/uploads/2014/12/Messerlin_wang_EUchina_EN20022008.pdf.

[6]JappeEckhardt, "The Evolution of EU Trade Policy Towards China: The Case of Textiles and Clothing", in Men, Jing, and Balducci, Giuseppe (eds.), Prospects and Challenges for EU-China Relations in the 21st Century: The Partnership and Cooperation Agreement, Peter Lang, 2010, pp. 151-172.

[7]European Commission, "A Long Term Policy for China-Europe Relations", p. 11.

[8]European Commission, "Building a Comprehensive Partnership with China", Brussels, 181/final, 25 March, 1998, p. 13.

[9]European Commission, "A maturing partnership - shared interests and challenges in EU-China relations", COM(2003) 533 final, Brussels, 10 September, 2003, pp. 15-16.

[10]European Commission, "Accompanying COM(2006) 631 final: Closer Partners, Growing Responsibilities: A policy paper on EU-China trade and investment: Competition and Partnership", Brussels, 24 Octorber, 2006, p. 15.

[11]European Commission, "Accompanying COM(2006) 631 final: Closer Partners, Growing Responsibilities: A policy paper on EU-China trade and investment: Competition and Partnership", Brussels, 24 Octorber, 2006, p. 3.

[12]European Commission, "Accompanying COM(2006) 631 final: Closer Partners, Growing Responsibilities: A policy paper on EU-China trade and investment: Competition and Partnership", Brussels, 24 Octorber, 2006, pp. 5-15.

[13][14]European Commission, "Elements for a new EU strategy on China", JOIN(2016) 30 final, Brussels, 22 June, 2016, p. 8.

[15]European Central Bank, "China's economic growth and rebalancing and the implications for the global and euro area economies", ECB Economic Bulletin, 2017, 7, p. 32, https://www.ecb.europa.eu/pub/pdf/other/ebart201707_01.en.pdf.

[16]Wayne M. Morrison, "Challenges and Implications for the United States", Congressional Research Service Report, 5 February, 2018, p. 1, https://fas.org/sgp/crs/row/RL33534.pdf.

[17]Alice Scarsi, "Germany warns EU is being 'left behind' as China RISES to be global economic leader", Express, 3 October, 2018, https://www.express.co.uk/news/world/1026297/eu-news-china-economy-european-union-germany.

[18]Andrew MacDowall, "Are China's Inroads Into Central and Eastern Europe a Trojan Horse?" World Politics Review, 7 February, 2018, https://www.worldpoliticsreview.com/articles/24141/are-china-s-inroads-into-central-and-eastern-europe-a-trojan-horse.

[19]Ryan Heath and Andrew Gray, "Beware Chinese Trojan horses in the Balkans, EU warns", Politico, 27 July, 2018, https://www.politico.eu/article/johannes-hahn-beware-chinese-trojan-horses-in-the-balkans-eu-warns-enlargement-politico-podcast/.

[20]Thilo Hanemann and Mikko Huotari, "Record Flows and Growing imbalances: Chinese Investment in Europe in 2016", January, 2017, p. 4.

[21]Thilo Hanemann and Mikko Huotari, "EU-China FDI: Working towards reciprocity in investment relations: A report by Rhodium Group (RHG) and the Mercator Institute for China Studies (MERICS)", 17 April , 2018, p. 20.

[22]Natasha Turak, "China is investing 9 times more into Europe than into North America, report reveals", CNBC, 17 July, 2018, https://www.cnbc.com/2018/07/17/china-is-investing-9-times-more-into-europe-than-into-north-america.html.

[23]Wübbeke et al., "Made in China 2025: The making of a high-tech superpower and consequences for industrial countries", MERICS papers on China, No. 2, December, 2016, pp. 6-7.

[24]Yann Le Guernigou and Leigh Thomas, "France, Germany, Italy urge rethink of foreign investment in EU", Reuters, 14 February, 2017, https://www.reuters.com/article/uk-eu-trade-france/france-germany-italy-urge-rethink-of-foreign-investment-in-eu-idUKKBN15T1ND?il=0.

[25]EszterZalan, "Macron's investment screening idea watered down by leaders", EUobserver, 23 June, 2017, https://euobserver.com/economic/138341.

[26]European Parliament, "Briefing EU Legislation in Progress: EU framework for FDI screening", p. 2, http://www.europarl.europa.eu/RegData/etudes/BRIE/2018/614667/EPRS_BRI(2018)614667_EN.pdf.

[27]Jean-Claude Juncker, "State of the Union Address 2017", 13 September, 2017, http://europa.eu/rapid/press-release_SPEECH-17-3165_en.htm.

[28]Jyrki Katainen, "Speech at the Leaders' Roundtable of the Belt and Road Forum for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15 May , 2017, http://europa.eu/rapid/press-release_SPEECH-17-1332_en.htm.

[29]Dana Heide et al., "EU ambassadors band together against Silk Road", 17 April, 2018, https://global.handelsblatt.com/politics/eu-ambassadors-beijing-china-silk-road-912258.

[30]European External Action Service, Shared Vision, Common Action: A Stronger Europe – A Global Strategy for the European Union's Foreign And Security Policy, June, 2016.

[31]Jean-Claude Juncker, State of the Union 2016, p. 58, https://publications.europa.eu/en/publication-detail/-/publication/c9ff4ff6-9a81-11e6-9bca-01aa75ed71a1/language-en/format-PDF/source-30945725.

[32]European Commission, "Commission Work Programme 2018: An agenda for a more united, stronger and more democratic Europe", 24 October, 2017, http://europa.eu/rapid/press-release_IP-17-4002_en.htm.

[33]European Commission, "Connecting Europe and Asia - Building blocks for an EU Strategy", Brussels, 19 September, 2018, JOIN(2018) 31 final.

[34]Jing Men, "Yes or no? It is time for an answer——Analysis of the EU's position on China's Accession Protocol to the WTO (Art. 15)", EU-China Observer, 2016, 1, p. 18.

[35]European Commission, "Change in the methodology for anti-dumping investigations concerning China", February, 2016.

[36]European Commission, "The EU's new trade defence rules and first country report", 20 December, 2017.

[37]Donald Tusk, "United we stand, divided we fall", letter by President Donald Tusk to the 27 EU heads of state or government on the future of the EU before the Malta summit, 31 January, 2017, https://www.consilium.europa.eu/en/press/press-releases/2017/01/31/tusk-letter-future-europe/#.

[38]"Macron calls for 'true European army' to defend against Russia, US, China", Euractiv, 8 November, 2018, https://www.euractiv.com/section/defence-and-security/news/macron-calls-for-european-army-to-defend-against-russia-us-china/.

[39]Luukas Ilves,"On my way back from the EPP Congress in Helsinki", 8 November, 2018, https://medium.com/@luukas/on-my-way-back-from-the-epp-congress-in-helsinki-where-manfred-weber-was-just-elected-7b99378f656d.

[40]François Godement & Abigaël Vasselier, "China at the gates: A new power audit of EU-China relations", European 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 1 December, 2017, https://www.ecfr.eu/publications/summary/china_eu_power_audit7242.

[41]Thorsten Benner et al., "Authoritarian Advance: Responding to China's Growing Political Influence in Europe", GPPI and MERICS, February, 2018.

[42]Sebastian Heilmann et al., "China's Shadow Foreign Policy: Parallel Structures Challenge the Established International Order", MERICS, No. 18, October, 2014, https://www.merics.org/sites/default/files/2018-01/China_Monitor_18_Shadow_Foreign_Policy_EN.pdf.

责 编/刁 娜

Grasp the Sino-European Relations and Stay Oriented Toward the Future

Men Jing

Abstract: The China-EU relations are closely linked to China's reform and opening up. By reviewing the evolution of the China-EU relations during the past 40 years and the measures taken by the EU in recent years, we have witnessed the rapid progress of the China-EU relations as well as their problems. Today, the China-EU relations are becoming more complex and competitive. More and more EU leaders use such words as "threat" and even "enemy" to describe China. The reason is that China is affecting the world with its own development as a rising power, and its position in the global manufacturing value chain has steadily increased in recent years, which directly poses a challenge to certain EU products, and the EU is worried that it will gradually lose the leading position in terms of the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However, China and the EU cannot leave cooperation aside because of increased competition. The EU needs China's market, and China needs a stable and strong EU. Peace and development are the common aspirations of China and the EU. As long as they actively pursue common interests in a pragmatic manner, they will gradually enhance mutual understanding and promote bilateral cooperation. Both of them need to correctly deal with their relationship and stay oriented toward the future.

Keywords: reform and opening up, China-EU relations, EU, “Belt and Road”

门镜,欧洲学院欧中研究中心主任、教授。研究方向为欧中关系。主要著作有《The EU and China: Reform and Governance》(合编)、《The European Union, the United States and China: Towards a New International Order?》(合编)等。

[责任编辑:刁娜]
标签: 中欧   改革开放   竞争   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