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人民论坛网·国家治理网> 治理要闻> 正文

夯实城市党建新源头 凝聚城市治理新力量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社会历史进程的角度看,我国发展已经进入城市时代。消除“城市治理赤字”,从治理体系的角度看,重点在于社区层面之下最基层、最薄弱、最民生的组织——“小区层面”的源头治理。2018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指出,“基层党组织要在贯彻落实中发挥领导作用,强化政治引领,发挥党的群众工作优势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引领基层各类组织自觉贯彻党的主张,确保基层治理正确方向”,从而进一步明确了党建在基层治理中的重要性。

宜昌,是《全国城镇体系规划(2016-2030)》确定的全国区域中心城市,也是省域副中心城市。西陵区,是宜昌的中心城区,辖区常住人口近60万,占城市人口的50%。“服务经济主导、城市化进程加快、市民社会主体”是西陵区在新时代实现高质量发展所面临的主要任务。

如何顺应城市规律,让党的组织体系建在源头、落地生根?如何发挥城市党建的引领作用、通过党建带动城市治理全面创新?带着这样的思考,从2016年初开始,西陵区以“党建主导型业委会建设”的小区治理为抓手,通过党建引领,搭建“社区+业委会+物业公司”的三方联动平台。在不到一年半的时间里,全区277个小区业委会组建率达到了100%,在全国中等以上城市中心城区中率先实现了“业委会100%覆盖”。

厘清城市党建与城市治理的关系:必须走出“四大困惑”

2015年12月20日,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强调:做好城市工作,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的城市工作格局。2017年底,我国的城市化率达到58.2%。据分析,到2040年,我国的城市化率将上升到75%。然而,现有的城市治理模式却跟不上城市化时代的步伐,城市党建引领城市治理创新面临着“四大困惑”,值得重视和思考。

从党建源头看:城市党建的源头是“社区”还是“小区”?社区的属性本应是基层群众性的自治组织,但在基层实践中,社区却完全成了从属于街道组织之下的“第6级政府”,人、财、物都来自公共财政的保障,行政色彩远远大于自治色彩。自从2007年《物权法》颁布以来,小区已成了最基础的“城市法定细胞”,理应发挥源头作用。小区之上是社区,小区才是市民和党员全天候生活的主阵地。

当前,城市党建的源头,提法上一直停留在社区,而没有下沉到小区。面对散落在小区、楼栋的自管党员和在职党员,社区党组织仍悬在小区之上,形成了“架空层”。由此可见,社区党建再怎么“高大上”,还是难以走进小区、走进家庭、走进市民。城市基层党建的“真正源头”,在于把党组织延伸到小区、延伸到业委会,使之成为一个重要的前沿堡垒。

从作用发挥看:党员在群众中是“亮身份”还是“躲猫猫”?党的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党员,始终生活在群众中,日常生活要看得出来、关键时刻要站得出来、危急关头要挺得出来。但是,城市居民身处“陌生人社会”,人际不熟、人心不通、人情不深,如何组织居民、发动市民,这就需要我们的党员先站出来。然而,现实中回到小区生活的党员,敢不敢亮出身份、零距离地服务居民呢?值得我们深思。作为一名合格党员,无论走到哪里,就应该自觉地亮身份,不能当群众的“尾巴”、与群众“躲猫猫”。

从党员管理看:党员的先进性是在“8小时内”还是“8小时外”?党员,作为党的肌体的“细胞”,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事关党的形象。对于在职党员来说,工作的8小时,都在单位党组织过组织生活,自觉接受日常教育和监督管理,保持了党员的先进性。8小时工作之外,在职党员回到小区生活,身份是业主,由单位人变成了社会人。为此,党组织该如何破除时间管理限制?党员应怎样持续保持先进性?这就需要织密党的组织体系,在小区建立临时性的党组织,把全体党员组织起来,参与到小区建设、引领小区自治、服务小区群众上来。

从城市治理看:城市基层党建的作用是“倡导”还是“主导”?解决“城市治理赤字”的支点是小区自治,小区自治最根本、最有效的平台是法定的业委会。1991年,深圳市罗湖区成立了全国第一个业委会。然而,历经27年的实践发展,全国业委会的组建率仅为34%。为什么业委会组建如此之难?主要原因有二:其一,法定程序复杂,不亚于社区“两委”的换届;其二,居民的参与热情低,业委会组建处于一种自主自发的状态,缺乏一个高效的组织者、引领者。而创新城市治理,最核心的是要加强党对基层组织的领导,依靠城市基层党建来主导业委会的建设。

创新城市党建的引领方式:探索推进“三大行动”

城市党建的组织体系建设,基础在街道社区、源头在居民小区。2016年以来,西陵区创新推进基层党建“三大行动”,夯实小区党组织堡垒,引领城市基层治理。

推进“把支部建在小区上”,优化基层组织网络。坚持将组织体系建设的触角延伸到小区、覆盖到楼栋,以小区为单位,以涵盖小区内居住的全体党员为主体,在277个小区全覆盖组建“小区党支部”,把党的力量由社区向居民小区下沉,形成了上连街道社区、下连业委会和党员的组织体系,实现了党的组织向小区、家庭、居民个人的领域覆盖。

推进“党员责任区闪光行动”,激发党员示范作用。党的组织体系建设的重点,是把党员组织起来、群众动员起来。西陵区提出要像“农民种地、工人做工”一样,划分出党员“责任区”5179个,发动6837名党员带领所居住的小区居民参与服务,支持业委会组建,仅用一年半时间,便实现277个小区业委会组建全覆盖,业委会成员中党员占80%。

推进“党建主导型业委会建设”,凝聚小区治理合力。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机制创新,加强城市基层组织体系建设。西陵区以街道社区党组织为领导核心,建立“小区党组织+小区业委会+物业公司”的党建主导型小区自治平台,通过整合各类资源和力量共同参与小区自治,探索了党建引领下的多元共治的城市治理路径。2017年以来,通过整合资源、多方筹资2693万元,有效化解了“小区停车难、社会治安难、环卫管理难、邻里关系难、电梯管养难”等突出问题585件。

筑牢城市党建的基层组织体系:牢牢把握“五个坚持”

建强党的组织体系,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优化组织设置,创新活动方式,全面夯实城市基层党建源头。

坚持把党建资源由碎片整合为一体。要树立“城市大党建”理念,按照“区级统一组织、融合推进,街道承接落实、统筹整合,社区共驻共建、兜底管理,小区多元参与、源头治理”的方式,吸纳整合“区属资源、辖区资源、联区资源”,提高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坚持把党组织的触角由城市社区延伸到居民小区。着眼于居民小区这个基层单元,把“支部建在小区上”,优化基层党组织设置,把党的组织向居民小区延伸,把党的工作向居民小区覆盖,把党的力量向居民小区下沉,在小区汇集形成党建“微综合体”,建强城市基层最前沿的战斗堡垒。

坚持把党员先进性由“8小时以内”拓展到“8小时以外”。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像“农民种地、工人做工”一样,为党员划分“责任区”,创新开展“党员责任区闪光行动”,推动“在职党员回小区”,发动党员在8小时以外、在居住小区发挥作用,发动居民主动参与小区自治,让党员生活在群众中。

坚持把党群关系由单兵作战转变为共建共享。以“党建+”为纽带,按照“党建搭台、部门唱戏,基层统筹、共建共享”的工作理念,紧扣“抓党建、抓治理、抓服务”三大关键环节,把党员与群众紧密联系起来,推动辖区各领域党建同频协作、优势互补。

坚持把“城市基层党建”融入到“城市治理体系”。树立“一盘棋”战略思维,积极应对城市治理赤字,把城市基层党建和城市基层治理融为一体,大力推动党建主导型业委会建设,构建以小区党组织为核心,小区业委会为主导,居民为主体,多方参与、良性互动的小区治理架构。

【本文作者为中共宜昌市西陵区委书记】

责编:李 懿 / 赵博艺

责任编辑:贺胜兰
标签: 城市   源头   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