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人民论坛网·国家治理网> 国家治理研究院> 正文

多渠道推进智慧社会建设

智慧技术:硬件设施、技术创新

智慧技术的快速革新,推动了智慧经济的发展,进而推动了智慧社会的发展。近几年,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智慧工程、区块链等技术的发展,影响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和行为方式,但在智慧技术及硬件设施方面,我国仍存在很多关键性问题没有解决,比如,我国尚没有建立自有底层数据库、没有大数据根处理器、不同机构之间存在数据割裂等问题。对于这些问题,建议积极开展如下工作:

完善智慧基础设施。智慧社会快速发展的产业结构使社会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商业模式都发生了质的变化。近几年,中国的硬件基础设施发展之快,令国际社会震惊,这是我国进入智慧社会的巨大优势基础。但不容忽视的是,目前仍存在城乡基础设施不均等、不同区域基础设施不均等的现象,制约智慧社会发展。对此,一方面,需综合考虑东西部区域、城乡社会之间的差异,继续推进智慧基础设施均等化。另一方面,应有节点、有步骤地部署、推进关键性智慧基础设施的普及推广,同时,配合加强智慧基础设施的科普教育,提高公众认知。只有实现智慧基础设施的认知普及化、使用普及化,才有可能全面进入智慧社会。

统一智慧社会顶层数据标准。智慧社会进程中,对数据的管理愈加重要,而缺乏顶层系统性、一致性的数据标准,已经造成散见于各机构、各区域的海量数据呈现碎片化、割裂化现状,无法实现系统性的智慧社会数据分析。一方面,应积极制定数据接口的统一标准,尤其是关注关键部门、重点领域的数据集成整合,从数据采集、数据交换到数据演算各阶段,统一规范标准。另一方面,要积极制定大数据市场的交易标准,遴选示范交易场所,在试行交易标准的前提下,推动样本复制化建设,逐渐构建成为完整统一的全国大数据交易市场体系。基于数据标准的统一,进一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数据共享及智慧分析。

规划技术路线图。智慧技术的快速发展是在自身内在矛盾运动与外在社会需求相互耦合中实现的,这一发展存在一定的规律性,应抓住规律,稳步推进智慧技术快速发展。同时,考虑到智慧技术分布应用于不同领域,集成、交叉应用的各类技术规划尚显不足。因此,应积极进行系统性的技术路线规划。首先,应构建系统性、集成性的规划框架,在统筹考虑智慧社会发展的基础之上,对智慧社会发展的外部及内部环境、社会发展目标及技术系统等方面,进行综合性研究,为智慧社会发展关键技术突破提供规划依据。其次,明确智慧社会关键共性技术及其发展路径。不仅要明确推进技术发展的政策、发展节点、技术目标,还要合理配置资源,围绕关键共性技术攻关,有计划地建立一批重点实验室,整合各类优势资源,实现关键技术的重大突破。再次,根据现实需求,剖析技术发展的重要机制。判别重要隐形关系,明确技术进步的关键环节,剖析逻辑关系,实现隐形关系显性化,对技术与技术环境的因果联系及其相互作用进行解构和重构,剖析预测未来智慧技术发展的最佳路径,实现技术供给和产业需求的高效对接。

智慧经济:要素优化、模式升级

关注智慧经济网络快速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应从培育生产要素、经济模式升级、重塑信用体系等关键问题入手,构建适应智慧社会的经济模式。应积极开展如下工作:

培育数据生产要素。生产要素耦合作用模式转变了人类的前进历程,奠定了经济、社会、文明全面发展的基础,并最终提升经济社会运行的效率。在智慧社会中,数据已经逐渐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与其它生产要素不断耦合出新的生产系统,并持续推动新的经济模式和社会组织模式迭代演进。一方面,应充分激发数据活力,鼓励经济模式创新,让数据智慧经济更好地为传统产业和实体产业服务。另一方面,密切关注数据流动性带来的隐私保护等问题,继续完善隐私保护相关条例,实现数据激活与监管的综合治理。

创新智慧经济模式。智慧社会中,生产要素发生演化,创新技术快速发展,推动了智慧社会下的新兴经济模式与新兴产业的发展,如智慧交通、智慧养老、智慧医疗、智慧社区、智慧教育的发展。在下一步发展中,应落实好十九大提出的要求,依托包括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在内的各类智慧信息技术,积极推进以智慧技术为依托的智慧产业发展,进一步支持发展新经济、新业态、新模式,尝试重新构建从设计到生产和消费的全流通环节,为传统生产方式增加附加值,创造新的经济价值。

重塑系统信用体系。区块链具有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可信任性、可追溯、全网记账等优势,如果将各部门、各区域的大数据进行共享联网,将形成高效能、公开化、透明化的云网络,所有的金融记录、行为记录将转变为信用体系节点,各领域、各产业、各行业、个体的信用体系均将被重构,而且更加公平可信、公开可查。因此,依托大数据和区块链技术,可以建设国家信用体系,打造中国诚信智慧社会。区块链等技术可以为构建颠覆性、引领性、复制性的信用体系提供基础。

智慧政务:协同治理、预测监管

智慧技术、智慧经济对于提升国家治理能力,推进社会共治共建起着基础性作用。

首先,智能技术能够构建全息全天侯政务系统。构建真正意义上的智慧社会综合政务系统,实现各类政务系统全面智慧化,围绕社会和公众的需求持续创新,通过监测、整合、分析、智能响应,提高政府的透明度,助力政府提升行政效率,加强职能监管,对数据进行结构化处理,迁移僵尸系统数据,实现数据整合和价值再创造,进而为市民提供更为精准、便利的政务服务,同时实现更为高智能的市情、民情分析。

其次,智能技术能够跨部门协同治理。智慧社会时代为公共治理带来多方面挑战,权力呈现分散化和均等化趋势,需要快速推进决策。智慧技术为提高国家治理能力提供了更便捷、更科学、更高效的治理工具和手段,通过建立系统性、跨部门的全系数据平台,提高政府公共服务在社会治理领域的有效性。把智慧社会治理置于统一领导、统一规划与统一行动之下,建立统一的智慧治理跨部门联动平台。推动交通、教育、医疗、养老、金融、公安、海关等跨部门联动,从而真正避免不同区域和部门各自为政与重复建设,系统提高国家资源利用率。

最后,智能技术能够智慧分析海量数据。通过搭建全息全天候信息平台,进行全覆盖、全息地数据搜集和分析。通过民情民意的普遍搜集和智慧分析,可以快速感知社会突发状况,预测各类事件的公民愿景,分析决策的可行性和认可度。同时,一旦发现政务决策失误,又能以最快速度进行修正,并采取合适的方式告知公民。通过智慧决策、智慧跟踪、智慧纠偏、智慧考评等多种手段,真正建设全方位为人民服务的智慧政务。

(作者为哈尔滨商业大学讲师)

【注:本文系哈尔滨商业大学博士科研启动项目“马克思群众观及当代意义研究”(项目编号:2016BS20)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①欧阳日辉:《大数据是重要生产力》,《中国教育报》, 2015年6月10日。

②高小平:《借助大数据科技力量寻求国家治理变革创新》,《中国行政管理》,2015年第10期。

责任编辑:王驰
标签: 智慧社会