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思想理论 > 深度原创 > 正文

为社会组织构筑党建“红色阵地”

核心提示: 加强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对于引领社会组织正确发展方向,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夯实党的执政基础有着重要意义。社会组织应积极调整党建工作思路,发挥自身优势,创新工作形式,利用多样资源,打造“红色阵地”,通过提高党的建设能力推动社会组织履行公共服务职能。

【摘要】加强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对于引领社会组织正确发展方向,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夯实党的执政基础有着重要意义。社会组织应积极调整党建工作思路,发挥自身优势,创新工作形式,利用多样资源,打造“红色阵地”,通过提高党的建设能力推动社会组织履行公共服务职能。

【关键词】社会组织  党建工作  互联网  发展路径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从党的执政建设角度讲,社会组织是社会公共服务的重要力量,是党开展群众工作的重要阵地,因此,加强党建工作,明确其在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的任务,对于社会组织的完善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目前社会组织在党建工作开展中普遍存在着党组织建设困难,党员发展困难,党建工作思路不合理,党建工作效果得不到巩固等问题。对此,社会组织应坚持党的领导,高度重视开展党建工作,主动迎接新时期的挑战,利用互联网思维推动党建工作的发展与完善,从而打造思想坚定、组织健全、队伍完善、服务全面的“红色阵地”。

扩大社会组织党建工作覆盖面,推动网络党建工作模式的构建

党组织的完善、管理机制的构建是推动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基本保障。社会组织在加强组织建设,扩大社会组织党建工作覆盖面的过程中,首先,要依托民政部门,完善党委开展组织结构,针对不同性质的社会组织开展差异化的党建工作,如对于没有业务主管单位的社会组织,可以由民政部门负责党建工作;对于有业务主管单位的社会组织,由业务主管部门负责其党建工作;对于关系到社区就业、养老、培训等问题的社会组织,可以利用社区党组织开展工作。其次,完善党建工作会议制度,利用网络平台搭建信息沟通渠道,及时把握社会组织的党建工作动态,并利用线上线下会议相结合的管理制度,推动党建工作经验的交流,加强党建经验的传播。最后,建立党建与业务相融合的工作制度,根据社会组织服务内容,渗透党建工作,凸显党建工作特色,同时民政部、社区党组织应建立考核评价机制,根据党建工作与业务融合情况,设计星级评价,并给予相应表彰奖励,总结经验,开展社会组织党建示范点,促进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全面提升。

此外,在互联网背景下,社会组织党建工作还应积极整合党建资源,创新党建工作载体,强化社会组织党建“红色阵地”建设,通过线上线下的有效互动,构建“互联网+党建”的工作模式。第一,运用互联网思维,创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传播新理念。社会组织在党建工作中,应充分利用互联网新兴传播方式,拓展党建工作开展新途径,实现立体化、全方位信息传播,实现对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正面宣传,营造良好的媒体舆论环境;同时推动政务公开,在与群众的双向互动中,提高党建工作水平。第二,增强互动协作,激发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内在动力。关注网络群众的思想动态,利用互联网平台,收集民情,根据社会组织党建工作要求分析民情,建立群众路线新渠道,对于提升服务水平,提高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精准度具有重要意义。第三,推动资源共享,丰富社会组织网络党建工作新内容。在“互联网+”浪潮下,社会组织党建工作不仅要依靠实践调研深入一线,面对面服务党员群众,更要依靠网络的力量,搭建网络共享平台,建立网络办公联动机制,最大限度吸收并运用社会资源,丰富社会组织工作内容,推动党建工作的全覆盖,让服务手段、服务模式更加多元。第四,加强网络监督,营造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发展的新生态。在“互联网+”的背景下,民众参与党建工作的机会越来越多,而社会组织应根据业务开展情况展开网络民主测评等活动,鼓励民众参与监督,全面反映舆情动态,从而不断完善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服务,提高党建工作效果。

组织社会实践,推进服务型党组织建设

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是新时期社会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一方面从社会组织的自身职能出发,加强与民众的联系;另一方面从服务型政党建设来看,则是实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必然要求。因此,在社会组织的党建工作中,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应积极建设服务班子、服务队伍,完善服务功能、提高服务能力,健全服务机制、创新服务目标等,这样才能提高党建工作的实际效果。社会组织自身的特殊性需要其加强与社会的联系,因此依托相应的志愿服务活动,以党建工作项目为载体,能够及时发现党建工作中的问题,提升党组织参与公益服务和社会治理的水平。

在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中,社会组织首先要加强队伍建设,推动公益服务项目的开展。例如在党建工作中,社会组织应积极组建志愿者服务队,发挥党组织服务企业、服务党员、服务群众、服务社会的积极作用,体现示范带头作用,通过认领工作岗位等方式,深入基层,开展服务,并在实践中提高党建工作的指导能力。其次,密切联系群众,广泛收集社会问题。社会组织应坚定问题导向,主动向基层群众收集各类问题,并做好梳理与总结,将民众普遍反映且关心的问题列出条目,或制定解决方案,或反映给政府相关部门,维护群众切身利益,推动社会公共服务延伸到“最后一公里”。最后,根据城乡基层社会治理,推动社会组织建设,并通过依托当地的服务中心,参与到基层管理中来。例如针对城市治安,联合当地服务中心,构建“街面联勤、社区联防、单位联动”的工作模式,利用网络平台建立预警机制,将社会治理工作延伸到社会组织、群众团体等,及时把握社会不稳定因素,并协调相关部门做好预警防范处置工作,体现社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

加强队伍建设,增强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有效性

第一,建设人才培养项目工程,通过专题培训、工作交流、组织外出考察等形式推动党员建设,以提高党员建设效果。重视党员干部培养,如上海某社会组织打造“七个一”书记关爱工程,对新上任的党组织书记、委员以及街镇专职副书记和信息员等进行系统培训,并开展实践考察,加强党务工作交流,加强经验积累,提高工作水平。此外,还应该建立党员队伍保障机制,对于生活中存在困难的干部要积极引导与支持,解决其后顾之忧,提高党组织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第二,加强后备人才培养,为社会组织党建队伍输送年轻的力量。基层党务干部储备制度是人才储备的必要条件。进入互联网时代,党建工作处于创新发展的关键时期,青年党员虽然工作经验不足,但是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却很强,因此,社会组织应积极推动后备人才储备、培养和任用制度的建立,让那些年纪较轻、学历较高、勇于担当、乐于奉献的青年党员能够进入到干部队伍中来,以优化党员干部结构,提高人才的整体素质。

第三,完善薪酬激励制度,为党员队伍建设提供全面的工作保障。激励是个体发挥自身力量的基本途径。社会组织在加强党建工作队伍培养的过程中,应根据市场经济环境适当调整薪酬激励制度,以激发社会组织党建队伍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在激励制度建设中,党组织一方面从政治待遇的角度出发,提高党建队伍的思想政治素养,提升其集体荣誉感,并通过表彰、奖励等方式进行精神激励;另一方面还应该提高其收入水平,由相关财政部门核拨工作经费、党员教育经费和党组织书记补贴,同时联合当地宣传部、社会工作党委、财政局为提高社会组织思想政治工作者专业职务补贴建立实施办法,从制度上保障党建队伍的收入水平。

(作者为中共湖南省委直属机关行政学院副教授)

【参考文献】

①程坤鹏、徐家良:《新时期社会组织党建引领的结构性分析——以S市为例》,《新视野》,2018年第2期。

②殷荣林:《社会组织党建:实践、问题与建议——基于浙江省湖州市的调研》,《党政干部学刊》,2018年第1期。

③东卫局、孙悟群:《构筑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红色方阵”》,《环渤海经济瞭望》,2013年第1期。

责编/孙娜    美编/史航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赵橙涔]
标签: 阵地   红色   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