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人民论坛网·国家治理网> 国家治理研究院> 正文

释放深化改革新动能 推动社会治理高质量

清江浦区是江苏省淮安市唯一的主城核心区,也是目前江苏最年轻的一个区,2016年10月由原清河、清浦两区合并而成。面对区划调整带来的新旧问题交织、矛盾纠纷叠加的复杂形势,清江浦区牢固树立系统化思维,按照“功在基层、功在基础、功在平时、久久为功”的思路,以网格化社会治理为总揽,以提升社会治理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为目标,坚持全面发力、多点突破,探索推进一系列统筹兼顾、各有侧重、互相配合的社会治理改革实践,使得改革“红利”持续释放,社会环境更加和谐,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大格局、推动社会治理高质量积累了有益经验。

以“两网”深度融合为主抓手,搭建社会治理“四梁八柱”

针对社会治理涉及面广、千头万绪的实际,清江浦区在江苏省率先推行社会治理网格化的基础上,注重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全力推动基层党建网络与社区治理网格“两网”深度融合,打造了涵盖人、事、地、物、组织的“全要素”网格。

一是建立全覆盖体系。按照“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原则,以居民小区、楼栋、行政村等为单位,每300—500户常住居民设立一个网格,将全区划分成414个网格,并把党支部建在网格上、党小组建到楼栋里,构建了“区—街道—社区—网格—楼栋”五级党组织;在新社会组织、行业协会建立条线党支部,在商户建立联合党支部,形成了“一核多元”的党建新模式,有效地把党的组织和工作触角,融合延伸到社会治理各环节中,搭建起社会治理的基础框架。

二是实现全流程处理。组建江苏省首家区级社会治理服务中心,研发“网格化”社会治理综合信息系统,汇聚18个相关部门、78项社会治理数据,构建了信息采集、综合研判、网上交办、结果反馈的工作机制。建立“全岗通”专职网格员队伍,按照提房知人、提人知事、提事知情、提情知策的“四提四知”要求,做到“早碰头、日双巡”,常态化地走访民情、排查隐患、发现矛盾、了解需求,不能当面解决的问题及时录入手机客户端,由区社会管理服务中心研判处置,确保问题发现在早、处置在小。

三是坚持全方位融入。进一步拓展“两网融合”的内涵和外延,结合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大走访、大调研、大排查、大落实”等活动,由各单位挂钩相应网格,每个党员干部走访联系100户居民,推动清江浦区2600多名在职党员干部回社区、入小区、进网格、亮身份,积极参与到“矛盾化解年”“和谐提升年”等活动中来,收集到的问题统一录入“网格化”社会治理综合信息系统处理,形成了“人在格中走,事在网中办”的工作格局。

以小区综合治理为突破口,疏通社会治理“毛细血管”

针对全区近80%的人口生活在小区、80%的群众信访和投诉与小区管理相关的实际情况,清江浦区坚持问题导向,把小区综合治理列入全区十大重点工作,从源头上控制矛盾问题的发生,全力打通社会治理的“最后一米”。

一是探索新模式。立足“两网”深度融合大格局,运用市场化模式精挑物业公司、智能化平台提供管理服务、集成化系统处置矛盾问题等“三化驱动”手段,推行社区党组织、业委会、物管公司、业主“四方共治”,支持社区“两委”干部、小区支部书记、社区老党员、热心老党员按程序参选小区业委会主任、参与业委会管理,并成立全省首个业主委员会协会,切实把小区治理各方面力量聚合起来、主体作用发挥出来,形成了独有的“234”小区治理新模式。

二是明晰新路径。成立小区综合治理指挥部,制定出台《小区综合治理实施方案》,明确小区硬件整治标准和星级考评标准,按照“先试点、后推广”的方法和“先自治、后整治、再长治”的思路,区分不同年度的治理目标、不同阶段的治理任务、不同类别小区的治理重点,选择82个小区先行试点,着力打造一批示范小区,全力推动小区综合治理各项工作有力有序开展。

三是构建新机制。坚持常会办、周例会、月推进、季督查、年评定,累计完成71个居民小区的综合治理,涌现出石塔湖小区、一号大院、财富广场、巨一首府、阳光苑等一批治理成效显著的典型模范小区,事务“三公开”、物业费“以工代赈”、“积分制”志愿服务等具有示范意义、推广价值的特色经验被《新华日报》等各级媒体专题报道,涉及小区问题的信访量明显下降,群众满意度上升到96.5%。

以社工队伍改革为切入点,激活社会治理“神经末梢”

针对社区干部存在的队伍不稳定、结构不合理、学历水平低、专业服务能力不足等问题,清江浦区在江苏省率先启动社区工作者职业化改革,建立区级选拔保障、街道考核管理、社区调配使用机制,实行统一招录、统一薪酬、统一管理,通过建设专业化社工队伍,把社会治理的基层力量充实起来、活力释放出来。

一是加快结构优化。按照“进入有门槛、待遇有保障、评价有依据、提升有标准、发展有平台”的思路,制定出台社区工作者职业化建设“1+7”系列制度文件,通过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在职社区工作者职业化选任、网格员和协管员定向招录等途径,建设一支规模足、结构优、能力强、符合现代城市发展要求的社区工作者队伍。截至目前,经区内选任、面向社会公开招聘,首批372名职业化社区工作者已全部上岗,第二批120名工作者目前正在招录。

二是加强考核管理。突出能力水平建设,鼓励广大社区工作者积极参加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力争五年内持证率达60%以上;健全完善社区工作者岗位责任制度、绩效制度、考核制度等,全面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的日常管理,做到可量化、可检查、可考核、可兑现,并将结果作为薪酬和职位调整、合同续签的重要依据,切实激发广大社区工作者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三是加大保障力度。建立与社区工作者职位等级、工作绩效等相匹配,由区财政统筹保障的薪酬体系,参照事业单位人员缴纳相关保险,解决社区工作者的“后顾之忧”;对于特别优秀的工作者在政治地位、经济待遇等方面加大倾斜力度,选拔聘用进入乡镇(街道)领导班子、解决事业编制,打通晋升发展空间,不断增强社区工作者岗位的“含金量”、职业的“荣誉感”。

【本文作者为中共淮安市清江浦区委书记】

责编:李 懿/ 杨 阳

责任编辑:贺胜兰
标签: 革新   动能   高质量   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