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思想理论 > 前沿理论 > 正文

马克思主义城乡关系理论对新时代的启示

马克思主义城乡关系理论揭示了城乡关系从分离到融合演进的总体趋势,既为新时代我国破解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缩小城乡区域差距提供理论支撑;又为加快推进黑龙江农业大省的城乡融合发展指明方向。

 一、马克思主义城乡理论是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的基石

19世纪中期,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吸收了空想社会主义关于城乡关系发展的观点,形成了城乡关系从分离到融合的马克思主义城乡关系理论,其主要内容包括:一是剖析城乡分离的原因。马克思认为,城乡分离是资本主义制度和生产力发展的必然产物。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致使工业和人口集中于城市,并为城市的工商金融资本剥削农业生产者创造了便利;随着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分工也逐渐深化,商品经济快速发展,由此推动城市与农村的分离。二是分析城乡对立的后果。“资产阶级使农村屈服于城市的统治”,城市剥削农村的现象极为突出,城乡差距不断扩大。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发展将农村人口汇集到了城市,庞大的城市人口所消费土地的组成成分,形成的对地力的大量消耗和巨大掠夺,将对乡村发展和农业生产造成灾难性的后果。三是指出城乡融合的实现路径。即实现城乡融合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方面推动生产力发展,通过大工业带动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进而促进城乡融合;另一方面,消灭资本主义制度,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制度,进而把城市与农村、工业与农业、工人与农民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促进生产力发展和城乡融合。

二、我国城乡融合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城乡理论的继承与发展

马克思主义的城乡关系理论揭示了城乡关系演进的规律,对新时代我国城乡融合发展具有重大理论意义与现实价值。由于我国城乡关系的发展受计划经济体制、城市、工业优先发展等因素影响,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有其特殊性。鉴于此,我们遵循马克思主义城乡关系理论的一般规律,在充分认识中国城乡关系特殊性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城乡关系理论。一是党中央高度重视城乡关系发展。党的十六大提出统筹城乡发展的思想,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党的十八大继续将推动城乡一体化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党的十九大提出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上述成果为中国特色城乡关系发展思路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行动纲领。二是学界与业界对城乡关系研究的逐步深入。诸多学者探讨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推进我国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问题研究,尤其是21世纪以来,广泛关注了城乡统筹、城乡一体化、城乡融合发展的研究,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城乡关系的理论。

 三、要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

我省既是典型的老工业基地,又是重要的粮食主产区。目前,城乡要素双向流动不畅、城乡产业互动不足、各项制度不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发展滞后等问题阻碍了城乡融合发展。因此,在新一轮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过程中,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与农产品有效供给前提下,应科学运用马克思主义城乡关系理论破解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确保农民能够公平合理地分享改革成果。

一是促进城乡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发展生产力,合理布局生产力,尤其是推动农村劳动力的自由流动,有助于实现城乡融合。应合理配置城乡土地资源,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促进城乡人力资源合理流动,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流转,引导各类人才向农村流动。引导金融市场力量,吸引城市资金和外资共同参与城乡融合发展。

二是推动城乡产业互动发展。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把农业和工业结合起来,促使城乡对立逐步消灭。城市应自上而下延伸其产业服务体系,将加工装配,物流配送,仓储运输,旅游等产业链条延伸到乡镇;农村应通过农业产业化经营途径将其加工销售环节延伸到城镇,承接从城市转移出来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同时发展为大中城市企业的配套产业。

三是加快城乡融合的制度创新。实现城乡融合,关键在于消除各种制度上的障碍。党的十九大强调,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对此,应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切实保障农民对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完善户籍制度,根据不同城市的发展综合承载力,实行不均衡发展的政策,引导进城农民工合理的选择落户城市。实行城乡平等的用工政策,引导农村转移劳动力、转岗职工、高校毕业生等劳动者平等地享有公共就业服务权力,确保社会稳定。

四是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城乡融合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应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化,加快农村职业教育,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加快城乡公共医疗发展,建立健全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加强农村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扩大农村免费公共卫生服务和免费免疫范围,加大地方病,传染病及人畜共患病防治力度。加快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险制度,探索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统一管理模式,实现医疗保险城乡一体化管理。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

[责任编辑:赵光菊]
标签: 马克思主义   新时代   城乡   启示   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