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人民论坛网·国家治理网> 治理要闻> 正文

抚顺县乡村全面振兴已经在路上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七大国家战略之一,抚顺县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努力践行“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始终以思想的大解放,不断探索党建引领下的乡村振兴新路径,力求“最大政绩”与发展实绩有机统一,逐步回答新时代乡村振兴走在全国前列这一重大课题。

紧紧扭住党建引领不放松,标定乡村振兴坐标点

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关键是要将党的领导贯穿于乡村振兴全过程和各领域,充分发挥县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作用,强化基层组织体系建设,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引领和服务群众功能,彰显党建阵地的吸引力、服务力。

一是强化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鲜明导向。坚持以对标先进、解放思想为先导,精选走在全国前列的县区和典型,开展了大规模考察培训、多层次学习研讨,推进了思想大解放、站位新提升。同时,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制定出台《抚顺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走在全国前列三年工作计划(2018 -2020年)》和乡村产业振兴、生态振兴、文化振兴、组织振兴和共同富裕5个方案,从理念方向、重点工作、保障措施等方面部署了相关工作,形成实施乡村振兴战略“1+5+N”制度政策体系,为乡村振兴的发展制定了目标任务、明确了着力重点、优化了发展路径。

二是强化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责任落实。建立三级书记抓乡村振兴体制,发挥县委“指挥部”作用,配强乡镇抓党建促振兴的工作力量,大规模选派干部到乡村工作。107名干部扎根乡村抓振兴,不断强化资金、人才、服务等资源要素配置。发挥乡镇党委“作战部”作用,建立多层次立体式述职制度,在党委书记向县委述职的基础上,实行党委副书记、组织委员及村党组织书记定期述职制度,引导大家在比中做、在干中学。发挥村党组织“战斗队”作用,建立“听、看、谈、考”四段式培训制度,组织全县95名村党组织书记赴海城、辽阳、调兵山等先进地区实地学习,提升抓乡村振兴的本领。严格对照软弱涣散村级党组织的6条界定标准开展集中排查,逐村分析、对号入座,筛选出了软弱涣散村级党组织15个,并采取县级领导包村蹲点、县直部门党组织“驻村联户”等措施持续推进整治工作,积极补短板、挖潜力,打造最强支部促发展。

三是强化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创新实践。坚持以思想的大解放, 激发乡村振兴新动能。持续深化“622”工作模式,通过上挂、外派、下派、培训等方式培养干部764人次,其中到乡村、信访一线锻炼110人,上挂财政部、水利部等国家部委17人,到广东肇庆、江苏南通、陕西延安等地挂职25人,依托大连理工、红旗渠干部学院等各级机构培训612人,培养了一批“知家乡、爱家乡、建家乡”的本土人才。同时,在全省首创了“党建+生态旅游”模式,“有困难找党员,党员就在你身边”已成为抚顺县景区党建的代名词。并在此基础上,推出了“党建+服务、党建+产业、党建+扶贫”等“党建+N”工作模式,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多达65家、合作社419个,带动农户1.3万户,户均增收2万元。

四是强化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社会治理。深入推进全县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对现行黑恶案件强化查处力度,坚持露头就打,依法严惩了一些涉恶犯罪分子,严厉打击了犯罪人员的嚣张气焰。例如,抚顺县抽调精干警力全力侦办1起涉黑、5起涉恶案件,已打击处理53人。通过这次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不断打造民风淳朴的乡村社会,营造和谐安宁的社会环境,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良好的社会保障。

紧紧扭住产业振兴不放松,找准乡村振兴发力点

乡村要振兴,产业振兴是源头、是基础。只有产业兴旺,才能吸引资源、留住人才、富裕农民、繁荣乡村。抚顺县紧紧围绕“一园三区四镇”空间布局,全力实施“龙头带动、集聚发展、延伸链条、打造集群”产业发展模式,推进转型升级、促进绿色发展。

一是以城郊型特色农业为基础,振兴乡村产业。2015年以来,抚顺县连续三年实施城郊型特色农业产业扶持政策,通过三年累计1亿元的财政投入,拉动了20亿元社会资本投资,土地资源和社会资本加快向特色农业聚集,以三友、清道为主的龙头企业达8家、合作社72家、产业基地117处。此外,全县无公害农产品、绿色、有机食品认证总面积96万亩,每年发展食用菌1亿余袋,单片黑木耳产量排名全省第一,品质位居全国前列,被评为全国食用菌产业化建设示范县。在此基础上,出台新一轮城郊型特色农业产业扶持政策,计划再投入引导资金1个亿,持续加大对农产品深加工、销售、出口创汇、品牌打造等方面的扶持力度,发展与市场相适应的特色农业产业。同时,依托省级中医药旅游示范区的有利条件,全力融入大健康产业,制定中草药产业发展规划和优惠政策,争创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国家级有机农产品认证示范县。

二是以新型工业为支撑,振兴乡村产业。抚顺县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供给侧改革扎实推进。坚持“绿色矿山”的发展理念,鼓励发展井工开采、尾矿渣再利用等新工艺、新技术。如后英集团150万吨铁矿石生产项目开工生产,罕王集团毛公铁矿完成井工开采,逐步实现绿色矿山全链条产业体系。同时,积极培育新产业、新业态,以石文再生资源产业园、救兵木业集聚区为重点的新型工业架构初步成型。新签约浙江南浔绿盛成品地板生产项目、生物质热电联产项目,计划总投资4.2亿元,浙江南浔绿盛一期项目已落户生产,天和环保项目投产达效,救兵木业全产业链条集群建设成效显著。

三是以发展全域旅游为动力,振兴乡村产业。首先,全力打造以“神奇天女山、多彩三块石、百里休闲采摘带”为核心的“两山一带”旅游品牌。2018年9月,抚顺县获“辽宁省乡村旅游贡献奖”荣誉称号,全域旅游创建经验在全省全域旅游现场会上推广交流。目前,抚顺县乡村旅游综合服务中心即将竣工投入使用,沈抚县委旧址纪念馆正式开馆,项目分为旧址区、历史文化长廊和历史展陈馆三部分,旧址纪念馆恢复与重建,不仅为抚顺又增添了一处新的红色教育基地,同时还标志着抚顺地区一段十分重要的历史和文化得到了传承和延续。其次,积极打造抚顺县IP旅游,创建“山山”旅游形象,成功举办辽宁省第五届三块石国际登山活动、辽宁省春季旅游启动仪式、雪山穿越、非遗文化节等各类节庆活动。再次,积极打造“旅游+”发展模式,“旅游+体育”“旅游+文化”等融合发展,中国新兴生态旅游休闲度假目的地建设扎实推进。响应习近平总书记“三亿人上冰雪”的号召,积极规划建设关山湖滑雪场、三块石滑雪场项目,推进冰雪运动进校园活动,领跑辽宁冰雪旅游发展。目前,全县已建成AAAA级景区1家,AAA级景区3家,共有景点50个,采摘园33个,农家乐及休闲山庄60家,以休闲度假、农事体验、健身养生、观光旅游为一体的全域旅游格局基本形成。

紧紧扭住文明乡风不放松,点亮乡村振兴吸睛点

加强乡村文明建设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抚顺县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不断打造文明乡风,让群众“富口袋”更“富脑袋”。

一是乡村文化阵地的品牌建设更有特色。深入开展“乡村美•文明行”等系列主题实践活动,加大“百姓雷锋”和“最美人物”等先进典型的挖掘和选树力度,为乡村振兴提供精神动力和道德滋养。为此,成功举办了2018中国•抚顺县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节,集中展示了煤精雕刻、满族秧歌等40余个非遗项目,百余名省内代表性传承人现场展演传统技艺,不断传承和提炼地域特色文化、打造和推广特色文化品牌,创建本土文化符号,为乡村振兴打造文化标志。

二是扫黑除恶宣传发动的氛围更加浓厚。创新实施扫黑除恶宣传发动“1+1+4”行动,使每个乡镇都有一处宣传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擎天柱”或类似的大型宣传广告;每个重要节点都有一个固定的大型宣传展板;每个村都有一个举报箱,一块通告板,一块宣传板;每户都发放一张告知单,确保扫黑除恶家喻户晓。这极大地调动了群众参与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积极性,营造了乡风文明、和谐浓厚的氛围。

三是乡村振兴发展的阶段成果得到更大认可。创新“+宣传”工作模式,各项工作都融入“宣传元素”。《今日说法》栏目剧《乡村警察故事》、央视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定制影片《五月梨花香》在抚顺县取景拍摄,有效提升了抚顺县的品牌影响力。此外,国家、省市主流媒体持续关注抚顺县发展。2018年以来,国家级媒体发稿100余篇,深入宣传报道抚顺县乡村振兴各方面取得的可喜成绩,让主旋律更响亮,让正能量更强劲。

紧紧扭住产城融合不放松,聚焦乡村振兴突破点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必须重塑城乡关系,走城乡融合、产城融合发展之路。抚顺县充分发挥良好生态环境优势,加快打造特色小城镇和特色小镇,建设美丽乡村,推进产城良性互动、融合发展,实现乡村生态宜居、百姓安居乐业。

一是注重资源要素的下沉集聚。第一,在资金投入上优先保障。2018年以来整合涉农资金1亿元,抓住当前政策红利机遇,积极申报、包装重大项目,完成对上争取3.4亿元、同比增长21.4%,集中财力促进乡村振兴。第二,在公共服务上优先安排。行政审批中心由市区迁移至救兵镇,已进驻行政许可事项195项,进厅部门22个,实现了“一窗受理”政务服务模式,解决企业和群众办事难问题,打通服务乡村“最后一公里”,促进乡村人气商气快速集聚。第三,在要素配置上优先满足。创新农村金融体制,强化与金融机构深入对接,搭建投融资平台。如阜新银行落户抚顺县,推进了海浪松树等“信用村屯”建设,发放信用贷款900万元,逐步补齐了乡村金融服务的短板。

二是注重宜居环境的倾力打造。美丽的人居环境,铺就抚顺县幸福的底色。在省内创新开展河长、路长、街长“三长”联治,整合河长、路长、街长工作职能,构建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网络体系,形成水陆共治、各方联动、全面覆盖、无缝对接的工作格局。同时,制定《抚顺县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工作试点实施方案》,按照“一年试点启动,三年全覆盖”的总体思路,采取“户分类、户处理、不出院、良循环”的运行模式。25个试点村率先开展农村生活化垃圾分类减量化工作,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化、减量化,使“好山好水好好空气”的县域名片更加亮丽。

三是注重产城融合的深入推进。坚持科学规划、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积极培育生态宜居、特色产业小镇。重点打造救兵木业特色镇、后安单片木耳特色镇、汤图满族特色旅游小镇和抚顺“天女木兰”文旅小镇。启动救兵综合开发、石文棚户区改造等项目,救兵镇成为全省首批特色小镇,后安镇、石文镇列入“省级特色乡镇培育名单”, 8个乡镇全部被评为国家级生态乡镇。此外,佟庄子关东民俗村、三块石满族特色村寨被评为“抚顺市十大最美乡村”,发挥八家子、太平村国家美丽乡村示范引领作用,新开展金斗、坎木等7个美丽乡村建设,建设生态宜居家园。通过培育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不断吸引各类生产要素向小镇交流汇集,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发展新兴产业。

紧紧扭住共同富裕不放松,踏实乡村振兴落脚点

坚持把生活富裕作为乡村振兴的基本目标。乡村振兴,生活富裕是根本,必须坚定不移地在提高民生保障水平上求实效。

一是不断在社会民生投入上增福祉。全面推进县高中、中小学校、县医院、乡镇卫生院等民生基础设施建设。启动三块石村等农村集中供暖试点建设;县医院、县中医院成功跻身市医联体技术合作单位,国家级慢性病综合防治示范县通过省级复审,新农合参合率达99.2%、村屯覆盖率达100%。

二是不断在基础设施建设上求突破。大力实施“交通+扶贫攻坚”“交通+重点产业”“交通+美丽乡村”。在2017年被评为全省“四好农村路”示范县的基础上,2018年9月又顺利通过“四好农村路”省际交叉互评督导组检查验收,被评为全国“四好农村公路”示范县,获得国家和省奖励乡村公路建设资金2200万元;2018年辽宁省“四好农村路”建设现场调度会(辽东片区)在抚顺县召开;后安外环(通武线)和新石线年内将全面通车,官小线、腰堡水库大桥建设积极推进。通过强化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抚顺县实现了修一条公路、造一条景观、美一个乡村、带一个产业、富一方百姓的目标。

三是不断在脱贫攻坚上聚合力。制定《抚顺县2018年脱贫攻坚工作计划》,强力推进“五个一批”工程,结合抚顺县城郊型特色农业扶持政策,实施产业扶贫、就业扶贫等10项巩固提升工程,扶持贫困人口445人,为保质保量完成52户、126人年度脱贫任务打牢基础。同时,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17个村被确定为省级试点村,争取资金3400万元,制定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2345”规划,到2020年全面消除“空壳村”。

【本文作者为中共抚顺县委书记】

责编:杨 阳(见习) / 董惠敏

责任编辑:贺胜兰
标签: 抚顺县   振兴   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