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人民论坛网·国家治理网> 前沿理论> 正文

保障网络安全需多方共同发力

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的应用和普及,互联网成为最大的信息集散地和开放交流平台,用户参与信息生产和传播的门槛变低,话语权得到释放;同时这里也是一个多元利益冲突的场地,职业以及非职业媒体人相互摩擦震荡。此外,虚假新闻、舆论审判、权利侵犯、公共安全等扰乱互联网秩序的事件层出不穷,互联网的治理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加之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因此,有必要建构新时代的网络综合治理体系,提高对虚拟网络空间的综合治理能力。新环境下网络治理体系的建立应该包括一个中心,即党的领导;四个外部主体,即政府、媒体、用户和国际;一个内部主体,即网站的主体责任。只有多方共同发力,才能维护互联网空间的稳定、保障网络的安全。

建立网络治理体系的一个中心

坚持党的领导,提高网络执政能力。互联网治理是国家治理在虚拟网络空间的表现形态,党对互联网治理的领导是基于对国家治理领导权力的延伸,新媒体环境下的网络治理仍然离不开党的指导。把坚持党的领导放在互联网治理的首位,就是指治理手段不能违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要和党的主张保持一致。

坚持党的领导、政府引领、多方参与、优化治理方式,是我国互联网发展的政治优势和制度保证。经过长期的探索和实践,我国逐步构建起了法律规范、行政监管、行业自律、技术保障、公众监督和社会教育相结合的互联网治理体系。

建立网络治理体系的四个外部主体

由上而下的政府规制必不可少,但要把握管理的边界;完善相关立法及法律法规,以法促管;同时改变相关机构的治理观念,强化互联网思维,完成观念上的转变

第一,对于网络上的一些娱乐号、标题党以及假新闻等,有必要采取强制性措施,比如下架或者封杀等,这些措施的实行将改善网络环境。2018年针对互联网的治理力度比以往都要大。2月14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要求对网络视听直播答题活动加强管理。8月3日,“好奇心日报”发布公告宣布开展为期一月的整改。北京网信办与上海网信办针对其未经《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管理实施细则》许可,长期擅自从事互联网新闻服务、开设原创新闻栏目、组建“新闻采编团队”等问题,联合约谈“好奇心日报”负责人。8月14日,广电总局发布《国家广电总局持续巩固上半年对视听网站整治效果》,对今日头条系和快手做出行政处罚。

第二,要注意管理的边界和尺度问题。互联网本就是一个开放的讨论平台,政府管制过多介入会影响民众对社会事务的讨论,民众参与社会事务的积极性也会降低,因此要把握好政府管制和民众自由发声的边界。当下民众话语权已经越来越受到重视,过多地强调以政府为本位的话语会受到民众的反感,应尊重网民用户的话语权,而不是一味的去“堵”。

第三,法律保障必不可少。要坚持依法治网,加强网络法制建设;要抓紧制定立法规划,完善互联网信息内容管理、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护等法律法规,依法治理网络空间,维护公民合法权益;要严密防范新型网络犯罪,维护人民群众利益和社会和谐稳定。

第四,互联网治理机构急需增强互联网思维。为了适应新兴媒体在信息传播上的即时性、海量性,以及能够和用户进行及时便捷的互动和交流的特点,相关机构要改变传统的“你说我改”的做法,多花一些时间去倾听用户的声音,了解用户的需求后,再采取措施进行引导,片面压制整改可能会适得其反。此外,有必要反思制度设置的公正性,并积极构建利益表达和协调机制,促进转型风险的有序释放。同时应加强网络舆情的研判与引导工作,建立和完善对网络运营商的规范制度,防止风险信息异变。

第五,用新的观念和态度来审视新的互联网环境。政府及管理者要树立正确的网络安全观,加快构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障体系,全天候全方位感知网络安全态势,增强网络安全防御能力和威慑能力;要正确处理开放和自主的关系,把握管理的边界问题。观念的改变是新环境下治理体系建立的第一步,沿用旧的解决思路和方式在实践上是行不通的。在新环境下,更要注意管理的边界问题,什么事情该管,什么事情要给用户留一定的讨论空间,都是从政府角度出发应该思考的问题。

媒体作为社会信息的权威发布者,应该提高媒介素养,不传谣不造谣,做好新闻核实工作,坚持新闻专业主义并且将新闻专业主义推向公共,做好社会的瞭望塔

大众媒体具有监测环境的功能,在信息发布及解读上也具有权威和声望,因此从大众媒体发布出来的信息一定要是被核实过的真实客观的信息,尽管事实的呈现可能有一个过程,但至少要真实反映某一个阶段的事实真相。现在网络信息真假混杂,部分原因是个别媒体在新闻事实的核实上做的不到位。在2017年的红黄蓝事件以及江歌案中,部分媒体为了夺人眼球,罔顾事件的事实真相,传播虚假信息,错误引导社会舆论,严重影响社会安定,同时对事件真相的调查和挖掘形成了阻碍。

因此,新闻的核实以及提升媒体人员的媒介素养十分必要。事件的核实要从多角度多源头多方面进行查证,不确定的信息不发布,只传达确定的信息。媒体人要始终秉持客观公正的态度去看待每一次社会事件,也许这次事件引起了共鸣和同理心,但是不要忘记媒体人的立场和身份、不要让自我的情绪去影响自身的判断。新环境下提升媒体人的媒介素养,首先要提升其对社会化媒体的认识与运用能力。社会化媒体正在打破原有的传播格局,如何识别社会化媒体上的一手信息,如何在庞杂的信息中找到真相,如何借用社会化媒体的力量来辟谣和引导舆论,已经成为新环境下媒体应该深刻思考的问题。其次,要提高媒体在社会化媒体时代的数据与技术素养。无论借助什么样的外部力量,媒体和媒体人都需要形成与大数据技术相匹配的思维,因为媒体利用一些技术来监测信息传播可以减少假新闻、谣言、网络暴力等的传播。

此外,当下环境中的媒体应当扮演新闻专业主义的践行者、示范者、阐释者和主持者。公民记者和公民新闻的兴起对职业新闻人造成了不少的冲击,但是在这个“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下,他们并不需要对新闻事件的真实性做保证,他们选择和传播信息是不需要进行真相核实的,人人都可以发声,但并非所有的声音都是真实的。也正因网络中真假信息混杂,专业新闻媒体更加不能缺席。他们需要将新闻专业主义的内涵、操作要领传达给更多的非职业媒体人,成为新闻专业主义的践行者、示范者、阐释者和主持者,将新闻专业主义推向公共,与其共同构建民主生活。

借用网络用户的关系传播,以及意见领袖在群体中的强大作用,实现网络治理在主体和渠道上的延展,达到多方位、多渠道治理

新媒体的崛起推进媒介融合深度发展,媒体面临与以往大为不同的传播环境,即传播对象由大众传播时代扮演信息接收者的“受众”,转换为媒介融合环境下全新的、既是信息接收者也是信息发布者的“用户”,传播话语权不再被媒介机构垄断,用户需求成为信息产品生产的动力和目标,用户的话语权逐渐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传播模式也呈现非线性、社会化、产销合一的特点。从“受众”到“用户”是传播理念的转变,更是传播方式的突破,预示着更加积极主动、平等发言的传播时代正在到来。在此背景下,用户很大程度上成为网络热点事件的参与者、传播者和策划者。

很多热点事件、舆论传播都离不开诸多网络用户的点赞评论和转发,他们的关系网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事件的传播力度。拥有百万粉丝的微信公众号发的一篇文章,可能在很短时间内就能获得“10万+”的传播以及更高的阅读量,利用朋友圈的关系网可以达到无孔不入的传播力度,甚至形成多平台互动,造成微博以及诸多媒体的联动,进而形成声势浩大的传播效应。这个信息的真假与态度都会在传播流中影响更多的人,因而网络治理需要借助这些关系网完成对假信息的筛选和排除,以便进行正确合理的舆论引导。

此外,群体中的意见领袖作用不可忽视。他们在群体中的威望较高,接受信息的渠道更多,是对他人施加影响的活跃分子,对信息的传递起着很重要的中介或过滤的作用。他们将信息传递给受众,形成信息传递的两级传播。很多网络意见的传播离不开网络大V等意见领袖,他们很大程度上影响网民对事件的态度和看法,从而带动网民形成广泛多层次的信息传播。鉴于网络治理离不开群体中的意见领袖作用,管理层应及时培养一些意见领袖,完善网络治理的智库建设。在遇到网络危机事件时,可以利用意见领袖、专家智库的力量来引导信息传播和舆论的走向,从而减少网络暴力、虚假新闻等问题的产生。

简而言之,当下的网络治理需要接收新力量的加入,逐步拓宽网络治理的主体和渠道,让网络信息的传播能够在更广的渠道上接受更多人监督和更正,令信息源头和传播过程都尽可能的真实客观。

着眼国际,打造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习近平总书记系统性提出了构建全球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五点主张”:第一,加快全球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互联互通;第二,打造网上文化交流共享平台,促进交流互鉴;第三,推动网络经济创新发展,促进共同繁荣;第四,保障网络安全,促进有序发展;第五,构建互联网治理体系,促进公平正义。

要坚持同舟共济、互信互利,携手构建全球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首先,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的提出展现出当下网络环境治理不应该局限于某一个主体、某一个地区、某一个国家,而是应该从更广阔的角度来实现合作共赢。当下的网络不再是一个国家内部的事情,它连接国内外各个地区,很多国内热点事件和舆论导向可能会传播到国际上各个地区,这涉及很多国际传播和跨文化传播事件。其次,网络空间的治理要各国协力,不是一国主导,而是平等参与。每一个国家都有平等发声的机会,它不以新媒体资源多少为评判标准,而只因为这个国家是网络生态中的一员。尽管当下各国对于网络治理还并未达成一致,但是正如各国建立邦交关系一样,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也会在各国发展和解决问题的需求下提上日程。最后,新媒体环境下的任何传播都不是局限于一种主体、一种渠道,而是跨越多个主体多个渠道进行横纵传播。这就需要网络治理的视野不能仅仅局限于某一个网络,比如豆瓣、微博,也不能仅仅局限在一个国家。网络是互通的,那么交流和合作也应该是互通的。虽然不同国家会有各自本土化的网络治理方式,但是这也不失为一种拓宽自身治理思路的法子。

四个方面相辅相成,联合发力,共同搭建网上网下同心圆,致力于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进一步优化网络环境,减少扰乱互联网秩序事件的发生。“互联网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具发展活力的领域。互联网快速发展,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深刻变化,也给人类社会带来一系列新机遇新挑战。”应对互联网发展新机遇新挑战的方法离不开政府、媒体、用户以及国际合作这四个方面的联合发力,任何一方面的孤军奋战都难以解决网络带来的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网络空间治理的“同心圆”新理念:“人心向背、力量对比决定事业成败”,强调“形成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的同心圆”。只有发挥网络传播优势,网上网下同心聚力、齐抓共管,才能形成共同防范社会风险、共同构筑“同心圆”的良好局面。

强化一个内部主体——网站的主体责任

营造良好的网上舆论氛围,还需要强化网站主体责任。网站作为互联网的运营主体,在互联网治理上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它不仅要参与互联网治理,而且应该主动建立主体意识,承担主体责任,加强自身能力建设、制度建设、安全保障机制建设。首先,要厘清自身责任,定期整顿网络秩序,对于扰乱网络安全和空间秩序的人,及时交给法律部门依法处理。其次,还要处理好内容与广告的关系。竞价排名广告惹出的事件不在少数,这大大降低了人们对网站信息的信任度,使网站难以拥有高忠诚度的用户。此外,网站运营商要创新改进网上宣传,运用网络传播规律,弘扬主旋律,激发正能量,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握好网上舆论引导的时、度、效,营造清朗的舆论空间。

【本文作者分别为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导、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研究生】

责编:赵鑫洋 / 杨 阳(见习)

责任编辑:贺胜兰
标签: 网络安全   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