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人民论坛网·国家治理网> 前沿理论> 正文

城市群发展能级的提升路径

城市群是指在特定地域范围内,以一个超大或特大城市为核心,由至少3个以上都市圈(区)或大城市为基本构成单元,依托发达的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网络,所形成的空间组织紧凑、经济联系紧密,并最终实现高度一体化的城市集合体。

全球城市群的发展已经进入到21世纪的中国时代,中国是21世纪全球城市群研究与发展的主战场,也是全球城市群问题集中爆发并亟待解决的主战场。国家“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连续把城市群作为推进新型城镇化的空间主体;党的十七大、十八大、十九大报告连续把城市群作为新的经济增长极;《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把城市群作为重点开发区和优化开发区;2013年底召开的首次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和《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也把城市群作为推进国家新型城镇化的空间主体,提出以城市群为主导,构建大中小城市与小城镇化协调发展的城镇化新格局。

可见,城市群是未来经济发展格局中最具活力和潜力的核心地区,主宰着国家经济发展的命脉。2017年中国城市群面积约占全国的28%,经济总量占全国的80%以上。顺应新型城镇化发展,推动城市群建设,提升城市群发展能级,既是对国家做贡献,也是对世界做贡献。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在全国建设19个高质量发展的城市群,高质量、高效率的城市群必然是高能级的城市群,是以新旧动能转换作为驱动引擎的城市群,是在国际上具有核心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城市群。高能级的城市群以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新动能,新动能的释放和能级的提升将推动城市群进一步实现高质量发展。未来城市群发展将走创新驱动、开放合作、生态资本、协同共享、智慧拉动的能级提升之路。

依靠科技创新提升城市群发展能级,建设创新型城市群

创新是提升城市群发展能级的第一动力,《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等都先后提出建设创新型城市。创新型城市群是指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以自主创新为主导,以创新文化为基础,主要依靠科技、知识、人力、文化、体制等创新要素驱动发展的城市群。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目前我国已进入到2020年建成创新型国家的全面攻坚阶段。创新型城市群是开展国家创新活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基础与力量之源,是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关键环节,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核心引擎,是加快国家新型城镇化进程与乡村振兴的重要路径,因而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

通过提升自主创新、产业创新、人居环境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能力,实现新旧动能转换,不断提升城市群发展能级。目前我国城市群综合创新水平、自主创新水平、产业创新水平、人居环境创新水平、体制机制创新水平普遍偏低的原因在于创新型城市群建设面临着投入、收入、技术、贡献和人才等方面的瓶颈,存在着城市研发投入与企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低、城市新产品销售收入占产品销售收入比重低、城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低、城市对内技术依存度低、城市发明专利申请量占全部专利申请量比重低、城市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低、城市公共教育经费占GDP比重低等“七低”问题。因此,未来创新型城市群的建设要以自主创新为主导战略,以提升国际竞争力为目标,以实现科学发展为根本,以聚集创新人才为关键,以产业创新为重点,以体制机制创新为依托,加大投入,化解瓶颈,协同创新,最终建成创新体系健全,创新要素集聚,创新特色鲜明,创新活力充沛,创新环境优良,创新人才汇集,自主创新能力强,科技支撑引领作用突出,经济社会效益好,在区域、国家乃至全球范围内辐射引领作用显著的创新型城市群。

在创新型城市群建设过程中,把建设创新型城市群作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核心载体,把提高城市群的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建设创新型城市群的关键,把构建开放的城市群创新体系作为创新型城市群建设的重点,把突破体制机制障碍优先推进制度创新作为建设创新型城市群的切入点,把打造创新高地和创新平台建设作为创新型城市群建设的立足点,把引进培养高级创新人才作为创新型城市群建设的出发点。

在提升城市群发展能级的过程中,构建以创新型城市为重要节点的城市群创新格局。未来我国城市群综合创新的重点地区主要在东部地区,东部地区的城市是我国提升综合创新能力、提高创新在国际舞台上战略地位的重点创新高地,也是确保我国到2020年建成为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支撑,广大中西部地区则是未来我国城市群创新和创新领域的重点接替地区。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出发,构建由“全球创新型城市—国家创新型城市—区域创新型城市—地区创新型城市—创新发展型城市”共5个层级组成的国家创新型城市空间网络体系,形成由4个全球创新型城市、16个国家创新型城市、30个区域创新型城市、55个地区创新型城市和200个创新发展型城市组成的国家城市创新网络空间格局,以创新型城市的网络格局支撑中国城市群的创新格局建设。

依靠生态资本提升城市群发展能级,建设生态型城市群

“绿色”是城市群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必须坚持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形成城市群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推进美丽城市群建设,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新贡献。

生态型城市群是城市群发展的最高境界和最佳选择。生态型城市群是围绕生态城市建设而发育起来的一种新型城市群建设模式,是社会、经济、文化和自然高度协同和谐的复合生态系统。其内部物质变换、流动和信息传递构成环环相扣、协同共生的网络,具有实现物质循环再生、能量充分利用、信息反馈调节、经济效益增加、社会高度和谐、人与自然协同共生的机能,是经济社会法则与自然生态法则相融合的产物,也是人类追求的最理想和最高境界的城市群发展模式。建设生态型城市群是人类经过长期反思后的理性选择,可以断言,生态型城市群将是人类的必然选择,甚至是唯一的选择。

生态型城市群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一是要求城市群发展中注意保护自然环境,更多地使用可再生资源和能源,保证可再生资源和能源的自我更新能力,保持生态多样性,保护一切自然资源和生命支持系统。二是要求合理配置资源,公平地满足后代在发展和环境方面的需要,不因眼前的利益而用掠夺的方式促进城市群的暂时繁荣,也不为自身的发展而破坏区域的生态环境。从这个意义上讲,生态型城市群必然是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群;不是单纯追求环境优美或经济繁荣,而是兼顾社会、经济和环境三者的整体效益,不仅重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更注重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是在整体协调的新秩序下寻求发展。

依托生态资本,提升城市群发展能级的路径在于:开发生态资本,通过分步建设生态城市和生态文明城市,培育生态型城市群,把城市群的“绿水青山”通过新旧动能转换为“金山银山”。最大限度地发挥城市群生态本底资源优势,把城市群的真山、真水、真空气和真环境等生态资本作为最重要的资本,依托生态资本,积累生产资本,提升生活资本,把城市群建成为最具发展潜力的生态型城市群。在绿色生态型城市群建设过程中,要按照建设“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国家生态城市—国家生态文明城市”的四步走计划,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生态经济,把城市群内的城市建设成为国家生态型城市和国家生态文明城市,确保城市由生态城市迈向更高层次的生态文明城市。以生态产业为主线,推进城市群经济结构的生态化,大力发展生态经济。构造全新的生态经济结构,培育人性化的生态产业。建设包括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生态商务、生态型城镇、生态家园和生态产品在内的生态型国民经济体系,强化国民经济发展和经济社会活动的生态化,强化产业发展与产业结构的生态化,强化城市建设的生态化,形成具有深刻生态烙印的经济结构,激活后发优势,做强生态产业,建设绿色生态的城市群。

依托开放合作提升城市群发展能级,建设开放型城市群

城市群是世界经济重心转移的重要承载地,发挥着国际增长中心或国家增长中心的重要功能,开放合作是城市群繁荣发展和能级提升的必由之路,必须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持内外需协调、进出口平衡、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引资和引技引智并举,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科学有序建设国际大都市和国际化城市,提高我国城市群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构建广泛的城市群利益共同体。

依托开放合作提升城市群发展能级,需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统领,坚定不移实施国际化战略,循序渐进地建设国际大都市和国际性城市。站在全球化和中国国情的双重高度,把建设国际大都市作为我国城市群发展能级提升的长期战略目标,确保中国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参与全球合作与竞争,争取更多的主动权,成为全球城市体系和全球产业体系中无可替代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要按照循序渐进、量力而行、中西结合、民生优先的总体原则,把建设国际大都市作为我国城市群建设和能级提升的重要战略举措,鼓励北京、上海、深港澳等已经成为国际大都市的城市,积极创造条件,进一步向世界城市的目标迈进,为建设世界性城市群奠定基础。另外,有重点地培育若干个条件相对较好的城市,向建设国际大都市的目标迈进。最终在我国形成由世界城市、国际大都市和国际性城市三个能级组成的中国国际化城市体系新格局。

在建设国际大都市和国际型城市群的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好“渐进”与“跃进”,“本土化”与“国际化”,“造势”与“造市”,“专业性”与“综合性”,“官政”与“民生”等五种关系,适时适机适度地建设符合中国国情与特色的、具有较大国际影响力的国际大都市,学会在全球化里准确定位城市群,在城市群里根植全球化的现代元素,推进城市群的国际化进程及品牌建设,使城市群在国际化竞争中永葆竞争力和影响力。按照国际大都市的建设条件与标准,通过综合分析比较,初步判断我国在未来的20-50年有可能建成30个左右的国际大都市,包括3个世界城市(香港—深圳—澳门、上海、北京)、12个国际大都市(广州—佛山、天津、重庆、南京、沈阳、成都、武汉、西安、杭州、青岛、大连、厦门)和15个国际性城市(苏州、南宁、哈尔滨、长春、昆明、海口、宁波、温州、长沙、合肥、济南、福州、乌鲁木齐、郑州、唐山),形成由世界城市、国际大都市、国际性城市三个层级组成的中国国际大都市建设体系,成为国际型城市群建设的重要支撑。要以全球化的战略眼光进一步加大我国对外开放力度、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积极探索建立与国际经济规则相适应的体制机制,打造国际化服务平台,不断优化国际化大都市建设的投资环境。顺应全球经济由制造业经济向服务型经济的战略转变,大力发展处在价值链高端的先进制造业和以金融保险、现代物流等为主的生产性服务业,逐步提升城市群建设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以内陆中心城市和城市群为依托,建设内陆开放战略支撑带,推进双边国际合作产业园建设。把我国城市群建成全球产业链上不可或缺的战略节点,成为全球核心价值链上的利益共享城市群。

依托协同联动提升城市群发展能级,建设共享型城市群

城市群形成发育的过程是一个将多个城市间的竞争转为竞合的“一体化”过程,当某一特定区域内的多个城市之间为化解日益严重的城市病,由竞争转为竞合,通过规划同编、产业同链、城乡同筹、交通同网、信息同享、金融同城、市场同体、科技同兴、污染同治、生态同建的过程,实现了区域性产业发展布局一体化、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区域性市场建设一体化、城乡统筹与城乡发展一体化、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一体化、社会发展与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这六大一体化时,可以判断这个特定区域发育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城市群。多个城市之间相互依赖、相互促进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共同体、利益共同体、环保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这需要强化城市间的协同联动,优先提升城市群核心城市的发展能级,把核心城市的辐射带动能力作为提升城市能级的心脏,通过核心城市群发展能级的提升和辐射带动作用,提升以核心城市为核心的都市圈发展能级,把都市圈建设作为提升城市群能级的核心腹地,通过提升都市圈的发展能级,进一步提升城市群的发展能级,构建城市群能级提升的动态传递规律,进而推动竞争力由核心城市传递到都市圈,再传递到城市群,最终形成国家竞争力和国际竞争力。

在推进城市群一体化发展进程中,建议发展共享经济,建设共享城市,共建共享区域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共享资源与市场,共享人才与人力,建设共享型城市群。重点探索建立城市群共享协调模式,创新城市群要素市场管理机制,破除行政壁垒和垄断,促进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建立城市群成本共担和利益共享机制,促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共建共享,促进创新资源高效配置和开放共享,推动区域环境联防联控联治,实现城市群一体化发展。

通过发展智慧产业提升城市群发展能级,建设智慧型城市群

智慧城市群是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撑、知识社会下一代创新(创新2.0)环境下的城市群。智慧城市群基于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以及维基、社交网络、Fab Lab、Living Lab、综合集成法等工具和方法的应用,营造出有利于创新涌现的生态环境,实现全面透彻的感知、宽带泛在的互联、智能融合的应用,以及以用户创新、开放创新、大众创新、协同创新为特征的可持续创新。

推进智慧城市群建设是我国城市群发展的新方向。2014年3月16日发布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明确提出,要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统筹城市发展的物质资源、信息资源和智力资源利用,推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应用,实现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强化信息网络、数据中心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促进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区的政务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强化信息资源社会化开发利用,推广智慧化信息应用和新型信息服务,促进城市规划管理信息化、基础设施智能化、公共服务便捷化、产业发展现代化、社会治理精细化。智慧城市群是未来中国城市群发展的一个新的重要方向,是城市群发展进入到高级阶段的产物,它将直接影响着中国城市群发展的空间格局。

顺应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到来,智慧城市群作为未来城市群发展的新形态,为了建设好智慧城市群,建议集成引进国际国内最先进的智慧技术、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大数据技术、低碳技术等高科技技术,着重发展智慧农业、智慧制造业、智慧服务业等智慧产业,构建智慧型产业体系,将智慧城市与智慧产业有机融合,优化发展智慧生态空间,智慧生产空间和智慧生活空间,形成“三生”智慧空间优化组合的新模式,形成产城融合程度高的示范区,以城促产,以产促城,避免出现智慧城市群建设的空心化和产业发展的空心化。

为了加快智慧城市群建设,建议依托网络通信技术、信息采集与物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3S”技术、三维可视化与虚拟现实技术、安全维护技术等智慧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大力发展智慧产业,包括智慧服务业、智慧制造业和智慧农业等多种行业,将其作为支撑未来中国城市群发展的新支撑产业。一是大力发展智慧服务业,包括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政务、智慧金融、智慧教育、智慧旅游、智慧管理和智慧安防等,这是智慧城市群建设最重要的产业支撑,涵盖智慧城市群建设的多种智慧服务;二是积极发展智慧制造业,包括智能产品制造、智能制造服务、智能制造装备、智能制造系统等;三是兼顾发展智慧农牧业,包括智慧种植业、智慧林业、智慧畜牧业和智慧渔业,这是集新兴的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和物联网技术为一体,依托部署在农业生产现场的各种传感节点和无线通信网络,以实现农业生产环境的智能感知、智能预警、智能决策、智能分析、专家在线指导,为农业生产提供精准化种植、可视化管理、智能化决策的新业态;四是实时发展智慧云(计算)产业,延伸智慧城市群建设中的智慧云计算产业链,建设智慧云计算产业园,发展以云计算数据中心、云计算平台为主的云计算产业,做好产业链各核心环节建设,加快与云计算有关的基础设施建设,建设智慧城市群云计算数据中心,搭建智慧城市群云计算平台。

综上所述,城市群发展能级与核心竞争力提升需要依托科技创新、开放合作、生态资本、协同共享、智慧拉动等路径,通过新旧动能转换和能级的提升,将我国城市群逐步建成高能级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型城市群、生态型城市群、开放型城市群、共享型城市群和智慧型城市群,并最终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世界级城市群。

【本文作者为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国地理学会人文地理专业委员会主任;本文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特大城市群地区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机理及胁迫效应”(项目编号:41590840、41590842)成果】

责编:李 懿 / 蔡圣楠

责任编辑:贺胜兰
标签: 能级   城市群   路径   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