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思想理论 > 深度原创 > 正文

培育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思想启示

——论马克思主义主体性思想

核心提示: 马克思主义是以实践为基础的主体哲学,主体性概念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概念和基础环节,主体性思想在认识论、历史观和本体论上都居于非常重要的地位。马克思主义主体性思想对培育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发挥青年主体性作用等具有重要意义。

【摘要】马克思主义是以实践为基础的主体哲学,主体性概念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概念和基础环节,主体性思想在认识论、历史观和本体论上都居于非常重要的地位。马克思主义主体性思想对培育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发挥青年主体性作用等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主体性 马克思主义话语权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

【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识码】A

在人类历史不断发展中,人的主体性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对于主体性的研究,就是对人类的发展和主体性关系的深入探索。随着人类社会发展和国家间竞争加剧,军事实力、经济实力的竞争逐渐转化为文化实力、政治实力等为一体的综合国力的竞争,其中,文化“软实力”和意识形态方面的竞争更加突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引领青年思想、筑牢青年根基、凝聚青年力量,加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育是一切青年工作的基础。马克思主义对主体性思想的深刻理解,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育工作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理论基础和依据。

马克思主义主体性思想从实践中产生

在人类社会发展中,对于人的解放和自由、人的价值与权力以及人的需求的满足等,都离不开人类在各种社会实践中的主体性的发挥,因此,主体性既伴随着每个人成长,也影响着成长本身。在马克思看来,主体是通过实践而存在的,依靠实践来实现,也意味着主体性容易受到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具有主观性、历史性、实践性和有限性等特征,主体性发挥与主体的能力培养、心理和意志品质、历史文化、社会经济、价值取向等诸多因素相关。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进入社会发展快车道,社会分工更加细化,科学技术更加先进,物质生活更加丰富,青年长期在学校学习,接触社会实践、社会锻炼的机会较少,对家庭或组织的依赖性越来越强,“等”“要”“靠”的思想愈加蔓延。因此,创造良好的实践方式和环境,培育和发挥青年主体性,对于促进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的培育尤为重要。在认识论上,让青年从“要我学”到“我要学”转变;从本体论上,让青年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认识、学习、掌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话语权,实现青年主体性提升和马克思主义话语权提升的相互促进、协同发展。

马克思主义主体性思想为培育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提供了一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途径

首先,主体性思想本身就是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的一种习得。作为人类文化发展中的基础性思想,主体性思想在西方哲学的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古希腊的本体论哲学以探讨世界本源为主题,考察人与世界的关系,由此开始了人类对主体性的探究,如普罗泰戈拉提出 “人是万物的尺度”、笛卡尔提出“我思故我在”、黑格尔提出“实体即主体”等,但都没有科学地回答这个命题。马克思主义主体性思想引入“实践”这一概念,指出主体和主体性的本质,及其存在的几个方面和表现形式,更把认识与改造世界的世界观与方法论提供给我们。因此,马克思主义主体性思想本身就属于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主体性思想,就是在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解析问题,不断宣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话语权。

其次,主体性思想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育工作提供了一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途径和动力。主体性思想是从实践中产生的,主体性教育或主体性思想养成必须通过“实践”这一个介体,并展现出主观性、历史性、实践性等特征。主体性教育需要经过“实践”获得,而不是“灌输”“填鸭”“硬塞”即可获得,游离于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之外的话语权教育必然导致实效性偏低。因此,主体性教育利用自身拥有“实践”这一特殊属性,为马克思主义话语权培育提供了一条途径,那就是从实践活动开始的,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将理论和实践相统一。同时,主体性教育启发了受教育者的自主性、能动性和自觉性,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育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最后,主体性思想能够有效加强青年对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的认知和践行。在现有的教育环境中,学生普遍倾向于对老师和家长的顺从,在学习中缺乏主动意识,在生活中缺乏主体认识,导致学生缺乏创造力、开拓力,缺乏自觉的动力和动机,造成教育实效性偏低,以及教育主体和教育客体之间在教育过程中出现越来越多矛盾。主体性思想有效破解了青年在学习马克思主义思想时实效性偏低的问题,从对加强青年对马克思主义话语权(包括提问权、论断权、解释权和批判权等)认识、认可、掌握、运用和维护,到提高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主体性,进而达到话语权培育都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学习马克思主义主体性思想,着力打造具有青年主体特质的话语体系

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的培育应发挥好青年主体性作用。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育,归根结底还是意识形态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范畴,必须要以发挥青年在学习教育实践中的主体性为前提。教育主体应当尊重青年的主体地位,遵循青年学习规律及思维形态,通过强化青年的主体意识、提升青年的主体能力、培育青年的主体道德责任感,培育他们的话语权,鼓励他们自觉“发声”,勇于“发声”。因此,我们在开展马克思主义话语权培育的过程中,应该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主体性思想与马克思主义话语权培育结合起来,并利用好主体性的“实践性”“能动性”特征,把马克思主义话语权培育与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凸显青年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能力和在成长发展中的主体性,避免青年产生“厌学”情绪和“对抗”心理,进而降低马克思主义话语权培育的成效。

建立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话语体系,提升马克思主义话语权。话语权的培育离不开自身特质的话语体系建设,在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时,要加强青年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形态的知识性和价值性学习,使其将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从而得到全面成长。在解读中国实践、构建中国理论、传唱中国故事上,我们最有话语权,但我们在国际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却发声微弱,甚至在国内众多社会思潮中有时也难以处于“压倒性”地位,缺乏“教科书式”“说明书式”的话语体系就是原因之一。着力打造具有青年主体特质的话语体系,设计一套结合青年实际、符合青年特点、满足青年诉求的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及培育路径尤为紧迫,将青年普遍缺乏的马克思主义主体性思想纳入其中更是大有裨益。

加强青年主体性教育,培养青年的主体意识,塑造青年的主体人格,发挥青年主体性,有效加强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的培育工作,让“马克思主义者”站起来说话,既培养出有主体思想、健全人格和远大抱负的优秀青年,又为国家培育出一批可靠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

(作者分别为华南农业大学学生处副处长、讲师;华南农业大学宣传部副主任科员、讲师)

【注:本文系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研究项目(德育专项)“主体性视域下高校学生社区‘三自’治理模式”(项目编号:2015DYZZ021)和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专项研究项目“主体性视阈下高校大学生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话语权话语体系及培育路径建设”(项目编号:2016MZXY14)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①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年。

责编/孙娜 美编/杨玲玲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牛牧瑶]
标签: 马克思主义者   启示   思想   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