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人民论坛网·国家治理网> 国家治理研究院> 正文

用好互联网这一思政教育新平台

当今世界,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日新月异,极大地改变和影响着人们生活,也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先进的思想,若无先进的传播手段做支撑,便很难深入人心;正确的主张,若没有快速多样的先进技术进行传播,便无法有效占据舆论阵地。2017年2月2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指出要推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创新,加强互联网思想政治工作载体建设。这要求我们建好用好互联网这一思政教育新平台,运用学生喜欢的表达方式,创新开展思政教育活动,不断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发展。

必须打赢互联网这场阵地战

随着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新业态、新业务不断涌现,传播方式、传播手段更加丰富多样,这为思政教育提供了新的平台、渠道、阵地,也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提供了新形式。与此同时,各种思想观点利用网络手段竞相传播,深刻影响人们特别是青年学生的思想,给思政教育带来新的挑战。

网络已成为思政教育的重要阵地。受众在哪里,学生在哪里,阵地就应建在哪里,思想政治工作就应延伸到哪里。根据第4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8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8.02亿,互联网普及率为57.7%。面对规模如此巨大的网民群体,高校作为研究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阵地,应当与时俱进将思想政治教育的触角延伸到网络,使马克思主义成为网络的鲜亮底色。

巩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的应有之义。互联网已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主战场,谁拥有了网络意识形态的主导权,谁就拥有了塑造人心、传播价值理念、引领社会文化发展方向和发展道路的主动权。因此,必须充分利用网络技术的优势,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牢牢掌握网络意识形态主导权。

改进思政教育工作的客观需要。思想政治教育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要抓住青少年价值观形成和确定的关键时期,引导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青少年正处于自我意识和社会角色形成和发展的重要阶段,他们思想活跃、好奇心强,容易接受新的事物。如果思想政治教育跟不上,各种错误信息就会趁虚而入。为此,应当切实建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人类优秀文明成果滋养人心、滋养社会,为广大网民特别是青少年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

近年来,相关部门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下大力气进行整治、提升,取得了明显成效。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还存在缺位、失位的情况,也存在一些短板和弱项,主要表现在:其一,重视程度不够,一些高校存在“说起来重要、干起来不要”的情况,认为“出力不讨好”,不如做课题、搞项目来的快、来的实在;其二,一些高校虽然认识到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但由于不熟悉网络、不懂网,只是把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搬到网上去,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不多、针对性不强,效果不明显;其三,一些高校加强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也创建了一些思想政治教育的APP、网站等,但内容呆板,可读性不强,在青年群体中受欢迎程度不高,存在用户不足,利用率低等问题。

掌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和规律

相比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是课堂上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网络+教育”,是无边界无时间限制的互联网与教育终端、教育平台的结合。这种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是网络属性和教育属性的综合叠加,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

教育性。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顾名思义,其教育功能应该是首要的、第一位的。坚持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属性,要求我们在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时要始终与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方向要求相一致,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政治立场,使马克思主义创新理论成果入脑入心,进一步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要把教育性渗透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工作实践中,坚持问题导向、实践导向,发出权威的、正面的声音,努力使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

交互性。即时交互是网络的重要特点之一,有效规避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面对面”灌输的一些弊端,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动性。借助手机平台,受众之间、受众与专家之间实现互动,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创造了积极条件。同时可以利用网络的交互服务功能,在提供服务过程中实现潜移默化的传播,使网民增进认识、深化理解。这种交互性,还通过网络拉近了民众之间的距离,增加了理论走进人民、鼓舞人民的可能性,也有利于激发学习热情。

碎片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偏重于碎片化传播,网民也习惯于接受和阅读碎片化的文字。要注意把握这种碎片化传播的特征,善于利用各类传播媒介优势,形成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合力。还要善于使用网络新技术,使思政教育有更丰富的色彩、更通俗的语言、更形象的图片,使广大网民可以更直观地领悟马克思主义创新理论的精髓与魅力,从而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更好效果。

定制性。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使学生被动地接受理论知识,导致理论和实践的脱节。网络算法的网络大数据推荐功能的普遍使用,给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定制化提供了条件和可能。通过掌握网民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关注点,利用网络算法推荐相关文章,帮助其有效学习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接纳认同。

不断巩固和拓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

积极构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矩阵。不同的网民,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有不同的认识和理解,也会有不同的关注度和兴趣点,需要分类规划,构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矩阵,从而形成合力,以收到更好效果。具体来讲,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一是建好专业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结合网络发展实际和网民需要,开设讨论互动栏目,形成不同板块。二是用好各类学生教育网站,根据不同网站用户特点、用户规模,在提供多样化服务的同时,加强马克思主义思想观点的宣传阐释,寓传播于服务之中。三是更好发挥大学生在线等高校网站的作用,开辟专门思想政治教育专区,集纳学校优秀思政教师资源,开展互动式沟通交流,积极推送重点观点、理论文章,供学生下载阅读。四是积极开发相关思想政治教育手机APP,让网民随时随地都可以学习和分享马克思主义理论,更好推进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五是建设一批自媒体公众号,借助微博、微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实现马克思主义的及时快速传播和有效覆盖。

打造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人才队伍。一方面,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强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和网站相关从业人员的培训,增强他们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帮助他们更新观念,强化网络意识,明确新形势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素质的全新要求,并提供学习、考察、交流以及熟悉和使用网络的条件,着力提高他们的政治素养和专业技能。另一方面,要提供政策和经费保障,积极鼓励推动理论骨干、专家学者上网开设自媒体账号,发布高质量稿件。

积极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表达方式。科学的理论借助有效的表达方式,才能更容易让人接受。要改变固有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加快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提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要针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创新话语体系,运用网言网语和大众化方式,用生动鲜活的现实案例阐明深刻道理,深入浅出地表达呈现出来,让民众更加深刻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内涵。

有效增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实针对性。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要改变传统模式,加快改革创新,积极回应现实问题。在回应网民关切、解决实际问题中让真理越辩越明,既推动理论创新发展,又收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既要讲“理论”,也要谈“问题”,改变“晦涩难懂”“自说自话”“面目庄严”的现象。同时,针对社会热点话题和学生的思想疑惑,包括青年成长中遇到的普遍性问题,需要强化对其的理论指导和应用指导,不回避、不遮掩,确保有声音、有态度、有回应,通过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主动发声,切实提升马克思主义的号召力。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责编:贺胜兰 / 李 懿

责任编辑:贺胜兰
标签: 思政   育新   互联网   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