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思想理论 > 深度原创 > 正文

攻克深度贫困堡垒:地方党政“一把手”的重要使命

【摘要】 深度贫困地区的脱贫关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后一群人”和“最后一公里”。在深度贫困堡垒战中,党和政府的“一把手”是“第一责任人”,负有“政治责任”“担当责任”和“问责责任”。正确面对深度贫困堡垒战中的问题,在找准“贫根”的基础上精准施策,是党政“一把手”攻克深度贫困堡垒的重要使命。

【关键词】深度贫困地区  脱贫攻坚  党政“一把手”   第一责任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识码】A

“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是中华民族的千年梦想。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从现在到二○二○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中国共产党的庄严承诺。截至2017年底,全国农村贫困人口还有3000多万人。这3000多万贫困人口大多分布在深度贫困地区,即自然条件差、经济基础弱、贫困程度深的地区。用数字量化指标定义深度贫困地区,就是指贫困发生率超过18%的贫困县和贫困发生率超过20%的贫困村。让深度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如期脱贫,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

在深度贫困堡垒战中,党和政府的“一把手”是“第一责任人”,负有“政治责任”“担当责任”和“问责责任”。正确面对深度贫困堡垒战中的问题,寻求破解深度贫困之策,决定着深度贫困堡垒战的成败。

党政“一把手”在深度贫困堡垒战中负有“第一责任”

攻克深度贫困堡垒是脱贫攻坚战中的硬仗,要打赢这场硬仗、啃动这块硬骨头,需要动员从中央到地方、从集体到个人、从社会到企业的各方力量,聚成合力,攻坚克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强化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责任制”,党政“一把手”要“当好扶贫开发工作第一责任人”“重点攻克深度贫困地区脱贫任务”“加强工作第一线的组织领导”。

首先,党政“一把手”在深度贫困堡垒战中的“第一责任”是指“政治责任”。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第一个百年目标”,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国家长治久安和党执政根基的稳固。对于深度贫困地区脱贫这项工作,各级党政“一把手”一定要提高政治站位,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把此项工作当成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来抓,严格按照中央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行动部署,坚持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管理体制,强化省市县乡村五级书记齐抓共管扶贫工作的局面和各级党政“一把手”的“第一责任”。通过签责任书、立军令状等办法,层层传导压力,让党政“一把手”从政治高度认识深度贫困地区脱贫工作的重要性,狠抓落实,扎实推进各项工作,确保深度贫困地区的人民能如期同全国人民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其次,党政“一把手”在深度贫困堡垒战中的“第一责任”是指“担当责任”。距离脱贫攻坚工作完成的预期时间只有不到三年,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要让深度贫困地区如期脱贫,是一项无比重要、无比紧迫的政治任务。在提高政治站位、提升政治认识、承担政治责任的同时,党政“一把手”必须要有担当。勇于担当、善于担当,是“第一责任”的题中应有之义,党政“一把手”必须具有“勇担重任在肩”“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意识,才能够落实推进各项工作。有担当,才能迎难而上;有担当,才能令出必行、善抓敢管;有担当,才能以身作则、躬身亲为。

最后,党政“一把手”在深度贫困堡垒战中的“第一责任”是指“问责责任”。中央多次召开座谈会,作出了一系列决策部署,取得了脱贫攻坚的显著成效,形成了扶贫减贫脱贫工作的“中国经验”。目前,脱贫攻坚的重点是深度贫困地区,要打赢这场“硬仗”中的“硬仗”,就要在推广经验的同时,吸取教训、总结问题、加强管理、完善机制。其中,加强问责是党政“一把手”必须承担的责任。对于深度贫困地区的脱贫工作,总有一些领导干部不作为,甚至是胡作为,或不认真搞调查研究,拍脑袋决策;或搞形式主义,没有做到真扶贫、扶真贫;或搞面子工程,垒大户、树典型;或弄虚作假,搞数字脱贫;或挪用扶贫资金,贪污腐败……对这些影响脱贫进程的违规违纪问题,党政“一把手”要态度鲜明、及时通报、严肃问责、严格执法,并认真查摆问题及原因,构建完善、公开、透明、有效的监督体制机制和责任追查奖惩机制,以保障深度贫困地区如期顺利脱贫。

党政“一把手”攻克深度贫困堡垒面临的突出问题

截至2017年底,我国仍有334个深度贫困县贫困发生率达11%,有1.6万多个深度贫困村贫困发生率超过20%,到2020年还要完成3000多万人脱贫的艰巨任务,难度之大可想而知。问题的关键是,剩下的脱贫任务大都处于深度贫困地区,这些地区的贫困人口要么生存环境极为恶劣,要么根本不具备脱贫能力,要么因脱贫成果不牢固而再次返贫……

在攻克深度贫困堡垒的过程中,各级党政“一把手”都面临着各种问题和矛盾,这对他们的工作能力而言绝对是一种考验和挑战。

第一,深度贫困地区的致贫原因复杂,脱贫难度较大。深度贫困地区的贫困程度非常深,并且连片存在,比如我国西藏和四省藏区、南疆四地州、四川凉山、云南怒江、甘肃临夏等地区,本身是生态环保的脆弱区,不适宜人类生存居住,属于“一方水土不养一方人”的区域,这些连片区的贫困发生率普遍在20%左右。还有一些贫困县,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年6月的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上指出:“据国务院扶贫办对全国最困难的20%的贫困县所做的分析,贫困发生率平均在23%,县均贫困人口近3万人,分布在14个省区。”再有就是贫困村,“全国12.8万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居住着60%的贫困人口,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严重滞后”。这些集中连片贫困地区的贫困程度已经超过了深度贫困区贫困县18%的贫困发生率,足见其贫困程度之深。

从宏观层面讲,深度贫困地区的致贫原因有五大类:一是集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于一体,自然地理、经济社会、民族宗教、国防安全等问题交织在一起,加大了脱贫攻坚的复杂性和难度;二是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发展滞后;三是社会发育滞后,社会文明程度较低;四是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发;五是经济发展滞后,人穷村也穷。从微观层面讲,各户有各户的情况,各人有各人的贫因:有的人因病致贫、因残致贫;有的人虽具备劳动能力,但缺乏资金和岗位;有的人因为缺少技能和文化知识,无能力创收增收;有的人本来已经实现脱贫,却因病、因灾等突发事故再次返贫。当然,也有一些人习惯于接受政府救济和“保姆式”扶贫,一味地“等、靠、要”,缺乏脱贫的内生动力而安于贫困。贫困的原因总是多种多样的,也正因为如此,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基本方略才有了实际意义。

第二,党政“一把手”攻克深度贫困堡垒需要协调各种矛盾。一是需要协调深度贫困地区脱贫短期目标与经济社会发展长期目标之间的矛盾。按照党中央的决策部署,我国的脱贫工作正在坚实地向前推进,目前已经到了攻城拔寨、冲刺决战的阶段。各级党政“一把手”都把脱贫攻坚作为政治任务、头等政务,不仅把个人主要工作精力都投入到了这项工作中,而且在资源调配、资金拨付、人才配置等方面都倾向于脱贫工作,但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对贫困地区长期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支持和投入减弱。深度贫困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是实现永久脱贫的大前提,如何处理好深度贫困地区长远发展和短期脱贫之间的矛盾,是党政“一把手”面对的重要问题。

二是需要协调深度贫困地区的贫困人口短期脱贫与重返贫困之间的动态转换矛盾。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是一项系统工程,绝不是仅仅通过政府单方面的“输血式”救助就能完成的。我们要看到,贫困人口在一段时期内的收入增加或许能够使其暂时脱贫,但是从长期来看,由于各种原因脱贫的人口可能会重入贫困人口的行列。即使通过建档立卡对贫困人口的脱贫返贫状况进行动态追踪,也难以在短期内从根本上解决这种脱贫返贫之间的转换问题。因此,要从根本上拔除贫根,增强贫困人口脱贫的内生动力和能力才是根本。

三是需要协调中央和地方在脱贫督查、考核、验收等方面存在的各自为政、不相衔接的矛盾。从大目标上看,中央和地方完成脱贫的目标高度一致,但在工作机制和考核办法上,中央和地方的具体指标体系却存在差异,这无疑加重了地方脱贫工作的信息填报任务。如何使中央和地方脱贫工作更好地协同、对接,是党政“一把手”需要妥善解决的问题。

第三,党政“一把手”领导脱贫工作的能力要不断提升。深度贫困地区的脱贫攻坚要求党政“一把手”负起“管总”的第一责任,这客观上要求党政“一把手”要具有强大的组织协调、统筹管理、协同协作能力。首先,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党政“一把手”要善于集聚各方力量,为深度贫困地区脱贫出谋划策;其次,要完善制度,除了硬性规定派驻人员任期内未完成脱贫任务不能离职外,还要把落实脱贫的实绩与职位升迁联系起来,通过制度的完善推进脱贫攻坚工作;再次,党政“一把手”对深度贫困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要有长远规划,只有深度贫困地区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不断完善、医疗水平不断提高、教育资源持续供给,才能断掉贫困地区的“贫根”,实现贫困地区的永久性脱贫。

攻克深度贫困堡垒需要在找准“贫根”的基础上精准施策

在提高政治站位、认清困难和问题之后,各地党政“一把手”应当在以下几个方面发力,扎实推进深度贫困地区的脱贫工作。

首先,坚持人民立场。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这一问题上,各地党政“一把手”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从根本上讲,扶贫脱贫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好日子。“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让深度贫困地区的人民如期脱贫,同全国人民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昭示了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因此,在推进深度贫困地区脱贫工作的同时,各地还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这项工作得失的基本标准。正如习近平总书记2015年6月考察贵州遵义花茂村时指出的:“群众拥护不拥护是我们检验工作的重要标准。党中央制定的政策好不好,要看乡亲们是哭还是笑。要是笑,就说明政策好。要是有人哭,我们就要注意,需要改正的就要改正,需要完善的就要完善。”

其次,坚持实事求是原则。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脱贫攻坚的基本方略,这一基本方略的核心要求在于“精准”:贫困人口识别要精准、贫困程度定位要精准、致贫原因查找要精准、脱贫施策要精准。“精准”的要求就是要改变过去那种大水漫灌式的扶贫,从而因地、因人、因原因、因程度、因类型施策,找准贫根、精准滴灌、靶向治疗,这些都体现了实事求是的原则。信息数据的获得、贫困实情的掌握,要求党政“一把手”入一线、查实情、出实招;真抓实干、亲力亲为,实现人、财、物等各项资源的最优配置。

最后,采用正确方法。只有立场、原则、方法正确,脱贫工作才能扎实推进。概括地讲,党政“一把手”要掌握一点唯物辩证法,方有助于取得脱贫攻坚的最终胜利,巩固脱贫的成果。例如,在深度贫困地区短期脱贫与长期发展的问题上,党政“一把手”切忌犯短视错误,要认识到深度贫困地区的发展问题是更长远的问题,发展水平提高了,产业做强了,贫困地区人民的获得感也会相应提升。当然,在这个共享发展成果的过程中,我们不能简单依靠发展的“溢出效应”,政府也要积极作为。比如,在深度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脱贫的内生动力和外援之间的关系问题上,党政“一把手”要在资源、项目、资金等方面倾向于深度贫困地区。不仅如此,扶贫要同扶智、扶志相结合,贫困群众有能力、有决心、有志气通过自身努力改变贫穷的现状,才能让脱贫成果更牢固、更可持续。再比如,在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的关系问题上,我们永远都不能单方面地认为政府应责无旁贷地包揽一切。“众人划桨开大船”,对于脱贫攻坚这样一个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党建等各方面的系统工程,集聚各方智慧,共同为脱贫攻坚贡献力量,才是上策。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研究员)

【参考文献】

①习近平:《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讲话》,新华网,2017年8月31日。

②《习近平考察贵州:政策好不好 要看乡亲们是哭还是笑》,新华网,2015年6月17日。

责编/王妍卓    美编/李祥峰

[责任编辑:孙渴]
标签: 一把手   堡垒   党政   使命   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