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思想理论 > 深度原创 > 正文

鼓励大学生扎根基层,从哪入手

核心提示: 投身基层、扎根基层,已经成为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选择的重要方向。大学生选择到基层就业,不仅能够帮助其拓展视野、加强历练,也能够为我国基层经济社会建设与发展输送源源不断的高素质人力资源。新时代,我们要深入研究当前影响大学生基层就业选择的因素,帮助大学生群体更好地开展基层就业选择与实践。

【摘要】投身基层、扎根基层,已经成为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选择的重要方向。大学生选择到基层就业,不仅能够帮助其拓展视野、加强历练,也能够为我国基层经济社会建设与发展输送源源不断的高素质人力资源。新时代,我们要深入研究当前影响大学生基层就业选择的因素,帮助大学生群体更好地开展基层就业选择与实践。

【关键词】大学生 基层就业 人力资源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2017年,我国人社部、中组部、教育部、财政部、团中央联合印发通知,共同启动实施《高校毕业生基层成长计划》,倡导高校毕业生扎根基层,从而为基层社会发展提供更多的人才资源支持。根据2018年中国青年报调查数据,82.3%的受访大学生考虑到基层就业,75.9%的受访大学生认为到基层就业对自身发展影响大。可以说,当前我国大学生基层就业与以往相比,有了明显的改观,大学生到基层就业的发展趋势相对乐观,但其中仍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因此,进一步推动大学生基层就业,必须深入研究当前影响大学生基层就业的因素,采取有效的应对策略。

大学生基层就业现状:有“喜”有“忧”

随着我国对基层社会发展重视度的不断提升,投身基层已经成为大学生当前和未来重要的职业生涯选择。各级政府为促进大学生基层就业,制定并出台了一系列相关优惠政策。同时,城市就业空间的不断萎缩、竞争压力的不断加大,也倒逼大学生更加倾向于基层就业。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区域选择已经开始由城市向基层转变,大学生村官、大学生基层创业等屡见不鲜。基层就业不仅能使大学生找到自身的职业定位,也为基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

就业空间较为宽广、竞争压力相对较小、就业成本相对较低、成功率相对较高等优势,使得基层逐渐成为众多大学生就业的重要选择,这是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选择的可喜变化。但是,当前我国大学生基层就业也存在一些令人忧虑的问题,比如基层就业环境相对较差、就业资源相对有限、就业优惠政策有待进一步创新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基层就业的热情。

总之,从我国大学生基层就业发展趋势来看,大学生基层就业有“喜”也有“忧”,并且这种“喜”与“忧”并存的局面将会持续较长一段时间。

影响大学生基层就业的主要因素

分析当前影响我国大学生基层就业的主要因素,可以从政府、基层社会、大学生三个角度出发。

从政府层面看,缺乏精准的基层就业扶持政策、就业渠道不畅通,是影响我国大学生基层就业选择的首要问题。一些地方政府在吸引大学生基层就业的过程中制定了一些优惠政策,但是这些政策的内容过于简单粗放,仅是对国家就业政策的嫁接,没有结合地方就业的实际情况,容易产生就业政策与就业实际脱节甚至冲突问题。同时,一些地方政府在扶持大学生基层就业的过程中,没有为大学生提供便捷有序的就业渠道,导致大学生基层就业期望难以得到满足。比如,一些地区为了满足农村地区经济转型发展的需要,鼓励本地区学籍大学生毕业后返乡就业,支持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但是,该地区仅提供了宏观政策,却并没有提供精准的就业指导与广泛的就业渠道,导致大学生返乡就业的热情不高。

从基层社会层面看,就业环境不佳、就业资源短缺,是影响大学生基层就业选择的客观因素。尽管当前城市就业竞争压力不断增加、生活成本不断提高、就业吸引力有所下降,但是城市较为发达的产业体系、完善的交通设施、舒适的居住环境等,仍对大学生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尤其是一些知名高校的大学生,他们的就业选择更加倾向于城市。可以说,就业环境相对较差是当前我国基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短板。同时,基层就业资源短缺,也是影响大学生基层就业的重要因素。一些基层地区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相对有限,大学生实现职业规划需要付出较大的代价,影响了大学生的基层就业。这一点在创业中体现得更为明显,创业资源短缺已经成为当前我国大学生基层创业效果差甚至是失败的主要原因。

从大学生自身层面看,基层就业理念欠缺、就业技能不足,是影响大学生基层就业的主观因素。当前,一些大学生认为基层就业空间较为宽广、竞争压力较小,因而盲目选择到基层就业。他们不仅缺少对基层就业的理性认识,也没有选择适合自己的岗位,导致基层就业效果差,甚至失败。同时,大学生专业知识相对丰富,但基层就业技能却相对不足,同样难以胜任基层就业岗位的需要。比如,一些大学生不了解基层工作特点,不能采取符合基层工作需要的方式、手段来完成工作。

“政府+基层社会+大学生”三位一体,形成大学生基层就业选择合力

新时代,引导大学生基层就业,须从政府、基层社会和大学生三个层面出发,构建“政府+基层社会+大学生”三位一体的基层就业体系,形成大学生就业向基层下沉的强大合力。

从政府层面看,要尽快制定出台更多的大学生基层就业优惠政策,进一步畅通基层就业渠道。首先,有关部门应对现有大学生基层就业政策进行完善,不断融入基层就业要求,为大学生基层就业提供更多科学有益的宏观指导。其次,应创立扁平化的大学生基层就业政策制定机制,鼓励地方政府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情况,制定切实有效的大学生基层就业扶持政策。同时,不同地区基层发展情况不同,只有给予地方一定的大学生就业政策制定自主权,才能更好地促进大学生基层就业。最后,地方政府应为大学生基层就业提供更加便捷有序的渠道。比如,可以通过设立大学生基层就业“绿色通道”等方式,适当降低大学生基层就业门槛,为大学生基层就业提供更多帮助。总之,只有制定精准化的就业扶持政策,构建便捷畅通的就业渠道,才能真正助推大学生基层就业。

从基层社会层面看,要注重基层就业环境建设,使就业资源适当向基层倾斜。健全的基层就业环境、丰富的基层就业资源,是推动大学生基层就业的重要条件。首先,政府应重视基层环境建设,为大学生基层就业提供优质的条件。比如,优化基层产业结构、加强基层交通建设、构建舒适基层生活空间等。其次,地方政府应加大对基层就业资源的投入,通过设立专项财政补贴资金、税费减免等方式,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基层就业环境建设。同时,应鼓励市场化运营方式,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源进入基层社会。最后,在基层就业环境建设与就业资源筹集的过程中,要着力推动农村与城市的有效对接,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同时,也要注重发挥基层社会的自身力量。总之,只有加强基层就业环境建设,让各种资源适当向基层倾斜,才能吸引更多优秀大学生进入基层就业。

从大学生层面看,应树立理性就业观念,加强基层就业实践锻炼。大学生只有具备理性的就业观念,才能胜任基层工作。大学生基层就业不应盲目而为,应当搜集整理相关信息,形成对基层就业客观理性的认知。同时,应不断锤炼自身的业务技能。首先,在具体就业岗位选择中,大学生要结合自身专业发展特点,重视所学与工作实际的有效融合。其次,要加强工作方式与工作手段的创新。大学生可以将自己掌握的互联网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应用于基层工作实践之中,为基层就业成功提供技术保障。总之,理性的就业观念、高水平的就业技能,是大学生做好基层就业选择与实践的重要条件。

除此之外,设立大学生基层就业第三方专业指导机构,也是大学生基层就业成功的重要因素。借助基层就业第三方专业指导机构,大学生可以更方便更快捷地获取基层就业信息,更加理性地参与基层就业,降低基层就业选择成本,提高基层就业成功率。

(作者单位:常熟理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①黄巧荣:《完善大学生基层就业引导机制的对策与思考》,《思想理论教育》,2015年第4期。

②刘焕性、蒋承、李笑秋:《对基层就业大学生职业发展的实证分析》,《中国高教研究》,2016年第11期。

③李学婷、黄东兴、范刘阳:《高校学生农村基层就业意愿影响因素分析——以武汉高校学生为例》,《高等农业教育》,2017年第5期。

责编/孙渴 美编/宋扬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牛牧瑶]
标签: 基层   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