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思想理论 > 深度原创 > 正文

推动文化消费高质量发展

核心提示: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居民的文化消费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但当前,我国的文化消费质量依然偏低,文化消费潜力尚未得到充分释放。对此,我们需要从需求方、供给方、引导方、协调方四大方面入手,扩大文化消费需求、增强文化消费供给、合理监管文化消费市场、优化营商环境,从而提升文化消费质量。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居民的文化消费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但当前,我国的文化消费质量依然偏低,文化消费潜力尚未得到充分释放。对此,我们需要从需求方、供给方、引导方、协调方四大方面入手,扩大文化消费需求、增强文化消费供给、合理监管文化消费市场、优化营商环境,从而提升文化消费质量。

【关键词】文化消费  生活品质  需求  供给    【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识码】A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此外还提出:“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加快构建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体制机制。”由此可见,有效化解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还需要不断丰富文化消费业态、提高文化消费质量,满足群众对优质精神食粮日益增长的需求。

提升文化消费质量,有利于使国民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促进文化消费市场的差异化竞争

提升文化消费质量,有利于使国民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文化消费属于高层次消费,是消费升级的必然产物,群众只有在满足自身的基本生活需求之后才有可能产生文化消费需求。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7年我国居民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支出为2086元,占全部消费支出的11.4%,而这一占比与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这说明:我国的文化消费水平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作为发展性消费,文化消费需求的个性化发展是其显著特点。倘若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能够满足消费者的需求,那么由此带来的消费增长将是爆发式的。以电影市场这一主要文化消费市场为例,2008年3D电影进入中国电影市场时,3D银幕数量仅占全国银幕总量的2%左右;而到了2017年,这一占比已经提升至85%,我国电影总票房也从2008年的43.4亿元跃升至2017年的559亿元。这足以说明,文化消费对国民经济的增长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提升文化消费质量,有利于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文化产业并不是单一的服务型产业,其同时还具备一定的制造业属性。提升文化消费质量,能够有效应对产能过剩的问题,推动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例如北京的798艺术区,其前身为电子工业制造基地,而在文化机构进驻之后,融入各种文化元素的制造基地摇身一变成为艺术区和北京都市文化的新地标,使当地群众的文化消费质量得到了提升,产业结构也得到了优化升级。与传统产业相比,文化产业是典型的新兴产业,文化产品与服务均具有较高的附加值,文化消费质量的提升自然能够增强文化企业发展的内生动力。例如,以“文化+农业”“文化+旅游”“文化+金融”等模式带动文化消费,均能有效增加相关产业产品的附加值,使其在产业链中的地位得到提升。

提升文化消费质量,有利于促进文化消费市场的差异化竞争。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化消费需求的多样性日渐突出,因此,在文化消费市场中,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是文化服务与文化产品取得竞争优势的关键。文化消费需求可划分为三大层次,即基本层次、享受层次、发展层次。当前,居民消费水平在不断提高,基本层次文化消费需求的占比正在逐渐降低,享受层次与发展层次的文化消费需求正在日益增长。首先,影响享受层次与发展层次文化消费者满意程度的主要因素是服务或产品供给方的素质。以教育培训服务为例,消费者在进行该项文化消费时,最为关注的就是教师的教学能力,然后才是价格。其次,享受层次与发展层次的文化消费者一般具有明确的消费偏好。仅仅具备价格优势,但难以满足多样性消费需求的文化服务与文化产品,势必难以激发人们的消费欲望。以电影产品为例,对于口碑较差的电影,票价低廉并不意味着观众数量一定会增加;对于口碑较好的电影,若不注重消费者需求,也难以获得票房上的成功。由此可见,文化消费质量的提升,需要促进文化消费市场的差异化竞争,从而带动资源利用效率的提升。

提升文化消费质量,需要从需求方、供给方、引导方、协调方四大方面入手

文化消费质量的提升是一项系统性工作,涉及到需求方、供给方、引导方和协调方等多方主体。我们需要从这四大主体入手,探索具有针对性的发展之道,促进文化消费质量的有效提升。

从需求方来看,要扩大文化消费需求。扩大消费需求无疑是提升文化消费质量的必然要求,而消费需求的拉动可以从提高消费者收入水平与提升消费者人文素养两个层面入手。第一,提高消费者的收入水平。诸如提高最低工资标准,缩小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提升个人所得税起征点,降低社会保险费率,减轻居民的纳税负担。第二,提高消费者的人文素养。诸如加大教育投入,推进文化艺术课程改革,培养学生的文艺兴趣;加强文化宣传工作,提升群众的审美品位;完善社区图书馆、艺术馆等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为广大群众提供高质量、高水平的文化服务,进一步释放城乡居民的文化消费潜力。

从供给方来看,要增强文化消费供给。文化企业与政府是文化消费的两大供给主体,提升文化消费质量,需要政府与文化企业携手,增强文化消费供给。第一,在细分市场中,文化企业应当对自身进行精准定位,尽可能地避免文化服务与产品供给趋于同质化;应当锐意进取、勇于创新,实现文化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从而开发出更加适应市场需求的服务与产品;应当加快开拓乡村市场的步伐,推出符合乡村消费者需求的文化服务与产品,逐步提升乡村地区的文化消费质量。第二,政府应当为文化产业的发展创造更加宽松的环境,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的市场化发展。此外,政府还应当重视文化服务与产品的供给均衡,持续供给一些目前市场认知度不高但存在文化价值的服务与产品,增加产品供给的多样性。

从引导方来看,要科学引导、合理监管文化消费市场。对文化消费进行科学引导与合理监管,是促进文化消费质量提升的必要保障。政府科学引导的对象主要是消费者,而科学监管的对象则是文化企业。第一,政府应当加强对居民的消费引导,借助舆论宣传等方式,促使消费者树立起健康理性的文化消费观念。第二,政府应当加大对优秀文化企业的扶持力度,借助税收优惠、低息贷款等政策,为文化企业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通过促进产学合作,为文化企业输送优质人才。第三,政府应当充分发挥监管职能,对文化产业的发展进行科学引导,对违法违规企业要予以严厉惩处,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从协调方来看,要不断优化文化消费市场的营商环境。在当前的文化消费市场中,各个主体之间的关系日益复杂,这就需要协调方来缓和各方利益冲突。协调方不仅要起到优化市场营商环境的作用,还要尽可能地减少文化消费中不必要的中间环节,提升生产资源的配置效率。此外,协调方还应当推动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的建设,使企业能够随时随地了解文化市场的最新动向,避免因供给过剩而导致利润下降。

(作者为长春工业大学党委统战部助理研究员)

【参考文献】

①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新华网,2017年10月27日。

②傅才武、曹余阳:《中英政府有关促进文化消费政策的比较研究——以英国“青年苏格兰卡”与中国“武昌文化消费试点”为中心》,《江汉论坛》,2017年第10期。

③王志标、杨盼盼:《文化消费的结构与影响因素分析——基于郑汴两地的调查数据》,《消费经济》,2018年第2期。

责编/陈楠  王妍卓   美编/王梦雅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牛牧瑶]
标签: 高质量   消费   发展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