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人民论坛网·国家治理网> 治理要闻> 正文

以协商自治助推社区治理体系优化升级

2016年4月以来,蚌埠市蚌山区根据市委市政府、区委区政府对城乡社区协商工作统一部署,按照《2016—2018年蚌山区城乡社区协商三年行动计划》和《关于全面推进城乡社区协商工作的通知》的要求,开展社区协商试点工作,经过近三年的努力基本达到全覆盖,完成了社区协商三年行动计划的任务目标。蚌山区依靠群众定位工作方向,通过对话化解矛盾分歧,找到群众意愿和要求,以及政府施政的最大公约数;做到了“用社区干部的耐心、热心和诚心换得居民群众的开心”,进一步激活社区活力;加强基层民主建设,初步形成社区协商的工作机制,打破了“政府买单,群众不买账”的基层治理局面。

三年来,蚌山区社区协商工作硕果累累,共建立了议事平台63个,完成议题137个,涌现出一批先进社区和案例。在蚌埠市民政局组织的2017年全市协商社区示范点评选中,蚌山区有13个社区入选,占全部入选社区的46%,获奖励金额21万元,占总金额的57%,蚌山区入选优秀案例9个,占待选优秀案例总数30%。通过三年来的社区协商实践,社区协商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国家民政部和安徽省委、省政协、省民政厅等各级领导亲临社区调研指导,并予以了充分肯定;同时安徽省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也在全省范围内推广了蚌山区社区协商“六事工作法”。

高度重视,高位推进城乡社区协商工作

强化党的领导。蚌埠市蚌山区强化党对社区协商工作的领导,成立了由区委书记担任组长、区人民政府区长和区政协主席任副组长的高规格城乡社区协商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区政协主席负责牵头协调社区协商试点工作,研究落实城乡社区协商的具体事宜。同时区委明确要求各级党组织秉持“当家不做主,帮办不包办”的原则,加强对协商工作的支持和保障,提升城乡居民协商能力。

注重理论指导。一是借力政协“资政专家智库”,成立区政协基层协商民主课题组,为社区协商先行先试工作提供理论上的支持。二是主动寻求与高校专家团队合作,聘请包括安徽省社区治理研究院院长在内的4名专家学者,组成专家咨询组,为社区协商工作提供政策咨询和技术支撑。三是培育社会组织机构,扶持和发展基层社会组织,建立“三社联动”机制。如雪华乡(宏业村街道)与社会组织(蚌埠市为人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达成协议,通过购买社会组织服务方式参与社区协商工作,引入专业社工解决社区人手不足的问题,实现优势互补与良性循环,确保社区协商工作健康可持续开展。

制定科学方案。通过外出考察,学习先进经验,在因地制宜、有所侧重的原则指导下,结合本区实情,区委区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在宏业村街道第一社区开展社区协商试点的实施方案》《关于推行城乡社区协商“六事”工作机制的实施方案》,明确了“民事、民议、民决”的协商定位,明晰了社区协商基本原则、协商形式、协商主体和协商程序等事宜,解决了“谁来议”“议什么”“怎么议”的三个关键环节,初步形成了“两个实施方案、一套流程、一个规则”的机制体系,切实以社区协商的地方化、特色化来提升社区协商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

不断完善,积极打造协商示范样板点

确定“7+X”协商主体。考虑到社区议事对象的性质、利益关系、复杂程度和影响范围等因素,蚌山区在试点工作中实施“依法、属地、合理”的原则确定参与协商主体。社区工作协商委员会设主任一名,由社区党组织书记或居委会主任担任,成员实行结构制,基本构成为“7+X”(即固定或相对固定+利益相关方)。“7”为社区“两委”成员、社区监督委员会成员、专业社工(社会组织)成员、居民代表、“两代表一委员”、辖区单位代表和专业人士(提供经济、建筑、法律等专业咨询的人士),“X”为利益相关方,随协商事项完毕即告解散。

界定“五个”协商范围。主要围绕五个方面开展协商,一是涉及社区居民切身利益的公共事务、公益事业、公共服务、公共安全等;二是居民反映强烈、迫切要求解决的实际困难、问题和矛盾纠纷;三是区、乡(街道)重点工作在社区的落实问题;四是居民、业委会与物业之间所涉及相关事务;五是各类协商主体提出协商需求的事项等。

推行社区协商“六事”工作机制。蚌山区为方便基层部门或机构掌握、操作,便于居民了解,把社区协商议事过程分解为六个工作步骤,并归纳为“六事”协商工作机制,实现了社区协商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六事”即为百姓点事,广收议题;“两委”提事,确定议题;居民议事,平等协商;与会决事,集体表决;多元办事,组织实施;公众评事,督促落实。

打造品牌式协商平台。结合社区自身特点,蚌山区积极开展社区协商文化宣传,建成了户外“红叶亭话”“湖景廊议”“观湖广场”等多处以老百姓身边活动场所命名打造的品牌式的协商平台。小区景观水体改造、毁绿种菜、监控摄像头维修更新及增设小区景观水岸安全护栏等居民反映比较集中的问题得到了妥善解决,并逐步建立起老百姓家门口的问政互动平台,社区协商慢慢在老百姓的心里生了根。

成效显著,基层治理能力不断加强

居民公共精神和公共意识得到激发。社区协商为基层群众搭建了平等参与社区管理的平台,通过社区协商议事会平台,一件件协商案例得到落实,居民也更愿意参与到社区公共设施建设、公共环境保护、公共秩序维护等事务的讨论、决策、实施以及管理的各个环节中,居民的主体地位进一步凸显,参与公共事务的主动性不断增强。比如,第一社区“整治楼道杂物”的议题不仅更新了《居民公约》,让居民成为了社区的“立法者”,同时该社区还邀请居民组成的联合评定小组,对楼道进行定期巡查、抽查,使小区楼道内堆放杂物的问题得到了有效的治理。

基层党组织引领作用和服务功能双提升。社区党组织加强对协商工作的政治领导、思想引领、组织保障,切实将“两学一做”落脚到加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上来和践行为民服务的宗旨上来,把党的领导贯穿于社区协商的全过程和各方面。蚌山区针对“毁绿种菜”这一屡禁不止的现象,邀请专业人员进行专业宣传,积极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推行“责任制”绿地养护模式,有效解决了小区毁绿种菜的现象。此外,还通过主动向居民征集意见建议,真正实现百姓“点题”,政府“解题”,并最终达到“政府买单、居民买账”的共赢局面。

社区自治功能进一步回归。通过社区协商这一形式,蚌山区改变了以往由政府自上而下派发式来解决问题的工作方式,使居民获得了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加快了基层党组织职能转变,提高了社区自治能力。同时,激发了社会有关团体参与共建社区的热情,扩大了社会力量发挥作用的空间,社会组织得以蓬勃发展,社区自治功能得到回归。

未来,蚌山区将对三年来社区协商所取得的成果进行进一步巩固,以推动社区协商工作常态化。同时做好业务指导和工作督查,组织开展社区协商工作先进社区、先进个人及优秀协商案例评选活动,确保每个村和社区有3个以上协商议题以及2个以上的成功案例参评。

【本文作者为中共蚌埠市蚌山区委书记】

责编:贺胜兰 / 李 懿

责任编辑:贺胜兰
标签: 助推   协商   自治   体系   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