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思想理论 > 时事洞察 > 正文

国家社科重大项目“网络与数字时代增强中华文化全球影响力的实现途径研究”开题

智能媒体时代,媒介技术打破文化传播的物理限制,形成一个超级链接的“全球数字文化空间”,网络与数字变革了中华文化全球传播的媒介生态,打破了中华文化全球传播的传统模式。以“网络与数字”为背景的中华文化全球传播体系的构建成为理论与现实的双向诉求,传播力决定影响力,中华文化哪些内容适合全球传播,如何传,以何途径传?如何监测与保障其影响力?

2018年12月27日,国家社科重大项目“网络与数字时代增强中华文化全球影响力的实现途径研究”在上海交通大学徐汇老图举办,首席专家童清艳教授做了总体介绍,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副书记顾锋教授致辞,报告会由上海交通大学文科建设处处长吴建南教授主持。

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导,媒介素养研究中心主任童清艳

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导,媒介素养研究中心主任童清艳

首席专家童清艳指出,增强网络数字时代中华文化全球影响力的实现途径毫无疑问是国家战略大事。我国的国际影响力日益提升,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建“一带一路”等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同,而传播力决定影响力:

文化传播物理空间被网络与数字打破

文化传播因技术达成无国界的全球传播,国际间信息流通由以“民族—国家”为疆界的国际传播向“无远弗届”的全球网络超文本链接传播演进。

各类社交、社会化媒体为全球文化传播带来新变数

让全球文化共生传播,让不同文化圈层主体实现全球跨层接触与互动,加强不同民族性格、文化观念主体间的交流与联系,提升文化的全球辐射力。

网络与数字逆转了全球文化实力对比的定势传播

网络与数字有效整合传统媒体与各类新兴媒体,形成多平台、全方位的传播,跨越意识形态壁垒,减少文化折扣,为发展中国家赋予平等传播权利。

文化生产和全球传播形成新的模式

科技让文化传播随时无处不在,冲破时空的限制,将不同地域、不同国家的人们链接在一起,使得信息更快、更多、更立体地汇通世界各地,加速全球文化交融,也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文化身份认知的混杂。

如何在技术给人类带来的福祉中,在全球范围,实现中华文化从线上到线下的文化体验结合,完成“365天*24小时”有效传播,让世界感受中华文化可识别性的美学和文化,达成其独特的文化张力,丰富人类文明的多样性?

童清艳教授认为,此课题核心问题关注研究中华文化内容的传播力,不仅挖掘优秀传统文化内容,也挖掘优秀当代文化内容;研究如何有效提炼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研究如何以全球人信任与接收的网络数字文化表述方式去传播中华文化,并通过合适的媒体平台精准展示出来,传播到全球,用中华文化打造文化创意产品IP。课题聚焦以下四点:

1.中华文化全球网络与数字传播内容的遴选标准,包括传统文化(茶文化、中医文化、国画、太极、武术、汉字、诗书典籍等内容)、文化遗产(民俗、文化地标、音乐等内容)现代价值观(和谐世界、中国文化价值观等内容)。

2.有关中华文化全球传播的数字平台研究,中华文化全球传播平台的研究之前主要围绕“一带一路”与“孔子学院”两大传播平台展开。

3.有关中华文化内容传播机制研究,基于网络与数字语境的全球文化传播,中华数字文化应建立怎样文化内容传播机制?如何在内容筛选上注重简约,思维定位上注重读者体验,关注中华文化全球有效传播研究。

4.有关中华文化全球影响力增强途径研究,针对中华文化全球传播现状,研究中华文化数字传播战略、数字传播机制、数字传播内容、数字传播形式、平台等,形成一套崭新的数字文化全球传播体系。

该课题题从传播学、产业经济学视角,研究文化传播力,研究如何结合科技力量创新中华文化表达内容、传播形式,预期目标一是资料文献发现,开发腾讯有关“科技+文化”数字文化传播案例以及相关数字文化数据资料,开展产学研合作,培育中华优秀网络数字文化全球传播企业;二是研究如何进一步开发中华文化数字内容IP,推动全球开展中华文化方面的合作;三是净化国内文化传播环境,提升中华文化全球公信力;四是建立中华文化全球传播网络数字保障体系,以及为政府、企业提供决策咨询,提交政府等文化机构专家意见稿;编写有关增强中华文化全球网络数字传播的策略报告;制定规范传播中华文化内容的标准;制定中华文化全球传播的体系;提出中华文化全球网络数字传播相关政策建议;为增强中华文化全球竞争制高点提出系列方案。

腾讯研究院全程参与课题的建设,作为课题的参与者,为课题研究提供丰富的企业文化传播实践案例,内容涉及博物馆、兵马俑、传统工艺、传统建筑、道家文化、敦煌、故宫、国产动漫、京剧、昆曲、民族文化、诗词歌赋、武侠文化、长城、中国历史、中国神话等议题。

该课题从学理视角,将战略定位于“科技+文化”的腾讯大量案例资料从内容特征、表达形式、平台特征、传播效果、受众演变、网络与数字化现状与发展趋势展开,另一方面将基于“科技+文化”的融传播理念,从科技视角审视文化内容创意、传播形式与传播效果,剖析传播内容的复杂性、统一性与适用性。基于对以上案例资料和相关数据的梳理、归类及分析,能有效总结出中国最新网络数字全球文化传播的总体境况与发展趋势,有助于课题达成研究目标。

评议组专家听取了有关课题研究背景、核心问题、研究内容、预期目标的汇报,对该课题独到学术价值、应用价值和社会意义予以高度肯定,认为,该课题基于科技与文化的融传播构建网络与数字传播理论体系,拟实现研究方法创新,为新时期中华文化全球传播提供理论与方法指导;从文化全球传播角度对国家文化发展战略予以回应,从遴选机制、途径、保障体系三个层面切实增强中华文化全球影响力;有助于加强中华文化全球传播活力,增强民族文化自信,提升综合国力。

评议组认为,课题框架设计合理、逻辑严密,前期研究丰富,研究团队跨学科,打通产学研多领域,与腾讯研究院紧密合作,可以非常清晰地把握中华文化全球传播的内容现状、平台现状、网络与数字背景下的科技与文化融传播趋势。

评议组对该课题的创新性思路也予以肯定。该课题认为需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华文化全球传播内容数据库、“社交+智能+共享”中华文化全球传播平台,建设“中华文化+科技”的新文创的产业,以及基于网络数字传播视角去研究文化影响力,丰富中华文化适合全球传播的网络数字表达形式,创新网络与数字传播理论体系,创建全新的中华文化传播理论体系,如国别文化信任中的受众理论、数字文化理论、数字文化传播效果理论,并构建立体化的学科体系。

课题首席专家童清艳教授表示,后续研究要强化“影响力”维度、“遴选机制”研究;加强全球文化传播应用案例分析,引入有关中华文化和全球传播相关学者、专家,以期推出更高质量研究成果。

1

与会的专家学者有来自政府机构的上海市文创办副主任强荧,来自企业的东方国际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童继生博士、腾讯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孙怡、俞点,以及上海交通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院长、中国网络空间安全协会副理事长李建华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张国良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苏宗伟教授、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陆地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党委书记单世联教授、李武副教授以及上海交通大学文科科研处和其他一些课题参与学者、工作人员。

此次开题报告会,评议组专家与课题组成员进行深入思想交流与学术探讨,有利于课题组对项目的重点、难点进一步识别和聚焦,为研究的顺利进行奠定基础,为践行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努力创造光耀时代、光耀世界的中华文化”进行有力的学术实践。

[责任编辑:赵光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