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人民论坛网·国家治理网> 人民智库> 正文

新时代的传统佳节,有哪些新气象

调查时间:2019年1月21日—1月23日。

调查方式:通过人民论坛网、人民智库、《国家治理》周刊微信公众号等推送电子问卷。

主要发现:

·中国人庆祝传统佳节的形式给公众感受最明显的三个变化:看到更多文化产品创新,过节的形式更丰富了,陪家人变多了。

·对于传统佳节形式的新变化,城市居民比农村居民感受更明显。

·2019年春节回家过节、走亲访友、看春晚仍将是公众的主流选择,手机抢红包则成为青年群体认为最能增添节日氛围的方式。

·公众普遍认为,全球化时代背景下,过传统节日增强了国人对国家、民族和文化的认同感。

·元宵、春节和端午节是公众最期待增加文化内涵的三个传统节日。

·节日期间干部作风问题明显好转,其中,普通群众比公务员群体的感受更明显。

·干部在节日期间普遍可以做到“有所不为”,但还需增加节日期间坚守岗位等“有所为”的自觉。

·节日腐败现象仍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

·欢度传统佳节,公众最期待领导干部廉洁过节不放松,组织温暖要体现。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历史悠久的中国传统节日,是优秀传统文化基因的纽带,是家国情怀的相承,更是增强国家认同、民族认同、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

为了解公众对传统节日气氛变化的感受,对欢度传统佳节有哪些新期待,哪些中国传统节日还需增强文化内涵,在全球化时代过中国传统节日会对社会产生哪些影响等问题,人民论坛问卷调查中心于近期展开了关于“新时代的传统佳节,有哪些新气象?”的大型调查。

中国人庆祝传统佳节的形式给公众感受最明显的三个变化是:看到更多文化产品创新,过节的形式更丰富了,陪家人变多了。对于传统佳节的变化,城市居民比农村居民感受更明显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其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不仅是我们中国人思想和精神的内核,对解决人类问题也有重要价值。要把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提炼出来、展示出来,把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提炼出来、展示出来。”

当问及“与过去相比,您觉得现在过中国传统佳节有哪些变化”时,有59.23%的受访者表示“看到更多产品创新传统节日文化”。哈根达斯月饼、国际时尚品牌的春节彩妆、蕴含生肖元素的服装服饰等一系列节日产品已经融入到人们日常生活中。通过中西方文化混搭,消费者看到的不是一件普通商品,而是一件包含中国文化元素的文化产品。调查显示,有58.53%的受访者表示“商业活动极大增强了人们对于传统节日的认知”。

调查显示,51.77%的受访者表示过节期间“外面应酬变少了”,其中公务员群体感受更明显;有56.16%的受访者表示“陪伴家人变多了”,其中非公务员群体感受更明显。

此外,数据还显示,有56.87%的受访者表示中国传统节日“过节的形式更丰富了”,其中,居住在城市的受访者(60.21%)比农村受访者(49.65%)的感受更明显。过年手机抢红包、清明节“网上祭先烈”、七夕节在朋友圈中晒出恋人在不同年代的合影等新式活动,让互联网技术与传统文化融合,也让大众以越来越多的形式参与到传统节日中。同时,有62.21%的受访者表示“教育机构、商圈在传统节日期间相关活动越来越多”,49.55%的受访者表示“节日气息变浓了”,其中,城市居民(52.93%)比农村居民(40.52%)感受更明显。1

值得关注的是,有52.15%的受访者表示“比以前更愿意过节了”。主要原因有以下两点:一方面,有六成以上的受访者表示“过传统节日的方式越来越丰富”;另一方面,有超一半的的受访者表示“传统文化复兴,越来越多人尝试按照传统节日习俗过节”。比如,受到《中国诗词大会》的影响,许多网民在元宵节通过手机和朋友对起了诗词“飞花令”,还有人玩起了“灯谜接龙”,让自己在古典诗词的韵味中体味元宵佳节,这些都无形中加深了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了解。

春节回家过节、走亲访友、看春晚仍将是公众的主流选择,手机抢红包则成为青年群体认为最能增添节日氛围的方式

面对2019年春节计划如何安排的问题,回老家、走亲访友和看春晚仍然是公众的主流的选择,占比分别为74.34%、63.92%和58.61%。随着收入水平的增长和出行的便利,旅游过年也越来越受公众青睐(32.32%);同时,还有30.83%的受访者选择在春节期间学习充电,17.95%的受访者表示会依旧坚守工作岗位。进一步分析显示,年龄越大的受访者选择看春晚的比例越高;90后和60前群体成为假日旅游的主力军;在坚守工作岗位的受访者中,54.04%为公务员。

在公众对于最能增添春节氛围的方式的选择中,吃年夜饭、购置新衣、贴春联、看贺岁片等传统方式仍然有接近或超过半数受访者选择,比例分别为61.74%、50.50%、47.37%和46.37%;值得注意的是,公众更青睐手机抢红包这种节日中添彩的方式,有58.34%的受访者选择此项,在所有方式中排在第二,且最受90后、00后群体钟爱。另外,经历春运也成为公众眼中春节的必修课(44.79%),而张灯结彩的城市景观(30.28%)和单位过节福利(19.95%)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增添节日气氛。

公众普遍认为,全球化时代背景下过传统节日增加了对国家、民族和文化的认同感。公众最期待元宵、春节和端午节能增加文化内涵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在全球化时代,中国传统节日作为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载体,对中国人民建立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

当问及“您认为在全球化时代,过中国传统节日对社会产生哪些影响”时,分别有67.31%的受访者认为传统节日增加了“国家认同感”,有66.75%的受访者表示传统节日增加了“文化认同感”。有专家指出,文化自信是应对外来文化冲击与侵蚀的核心力量。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世界多元文化之间的冲突也越演越烈,不同文化群体之间相互影响,互相交织的文化观念和价值信仰体系不断冲击着我国的主流价值观念。随着互联网、多媒体技术的扩展,新一轮的文化冲击将对我国的文化安全、意识形态安全带来新的挑战。可见,在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多元文化不断冲击的今天,过好中国传统佳节对于我国公众建立文化自信、维护我国文化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还有64.67%的受访者表示传统节日增加了“民族认同感”。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体现着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在生产生活中形成和传承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等,其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

2

有专家指出,传统节日的周期性复现,引导人们脱离日常世俗时空,反复重温传统、体味传统,知道来路、不忘根脉,牢固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对维护国家的统一起到了重要作用,也强有力地支撑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延续。对此,有65.80%的受访者认为传统节日增加了“文化传承意识”。

同时,有64.57%的受访者表示传统节日增加了“中外交流活动”。随着中国人购买力的增强,每年春节将至的时候,越来越多的国际品牌纷纷推出一系列新产品,为了迎合中国消费者,这些新产品在外包装上都是满满的中国元素,如纪梵希、兰蔻、SKⅡ等国际知名品牌在今年中国春节前都推出红色新包装的美妆产品。调查显示,有58.15%的受访者表示“国外文化元素增加到传统节日中,让人耳目一新”。同时,随着海外中国文化中心、孔子学院在中国传统节日期间,面向海外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文化节展、文物展览、博览会、书展、电影节、体育活动、旅游等形式和各类品牌活动,助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国际传播。调查显示,有63.06%的受访者表示“过节期间,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更加扩大,中国传统节日走出国门”。

当问及“您觉得哪些中国传统节日还需要增强文化内涵”时,“元宵”(62.40%)、“春节”(59.66%)和“端午”(56.59%)这三个传统节日得到更多公众的选择。此外,还有一部分公众的选择了“清明”(51.02%)、“中秋”(47.09%)、“七夕”(43.60%)和“重阳”(22.20%)。

3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指出,实施中国传统节日振兴工程,丰富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文化内涵,形成新的节日习俗。有专家指出,春节,承载着中华民族温情、和谐的民族心结,发挥不可替代的“和合”功能;清明节承载着思乡、睦亲情结,发挥着敬仰先烈、弘扬忠勇功能;端午节与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有着联系,承载着驱邪避疫祈求平安的愿望,中秋节则承载着对故土、对家乡的眷念,以及对天下太平的期盼。

节日期间干部作风问题明显好转,群众比公务员群体的感受更明显。节日腐败现象仍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永远没有休止符。节日期间是腐败的高发时间点,严防“节日腐败”也是常谈常新。中央纪委有关负责人强调,2019年元旦、春节假期是反对“四风”的重要节点,能否风清气正、遏制“节日腐败”,关乎人民群众对我们党的信心与信任。本次调查显示,60.18%的受访者表示“节日腐败现象得到遏制,官员可以过一个风清气正的节日”。日前,中央纪委就对6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典型问题进行公开曝光。调查显示,61.97%的受访者表示“节日期间严查‘四风’问题,对官员作风形成了警醒和震慑效应”。

本次调查显示,公众对于领导干部节日期间的作风变化感受明显。其中,“公款吃喝”(60.24%)、“违规配备使用公车”(59.75%)和“公款旅游”(58.70%)的减少是公众感受最明显的三个变化。此外,“领导干部的亲属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收受贿赂”(58.80%)、“公款送礼”(58.47%)、“违规发放津补贴或福利”(58.25%)、“收受礼金”(57.74%)、“出入高级会所”(57.29%)、“部门单位到对口上司部门走动”(53.36%)等现象的减少也受到一半以上公众的感知。

4

本次调查还显示,非公务员群体比公务员群体对于干部节日期间作风变化感受更明显。中央纪委有关负责人指出,党的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一以贯之、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持之以恒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党内政治生态展现新气象。调查显示,非公务员群体对于“出入高级会所”“公款旅游”“收受礼金”“公款吃喝”“公款送礼”几项违规作风的减少感受更明显,比公务员群体感受减少的程度均多出十个百分点,分别为13.6%、13.0%、12.4%、11.8%、11.2%。

需要指出的是,节日期间领导干部需要“有所不为”的同时,也需要“有所为”。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第二次全体会议上提到,“对领导干部来说,除了工作需要以外,少出去应酬,多回家吃饭”。本次调查显示,对于领导干部节日期间“回家吃饭”这一行为(图4),有38.97%的受访者感觉“增加了”,同时有39.96%的受访者感觉“减少了”。

调查显示,有59.19%的受访者表示“尤其在过节假日期间,党员干部更加自觉坚守岗位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第五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到,“我在地方工作时,逢年过节都得值班,生怕出了什么事。很多地方和部门的负责同志一到节假日就不见了,到外地去休假了。跑到那么远的地方怎么放得下心?一旦有个什么事怎么办?当领导干部就要有强烈的责任感,节假日尤其要自觉坚守岗位”。本次调查显示,38.07%的受访者感到领导干部“自觉坚守工作岗位”的情况有所增加。同时,有40.17%的受访者觉得领导干部节日期间自觉坚守工作岗位的情况“减少了”。

值得注意的是,干部作风问题虽然有好转,但并没有根除。本次调查显示,过节期间党员干部的作风问题依然存在,其中“部门单位到对口上司部门走动”(27.60%)、“违规发放福利津贴”(26.20%)、“公款吃喝”(24.80%)等情况仍然存在,甚至有所增加。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1月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取得了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但反腐败斗争还没有取得彻底胜利。中纪委有关负责人指出,必须清醒地看到,“四风”问题积习甚深、顽固复杂,仍有一些党员干部在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的形势下,置党中央三令五申于不顾,心存侥幸,明知故犯,不收敛、不收手、不知止,这是不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具体表现,必须予以严肃处理。

5

欢度传统佳节,公众最期待领导干部廉洁过节不放松,组织温暖要体现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重要讲话中对领导干部节日期间的纪律问题做出过要求,重大节日期间,是对干部作风的重要检验,“当领导干部就要有强烈的责任感,节假日尤其要自觉坚守岗位。没有说不让休息,但关键是如何休息、在哪儿休息,有没有考虑到自己肩负的职责”。调查显示,对于欢度传统佳节公众还有哪些期待,“节日作风常抓不懈,领导干部廉洁过节”选择比例最高,为70.22%,还有60.88%的受访者认为“逢年过节需要值班,党员干部要比普通群众表现出更多先进性”。其中公务员群体对以上观点的认同度更高。

“感受组织温暖,单位发放正常节日慰问品”仍然深受公众期待(66.46%)。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多次在重要节日前下发重要通知,强调要组织好正常的党团、工会活动,保障干部职工按规定享有正常福利待遇。依法依规合情合理的发放节假日福利,不仅能够让公众感受到组织的关怀,更能有助于烘托节日气氛,营造良好节日氛围。

6

在社会发展变迁的过程中,推动传统节日的生存与发展,赋予传统节日新的时代气息,探索传统节日和当代生活的价值,培育特色鲜明的节日文化,对于激发传统佳节的生命力有着重要作用。调查也显示,丰富传统节日内涵、形成新的节日习俗(55.67%),传统文化融入生产生活、将有益的节日文化价值深度嵌入百姓生活(46.87%)也受到多数公众期待。

此外,“推动文艺创作,推出图书、影视、音乐等节日文化产品”“中国传统佳节增加更多国际化元素”和“为更多传统节日设置公共假期”也受到一定程度的支持,选择比例分别为27.70%、14.60%和13.33%。其中,80、90后受访者更期待能有更多的公共假期,90后群体最期待传统佳节中增添国际化元素。可见,如何提升传统佳节对青年群体的吸引力,适当的假日和有效的创新更值得关注。

【执笔:人民智库高级研究员 石 晶 人民智库研究员 郭 尧】

责编:贺胜兰 / 李 懿

责任编辑:贺胜兰
标签: 新气象   佳节   新时代   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