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人民论坛网·国家治理网> 治理要闻> 正文

以“微改革”推动基层治理能力提升的探索与思考

近年来,铜仁市精准对接发展所需、基层所盼、民心所向,试点“微改革”,做好“大文章”,推出了一系列上接“天线”、下接“地气”、管用有效的改革举措,全面提升了基层治理能力。

“大部制”改革改出乡镇发展新活力

实行乡镇“大部制”改革,在人员、编制不变的情况下,理顺内部关系,再造工作流程,避免“忙闲不均”,实现资源的有效整合。让群众“只进一个门,办妥千家事”,解决好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问题。这一举措获中央改革办《改革情况交流》刊载推广,并获评全国改革创新“接地气•一招鲜•见实效”一等奖,目前已在铜仁、毕节两市全面推广。

一是整合资源,在机构设置上做“减法”。按照对上保留、对内统筹原则,把22个工作任务和职责相关的乡镇站办所整合为“三办三中心”(党政综合办公室、社会综合管理办公室、经济和社会事业管理办公室、民生事业服务中心、公共事业服务中心、卫生和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各办(中心)设主任1名、副主任1—2名,实行领导竞争上岗和职工双向选择。

二是严格规程,在职能发挥上做“加法”。挂牌上岗,对干部职工实行“定人、定岗、定责”,将机构设置、主要职责、工作流程、人员岗位“四上墙”,实现“有牌子、有办事流程、有去向牌、有职责、有工作人员桌牌”。设置便民服务大厅,按照“三办三中心”设置办事窗口,一个办(中心)承接、一个大厅办理、一条龙服务,为群众提供“一站式”综合服务。

三是强化服务,在提高效率上做“乘法”。推行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明确服务职责、内容、程序、时限等。规范党务、政务公开的内容、程序和要求,维护群众知情权。实行工作岗位“AB”轮换制,确保随时有人员在岗。开展“村级政务服务中心” 试点,进村理政、上门服务,进一步优化便民利民工作。

四是以人为本,在规范管理上做“除法”。规范建设、管理食堂和职工宿舍,让干部职工吃住在乡镇、工作在乡镇。健全乡镇干部监督管理、学习培训和各办(中心)考核评比机制,开设晚上“学习班”,提升干部职工的业务能力,丰富干部职工的业余生活。

“春晖社”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径

创新体制机制,让更多的人才、资本等要素回流乡村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方面。铜仁市成立“春晖社”,助力脱贫攻坚,加速乡村振兴。春晖行动的相关做法,曾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肯定和表扬。

一是构建网格化工作体系。在市、县、乡、村四级构建党政领导、共青团主导、村支两委引导、社会各界支持、群众广泛参与的春晖社工作体系,将其作为农村基层自治组织的有效补充力量。建立各级春晖社733个,礼聘6485名在外大学生、离退休老干部、企业家和成功人士担任春晖使者,凝聚春晖社社员15428人。

二是搭建扶贫发展和公益平台。建立“春晖基金”,实施春晖扶贫,促进人才、资金回流乡村。吸纳在外乡友各类资金1.26亿元,春晖使者参与和领建春晖扶贫产业基地(园区)131个、春晖黔归人才创业示范基地69个。实施“春晖家园计划”项目166个,改善贫困村道路交通、人畜饮水、环境治理、文化广场等基础设施建设。

三是搭建人才技术和智力支撑平台。聚焦扶志扶智,建立春晖人力资源网,建立春晖使者决策建议“智囊团”,汇聚智慧和力量,促进思想、技术回流乡村,以QQ、微信、电话、倡议书、慰问信、座谈会等形式,引导春晖使者积极为家乡建言献策12000余条。

四是搭建参与乡村社会综合治理平台。建立春晖使者服务机制,积极参与制定村规民约,引导群众感恩、守法、进取、向善。积极协助乡镇党委政府、村支两委化解矛盾纠纷1620件,促进村民自治延伸和拓展。募集春晖公益基金1432.60万元,开展“春晖行动•扶苗行动”“春晖助学”“春晖映晚晴”暖心活动等,为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和残疾人等特殊困难群体提供关爱服务。

五是搭建乡土文化传承平台。依托烈士故居、古村古寨、特色民居、祠堂等,建设春晖书院等春晖文化阵地120个,开展“好媳妇”“好儿女”“好公婆”评选表彰,推进春晖感恩文化、乡愁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传承优良家风,弘扬中华文明。

乡规委实体化运行理出统筹城乡发展新思路

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美丽乡村,避免“摊大饼式”无序建设开发,规划是龙头、是关键,而规划的执行是关键之关键。铜仁市推进乡镇规划委员会(以下简称“乡规委”)实体化运行,提升乡镇经济社会发展科学化水平。

一是构建规划组织保障体系。建机构。乡规委(非常设议事机构)由乡镇党委书记任主任、乡镇长任常务副主任、班子成员任副主任,村管、国土、供电、供水等站所负责人和村支两委负责人为成员,下设办公室在村管所,并成立乡镇综合执法大队(常设机构)。明职责。出台文件明确乡规委宗旨、职责,完善工作机制、议事制度、议事程序。市、县职能部门通过委托或授权形式将集镇建设总规划,镇村产业发展规划,“两违”整治等规划、建设、管理类相关行政审批权力和公共服务项目下放到乡镇。

二是加强规划行政执法。重管理。加强建设项目选址审查,对涉及到周边环境、影响范围与群众利益的工业、重大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重大项目提出初步意见,报县规划局审核。强执法。探索建立乡镇综合执法体制,乡规委办公室联合综合执法大队深入村寨定期进行规划执法宣传和巡查整治。严监督。县(区)纪委监委对镇村重大项目规划许可、审批和实施的全过程进行监督;在乡镇层面,由乡规委办公室组织,对集镇、村庄规划实施情况进行监督。

三是推进镇村联动发展。统筹推进镇村建设总规与经济社会发展、产业发展、土地利用、环境保护规划“五规融合”,促进“一张蓝图管到底”。推进镇村要素流动联通、基础设施联建、产业发展联营、公共服务联享、农民市民化身份转换联动,促进镇村一体化发展。启动镇村联动区域内河流湿地、山塘堤堰、森林植被、传统村落、古树古井等规划,开展石漠化地区综合治理,建立农村垃圾和污水统一处理机制,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

驻村干部管理增添乡村新动力

驻村干部直接面对广大群众,是基层治理中一支特殊的队伍。运用得当,可以为乡村带来大量的人脉、项目、资金、智力资源,对脱贫攻坚、产业发展、社会稳定等都具有极大促进作用;如若管理不善,则对党群干群关系的负面影响非常之大,既是各级关注的重点,也是基层干部管理中的难点和边缘点。近年来,铜仁市探索强化驻村干部管理方法,成效显著。

创新遴选机制派的好。在探索干部驻村帮扶期间,德江县把人事、工资关系转到所驻乡镇,期满考核优秀、称职者优先提拔评优、调回原单位或留乡重用;不称职者,则取消绩效考核奖励,留乡工作一年,期满视表现方可调入意愿接收县直单位。派驻变调驻,调动了驻村干部积极性,变“客人式”帮扶为“主人式”奋斗。

创新政策支持有保障。市、县两级财政安排专项经费,市、县直驻村干部每月报销往返2次路费,驻村期间按每人每天55元予以生活补助,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每年组织开展体检。

创新管理机制干得好。玉屏等县创建网上签到、民情日志等制度,强化过程管理;创新每周送县办报纸、驻村干部提拔考察延伸到所包村、户等简便易行的日常考察机制;建立以“干群连心室”为单位的脱稿述职考核机制,由乡(镇)包村领导、村支“两委”、村民组长、党员代表、群众代表等现场评议、当场打分,将考核结果向社会公示并记入个人档案,作为年终考核、选拔任用的依据,同时面向驻村干部拿出专门名额进行干部选拔,开展“最美驻村干部”评选表彰。

农旅融合走出山地农业发展新路子

铜仁市把产业、园区发展与旅游相结合,在全省率先探索实施“园区景区化、农旅一体化”发展机制,推进农旅融合发展,提升了群众就地致富能力,打造“家门口的小康”,同时有效缓解了农村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等社会治理难题。

突出“顶层设计”推进规划统筹。启动“现代农业发展模式改革”,出台《铜仁市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星级景区评定标准》《铜仁市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星级景区质量等级管理办法》《铜仁市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星级景区评分细则》等文件,在全省率先提出并推行“园区景区化,农旅一体化”,把现代农业园区与景区建设、全域旅游同步规划、建设、推进。

破除体制隔栏,聚力握指成拳。探索整合旅游、农业、扶贫、水务等部门涉农资金,“多渠道进水,一个龙头放水”,推进农业园区建设,集中力量办大事、出精品。成功打造了以梵净山、朱砂古镇、苗王城、思南石林、石阡温泉等重点景区为核心,以玉屏茶花泉农业园区、万山九丰农业综合体等农旅融合样板园区为节点的精品旅游线路。同时还打造出碧江区百花渡、玉屏县桐木村、江口县云舍村、石阡县尧上村、松桃县苗王湖度假村等一大批“山水相依、景田相望、农旅相生、产城相融”的乡村旅游示范点,育壮了产业、靓丽了乡村、富裕了百姓,走出了一条山地农业发展新路。

【本文作者为中共铜仁市委改革办专职副主任】

责编:贺胜兰 / 杨 阳

责任编辑:贺胜兰
标签: 基层   能力   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