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地方要闻 > 办实事、解民忧 > 正文

国际生态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百炼专访

B.Larry Li(李百炼)德稻生态大师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河滨分校生态学终身教授、国际生态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如果让您随意选择金融工具、科学工具、政策工具,您会如何治理中国现有的雾霾、水质污染等棘手的问题?

我们已经生活在人类纪时代。当今,人类已处理、转换与消耗近80%的可用生态圈,却未能完全理解自己的行为所带来的严重后果,比如雾霾、水质污染等棘手的环境问题。这类问题的解决首先要从复杂系统科学分析入手,优化应用法律、政策、金融、生态工程与修复技术等来实现综合治理的目标。

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国际上实践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有哪些?这些方法是否存在局限性?

任何单一的方法或工具的应用来解决当今生态环境问题都有其局限性。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从复杂系统分析入手,优化配置手中所有的方法或工具,实现综合治理。

一说到生态保护,很多人想当然认为是环境工程的问题,但金融介入的越来越多,对于这个现象您怎么看?

这里将生态保护与环境工程连在一起,我觉得太狭窄了,应该是生态工程和修复。金融工具的使用有助优化和加快推动中国结济结构的转型,促进与生态保护相关的产业及其相关联金融体系的发展。比如生态保护补偿是由于行为主体的经济活动,提高或降低了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对其他利益相关者产生影响,从而在利益相关者之间进行利益调整的一种方式,包括受损者和保护建设者接受补偿、损害者和受益者提供补偿。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一些地区水资源过度开发利用、水污染、河湖萎缩、地下水超采、水土流失等问题突出,部分地区生态环境脆弱,保护者和受益者之间的利益关系脱节,应用金融工具, 建立水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有助中国河湖永续利用。

在美国,是否有比较成熟的生态环境治理与金融管理模式,是否能为我们具体介绍一下? 有哪些方法在您看来是国际通行的?

美国强调利用金融措施来推动绿色金融,从而促进生态环境治理。他们在信息公开和投资行动上已经取得了重大进步,涵盖银行、债券和股票市场、机构投资者和保险领域等。例如: 美国许多历史悠久的城市仍然在使用100年前建设的合流制排水系统。合流制排水系统的管廊疏导雨水和生活污水的混合污水,在一定的降雨强度下,雨洪流量超过水管承载量,产生洪溢,未经处理的雨水、污水洪溢会直接排放到自然水体中。而分流制的排水系统中,雨水和生活用水虽然不会混杂,但城市雨水本身就带有很多污染物质(如有机物、油类、盐分、氮、磷、有毒物质及杂物等),这些雨水一般也是不经过净化处理,就直接排入自然水体。目前,城市雨洪径流产生的水体污染是仅次于农业的面源污染原因。因此,无论是合流制排水系统,还是分流制排水系统,在极端天气不断增多的情形下,如果不从源头控制和减少雨洪,很难通过不断扩建改造现有的管廊设施实现对雨洪洪溢的有效控制。在此认识下,美国很多城市都开始了基于吸收和储蓄雨水的生态基础设施建设,大多数城市就地吸纳90%的降雨。然而这一目标的实现面临两方面的挑战:1.这个目标不可能只通过在城市的公共用地(道路,公园,市政场所等)上建立雨洪设施来达到,这需要对所有的建设项目,包括改建扩建,新建的各种市政和商业项目,都进行雨洪设施要求;2. 这些雨洪设施的建设面临巨大的资金投入,政府的公共投入仅能实现一部分的设施建设,其它将近80%的资金都需要社会资本投入。为解决这两个挑战,美国的一些城市开始实践创新的雨洪管理政策及激励机制,让绿色雨洪设施成为一个全社会都参与和投入的基础设施。比如,现在全美有将近400个城市或乡镇对雨洪进行收费,几乎每个城市都设计了激励和补贴项目,鼓励开发商建设更多的雨洪设施。

中国的生态环境治理在您看来有哪些特殊性,和其他国家,如美国,有何不同?

中国在过去几十年的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大量的生态环境问题,相对其他国家包括美国来说,是别人200多年发展的集中表现。别人的问题在发展过程中一个一个的来,一个接一个地解决。但我们的问题往往多个一起来,使得生态环境治理的解决更为复杂,也更难解决。

大数据的介入,对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有什么样的作用和意义?

大数据是以容量大、类型多、存取速度快、应用价值高为主要特征的数据集合,现在正快速发展为对数量巨大、来源分散、格式多样的数据进行采集、存储和关联分析,从中发现新知识、创造新价值、提升新能力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服务业态。其实大数据对生态学家来说并不陌生,早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统计生态学和环境统计的蓬勃发展时就开展了,只是现在更广泛、更效能地应用。

无论是中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和转型(如生态修复和环保产业发展),还是全球系统范式的变革、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的政策、创新和生态教育与价值观的建立都需要生态大数据的支撑。通过生态大数据平台,我们可进行数据融合、加工处理、建模、计算模拟、情景分析等,从而为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提供决策支持。

生态大数据可以帮助我们减少能源与物质的消耗及污染物的排放,大力创新并将新颖的生态规划设计,生态工程和生态修复相关领域提出的理论与技术方法付诸应用。近年来,我的研究团队致力于“师法自然的生态修复法”即模拟自然,尤其是地形、地貌、水文、生态等,构建人与自然和谐,人工促进的生态修复过程。该方法基于生态大数据的决策支持系统,从而实现了矿山修复、水源地的保护、农业景观和森林生态系统的修复与管理、湿地、河口、大坝等生态工程。对生态银行的帮助也是必须的。

[责任编辑:李一丹]
标签: 可持续发展   专访   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