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思想理论 > 深度原创 > 正文

为高校与众创空间搭起协作桥梁

核心提示: 高校创业教育与众创空间在不断发展和相互适应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协同发展的基本特征、理念导向、基础和动力,具备了协同发展的可行性。二者的协同发展是一个在外部环境的影响下,主体之间主动适应环境变化,相互协调与支持,不断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流的系统合作机制,其中包括理念协同机制、组织保障机制、资源整合机制以及环境驱动机制。

【摘要】高校创业教育与众创空间在不断发展和相互适应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协同发展的基本特征、理念导向、基础和动力,具备了协同发展的可行性。二者的协同发展是一个在外部环境的影响下,主体之间主动适应环境变化,相互协调与支持,不断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流的系统合作机制,其中包括理念协同机制、组织保障机制、资源整合机制以及环境驱动机制。

【关键词】高校创业教育 众创空间 创新孵化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2016年12月,教育部《高等学校“十三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提出“要大力发展众创空间支撑大学生创新创业”。《2017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蓝皮书》指出,有64.8%的高校学生认为,众创空间与高校应进行有效的资源对接。为进一步增强“双创”活力,众创空间可以对高校创业教育形成有力补充,同时高校亦可助推众创空间可持续发展。高校创业教育与众创空间作为两个独立且紧密相关的复杂系统,具备协同发展的基础,也存在互联互通的必要性。

在创业过程中,高校创业教育与众创空间之间不断进行着物质、信息、知识等要素的传递与交流。笔者认为,高校创业教育与众创空间协同发展机制是一个在外部环境的影响下,主体之间主动适应环境变化,相互协调支持,不断交流合作,促进主体更加完善发展的复杂适应系统,主要由理念协同机制、组织保障机制、资源整合机制以及环境驱动机制构成。

构建高校创业教育与众创空间的理念协同机制

协同发展的基础在于双方有共同的理念。协同机制的构建,既是高校创业教育成功的基石、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战略的关键,也是众创空间资源集聚、招揽项目的关键,二者之间的共赢关系具有共同的标识,有利于平台组织的生存发展。

在理念协同的前提下,高校与众创空间共同强化实践探索,坚持“统筹协同”的实施方略,作出“内合外联”的战略选择。如英国的Make Space创客空间与高校之间建立“订单班”,将创业人才、企业家、导师以及高校有机结合,不仅为众创空间输送创业人才,同时为高校创业学生提供创业实践平台,共同促进了英国创业的发展。

我国众创空间应积极与高校建立交流合作,学习高校的科研理念和先进之处,转变自身结构,促进校企之间科研成果有效转化,扶持大学生创业,建立产学研之间的有效联动;高校应学习众创空间中的企业家精神和创业理念,不断改进内部的组织结构,使管理者、教师、学生等各类人员主动对协同发展形成价值认同。通过双方的沟通交流,改变创业教师对创业教育的认识,增强课程教学能力与创新创业意识,加强各院系之间的合作,营造良好的校园创业文化,使学生成长为具有创业意识的复合型人才。总之,共同的价值理念会促进高校创业教育与众创空间向纵深发展,增强二者发展的内生动力。

构建高校创业教育与众创空间的组织保障机制

协同发展的关键是拥有配套的组织机构,以实现资源的交流合作,多方共建创业信息资源服务平台,保障协同发展机制的可持续发展。根据复杂适应系统理论,开放性是一切能量流相互运转、系统正常运行的前提保障,组织协调是形成事物聚集、良好非线性作用的必要条件。高校与众创空间应根据发展需要,积极改变自身结构,共同设置专门机构,更好地保持双方的开放性,促进双方沟通,在机构上不断完善,推动资源整合,实现双方互利共赢,起到“1+1>2”的效果。

我国的众创空间应由专人负责与高校之间的联络,引导高校资源流入,便利高校学生的技术转化。高校应设置专门的机构,成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协会,明确各部门职能,从事专门的创业指导、课程规划和教学研究等工作,有序推进创业教育,为协同发展提供组织保障。在保持双方开放性的同时,为保证双方的经验学习和积累达到较好的效果,高校与众创空间应联合建立“区域创新创业导师人才库”,使高校创业教育的内容具有指引性和前瞻性。定期举办“高校—众创空间创业研讨会”,促进二者之间良性沟通。由此,不仅能够使专业教师的课题研究更有实践依据,而且有助于企业获得创业理论,提高自身软实力。组织机构的不断完善能够为二者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构建高校创业教育与众创空间的资源整合机制

协同发展的核心是资源的相互交流与整合。在复杂适应系统中,各种信息、能量的交流是系统演化的重要因素。高校中各领域的专业科研团队与创业企业开展跨领域合作,根据自身需求不断适应外部变化,积极对自身结构进行调整,不断进行资源的交流合作,催化创新的新思想和新理念,并根据新的反应结果进行修正。众创空间可以利用自身拥有的自主创业者、资金、创业经验等,与高校创业教育中师资、课程、人才等资源进行整合,合作共建工作空间、网络空间、社交空间和资源共享空间,不断形成“内部整合”和“外部联合”的资源利用形态,使协同发展成为促进二者发展的重要举措和主流模式。

我国众创空间应与高校有机联动,转变思想观念,为高校提供资金、场地、指导等全方位服务。高校也应积极引荐校外师资充实教师队伍,解决目前创业教学模式单一、师资队伍实战经验缺乏、创业实践活动形式单一等问题。通过了解创业者真正需求,调整对当前创业学生的培养方案。针对已经创业的大学生创业团队,设置由校内导师与校外导师组成的双导师制,为高校各领域专家学者与创业企业构建有效交流,为学生提供相应的资金支持与活动平台,开展有针对性的创业指导;针对未开始创业的学生,高校应以激发创新创业思维为起点,创建良好的交流平台,积极引进经验丰富的创业教师,帮助学生解决在创业学习和实践锻炼过程中的各种难题,顺利开展创业活动。构建资源整合机制,促进高校与众创空间实现服务资源风险最小化、设备资源的高度专业化、人力资源与知识资源丰富化的最佳创业效果。

构建高校创业教育与众创空间的环境驱动机制

协同发展依赖于外部环境资源的涌入,需要内在动力与外部推力的共同作用。在复杂适应系统中,主体通过与外部环境不断进行交流,促使主体能够根据外部环境不断进行适应和调整,促进系统的不断发展。众创空间与高校创业教育受到外部创业环境和政府创业政策影响较为突出,这是由独特的创业教育发展背景所决定的。受到协同发展系统外部的国家战略驱动和区域发展驱动,众创空间与高校创业教育不断对自身内部结构进行调整,主动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同时,在高校创业教育与众创空间协同发展过程中,政府要扮演好促进者与协调者的角色。结合区域产业发展情况、区域高校综合实力、众创空间发展态势,构建“政府—高校—众创空间”三螺旋促进机制。

政府创建良好的创业氛围,通过释放政策红利对高校创业教育和众创空间协同发展复杂系统进行有效干预,推动众创空间作为“双创”载体持续发挥引领效应,保持国家政策对高校创业教育和众创空间的一贯支持。在二者自发协同的基础上,政府要加强对双方协同的顶层设计,推动高校创业教育、众创空间与区域产业互嵌。要发挥政府规划和调控职能,为二者搭建交流平台,打破初期的联通桎梏。要探索设定高校创业教育质量评价标准,引导高校主动与众创空间结合,促使高校与众创空间积极寻求利益契合点,相互合作集聚多方资源,提升促进系统发展的内生动力。在推进创业教育发展方面,打破高校独唱的格局,形成社会共唱的新局面,并为其打上高校创业教育与众创空间协同发展的深刻烙印。

(作者单位:山西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注:本文系山西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山西大学生创业支持体系研究——基于三螺旋理论视角”(项目编号:晋规办字[2017]2号)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①张卫国、宣星宇:《基于社会交换理论的高校创业教育与众创空间联动发展》, 《中国高教研究》,2016年第10期。

责编/谷漩 美编/于珊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牛牧瑶]
标签: 协作   桥梁   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