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思想理论 > 深度原创 > 正文

古镇蕴含大格局

南浔古镇,是名扬中外的江南六大古镇之一。江南六大古镇,无论周庄、同里、甪直、南浔、西塘、乌镇,都是我国江南水乡风貌最具代表性的名片,也是我们正在建设的美丽中国的一组个性鲜明的典型群体。把这些名片打造好,把这群典型的品格进一步提升,关键在于把古镇文化遗产保护好,使之在新时代焕发出新活力。

这些年来,南浔古镇十分注重遗产保护,同时,全面推进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取得了突出成绩。在南浔,众多名胜古迹与自然风光和谐融化,游人如织,领略着江南水乡古镇清丽婉约的诗情画意,品味着历史胜迹浓郁深邃的文化底蕴。南浔的经济建设成就喜人,南浔没有森林,但这里生产的地板却在全国地板市场占据了三分之二的份额,南浔没有钢厂,但这里生产的电梯却蜚声海内外。南浔在文化建设方面更是获得了国内外高度赞赏,不仅获得了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杰出贡献奖,而且被评为中国十佳古镇、中国魅力名镇、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国家卫生镇、全国文明镇、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等等。

南浔古镇的文化遗产保护,为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提供了基础。而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又为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动力和活力。这种良性循环,就是人们说的文化遗产的活态保护。在我看来,这种活态保护的根本要义,就是要使文化遗产受到我们当今社会生活方式以及价值追求的保护,并使之成为我们生活方式的一部分、成为我们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就不限于固态静化的保存和延续,还要进一步理解和发掘文化遗产的精神价值,传承发展它在今天仍然有生命力、有价值的东西,努力加以创新性发展、创造性转化。因此,有必要提出一个问题,即:在江南六大古镇中,不仅要了解它们的共同性,还要抓住南浔的特殊性;在这种共同体与特殊性的辩证统一中,我们才能更好地发现南浔古镇遗产在今天仍然有生命力的东西,并使之随时代的发展而延续和发展。换一句直白的或许有些简单化的话来讲,面对江南六大古镇的选择,为什么要去南浔?去了周庄镇、乌镇,还要去南浔吗?这个问题搞得越清楚,对南浔古镇遗产的活态保护可能就越自觉,也越有效。

南浔古镇的文化遗产确实丰富多彩,要抓住它的独特的东西需要提炼,需要讨论和研究。我不揣浅陋,以为南浔有三大现象是不但体现江南水乡古镇共同性,而尤其体现南浔古镇特殊性的。

一是南浔古镇的辑里湖丝及丝商巨富。南浔的辑里湖丝,历史悠久、驰名中外。曾获首届世博会金奖,至今故宫修复皇宫文物仍然专用辑里湖丝。南浔自古借大运河以及江南水运之便,丝商生意兴隆,在清代南浔出现近百家丝商巨富,是中国近代最大的丝商群体。他们积累了巨量财富,其中最大的四家,财富抵得上清末朝廷一年的收入。

二是南浔古镇中西合璧风格的江南名园及开放的文化气度。由于交通便利、商业发达、富可敌国,南浔自古以来就文化昌盛,书香不绝。参加科举考试的多,做官的也多,南浔在宋明清三代出了41名进士,明代时就有“九里三阁老,十里两尚书”之谚。财富、文化和地位,又为南浔园林建筑的发展提供了前提。南浔多名园,最著名的是江南名园小莲庄和嘉业藏书楼。《江南园林志》就称赞南浔“以一镇之地,而拥有五园,且皆为巨构,实为江南所仅见”。而且南浔的江南名园中,还多有中西合璧的风格,甚至完全仿造西式洋楼,却包藏在中式的高墙深院中。这在我国建筑史、园林史上蔚为奇观。

三是南浔古镇享誉“民国第一镇”。上世纪初,以张静江为首的南浔富商积极支持孙中山先生的革命活动,为民国的建立做出了历史贡献。孙中山先生就任大总统时,曾说南浔应为特别市,肯定了南浔与民国的这种特殊渊源。这方面的历史资料,还有待继续发掘和研究。

从这些现象可以说,在南浔古镇的“小桥、流水、人家”之间,蕴含着大格局、大气度。发现它,研究它,升华它,继续在实践中探寻文化遗产的活态保护吧。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谢帅]
标签: 古镇   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